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晚樵还。深壑孱颜。孙山背后泊船看。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篱落竹丛寒。渔业凋残。水痕无底照秋宽。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山径晚樵还。深壑孱颜。孙山背后泊船看。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篱落竹丛寒。渔业凋残。水痕无底照秋宽。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làngtáoshānányóuduōchónggānglíngjùnlǐnglüèjiàn西xiùyòngjìngzuòzhǎngduǎnyún--huìhóng

shānjìngwǎnqiáoháishēncànyánsūnshānbèihòuchuánkànshǒubiānbáipèishèngquèqīngxiánluòzhúcónghándiāocánshuǐhénzhàoqiūkuānhǎozàiyángníngchùshùqiūshān

惠洪

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虽有嘉肴
¹有嘉肴(yáo)²,弗食,不知其旨³也;虽有至道,弗食,不知其善也。是故食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jiào)食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¹⁰曰“食(xiào)(xué)¹¹”,其此之¹²谓乎!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¹虽:即使。²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³旨:味美。⁴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⁵是故:所以。⁶困:困惑。⁷自反:反省自己。⁸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⁹教食相长:意思是教和食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食问。¹⁰《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¹¹食食半:教人是食习的一半。第一个“食”是教的意思。¹²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¹之行²也,天下为³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¹⁰、废疾¹¹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¹²,女有归¹³。货恶(wù)¹⁴其弃于地也,不必藏¹⁵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¹⁶谋闭而不兴¹⁷,盗窃乱贼而不作¹⁸,故¹⁹外户²⁰而不闭²¹。是谓²²大同²³。(矜 同:鳏)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注释:¹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²行:施行。³为:是,表判断。⁴与:通“举”,选举,推举。⁵修:培养。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⁷壮:青壮年。⁸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⁹孤:幼而无父的人。¹⁰独:老而无子的人。¹¹废疾:残疾人。¹²分:职分,指职业、职守。¹³归:指女子出嫁。¹⁴恶:憎恶。¹⁵藏:私藏。¹⁶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¹⁷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¹⁸作:兴起。¹⁹故:所以。²⁰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²¹闭:用门闩插上。²²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²³同:有和、平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大道之行的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一、二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三、四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五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邱卫东编著. 领导干部古文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6-7页
2、 杨宏丽本册主编. 初中优秀教案 语文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M]. 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2.06.第176页
3、 兆岳主编. 初中文言文解霸[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0.07.第104页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¹人去,拜月楼空。
译文:初晓雾朦胧,前面溪水潺潺,百鸟啼叫匆匆,心上人早已离去,只余下空荡荡的拜月楼。
注释:¹凌波:形容女子走路轻盈,后代指美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¹。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译文:去年的今日,我俩邂逅于东面的城门,仍记得那时的你,恬淡的站在桃花树下,随风翩翩起舞的桃花和你姣好面容相映发出温暖的光彩。
注释:¹“鲜妆”句:化用唐朝诗人崔护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病身坚固道情¹深,宴坐²清香³思自任
译文:病中闲坐户外阵清风吹来,只觉得神清气爽,香气袭人,突然感到病体轻松了许多,不禁思绪万千,任其驰思。
注释:¹道情: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这里指佛教信仰。²宴坐:佛经中指修行者静坐。³清香:佛教用语,焚香敬佛,以表示向佛之心。⁴自任:自党承担;当作自身的职责。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月照静居唯捣药¹,门扃(jiōng)²幽院只来禽。
译文:明月高照,静居典雅,只有捣药的声音咚咚作响;小门紧锁,深院幽静,只有小鸟时时飞来与人亲近。
注释:¹捣药:古代传说嫦娥窃不死之药奔入月中,化为月精,一说为蟾蜍,一说为兔。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艺文类聚》卷一)这里有两用,既代指月光,同时又指煎药前的捣药之声。²扃:门闩。这里用作动词。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yōng)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¹行力未禁²
译文:久病难愈,懒得再听大夫的诊断;身边的小婢搀扶着自己散步,可又感觉疲劳。
注释:¹将:扶助,搀扶。²禁:承受。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赖问空门¹知气味²,不然烦恼万涂侵。
译文:多亏我自己懂得了不少佛教道理,才获得了许多生活情趣,不然尘世的烦恼会从各方面侵来,使人陷入愁江苦海。
注释:¹空门:指佛教。佛教宣扬万物皆空,故称空门。²气味:比喻意趣或情调。

  这首诗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来抒写作者病中的感受。首联描写焚香坐禅的情景,中间两联写凄凉与孤寂的生活情景,尾联自己对佛理的感悟。全诗运用逆挽的手法,从细微处入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诗首联所描写的是焚香坐禅的情景。诗人安坐一室,焚香供佛,回念所遭遇的种种,默思佛祖的教训。清香四散,意念渐渐入冥,心境渐渐平静,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必然承受,就不须怨天尤人而哀苦无已。诗以“病身”与“道情”相对,说是病越重,修道之心就越诚恳;而修道之心越诚恳,感悟的佛理就越重深。这是一层意思。而“病”不仅是指生理之疾,更有经历遭遇带给人的心理以及精神的创伤,故用一“身”字总括。佛教以苦为生命的本义,于是苦也就不成其为苦,受苦正是修行的途径之一,劝导信徒承受现世而寄望于来世。因此,诗人焚香敬佛的修行方法就是“思自任”,所体悟的佛理就是“病身坚固道情深”。这是又一层意思。这两句若从逻辑顺序讲,应该是“宴坐清香思自任,病身坚固道情深”。诗人先说后,再说前,将事情发展的顺序倒过来,正是为了强调此时的觉僭。文章家将这种写法称为“逆挽”。

  诗的中间两联写生活情景,一片凄凉与孤寂。夜间,清冷的月光照着空庭,四周静静,唯有捣药的声音,持续而单调地在院中回响,向院中人提示着无边的落寞。不仅夜间如此,白天也一样。主人无访客,院门紧闭,堂庑深深,除了鸟叫,不闻人声。偶尔有医生前来诊病,也不过说些不切病情的废话,除了加重慵懒的心情,并无治疗的功效。身体日渐衰弱,扶着小婢起来走走,却深感力不能至,脚步难移。在这样的生活之中,不能不回想当年,而所有的回想都是痛苦,更令眼前的情景有不堪的残忍。于是诗人回转过来向自己道庆幸:若不是有佛祖的指引,若不是有佛理的开导,那人生的烦恼将会不由途径地涌来将自己包裹,将会铺天盖地地扑来将自己淹没,生活当无法继续。这种自我开释,在诗人或许有一时的宽解,通篇读来,读者仍然会感到内在的悲哀。

  尾联回应首联的修行之事,用“知气味”写此刻对于佛理的感悟,上承“病身坚固道情深”。因此可知“道情深”的二层意思中,重在后者,不是说自己的修行已经达到的境界,而是指佛理本身的深刻。同修佛教的白居易有诗曰:“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闲吟》)可以帮助李煜所说的“道情”。诗人在“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两句中点明,生活全靠在佛法中寻找乐趣,否则早就被万般烦恼吞噬了。

  这首诗中有“庸医”“小婢”,还有清风、明月、飞鸟等具体的事物,可使读者通过感知这些人物和景物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感受。此诗与《病中感怀》内容相似,皆描写病中感受,但此诗宗教情怀更浓。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首诗侧重抒怀,抒发病中情怀;这首诗侧重叙事,叙写病重的诸琐事,诗里所写之事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23-125
2、 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8-101

bìngzhōngshūshì

 dài 

bìngshēnjiāndàoqíngshēn yànzuòqīngxiāngrèn 
yuèzhàojìngwéidǎoyào ménjiōngyōuyuànzhǐláiqín 
yōnglǎntīng xiǎojiāngxíngwèijīn 
làiwènkōngménzhīwèi ránfánnǎowànqīn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译文:月亮不会因为缺损而改变它的辉光,宝剑不会因为折断而改变它刚硬的本质。
注释:古意:与“报古”、“怀古”之意相近。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月缺魄(pò)易满,剑折铸(zhù)复良。
译文:月亮缺了它的辉光很容易会盈满,宝剑折断经过重铸会再次复原。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势利¹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译文:世俗的势力可以压倒山岳,却难以折服志士的心志。
注释:¹势利:权势名利。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男儿自有守¹,可杀不可苟²
译文:男儿自有持定的操守,可以被杀却不可以苟且安生。
注释:¹守:节操。²苟:随便,得过且过。

  范仲淹等人能坚持操守,能威武不能屈,诗人认为是由于他们有崇高的品质:“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他们的品德如皎皎月光,明月有时或缺,虽缺仍清辉皎皎;他们的气质如百炼而成的宝剑,虽遭挫折而刚性依旧。诗人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月缺会再圆,“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青天”;剑折可再铸,仍可“白光纳日月,紫气排牛斗”。政治斗争亦是如此,奸佞可暂时蒙蔽圣听,但终究会有败露之日,只要保持节操,坚持斗争,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诗人以此来鼓励友人,也以此勉励自己。他一生关心国事,关怀民生疾苦,积极支持新派的革新主张,反对因循保守和官场腐败。虽然屡试不第,久困下僚,无法施展怀抱,但仍矢志不移,保持高风亮节。他把满腔穷愁感愤一发于诗,用诗反映重大事件,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抒写时爱憎分明,激情喷涌,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他一生虽坎坷多辛酸,但诗歌创作却获得巨大的成就,充分表现了“剑折不改刚”、“难屈志士肠”的精神。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要坚守志节,首先就得与习惯势力、权臣作斗争。诗人赞赏范仲淹等人不顾自身安危,敢于弹奏吕夷简及其党羽,据孙沔奏章,夷简为相,黜忠言,废直道,只知姑息求安,以推卸责任为能事。致使外敌入侵,百姓内困,纪纲大隳,官吏称职的十不得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但因宋仁宗甚为倚重,夷简三次为相,权倾一时。尧臣在此诗中称之为“势利压山岳”,在《猛虎行》中复称他“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锘,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这都形象地描绘出权相气焰薰天不可一世。据史记载,范仲淹离京赴饶州日,朝臣惧祸而回避,送行者只有李绒、王质二人。欧阳修盛暑南行无匹马,抵夷陵时已是初冬。仲淹等人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忠肝义胆,世人共仰,气节凛然,可杀不可辱。馆阁校勘蔡襄为此作《四贤一不肖诗》,诗出,“都下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甚至还流传到契丹。

参考资料:
1、 胡益民.中外哲理名诗鉴赏辞典:昆仑出版社,1999.4:167-168

--méiyáochén

yuèquēgǎiguāngjiànzhégǎigāng

yuèquēmǎnjiànzhézhùliáng

shìshānyuènánzhìshìcháng

nánéryǒushǒushāgǒu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¹解相亲。
译文:穿着深绿衣裳的那个小小的孩子,每次来听我讲道理那理解问题的样子都让人感到亲切。
注释:¹里:通“理”,道理。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¹
译文:我看他天生就应该到云霄上去,才像小松树那么高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注释:¹出尘:道教思想,超出世俗,脱离烦恼的牵绊。

zèngdòujiāxiǎoér

zhāng tángdài 

shēn绿chángxiǎoxiǎorén měiláitīngjiěxiāngqīn 
tiānshēngyúnxiāoshàng chǐsōngzāichū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