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历开三祀,琼章集万神。苍龙回插子,玉兔候交辰。
宝历开三祀,琼章集万神。苍龙回插子,玉兔候交辰。
潞水丹腾渚,壶关气接旻。道传莘野正,学比傅岩醇。
潞水丹腾渚,壶关气接旻。道传莘野正,学比傅岩醇。
帝运昌文统,师臣秉国钧。清宫高赞画,潜邸旧经纶。
帝运昌文统,师臣秉国钧。清宫高赞画,潜邸旧经纶。
意得超今古,才雄异等伦。春浮霞错落,秋映玉嶙峋。
意得超今古,才雄异等伦。春浮霞错落,秋映玉嶙峋。
三执中书柄,重开大国畇。黄钟阳脉脉,瑶圃雾氤氤。
三执中书柄,重开大国畇。黄钟阳脉脉,瑶圃雾氤氤。
仙鼎神膏秘,宫壶掌露真。恩醲锡麟脯,味薄谢猩唇。
仙鼎神膏秘,宫壶掌露真。恩醲锡麟脯,味薄谢猩唇。
瞳碧光流漆,颜红色耀银。垂绅凝泰岳,设席陋平津。
瞳碧光流漆,颜红色耀银。垂绅凝泰岳,设席陋平津。
手挈重华古,心追贞观新。至人专上寿,八表乐同仁。
手挈重华古,心追贞观新。至人专上寿,八表乐同仁。
非虎耆年并,犹龙祖谱亲。息深忘蝶化,机静狎鸥驯。
非虎耆年并,犹龙祖谱亲。息深忘蝶化,机静狎鸥驯。
荡荡心无竞,肫肫俗易淳。极知调鼎餗,不惜污车茵。
荡荡心无竞,肫肫俗易淳。极知调鼎餗,不惜污车茵。
竹帛千年事,桑麻万里春。管商谋可鄙,房杜迹尝遵。
竹帛千年事,桑麻万里春。管商谋可鄙,房杜迹尝遵。
斟酌扶元气,弥缝护国珍。倚风怜竹弱,听雪喜松皴。
斟酌扶元气,弥缝护国珍。倚风怜竹弱,听雪喜松皴。
玉署亲裁诏,青蒲独奉宸。蜀江移戍罢,浙土减租匀。
玉署亲裁诏,青蒲独奉宸。蜀江移戍罢,浙土减租匀。
榻净唯乌几,堂虚且角巾。手挥廷下吏,目送幕中宾。
榻净唯乌几,堂虚且角巾。手挥廷下吏,目送幕中宾。
习隐时思许,题诗尚忆秦。黍田溪溜溜,花坞涧粼粼。
习隐时思许,题诗尚忆秦。黍田溪溜溜,花坞涧粼粼。
问俗停车缓,贪贤倒屣频。药囊储赤箭,水鉴彻青蘋。
问俗停车缓,贪贤倒屣频。药囊储赤箭,水鉴彻青蘋。
沧海收毫末,空林绝隐沦。籍功文馆定,约法论堂询。
沧海收毫末,空林绝隐沦。籍功文馆定,约法论堂询。
出处关吾道,安危佩一身。政须陈蹇蹇,直与纪麟麟。
出处关吾道,安危佩一身。政须陈蹇蹇,直与纪麟麟。
绩艺惭班马,抽才颂甫申。占天徒有管,望冶眇无垠。
绩艺惭班马,抽才颂甫申。占天徒有管,望冶眇无垠。
阅岁桃成实,知年海拂尘。扶疏惭小草,葱茜托灵椿。
阅岁桃成实,知年海拂尘。扶疏惭小草,葱茜托灵椿。
袁桷

袁桷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2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落日欲没岘(xiàn)¹西,倒著接蓠(lí)²花下迷。
译文:落日将没于岘山之西,我戴着山公的白帽子在花下饮得醉态可掬。
注释:¹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²倒著接蓠:用山简事。山简 (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人,山涛第五子。生于曹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卒于晋怀帝永嘉六年,终年六十岁。山简性温雅,有父风。山涛起初不知其山简的才华,山简叹道:“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与嵇绍、刘谟、杨淮齐名。初为太子舍人。永嘉中,累迁至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疏广得才之路。不久出为镇南将军,镇襄阳。嗜酒,每游习家园,置酒池上便醉,名之曰高阳池。当时有儿童作歌以嘲之。洛阳陷落后(311年),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卒于镇,追赠征南大将军。山简作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今佚。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花争唱《白铜鞮(dī)》。
译文:襄阳的小儿一起拍着手在花上拦着我高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¹醉似泥。
译文:路旁之人问他们所笑何事?他们原来是笑我像山公一样烂醉如泥。
注释:¹山公:即山简。
鸬鹚杓,鹦鹉杯。
(lú)(cí)(sháo)¹,鹦鹉杯²
译文:提起鸬鹚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
注释:¹鸬鹚杓:形如鸬鹚颈的长柄酒杓。²鹦鹉杯:用鹦鹉螺制成的酒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译文:百年共有三万六千日,我要每天都畅饮它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遥看汉水鸭头绿¹,恰似葡萄初酦(pō)(pēi)²
译文:遥看汉水像鸭头的颜色一样绿,好像是刚刚酿好还未曾滤过的绿葡萄酒。
注释:¹鸭头绿:当时染色业的术语,指一种像鸭头上的绿毛一般的颜色。²酦醅:重酿而没有滤过的酒。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lěi)¹²便筑糟(zāo)丘台³
译文:此江之水若能变为一江春酒,就在江边筑上一个舜山和酒糟台。
注释:¹垒:堆积。²曲:俗称酒母,即酿酒时所用的发酵糖化剂。³糟丘台:酒糟堆成的山丘高台。纣王沉湎于酒,以糟为丘。见《论衡·语增》。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千金骏马换小妾¹,醉坐雕(diāo)(ān)歌《落梅²》。
译文:学着历史上的曹彰,来一个骏马换妾的风流之举,笑坐在马上,口唱着《落梅花》。
注释:¹“千金”句:《独异志》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²落梅:即《梅花落》,乐府横吹曲名。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shēng)¹龙管²行相催。
译文:车旁再挂上一壶美酒,在一派凤笙龙管中出游行乐。
注释:¹凤笙:笙形似凤,古人常称为凤笙。²龙管:指笛,相传笛声如龙鸣,故称笛为龙管。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咸阳市中叹黄犬¹,何如月下倾金罍(léi)²
译文:那咸阳市中行将腰斩徒叹黄犬的李斯,何如我在月下自由自在地倾酒行乐?
注释:¹“咸阳”句:用秦相李斯被杀事。²罍:酒器。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君不见晋朝羊公¹一片石²,龟³头剥落生莓苔。
译文:您不是见过在岘山上晋朝羊公的那块堕泪碑玛?驮碑的石龟头部剥落,长满了青苔。
注释:¹羊公:指羊祜。²一片石:指堕泪碑。³龟:古时碑石下的石刻动物,形状似龟。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译文:看了它我既不为之流泪,也不为之悲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译文:这山间的清风朗月,不用花钱就可任意地享用,既然喝就喝个大醉倒,如玉山自己倾倒不是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舒州杓¹,力士铛(chēng)²,李白与尔同死生。
译文:端起那舒州杓,擎起那力士铛,李白要与你们同死生。
注释:¹舒州杓: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一带)出产的杓。唐时舒州以产酒器著名。²力士铛:一种温酒的器具,唐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所产。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译文:楚襄王的云雨之梦哪里去了?在这静静的夜晚所能见到只有月下的江水,所听到的只有夜猿的悲啼之声。

  此诗是李白的醉歌,诗中以醉汉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以带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诗一开始用了晋朝山简的典故。山简镇守襄阳时,喜欢去习家花园喝酒,常常大醉骑马而回。当时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篱。”接篱,一种白色帽子。李白在这里是说自己像当年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起满街的喧笑。

  但狂放不羁的诗人毫不在意,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此时,他酒意正浓,醉眼朦胧地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诗人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后面还跟着车子,车上挂着酒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觉得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也被秦二世杀掉了,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你)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还有晋朝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碑纪念。见到碑的人往往流泪,名为“堕泪碑”。但这碑到了此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如今碑也已剥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不能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显示出无比潇洒和适意。

  诗的尾声,诗人再次宣扬纵酒行乐,强调即使尊贵到能与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铛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这首诗为人们所爱读。因为诗人表现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支配全诗的,是对他自己所过的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诗人用直率的笔调,给自己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醉汉形象。诗里生活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强烈戏剧色彩,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一面。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5-256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hán)(dān)¹驿²里逢冬至³,抱膝灯前影伴身
译文: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注释:¹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²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³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⁴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⁵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得家中夜深¹坐,还应说着远行人²
译文: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注释:¹夜深:犹深夜。²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79-880

hándāndōngzhìjiā

bái tángdài 

hándān驿féngdōngzhì bàodēngqiányǐngbànshēn 
xiǎngjiāzhōngshēnzuò háiyīngshuōzheyuǎnxíngrén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漫漫秋夜长,烈烈¹北风凉。
译文: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
注释:¹烈烈:风吹过之声。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展转¹不能寐(mèi)²,披衣起彷(páng)(huáng)³
译文: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注释:¹展转:展同辗,指睡觉时翻来覆去。²寐:入睡。³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cháng)
译文: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译文: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天汉¹回西流²,三五³正纵横。
译文: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注释:¹天汉:指银河。²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³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xiáng)
译文: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yù)¹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译文: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注释:¹郁郁:苦闷忧伤。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愿飞安得翼,欲济¹河无梁²
译文: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注释:¹济:渡。²梁:桥。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¹
译文: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注释:¹中肠: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中:同“衷”。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西北有浮云¹,亭亭²如车盖³
译文: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注释:¹浮云:漂浮的云。²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³车盖:车蓬。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惜哉时不遇¹,适²与飘风会。
译文: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相遇。
注释:¹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²适:正值,恰巧。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¹至吴会²
译文: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注释:¹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²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zhì)¹
译文: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注释:¹滞:停留。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弃置勿复陈¹,客子常畏人²
译文: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注释:¹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弃置:放在一边。陈:叙说。²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用“杂诗”做题名,开始于建安时期。《文选》李善注解释这一题名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也就是说,触物兴感,随兴寓言,总杂不类。所以,题为“杂诗",等于是无题,赋物言情,都是比较自由的。曹丕这两首杂诗则是抒写他乡游子的情怀。

  建安时期风气之一,是诗人喜作代言体诗。即揣摩客观人物的情怀代其抒情。曹丕是其中突出一个,如他的《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是代新婚者抒情,《寡妇诗》是代阮璃的遗孀抒情,《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是代弃妇抒情。《杂诗二首》也属于这一类,不过是代游子抒怀而已。它的高妙在于能真切地抒写出他乡游子的情怀与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却并不限于作者一身,这是与自抒己情的抒情诗不尽相同的。

  第一首的主要特色在善用赋笔,也就是善用白描的手法写情。诗人先不点明主题,开篇用了整整十二句诗,即占全诗三分之二的篇幅,着意描写主人公夜不安席、徒倚彷徨的情态。诗人将主人公置于秋夜的大背景中,用环境的丰富拓开一介广阔的描写空间,得以从容落笔,淋漓写情,整个画面情景相生,气氛浓郁。

  诗从季节、辰侯发端。 “古诗云:“愁多知夜长”。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首二句表面看来纯系景语,实际其中已隐含一愁人在,与三、四二句水乳交融,这是行笔入神的地方。人未见而神已出,全在诗句中酝酿的一种气氛,妙在虽不明言,却真切可感。三、四两句接着写出主人公心神不定,辗转难眠。五、六两句写主人公的思怀太深沉了,太专一了,竟然感觉不出时光的流逝,不知已徘徊了许久时间,露水都把衣衫沾湿了。虽只两何诗,却极传深思痴想之神。他低头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滚动鳞鳞的波光;仰头纵观,也无非明月当头,夜色深沉,银河已向西倾颓,寥廓的夜空上镶嵌一天星斗。第七至第十这四句诗笔笔写景,却笔笔无不关情。主人公那一种百无聊赖、寂寞孤独之感,直从字里行间泛溢出来,与开端两句同样具有以景传情之妙。“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恰在此时此境,又是秋虫的阵阵悲鸣送入耳鼓,失群的南飞孤雁闯入眼帘,无不触物伤情,频增思怀愁绪。整个这一大段,以悠然的笔调一笔笔描来,情景如见,气氛愈酿愈浓。

  经过上面这一段高妙笔墨的描述,主人公思深忧重的情态已如在眼前。这时诗人才将笔头轻轻掉入主题:“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二句便有千钧之重。这力量不是来自两句直述语本身,而是来自前面那一大段精采的铺垫描写。那深愁难遣、寝息不安、孤寂无聊的形象,已把乡思推到了极点,因而使这二句平淡的叙语具有了画龙点睛的妙用,与前面的情景相映益彰。由此也可以悟出古诗章法的奥妙。诗人并没有就此打住,继续从欲归不能这个侧面展拓一笔:“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强烈的归乡愿望,更反衬出乡思的深浓。而还乡无望,把主人公推入更深的悲哀,因而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余味悠然,余情袅袅,颇有余音绕梁之妙。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虽然都是写游子题材,却截然不同。在艺术表现上,前一首多用赋笔,这一首则多用比兴。在思想内容上,前一首着重抒写他乡游子的缠绵深挚的思乡之情,这一首则着重表现游子身处异乡的不安之感。适应这一主题的需要,前六句运用比兴的手法突出揭示了游子身不自主流落他乡的情势。诗人将比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贴切传神,韵味浓郁。开端二句便奕奕有神:“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一朵飘摇不定的浮云本就与游子的处境极其切合,车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浮云形似车盖,又分外增一层流移飘荡之感。下面每两句一层,层折而下,把游子流落他乡的遭际写得笔酣墨饱。“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浮云本难滞定一方,却又命乖时舛,恰与突起的狂风遭遇。飘风,暴起之风。以浮云遭遇狂风表现游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奔走他乡,可谓形景切合,情理自然。因受飘风鼓荡,一去便千里迢迢,远至东南的极点了:“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句中没有一个感叹字眼,却有千回百转无限伤怀之味,“行行至吴会",无字不含远飓怨尤之意。这六句诗笔在浮云,意在游子,形象鲜明,意蕴沉深,耐人玩味。古人说诗写得好,要“意象俱足”,这几笔足以当之。

  开篇这六句诗中饱含对命运的哀怨。这哀怨固然来自游子飘泊之感,然而在这首诗中尤其是来自他乡难以驻足的怨愤。这就成为下文写游子异乡不安之感的先行之神。诗歌运笔前文能成后文先行之神,便前后关锁紧密,境界浑融,意浓味足。因此下文落笔便较为轻易了:“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吴郡、会稽这两个地方不是我的家乡,怎么能长久呆在这里!虽只是一种态度决绝的声音,这声音的背后却不知含有多少怨苦与愤懑。妙在千言万语已经涌到嘴边,却没有一宗宗倾诉出来,而只化为一句决绝的声音,表现出极其复杂的感情,饶有余味。末二句用了同样的手法:“弃置莫复陈,客子常畏人。”丢开不要说了,作客他乡是不能不“常畏人”的。游子驻足他乡,人地两生,孤立无援,落脚与谋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看人眼色。这极为复杂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现出来,有含蕴无穷之感。

  异乡不安之感,也是游子歌咏的老主题。《诗经·王风·葛藟》说:“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谓他人母,亦莫我有。”“谓他人昆,亦莫我闻。’’写尽了游子处他乡求告无门的境遇。汉乐府《艳歌行》中所写流宕在他县的兄弟几人要算遭遇较好的了,碰到个热情的女主人还为他们缝补破衣服,但已遭到男主人的猜忌与斜眼,害得他们不得不表白:“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不过曹丕这一首没有像《诗经》、汉乐府那样,做某些细节的具体描绘,而是全用高度概括的笔墨,发挥虚笔的妙用。写得虚了,似乎说得少了,实际上概括得更深广,启人想象更多,包蕴的内容更丰富了。虚、实各有其妙用,艺术的辩证法总是如此。

参考资料:
1、 李景华 .三曹诗文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年 :71-76页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天命玄鸟¹,降而生商²,宅³(yīn)土芒芒。古命武汤,正(zhēng)域彼四方
译文:天命玄鸟降人间,简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武汤,征伐天下安四方。
注释:¹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sōng)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²商:指商的始祖契。宅³:居住。⁴芒芒:同“茫茫”,广大的样子。⁵古:从前。⁶帝:天帝。⁷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⁸正:同“征”。又,修正疆域。⁹方:遍,普。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方命厥(jué)后,奄¹有九有²。商之先后³,受命不殆(dài),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mǐ)不胜
译文:昭告部落各首领,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后继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孙武丁最称贤。武丁确是好裔孙,武汤遗业能承担。
注释:¹奄:拥有。²九有:九州。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有:“域”的借字,疆域。³先后:指先君,先王。⁴命:天命。⁵殆:通“怠”,懈怠。⁶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⁷武王:即武汤,成汤。⁸胜:胜任。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龙旂(qí)¹十乘(shèng)²,大糦(chì)³是承。邦畿(jī)千里,维民所止,肇(zhào)域彼四海
译文:龙旗大车有十乘,贡献粮食常载满。国土疆域上千里,百姓居处得平安。
注释:¹旂: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²乘:四马一车为乘。³糦:同“饎”,酒食。宾语前置,“大糦”作“承”的前置宾语。⁴承,捧,进献。⁵邦畿:封畿,疆界。⁶止:停留,居住。⁷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开辟疆域以至于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四海来假(gé)¹,来假祁祁²。景³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hè)
译文:开拓疆域达四海,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景山外围黄河绕,殷受天命人称善,百样福禄都占全。
注释:¹来假:来朝。假,通“格”,到达。²祁祁:纷杂众多之貌。³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bó),为商之都城所在。景,广大。⁴员:幅员。⁵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⁶百禄:多福。⁷何:通“荷”,承受,承担。

  这是殷商后代宋国祭祀其祖先武丁的乐歌。《毛诗序》云:“《玄鸟》,祀高宗也。”郑笺云:“祀当为祫。祫,合也。高宗,殷王武丁,中宗玄孙之孙也。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云。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郑玄的意思是《毛序》所说的“祀”是合祀,而他所讲到的“雊雉之异”,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是这么一回事:“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雊)。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 据今人的研究,商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雊雉之异”的传说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不无相关。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则是关于商的起源的最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传说中商的祖先契是其母有娀氏之女吞下燕卵之后生下的。《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上古典籍中对此传说有相当多的记载。《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此外如《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尚书中候》,《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补引《诗含神雾》等纬书也记录了这同一传说。更有意思的是:传世的晚商青铜器《玄鸟妇壶》上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其含义表明作此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玄鸟是商部族的崇拜图腾,“天命玄鸟”的传说正是原始商部族的起源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审视这一神话,可发现它作为一种原型,有其典型意义。有关鸟卵生子的传说长期流传于东北地区,如《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长白山,……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其果入腹,既感而成孕。”高丽李奎极《李相国文集》中亦有鸟卵生子的传说,与《魏书·高句丽传》所记之事略同。而据傅斯年考证,商部族正是发迹于东北渤海地区。

  由此可见,所谓的“雊雉之异”是为了显示高宗武丁的中兴而造出的神话,它正基筑于商民族的玄鸟图腾信仰。商至盘庚而迁殷,发展兴旺,政局稳定。盘庚死后,传位二弟小辛,小辛不幸三年而亡,又传位三弟小乙,小乙即位十年而亡。其时殷道又衰,小乙之子武丁立,用傅说为相,伐鬼方、大彭、豕韦,修政立德,终使国家大治。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乘。”郑玄笺曰:“交龙为旗,高宗之孙子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无所不胜服。乃有诸侯建龙旗者十乘,奉承黍稷而进之者,亦言得诸侯之欢心。十乘者,由二王后,八州之大国与?”中原部族建立联盟后,统以龙为标志,“龙以建旗”。商族在东北兴起后,南下黄河流域,进而控制诸夏。高宗武丁时,中原各部族以车载稻米进贡。诗云:“四海来假,来假祁祁”,则不但是中原诸夏部族,即使是氐、羌等四边民族也纷纷进贡朝见。武丁功业之隆,于此可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2-724

xuánniǎo

míng xiānqín 

tiānmìngxuánniǎo jiàngérshēngshāng zháiyīnmángmáng mìngtāng zhēngfāng 

fāngmìngjuéhòu yǎnyǒujiǔyǒu shāngzhīxiānhòu shòumìngdài zàidīngsūn dīngsūn wángshèng 

lóngshíshèng chìshìchéng bāngqiān wéimínsuǒzhǐ zhàohǎi 

hǎilái lái jǐngyùnwéi yīnshòumìngxián bǎishì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湖上风来波浩渺(miǎo)¹。秋已暮²、红稀香³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译文: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稀清这无比的美好。
注释:¹浩渺:形容湖面空阔无边。²秋已暮:秋时已尽。³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¹花汀²草。眠沙鸥鹭(lù)³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译文: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稀回头,似乎遗憾人们归去的太早。
注释:¹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²汀:水边平地。³眠沙鸥鹭:眠伏在沙滩上的水鸟。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忆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shuāngdiàowángsūn ·shǎng

qīngzhào sòngdài 

shàngfēngláihàomiǎo qiū hóngxiāngshǎo shuǐguāngshānrénqīn shuōjìn qiónghǎo 
liánchénglǎo qīng pínhuātīngcǎo miánshāōuhuítóu hèn rénguīz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