山色摇光入袖凉,松根风细茯苓香。局残柯烂人何在,深洞寒云锁夕阳。
山色摇光入袖凉,松根风细茯苓香。局残柯烂人何在,深洞寒云锁夕阳。

hóngdòng--dèng

shānyáoguāngxiùliángsōnggēnfēnglíngxiāngcánlànrénzàishēndònghányúnsuǒyáng

寂镫

寂镫

寂镫,字天放,凤阳人。明楚藩后裔,住仪徵东园十笏庵。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楼头¹桃李疏,池上芙蓉²落。
译文:楼阁前面的桃李已经稀疏,池塘水上的荷花也渐凋落。
注释:¹楼头:一作“楼前”。²芙蓉:荷花的别名。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织锦¹犹未成,蛩(qióng)²入罗幕。
译文:思绪烦乱而织锦尚未成匹,蟋蟀鸣声却阵阵传入罗幕。
注释:¹织锦:即织锦以寄相思之意。这里用苏蕙织回文璇玑图典故。²蛩声:蟋蟀的鸣声。

  这首诗通篇是一个女子睹旧物而生哀怨的语气。由“织锦”这个典故可知,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位思妇,其丈夫或游宦,或征戍,不必坐实。她感叹青春不再,桃李疏,芙蓉落,已到了人生的秋天。

  “楼前桃李疏,池下芙蓉落”。这是思妇眼中之景,而且景中寓情。可以想象这位少妇,独坐幽闺,愁眉深锁,凝神呆望着楼外。流光冉冉,桃李之花已经纷纷落下,花疏叶繁,大好春光即将逝去,这就增添了她许多愁绪。次句写秋天。池塘之中,秋风乍起,荷花飘零,黯然凝望,惆怅无限。舒亶《虞美人》中的“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情景亦相似。第三句谓织锦以寄相思,然思极恨极,致使思绪繁乱,未能织成。此中有相思莫寄、四顾茫然之意。末句以景结情,用蟋蟀鸣声入于深闺罗帏来渲染秋夜凄凉的气氛。在古诗词中,蛰声往往同织妇联系在一起,且多写夜间悲愁。如姜夔《齐天乐·蟋蟀》云:“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陆龟蒙《子夜变歌三首》云:“蟋蟀吟堂前,惆怅侬愁。”秋凉已届,万户捣衣,又是最为关情之事;岁云将暮,又是一年,不禁令人倍增哀愁。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夫之也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除第三句用典为情语之外,共他三句皆为景语。然而却是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交融一体,妙合无垠。在结构方面,首句写春,次句写秋,两句结合,暗示春秋代序,年华转换,迟暮之感,相思之殷,尽在其中。末句以景托情,总括全诗,意在言外,余韵悠然。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3

yuànshīèrshǒu··èr--cuīguó

lóutóutáoshūchíshàngróngluò

zhījǐnyóuwèichéngqióngshēngluó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满眼生机转化¹(jūn)²,天工人巧日争新。
译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
注释:¹化:造化,即大自然。²钧:陶瓷匠所用的转轮。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¹
译文: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注释:¹陈:旧的,时间久的。
说明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写出有时代气息有新意的好诗来。大自然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着的,“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这句诗则表达了世界上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大好景象。

lùnshīshǒu ·

zhào qīngdài 

mǎnyǎnshēngzhuǎnhuàjūn tiāngōngrénqiǎozhēngxīn 
zhībǎiniánxīn dàoliǎoqiānniányòujuéchén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¹之皋(gāo)²
译文: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
注释:¹九江:这里指荆州一带。²皋:水边高地。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译文: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经过至我碣(jié)¹,心惆怅我东海。
译文: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注释:¹碣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chūxiàménxíng ·yàn

cáocāo liǎnghàn 

yúnxíng chāoyuèjiǔjiāngzhīgāo 
línguāntóng xīnhuái怀yóu zhīdāngcóng 
jīngguòzhìjiéshí xīnchóuchàngdōnghǎi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合浦¹无明珠,龙洲²无木奴³
译文:盛产明珠的合浦,如今已无明珠,盛产柑橘的龙洲,如今已无橘树。
注释:¹合浦:汉郡名,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²龙洲:龙阳洲,今属湖南省汉寿县。³木奴:柑橘树。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足知造化力¹,不给(jǐ)²使君³须。
译文:可见大自然尽管能创造万物,州郡长官们的贪求也难以满足。
注释:¹造化力:大自然创造化育万物的能力。一作“造物力”。²给:供给,满足。³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太守或刺史的尊称。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rú)¹
译文:江南的织妇们还未开始纺织,她们孵化的蚕儿刚刚开始蠕动。
注释:¹蠕蠕:昆虫爬动的样子。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县官骑马来,狞色¹(qiú)紫须²
译文:县官老爷骑马来临,撅着紫色的胡须,脸色狰狞。
注释:¹狞色:狰狞的脸色。²虬紫须:蜷曲的紫色胡须。虬,蜷曲。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怀中一方板¹,板上数行书。
译文: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方纸,上面写着几行征税的通知。
注释:¹方板:公文,这里指催税收的文告。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不因使君怒,焉得¹²尔庐?
译文:“要不是太守大人发了牌气,我怎会来到你这小小的居室!”
注释:¹焉得:怎么会。²诣:一作“请”。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越妇拜县官,桑牙¹今尚小。
译文:织妇跪拜向县官求乞:“桑树才刚发出幼嫩的芽子。
注释:¹桑牙:桑芽。牙,通“芽”。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会待¹春日晏(yàn)²,丝车方掷掉³
译文:要等到春末的时候,丝车才能转动缫丝。”
注释:¹会待:等待,等到。²春日晏:春末,晚春。³掷掉:转动。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越妇通言语¹,小姑²³黄粱
译文:织妇向县官通言语,小姑子把黄粱饭准备。
注释:¹通言语:对话。²小姑:丈夫的妹妹。³具:备办。⁴黄粱:指小米饭。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县官踏飧(sūn)¹去,簿吏²复登堂。
译文:县官酒足饭饱刚刚离去,紧接着又进来小吏收税。
注释:¹踏飧:吞食,饱食。²簿吏:主管钱粮文书的小官。

  这首诗是现实性很强的叙事诗,主题鲜明,用语尖锐,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愤慨之情。这种愤慨之情笼罩着整首诗的画面,也笼罩后面的叙事和描写。

  前四句先以两个典故,指出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源,也经受不住“使君”之流的贪官无休止的搜刮,以此总括全诗。

  接着叙事。“越妇未织作”二句叙述了时节,用蚕“始蠕蠕”突出了节令很早很早。这个叙述极重要,这是构成全诗矛盾的一个先决条件,正是在这种节令上官府就来催收税赋,更看出官府逼交税赋的冷酷性。诗人用“骑马来”这一行动写出县官摆威风的情景,然后用“狞色”一句刻画县官的肖像,引起读者的憎恶感。这个县官骑着高头大马,满脸横肉,一副狰狞的颜色,再加上卷曲的紫色络腮胡子,这就把县官可怖可憎的嘴脸勾勒出来。“怀中一方未”两句是动作描写,这一动作描写也有它深刻的含义:一方面写出这个县官气势汹汹,借着官府的公文毫不讲理地催收赋税;另一方面写出县官的催逼不是个人行动,而是官府的规定,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政府机构。“不因”两句是语言描写。这两句话虽然简单,但亦把县官狐假虎威的行径和盘托出;另外,用一“怒”字也把未出场的“使君”与县官同是一丘之貉的本质揭示得非常深刻。诗的这一层,通过肖像、行动、语言,从表及里地塑造了县官这一人物形象,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得很好。

  “越妇拜县官”六句,写蚕妇的哀告以及被迫招待县官酒饭的情景。这里用一个“拜”字,突出蚕妇说话时哀告的神情;再从蚕妇哀告的语言来写出蚕妇的困境。“桑芽”尚小,蚕刚刚开始蠕动,哪有能力交赋税;哀告中只能苦苦恳求县官延期。这几句话生动地把蚕妇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小姑具黄粱”一句是对蚕妇形象的补充,这一描写,把蚕妇可怜的处境表现得更值得同情了。赋税无力交付,为了求情还得招待县官一餐饭食。这几句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之下,隐含着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最后两句,把描写往更深一层开拓,诗歌戛然而止,是不止之止,韵味悠长,耐人寻味。县官大吃大嚼一顿,刚刚离开,而管理税收的小吏又闯了进来。诗人用“踏飧”一词形容县官的吃相,带着诗人强烈的憎恨之情。用“复”字写簿吏随之而至,百姓不可能有能力经得他们无穷的骚扰。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首先,它将客观叙述与主观情感的抒发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将议论与叙事相互穿插,相互深化,收到了精警动人的艺术效果。其次,诗人摄取了表现力很丰富的细节,使形象鲜明。如“狞色虬紫须”这一肖像描写,“踏飧”这一细节描写,把县官的形象简洁地勾画出来。第三,对话也很有性格,县官的话耍弄权术,蚕妇的话苦哀求情,都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69-177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0-562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6-1027
4、 吉新宏.观望者:现实秩序中的李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5、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47

gǎnfěngshǒu ·

 tángdài 

míngzhū lóngzhōu 
zhīzàohuà shǐ使jūn 
yuèwèizhīzuò cánshǐ 
xiànguānlái níngqiú 
huái怀zhōngfāngbǎn bǎnshàngshùhángshū 
yīnshǐ使jūn yāněr 
yuèbàixiànguān sāngjīnshàngxiǎo 
huìdàichūnyàn chēfāngzhìdiào 
yuètōngyán xiǎohuángliáng 
xiànguānsūn 簿dēngtáng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祖逖(tì),字士稚,范阳遒(qiú)人也。逖性豁荡¹,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²。每至田舍,散谷帛(bó)³以周贫乏。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xiāo)、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tuò)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译文: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他性格豁达坦荡,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二十四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和秀才,他都不接受。惠帝大驾西幸长安后,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等竞相召纳,他都没有应允。后来京师大动乱,祖逖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带避难,以他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祖逖因为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顾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
注释:¹豁荡:旷达不受拘束。²节尚:志节。³谷帛:谷物与布帛。亦泛指衣食一类生活资料。⁴赞世:辅佐治理天下。赞:辅助,辅佐。⁵不就:不就职,谓不接受任命。⁶躬自:自己。⁷拓定:平定。
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
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qiáo)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¹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pí)(wù)主陈川,自号宁朔(shuò)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²,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³,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yàng)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neì)(nàn),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nú)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chuò),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
译文:当初,北中郎将刘演防御石勒,流浪人所聚集的坞寨首领张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带,刘演任张平为豫州刺史,樊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支队伍,都统属张平率领。祖逖说服谢浮,让他消灭张平。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袭祖逖,直冲向祖逖的幕帐。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敌人的冲击,督护董昭与贼苦战,敌人退走了。祖逖又率众乘胜追杀,这时张平的残部赶来帮助樊雅向祖逖进攻。蓬陂坞寨的头领陈川,自己封号为宁朔将军。祖逖派使者向陈川求救,陈川派部将李头领兵赶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当初,樊雅占据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单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领兵前来援助。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这才返回。石季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领兵包围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赶来了就连忙退走了。桓宣于是就留了下来,帮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各地坞寨之主。石勒不敢以兵窥测黄河以南地区,又与祖逖通信,请求互派使者互相贸易。祖逖不予回信,但听任两地互通贸易,并获得了十倍之利,于是公私都增加了收入,部下人马日益增多。恰巧朝廷准备派遣戴若思来为都督。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人,虽然有名望有声誉,可没有卓识远见,一下子就成了统领,所以心中就怏怏不快。又听说王敦与刘隗产生了矛盾冲突,担心朝廷会发生内乱,使大功难以实现。心情愤慨激荡生了病,于是将妻子家属安置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内忧郁气愤,但并未停止进取,营建修缮武牢城。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屏障,于是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率兵修筑堡垒。工程未就,而祖逖身患重病。不久死在雍丘。
注释:¹遣:派。²书:书信。³互市: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⁴丰赡:丰富、充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