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伫白云下,兹晨慰所思。
一鞭游宦处,三釜及亲时。
宿雨开蔬甲,薰风卧麦旗。
马头浮喜色,已被鹊先知。
久伫白云下,兹晨慰所思。
一鞭游宦处,三釜及亲时。
宿雨开蔬甲,薰风卧麦旗。
马头浮喜色,已被鹊先知。
李若水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fēi)霏玉管春葭(jiā)¹。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²
译文: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
注释:¹玉管春葭:葭:芦苇,这里指芦灰。²满树幽香二句: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横斜:指梅花的影子。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cōng)¹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jiān),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译文: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注释:¹游骢:指旅途上的马。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残雪庭阴”写庭院背阴处还留有残雪。“轻寒帘影”春寒料峭,风动帘拢。“霏霏玉管春葭”,古时季节变化,用箫管十二,置芦苇(葭)灰于孔中,室内封闭,蒙上罗彀,那一节气到了,那一律管葭灰就飞出。“霏霏”春葭灰的飞动貌。玉管即箫管。这句就是讲立春到了。“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回答周密“燕归何处人家。”宋代立春日宫中命大臣撰写殿阁的宜春帖子词,士大夫间当然也自己书写,字用金泥,所以说金泥小贴。这种风俗,元代还有。这里是说改朝换代,当日皇宫不存在了,士大夫散去,何人在这时候用金泥写宜春帖子贴挂?春落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写思念杭州如一帘幽梦,但醒来却是水隔绝,天遮断,“个人”当指周密。“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是点出周密所在地西泠孤山之畔,说只梦见到满树幽香,满地枝影横斜的梅花的凄凉景色。这里写出“个人”(即周密)生活虽然凄凉,但心态高洁。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意谓理解周密怀念越友及旧游地的离情。江南春色自是最让人感受到离愁之苦的。“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都是写江南离愁之苦的。春色之妍,与离愁之苦,对比强烈。

  “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纵青骢马游过的古道和时舟行所见的平沙落雁呢!和周密词中的“残寒梅未绽,正潮过两陵短亭逢雁”相近。“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意为:想写信对周密表示慰藉笔触从跌宕转为平收。想到你的怀念,便想觅得银泥花笺,不嫌词费的和你讲一讲如今江南春天物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此处又笔转别恨,细数离怀。呼应周密原词:“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从越倦游归去,此身还远在天涯。周密词“萋萋望极王孙草”说:确实如今到处长满了春天芳草,登高望远,已不见你所在之处。这二句和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用笔正相反。柳永词《八声甘州》曾有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归思难收。”和此句描写手法相似。

  “更难消,几度东风,几度飞花”,讲这样的离别相思,人将老去,怎能消几番春风来,春花谢呢!和“不知春在谁家”、“殷勤与说年华”等句相照应,围绕离情说,却有春光无主,好景不常的感伤。王安石诗“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和此句意思相近,但沉痛过之。

  周密在原词中曾有句“雪霁空城,燕归何人家。”王沂孙在词中也有类似句子,同时抒发了“可怜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在朦胧的亡国的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写出离愁别绪。

gāoyángtái ·zhōucǎochuāngyuèzhōngzhūyǒuyùn

wángxùn sòngdài 

cánxuětíngyīn qīnghánliányǐng fēifēiguǎnchǔnjiā xiǎotiējīn zhīchūnzàishuíjiā xiāngchuāngqiánmèng nàirén shuǐtiānzhē dànrán mǎnshùyōuxiāng mǎnhéngxié 
jiāngnánshìchóu kuàngyóucōngdào guīyànpíngshā zěnyínjiān yīnqínshuōniánhuá jīnchùchùshēngfāngcǎo zòngpínggāo jiàntiān gèngxiāo dōngfēng fēihuā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微阴¹(yì)²阳景³,清风飘我衣。
译文: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阵阵清风吹起我的衣襟。
注释:¹微阴:浓黑的云。²翳:遮蔽。³阳景:太阳光。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游鱼潜渌(lù)¹,翔(xiáng)鸟薄²天飞。
译文:游鱼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
注释:¹渌水:清澈的水。²薄:靠近。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miǎo)眇鱼行士¹,徭役²不得归。
译文:那些在外奔波、孤苦无依的人,苦于徭役而未卜归期;
注释:¹鱼行士:出门在外奔波的人,指征夫。²徭役:在远地服役。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xī)¹
译文:启程的时候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
注释:¹晞:晒干。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游者¹叹黍(shǔ)离,处者歌式微。
译文: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
注释:¹游者:指征夫。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¹伤悲。
译文:面对嘉宾,岂能失去慷慨的姿容,凄然伤怀,把我的悲怆隐忍于心。
注释:¹内:心中。

  此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兹从《文选》。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

  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游者,指役夫。《黍离》,指《诗经·王风·黍离》篇,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诗。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篇。旧说是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这里取其劝归之意。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间蕴,正如唐人王昌岭《从军行》叹当时边关征戍不断时所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秦汉联想到唐代征戍之事,一处深沉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用词精警,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鱼、鸟形象的捕捉,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潜”、“薄”二字,最见作者炼字、炼意的用心。“潜”字属平声闭口韵,声音轻细,切合表现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字属入声,声音短促而有力,状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神采顿见,其“飞飞摩苍天”的气势,如在眼前。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与尔后“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暗合了律诗粘对、对仗的规则,不但见出这位才思敏锐,才华富赡的诗人在斟音酌句上的努力,和他对提高诗歌艺术表现力的贡献,同时也透露出中国古典诗歌由古体向新体、近体诗演进的讯息。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野色¹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²³
译文:原野景色秀丽,因此我登上玄都阁欣赏。远远看见树荫映出皇宫河道的凄冷。
注释:玄都阁:玄都阁即玄都观,位于长安城内。¹野色:原野的景色。²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³寒:凄冷。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豪家¹旧宅无人住,空见²朱门锁³牡丹。
译文:富贵人家的旧宅早已无人居住,只是看到红色的大门遮住了娇艳的牡丹。
注释:¹豪家:家境富裕的人家。²空见:只见到。³锁:挡住,遮住。

dēngxuándōu--zhūqìng

qíngshàngkànshùyīnyáoyìnggōuhán

háojiājiùzháirénzhùkōngjiànzhūménsuǒdān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二年¹,京师²旱,蝗(huáng)虫大起。太宗入苑³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宗:“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¹⁰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jù)¹¹(jiàn)¹²宗:“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¹³移灾朕¹⁴¹⁵,何疾之避!”遂¹⁶吞之。
译文: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¹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²京师:京城,国都、长安。³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⁴掇:抓取。⁵食:吃。⁶是:这(是)。⁷过:罪过。⁸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唐太宗自称。⁹其:如果。¹⁰蚀:吞下。¹¹遽:马上。¹²谏:委婉地规劝。¹³冀:希望。¹⁴朕:皇帝自称。¹⁵躬:身体。¹⁶遂:立刻。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少日¹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kē)²。便好³消磨心下事,莫忆寻柯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译文:年轻时眼中看到的都是春花雪月,如今总是见到秋叶飘零的凄凉景象。喝酒正好逐渐消耗去除心里的事情,不去想平时那些浪荡形骸。白发呀,已经越来越多了。
注释:¹少日:年轻的时候。²辞柯:离开树枝。³便好:正好。⁴消磨;逐渐消耗去除。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明日扶头¹(diān)倒,倩谁²伴舞婆娑³。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译文:明日喝得醉醺醺地,请谁与我一起起舞。我肯定因为想念你甘愿消瘦憔悴,你不想念我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天气渐渐寒冷只能独自调养休息。
注释:¹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²倩谁:请谁。³婆娑:《尔雅·释训》:“婆娑,舞也。”郭璞注:“舞者之容。”⁴拼:甘愿之意。⁵瘦损:消瘦憔悴。⁶将息:保重。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zhènzi··zèngxíng--xīn

shǎochūnfēngmǎnyǎnérjīnqiū便biànhǎoxiāoxīnxiàshìxúnchángzuìhòuliánbáiduō

míngtóudiāndàoqiànshuíbànsuōdìngjūnpīnshòusǔnjūnnàitiānhánjiāng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