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嶂青红路。近重阳、不寒不暖,不风不雨。杜宇花残银杏过,犹有秋英未吐。但日对、南山延伫。碧落仙人骑赤鲤,渺风烟、不上瞿塘去。来伴我,宛陵住。
碧嶂青红路。近重阳、不寒不暖,不风不雨。杜宇花残银杏过,犹有秋英未吐。但日对、南山延伫。碧落仙人骑赤鲤,渺风烟、不上瞿塘去。来伴我,宛陵住。
西风画角高堂暮。炙银灯、疏帘影里,笑呼儿女。爷作嘉兴新太守,囝拜鹗书天府。况哥共、白头相聚。天分从来锺至乐,更谁思、野鸭鸳鸯语。提大斗,酌寒露。
西风画角高堂暮。炙银灯、疏帘影里,笑呼儿女。爷作嘉兴新太守,囝拜鹗书天府。况哥共、白头相聚。天分从来锺至乐,更谁思、野鸭鸳鸯语。提大斗,酌寒露。

xīnliáng--yǒng

zhàngqīnghóngjìnzhòngyánghánnuǎnfēnghuācányínxìngguòyóuyǒuqiūyīngwèidànduìnánshānyánzhùluòxiānrénchìmiǎofēngyānshàngtángláibànwǎnlíngzhù西fēnghuàjiǎogāotángzhìyíndēngshūliányǐngxiàoérzuòjiāxìngxīntàishǒujiǎnbàièshūtiānkuànggòngbáitóuxiāngtiānfēncóngláizhōngzhìgèngshuíyuānyāngdòuzhuóhán

吴泳

吴泳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3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
苏耽(dān)¹佐郡(jùn)时,近出白云司²
译文:刘员外曾出入刑部,协理州郡政务只是暂时的。
注释:刘员外:刘长卿。¹苏耽:传说中的仙人。²白云司:相传黄帝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唐尚书省六部中刑部属秋官。刘长卿曾担任过刑部的都官员外郎。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药补清羸(léi)¹,窗吟绝妙词。
译文:在家里煎药、养病,在窗边吟诗、赋诗。
注释:¹羸疾:羸疢,痼疾。
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
柳塘补水慢,花坞(wù)夕阳迟。
译文:补水渐渐地涨满了杨柳围着的池塘,夕阳缓缓地从长满桃花的山坳中隐去。
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jí)师。
译文:我思友心切,恨不得明天就雇舟相访。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这一联点明了刘的身份,也是对他的称许。苏耽,传说中的仙人。白云司,相传黄帝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唐尚书省六部中刑部属秋官。刘长聊曾经担任过刑部的都官员外郎。这两句是说,刘长卿曾出入清要,且非尘世中人。言下之意是:佐郡不过是暂时的。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这两句设想刘长聊的家居生活:煎药,吟诗,养病,赋诗,自有一番情趣。“药补”句暗承“苏耽”句,刘长卿多病,大概比较热衷于道家的养生之术。“窗吟”句则应题,夸他的赠诗写得好。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两句写景,描写江南水乡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暗指刘长聊新居周围的环境:美丽恬静,赏心悦目。

  以上两联,实际上都是对友人的抚慰之词。“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这是对友人邀请的答覆。意思是说,自己思友心切,恨不得明天就雇舟相访呢。

  全诗写得较为平实。但“柳塘”一联却以其写景的形象传神受到后人的激赏。《诗话总龟》卷六引《欧公诗话》有这样一段记载:“余曰:‘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清人吴乔也说:“寄情于景,如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哀乐之意宛然,斯尽善矣!”(《答万季埜诗问》二十四)只有《刘贡父诗话》提了一点异议,认为“‘夕阳迟’固系花,而‘春水漫’不系柳”,未为尽善。但他遭到了薛雪的驳斥,称之为“此是俗子见解”(《一瓢诗话》)。由此可见,这两句诗对后人的写景状物之作是颇有影响的。

chóuliúyuánwàijiàn--yánwéi

dānzuǒjùnshíjìnchūbáiyúnyàoqīngléichuāngyínjuémiàoliǔtángchūnshuǐmànhuāyángchíshí怀huáijūnmíngcháo访fǎngshī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名场¹阅历莽²无涯³,心史纵横自一家
译文:多次经历科考以后,便发觉它深不可测。科举场中士子们无所拘束地任意发挥,自成一家之见。
注释:逆旅:客舍。周伯恬:即周仪暐(wěi)(1777—1846),字伯恬,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选宣城县训导,改授陕西山阳知县,署凤翔知县。工诗,著有《夫椒山馆诗集》。次韵:和诗的一种形式,要求入韵字与原诗依次相同。周仪暐原诗为《富庄驿题壁和龚孝廉自珍韵》:“何曾神女有生涯,渐觉年来事事赊。梦雨一山成覆鹿,颓云三角未盘鸦。春心易属将离草,归计宜栽巨胜花。扇底本无尘可障,一鞭清露别东华。”¹名场:争名的地方,指科举考场。²莽:草木深处,引申为深邃。³无涯:不能穷尽。⁴心史:指自己主观上对社会历史的看法。⁵纵横:无所拘束。⁶自一家:自成一家之见。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秋气¹不惊堂内燕²,夕阳³还恋路旁鸦
译文:隐藏在堂屋内的燕子完全感受不到秋天的肃杀之气,路旁的那些乌鸦依然留恋着没落的夕阳。
注释:¹秋气:使草木凋残的秋天肃杀之气。比喻衰败的形势。²堂内燕:比喻得势的达官贵人。³夕阳:比喻没落的形势。⁴路旁鸦:比喻顽固守旧的人物。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东邻¹(lí)²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译文:美人已经成了老寡妇,怎能再做人家的姬妾?古木年久根深,再也不像盛年那样繁茂了。
注释:¹东邻:指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²嫠:寡妇。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何日冥鸿¹踪迹遂²,美人经卷³年华。
译文:哪一天能够像天上的飞鸿,离开这个名利之场,剩下美人和经卷,从此结束自己的一生。
注释:¹冥鸿:高飞远举的鸿雁。后比喻隐士。²遂:遂心。³经卷:佛经。⁴葬:葬送。

  这是诗人会试下第,从京城返家,途中题壁之作。诗人感叹科举考试的艰辛,以及饱食终日的当权者不知道朝廷已日薄西山,危机四伏,却依然迷恋着昔日的余晖,因而说出就此归隐,与美人佛经相伴,了此一生的激愤语。诗中既表现了诗人科场失意的愤懑,也流露出对国事时势的深切忧虑。全诗以比喻象征手法刻画社会现实,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深沉蕴藉,耐人寻味。

  首联回顾亲身经历的两次科举考试的失败,诗人禁不住发出一声浩叹,这浩叹正如晏殊所谓“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花不尽》)的怅惘失望。但是,他并没有因失败而一并失去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学问、见识都是独步一时、自成一家的。而也许正因为是“自一家”,他才屡次落第。“莽无涯”三字把时间延伸到遥远的未来,含有无限的感慨,沉痛低徊;“纵横”则又把时间向历史深处推溯再向未来延伸,同时又把现在的一段拓宽,大有纵观古往今来、横视天下当代的气概,充满自信,深沉坚定。这两句一果一因,一叹一转,已经蕴含了全诗的大意。

  颔联是全诗的警句,表面是描写此时此地所见的景与物:秋天来了,堂内的燕子还安卧不动;暮色苍茫,路旁的乌鸦依然痴恋夕阳而不归巢。实际上,只要稍微联系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难发现这两句诗所隐含的深层意义,那时的清王朝正是处在这样―种秋风衰飒、暮色浓重的局势中,眼看着就有被吞没被覆亡的危险,诗人一路上或许就有许多这样的见闻。而全国上下仍像堂内燕、路旁鸦一样,还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燕子是候鸟,秋冬之际必须南迁,否则,北方的冬天将冻结它的生命;乌鸦也得在天黑之前归巢,否则将遭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的难堪。而诗人笔下的燕和鸦,居然感受不到秋风、暮气的侵袭,感受不到冬天黑暗死亡覆没的气息,由此引发了诗人的哀叹、焦虑。“夕阳”“暮鸦”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确有实写景物之义,但这里的“夕阳”应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一类,与“秋气”一起,成为王朝渐趋衰落的象征。这是诗人的深忧,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敏锐,先觉者的悲哀,“自一家”的具体表现。

  颈联这两句意思比较晦涩、模糊,大意是说:天生丽质而不愿以姿容媚俗的绝色女子,是得不到人的宠爱的;根底深厚而不能绽开鲜花笑脸迎人的参天古木,也不会得到众眼的赏睐。“东邻”“嫠老”似合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臣东家之子”及《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等典故,却又难以指实。这样就导致对诗句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分歧。“东邻嫠老”“古木根深”作感慨解可,作自负解也可;“难为妾”“不似花”作伤心语可,作矜持语也可;就主体言,作诗人的自道看可,作为对方设看也可。联系全诗及其创作背景,应该说,这些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而只有同时并存才是较为合理的解释。诗人才华出众,思想敏锐,“常为大国忧”,但因为不愿趋时媚俗,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赏识,一再落第。现在面对周仪暐这个理解他的人,其内心活动的复杂是可以想见的,自伤自负、自怜怜人,种种情感交结一起,难分先后主次。这两句照应开头两句,是全诗所有情结的绾合。

  尾联是说诗人想望着有朝一日像飞鸿那样高翔远翥,退出名利场的追逐,伴着美人和佛经,度过自己的一生。“何日”是一种期盼的口吻,而“葬”则语含酸痛。冥鸿遂迹,美人经卷,似带着一定的哲理和玄义,予人某种启迪,但同样扑朔迷离,难以指实。这两句自是愤激话。其实,由唐至清一千余年有关科举的诗中,最不能当真的就是落第诗的结尾两句。不管它是怎样的激昂慷慨,还是怎样的意志消沉,都只是一时冲动。拿龚自珍来说,虽然从这一年开始他“收狂向禅”,但并未真的一生礼佛成为高僧,况美人与经卷也是难以同时捧置在手的。这一次失败后他又多次赴举,直至一第,也并未真的“鸿飞冥冥”成为世外高人。这是他的矛盾和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剧。在“秋气”“夕阳”中,他空有救时扶世而“自一家”的心与才,却没有施展怀抱的时与世。他预感到“堂内燕”“路旁鸦”的危险,却只能希望像“冥鸿”那样独自离开,这也正是那个时代“先觉者”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1565,1577-1578
2、 吴功华编著.龚自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35-36

zhōutiányuányùn--gōngzhēn

míngchǎngyuèmǎngxīnshǐzònghéngjiā

qiūjīngtángnèiyànyángháiliànpáng

dōnglínlǎonánwèiqiègēnshēnshìhuā

míng鸿hóngzōngsuìměirénjīngjuǎnzàngniánhu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夜莺(yīng)啼绿柳,皓(hào)¹月醒²长空。
译文: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
注释:¹皓:洁白、明亮。²醒:明显、清楚,小满时节,天空澄澈,弯月挂空,也显得耀眼明朗。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最爱垄(lǒng)头麦,迎风笑落红¹
译文: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田垄间的麦子了,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笑看那满地落红。
注释:¹落红:指落花。

jué ·xiǎomǎ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yīng绿liǔ hàoyuèxǐngchángkōng 
zuìàilǒngtóumài yíngfēngxiàoluòhóng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碧玉孤根¹生在林,美人²相赠比双金³
译文:绿如碧玉的孤竹生在深林,用它制的壁竹鞭名贵万分;贤德之人将竹鞭赠送给我,这份厚礼胜过了万两黄金。
注释:¹碧玉孤根:均指竹。²美人:指贤人。³金: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一镒为金。汉代以一斤为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初开郢(yǐng)¹(jiān)²封后,想比巴山冰雪深。
译文: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
注释:¹郢客:指元稹。这时元稹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稹为郢客。²缄:捆束箱笼的绳子。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多节本怀端直¹性,露青犹有岁寒心²
译文:璧州鞭浑身是节,节节都怀有正直不屈的品格;璧州鞭遍体露青,处处都显示出不畏严寒的意志。
注释:¹端直:正直。²岁寒心:岁寒不凋之志。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何时策¹马同归去,关树²扶疏³(qiāo)镫吟。
译文: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
注释:¹策:马鞭。这里用作动词,意即用鞭打马。²关树:关中之树。³扶疏:枝叶繁茂。

  这首诗的开头,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话,恐怕诗人是不会估之以双金之价的。刘禹锡对元稹不畏权阉的精神是欣赏的、佩服的。他赠给元稹文石枕,称赞元稹“文章似锦气如虹”,就是把元稹誉为“文石”,赞扬了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誉元稹为“美人”,其赞扬之情是凝之笔端,跃然纸上的。这两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赞誉对方的俗套来写的。但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无比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

  接着,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这两句谈论的是何时归去的问题,和咏鞭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诗人由“归去”这个动作派生出“策马”、“敲镫”两个动作,并把这些动作写进诗句之中,就使这两句和全诗咏鞭的内容紧密结合,浑然而为一体了。

  这首诗通过咏写竹鞭,称誉对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节操。作者巧妙地把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而为一体。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启、承、转、合的脉络清晰。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刘禹锡诗词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16-19
2、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193-194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杨花¹扑帐春云²热,龟甲屏风³醉眼缬(xié)
译文:蝴蝶轻轻扑打着室内的卧帐,卧帐里散发着春天的温热气息。床前一幅华贵的龟甲屏风,床上搭着她那美丽的彩衣。
注释:¹杨花:指柳絮。²春云:双关语,既指成阵的杨花,又指少妇思夫的春情。³甲屏风:玉制或玉饰的屏风。因其花纹似龟甲纹路,故名。⁴醉眼缬:指网眼细的、有花纹的彩色丝织品。这里指女子身上的衣服。缬,原是古时织物的一种印染方法,这里指华美的彩带或彩色衣裳,形容闺中少妇衣着的华丽。
东家胡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东家胡蝶西家飞¹,白骑(jì)少年²今日归。
译文:年轻的丈夫长期出门在外,就像蝴蝶一样到处飘飞。正在今日这个时候,他骑着白马回到自己家里。
注释:¹蝴蝶飞:古人认为蝴蝶飞是喜事,如果它忽然入宅舍,“主行人即返”(吴曾《能改斋漫录》)。²白骑少年:骑白马的少年。

  表面看来,这首诗一句写窗外,一句写窗内,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想,简单直白,似乎无甚可赏。其实颇有可品味寻觅处。

  早春二月,已是暖意融融,仲春季节,百花正待开放,却唯见成阵的杨花如春云般荡漾。开篇吟咏,就给人带来一种中心无主,寂寞无依之感,而飘荡的杨花又偏偏涌起阵阵热浪直袭闺中帐前,惊扰、触动了诗中主人公的心绪,这样就非常自然地从窗外化入窗内,把女主人公的活动场景展现出来。“龟甲屏风”,指用杂色玉石拼镶成龟壳纹路的屏风,这里以点概面,在描绘室内华丽装饰时,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却又不一语道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再以“醉眼缬”喻全人。醉眼,描绘闺中少妇醉眼迷离,娇态可掬。诗人在这里用“醉眼缬”三字刻画这位衣着华丽的闺中少妇春情缱绻,无计自适,故而浮白以遣穷绪,盛妆以求慰藉,与“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意思相似,只是在表现上更为委婉而隐含。华美的衣着反衬出内心的空虚、惆怅,女为悦己者容,然悦己者不在眼前。迷离的醉态可见得感情的寂寞、孤独,闺中独处无伴,无人可与对饮。这位少妇既无意于社燕归来春已浓,也无意于闲将诗草临窗读,个中缘由自然引发读者的关切和猜想。而其中的消息,是从三、四两句中隐隐透出的。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彩蝶纷飞,出现在诗人们的笔下总是会引起人们对一份人间美好情意的憧憬和追求,双飞的蝴蝶又往往象征了情人间的依依相恋、两心相许,是人间感情的净化和升华。但这一切,对寂寞闺中人来说,引起的却是一种完全相反的心态活动。她已无法如彩蝶般双飞,自由而又无所羁,不禁怨恨双飞的蝴蝶偏在她独处空闺时翩翩起舞,进而想到是谁使她独守空闺由羡虫蝶双飞而怨彩蝶双飞。恨、爱、哀、怨一齐引向那个使她空虚惆怅、寂寞孤独的白骑少年。“白骑少年今日归”是爱情的期盼。殷殷的希望、浓浓的情愫、冷冷的失意,一起袭向这位闺中独处的少妇,而以杨花成阵直扑帐前领起,惊扰了闺中人,触动了芳心,撩乱起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思绪,尽在这不用典、不深奥、看似简单直白的二十八字中。

  李长吉“天才奇旷,又深于南北朝乐府古调,得其怨郁博艳之趣,故能镂剔异藻,成此变声”(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他的诗常常营造出一种使人恍如进入珠宫贝阙之中,置身七宝楼台之内,让人目不暇接的境界;又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故又被后人称为“鬼才”,“鬼仙之词”。但这首《蝴蝶飞》却一反他的奇幻瑰诡而写得温婉清丽。诗人写杨花飞舞、龟屏富丽,并把神情倦怠,心中寂寞,懒出闺门一步的少妇均隐在这一动一静中,笔墨不多,凝静而传神;写蝴蝶飞舞,少年当归,又融情于景,浓而不艳,从中可看出诗人李贺诗风和情感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0-151

diéfēi

 tángdài 

yánghuāzhàngchūnyún guījiǎpíngfēngzuìyǎnxié 
dōngjiādié西jiāfēi báishàoniánjīn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