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已开时人正愁,花簪头上使人羞。
一春可厌无晴日,下却珠帘懒凭楼。
花已开时人正愁,花簪头上使人羞。
一春可厌无晴日,下却珠帘懒凭楼。
俞桂

俞桂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 ▶ 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烈日秋霜¹,忠肝义胆,千载家谱(pǔ)²。得姓何年,细参³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jiāo)(dǎo)堪吐。
译文:辛氏家谱中记载的先祖们,无一不是刚毅正值、忠肝义胆。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注释:¹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²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³细参:仔细品味。⁴椒桂:胡椒、肉桂。⁵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¹,累累²却有,金印光垂组³。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 xuē)纹绉(zhòu),记余戏语。
译文: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注释:¹儿曹:儿辈,小孩。²累累:连续成串。³组:古代佩印用的绶。⁴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⁵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起头句掷地有声,仿佛一个家族精神的宣言。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辛家世代刚烈正直,忠诚不阿,如酷暑烈日、寒秋严霜,烈日、严霜与“辛”之间的共通点触发了下文。“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辛氏的家族史被词人以“一笑君听取”后的三句话来概括,句句不离“辛”字。辛家人的功业都是艰辛创立的。其间饱尝悲苦,命运总是艰苦辛酸。在概括的基础上,稼轩又对“辛”字所包含的辛辣之意加以发挥,椒桂的辛辣让一般人不堪忍受,就像个性辛辣之人让人避而远之。这里,与其说是对辛氏家族成员个性的一般概括,不如说是词人的夫子自道。他才大气高、刚直不阿,容易与世龃龉,不为人所容,正是这样的个性导致了仕途坎坷、屡遭弹劾。

  后句对家族历史命运的回顾自然引出下片与其他家族的比较,由其他家族的显赫引出官运、仕途的话题,进而回到词作送弟赴官的主题上。“芳甘浓美”因上片的“辛辣”而发,这一层表面的口感比较暗示了家族命运之迥异。看看别人世代显要、门第生辉,而这样的美事总轮不到辛家,自己就是一个仕途多舛的例证,所以希望就寄托在即将远行赴任的族弟身上了。唐人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云:“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苏辙兄弟读此诗很有感触。他们憧憬风雨夜兄弟对床而眠的生活,相约早日退隐,共享闲居之乐。作者用“对床”之典一方面流露出依依惜别的兄弟情谊,而另一方面却以一个坚决的“休忆”否定了对退隐、闲居的向往。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的事业要靠远行之人来完成。他必须勇往直前,不能回顾流连。稼轩其他的送别之作多勉励人建功立业,匡救国家,而这一次至少从字面看是为光耀门楣。

  “靴纹绉面”,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人情者不绝于门,他深为厌恶,却又只好强装笑脸,虚与应酬。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茂嘉赴调,稼轩祝贺他高升,自是送别词中应有之意。而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实际上是说: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到头来也会后悔的。

  全词就像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1020页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590-1591页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shuì)¹宁容²减一分。
译文:军兵离去,家室一空。财物掠夺走,男子抓了丁。税赋的数额又哪里容许减去一分?
注释:¹税额:规定应缴赋税的数字。²宁容:岂容,不许。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衣食旋营¹犹可过,赋(fù)输长急²不堪闻。
译文:缺衣少食尚可勉强解决,赋税常交又急迫,听到传令让人心惊。
注释:¹旋营:临时对付。²赋输长急:官府长年都在急迫地催缴赋税。输,送。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蚕无夏织桑充寨¹,田废春耕(gēng)(dú)劳军²
译文:到了夏天,桑树疯长充塞村寨,却无人养蚕,无丝可织。到了春耕时节,田野荒芜,耕牛都被犒劳了军队。
注释:¹充寨:充作修营寨的木料。²犊劳军:将耕牛牵去慰劳官军。犊,小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xūn)¹
译文:这样下去,哪一州县会得到好处呢?只有那些军棍酷吏靠宰杀榨取百姓得到更多功勋。
注释:¹“如此”二句:多州县都处于如此水深火热之中,没谁去理会,那些作地方宫的却一味不顾人民的死活,只管敲榨勒索,争取立功受赏、升官发财。

  这首墙头诗,题在作者所住村舍的墙上,意在叫大家看,所以写得很通俗。某些前人和今人以“鄙俚近俗”贬斥杜荀鹤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孰不知既反映民间疾苦,又力图写得通俗易懂,尽可能争取更多的读者,正是杜荀鹤的难能可贵之处。

  离乱之后,诗人寄居在一个被战争蹂躏的满目疮痍的村庄里,他见到许多农舍,空无人居,由于赖以蚕织的桑树竟被砍伐,充作修营寨的材料,所有耕牛也都被杀掉犒劳了士兵,使得蚕没法养,帛不能织,大片田地也遭到了荒芜,人们缺衣少食,只能凑合着过,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农家所负担的赋税一分也不能少,催缴赋税官吏的呼喊声仍然非常急迫,实在惨不忍听,作者最后指出,遭到兵燹之害得并不只这一个村庄,而是许多州县。官府怎么一点也不予理会,减免赋税呢,原来这些地方官吏都是一群不顾人民死活的家伙,老百姓都被杀害完了,他们还在多收税向上面邀功请赏。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霍有明.唐诗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548
2、 潘同生.中国经济诗今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642

suǒcūnshě--xún

jiāsuíbīngjǐnkōngcúnshuìéníngróngjiǎnfēn

shíxuányíngyóuguòshūzhǎngkānwén

cánxiàzhīsāngchōngzhàitiánfèichūngēngláojūn

shùzhōushuíhuìshāmínjiāngjǐngèngyāoxūn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春水初生乳燕¹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译文:春水刚刚生成,雏燕才学会飞,蜜蜂小小腹尾,采花嗡嗡回归。
注释:¹乳燕:雏燕;幼燕。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窗含远色通书幌(huǎng)¹,鱼拥香钩近石矶(jī)²
译文:远处的景色透过窗棂,映着书帷,鱼儿口里含着钓饵,被拉近石崖。
注释:¹书幌:书斋之幔帏也。²石矶:水边突出的巨大岩石。

nányuánshísānshǒu ·

 tángdài 

chūnshuǐchūshēngyànfēi huángfēngxiǎowěihuāguī 
chuānghányuǎntōngshūhuǎng yōngxiānggōujìnsh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¹曰:“学而时习²之,不亦说(yuè)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注释: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²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³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⁴愠:生气,发怒。⁵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曰:“吾¹²三省(xǐng)³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¹吾:人称代词,我。²日:每天。³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⁴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⁵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⁶信:诚信。⁷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¹而志于学,三十而立²,四十而不惑³,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注释:¹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²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³惑:迷惑,疑惑。⁴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⁵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⁶从心所欲:顺从意愿。⁷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¹,思而不学则殆(dài)²。”《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注释:¹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²殆: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¹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²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¹箪:古代用来盛饭食的圆形竹器。²堪:能忍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知之¹者不如好(hào)之者²,好³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注释:¹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²者:代词,……的人。³好:喜好,爱好。⁴乐: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¹,曲肱(gōng)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³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注释:¹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²肱:这里指胳膊。³于:介词,对,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¹。择其善者²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注释:¹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²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在川上¹曰:“逝²者如斯³(fú),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曰:“三军¹可夺²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注释:¹三军:指军队。²夺:改变。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¹,切问而近思²,仁³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有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有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有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有不有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有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lúnshíèrzhāng

kǒng xiānqín 

yuē  xuéérshízhī yuè yǒupéngyuǎnfānglái  rénzhīéryùn jūn   xuéér 

zēngyuē  sānxǐngshēn wèirénmóuérzhōng péngyǒujiāoérxìn chuán   xuéér 

yuē  shíyǒuérzhìxué sānshíér shíérhuò shíérzhītiānmìng liùshíérěrshùn shíércóngxīnsuǒ    wèizhèng 

yuē  wēnérzhīxīn wèishī   wèizhèng 

yuē  xuéérwǎng érxuédài   wèizhèng 

yuē  xiánzāi huí dānshí piáoyǐn zàilòuxiàng rénkānyōu huígǎi xiánzāi huí   yōng 

yuē  zhīzhīzhěhàozhīzhě hàozhīzhězhīzhě   yōng 

yuē  fànshūshí yǐnshuǐ gōngérzhěnzhī zàizhōng érqiěguì yún   shùér 

yuē  sānrénxíng yǒushīyān shànzhěércóngzhī shànzhěérgǎizhī   shùér 

zàichuānshàngyuē  shìzhě shězhòu   hǎn 

yuē  sānjūnduóshuài duózhì   hǎn 

xiàyuē  xuéérzhì qièwènérjìn rénzàizhōng   zhāng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游山五岳¹东道主²,拥书百城南面王³
译文:我游历名山大川时,你愿意做东道主。你又拥有许多书籍,等于是南面称孤的侯王。
注释:宋于庭翔凤:宋翔凤(1776—1860),字虞廷,一字于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嘉庆五年庚申(1800)举人。曾官湖南新宁、耒阳等地知县。训诂学家、经学家,又能诗、词、骈文,著述甚丰。¹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²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泛指主人。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³“拥书”句:语出《北史·李谧传》:“丈夫拥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南面王,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称王者都面南而坐。此句意思说宋翔凤藏书很多,学问很高,胜似统治百城的王者。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¹
译文: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幸运地与你握了一下手,使我的衣袖直到三年后还留有香气。
注释:¹衣袖三年香:化用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又《韩翃舍人即事》:“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据《太平御览》卷七百零三引习凿齿《襄阳记》,汉末曾官尚书令的荀彧,每“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这两句是称赞宋翔凤的人品高洁,学问深厚。

  这首诗是赠翔凤诗中写得较好的一篇,不仅突出了翔凤的好客与学识,而且还写出了翔凤的风采及两人一见如故的深厚友谊。

  “游山”二句写翔凤为人。“五岳”在这里泛指名山大川。龚自珍曾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游太湖洞庭二山,翔凤家乡在太湖边,成为作者的“东道主”。他热情地接待了龚自珍,谈学论道、陪同游览。翔凤长龚自珍十六岁,其折节下交给龚自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晚年,龚自珍还写道“长州重到忽思君”。“拥书百城”言宋氏学问之富。《北史·李谧传》有云:“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言拥书万册而学,胜于做百城之诸侯。作者变换李谧字句,言翔凤拥书众多,而且能够统领众书,仿佛学界之“南面王”,而非“书奴”匍匐在书前。宋氏待人热情,是理想的东道主。他坐拥书城,又能驱使书籍,是个会读书的学者,这些有目共睹,龚自珍用精练的诗句把它表现了出来。

  “万人丛中一握手”写龚、宋二人初相识的情景。古人描写邂逅相遇,即成知音,曾用“倾盖如旧”来形容。而龚自珍是写两人相知已久,只是茫茫人海,无由相见,因此他们的情感交谊往往存在于思念之中。龚自珍特别爱回忆两人初相识的情景,那是在红尘扰攘的京师,彼此都闻名已久,待亲见其面,自然就有相见恨晚之意。“一握手”含意丰富,有握手即别之意,也有握手谈心之意,给人留下宽阔的想象余地。最末一句写翔凤之风采,《襄阳记》曾云汉末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多用以形容高人雅士之风采。诗中变“三日香”为“三年香”,一方面是极言其馨香流芳之久;另一方面从龚、宋相识到写诗之时恰恰三年,意为握手之后衣袖之香至今不灭。可见翔凤的人格力量给诗人感染之深。此句为点睛之笔,不仅突出了翔凤的精神风貌,也表达出诗人对他人格的崇仰。龚诗含蓄精致,包含了丰富的情意。

参考资料:
1、 王学泰著.清词丽句细评量.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504-506

tóusòngtíngxiángfèng

gōngzhēn qīngdài 

yóushānyuèdōngdàozhǔ yōngshūbǎichéngnánmiànwáng 
wànréncóngzhōngshǒu shǐ使xiùsānnián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