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其中长乐郡,佳丽比吴越。
日出朝可攀,地温冬不雪。
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其中长乐郡,佳丽比吴越。
日出朝可攀,地温冬不雪。
钱公辅

钱公辅

钱公辅(1021~1072),字君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宋代诗人。少从胡翼之学,有名吴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宋诗拾遗》卷四)。历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诰。英宗即位,谪滁州团练使。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熙宁四年(1071),由知江宁府徙知扬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书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 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
春草青青万里馀(yú)¹,边城落日见离居。
译文:茂盛的春草绵延万里,落日余晖洒在当初离别的房子上。
注释:¹馀:同“余”。
情知塞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塞上 一作:海上)
情知塞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塞上 一作:海上)
译文:明明知道离开家乡到塞外已经三年,却没有从外面寄回一纸书信。

chūncǎo

zhāng tángdài 

chūncǎoqīngqīngwàn biānchéngluòjiàn 
qíngzhīsàishàngsānniánbié yúnjiānzhǐshū  (sàishàngzuò hǎishàng )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¹²³,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xún)美且仁
译文:叔去打猎出了门,巷里就像没住人。难道真的没住人?没人能与叔相比,那么英俊又慈仁。
注释:¹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²于:去,往。³田:同“畋(tián)”,打猎。⁴巷:居里中的小路。⁵洵:真正的,的确。⁶仁:指温厚,慈爱。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于狩(shòu)¹,巷无饮酒²。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³
译文:我叔出门去打猎,巷里无人在饮酒。真的没人在饮酒?什么人都不如叔,那么英俊又清秀。
注释:¹狩:冬猎为“狩”,此处为田猎的统称。²饮酒:这里指宴饮。³好:指品质好,性格和善。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叔适¹²,巷无服马³。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译文:我叔骑马去野外,巷里没人会骑马。真的没人会骑马?没人能够比过他,确实英俊力又大。
注释:¹适:往。²野:郊外。³服马:骑马之人。一说用马驾车。⁴武:英武。

  在《诗经》三百篇中,《郑风·叔于田》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论其艺术成就,此诗当可与那些最优秀之作相颉颃。诗分三章,纯用赋法,但流畅谐美中有起伏转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则与假比兴曲笔描写者异曲同工,难分轩轾。它的成功之处,除了运用《诗经》中常见的章段复沓的布局外,还在于运用设问自答、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

  章段复沓,是《诗经》中最重要的结构特点。《郑风·叔于田》三章句式结构全同,与其他采用复沓结构的《诗经》篇章一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因为复沓而起到了一种加深印象的效果。而这种复沓是有变化的复沓,各章各句替换几个字,既保持韵律感,又深化了主题。实际上,拿现代音乐术语来解说,此诗正是一首分节歌,而“不如叔也”一句则是唯一的一句副歌歌词。

  章句复沓,自然算不上是《郑风·叔于田》一诗的专利,但设问自答、对比夸张则是其独具个性的特色。各章第二句“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第三句“岂无居人”“岂无饮酒”“岂无服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相互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诘,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通过自问自答,将“洵美……”“不如……”“巷无……”(真的既英俊又……,人们都不如他,因此巷里没有人……)这样的正常顺序作一转换,顿觉奇峰突起,余味曲包。吴闿生《诗义会通》说:“案,故撰奇句而自解释之,文章家之逸致也。”对此妙笔青眼有加。这一设问自答的手法,实际上源出周人对商人占卜贞问的甲骨刻辞的着意摹仿。在甲骨卜辞中,因求问神灵需将正反两种结果都记刻于龟甲上,请决于神判,便产生了此类句法的滥觞。此诗中,一正一反,直陈与疑问并举,主要就在于以“突奇峭快”(陈震语)的笔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这一结论。而“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的夸张描写,则将众人“不如叔也”的平庸与“叔”“洵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两者间的反差强调到极致。而通过居里、喝酒、骑马这样的生活细节来表现“叔”的美好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有较强的煽情作用。诗的末句在“不如叔也”一句已将主要内容交代完毕之后逸出一笔,不仅使主题更为充实,也使对“叔”的夸张描写显得有据可信。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3-155

shūtiá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shūtián xiàngrén rén shū xúnměiqiěrén 
shūshòu xiàngyǐnjiǔ yǐnjiǔ shū xúnměiqiěhǎo 
shūshì xiàng  shū xúnměiqiě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ruǐ)(zhàn)¹红玉房²
译文: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
注释:¹绽:裂开。此指花开。²红玉房:指红牡丹花瓣。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千片赤英¹霞烂烂²,百枝绛(jiàng)³点灯煌(huáng)
译文: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几百枝花朵玉烛似的辉煌。
注释:¹英:花瓣。²烂烂:光彩鲜明耀眼。³绛:深红色。⁴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shè)(náng)¹
译文: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注释:¹兰麝囊:装着兰草、麝香等香料的香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仙人琪(qí)¹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译文: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注释:¹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译文: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红紫二色间¹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áng)
译文: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
注释:¹间:更迭。随:任凭。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译文: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译文: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huì)乱花无比方¹
译文: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杂卉乱花,哪里能比美争芳。
注释:¹比方:比较。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石竹¹金钱何细碎,芙蓉²(sháo)³苦寻常
译文:石竹、金钱,固然是十分细碎,芙蓉、芍药,也不过那么平常。
注释:¹石竹:草名,开红白小花如铜钱大小。²芙蓉:荷花。³芍药:观赏植物名,花大而美。⁴寻常:平常,平凡。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遂使王公与卿士¹,游花²冠盖³日相望。
译文:于是乎引动了王公卿相,冠盖相接地赶来观赏;
注释:¹王公与卿士:古时封爵,有王,有公,又论品阶又有卿、大夫、士。²游花:外出赏花。³冠盖:帽子与车上的帷盖。此朝中的达官贵人。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bēi)¹软舆(yú)²贵公主,香衫细马³豪家郎。
译文:还有轻车软轿的贵族公主,和那香衫细马的豪家。
注释:¹庳车:指一种轻便灵巧的车子。²软舆:软座轿子。³细马:良马。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卫公宅¹静闭东院,西明寺²深开北廊。
译文:寂静的卫公宅闭了东院,幽深的西明寺开放北廊。
注释:¹卫公宅:唐李靖封卫国公,其宅多植花木。²西明寺:唐时玩赏牡丹的胜地。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译文:双双舞蝶殷殷地陪伴看客,声声残莺苦苦地挽留春光。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译文:担心太阳晒损娇姿,张起帷幕遮取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译文:花开花落,二十来天,满城的人们都像发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三代¹以还文胜质²,人心重华不重实。
译文: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
注释:¹三代:这里指夏、商、周。²文胜质:此处意为人们喜尚文采胜过了喜爱事物质朴的本性。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¹非今日。
译文: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
注释:¹有渐:有所加剧。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元和天子¹忧农桑,恤(xù)²动天³天降祥。
译文:元和皇帝很关心农桑,由于他体恤下民,天降吉祥。
注释:¹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²恤下:抚恤下民。³动天:感动了上天。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译文:去年的嘉禾长出九穗,田中寂寞,没有人理睬。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今年瑞麦分两岐(qí),君心独喜无人知。
译文: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但是这些却无人知晓,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
无人知,可叹息。
无人知,可叹息。
译文: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我愿暂求造化¹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译文: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
注释:¹造化:大自然。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少回卿(qīng)¹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jià)(sè)²
译文: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注释:¹卿士:古官阶有公、卿、大夫、士。这里泛指朝中官员。²稼穑:指农事。

  诗人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完成了这首有名的乐府诗。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继写由于牡丹的妖艳而引逗出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然后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没有采取直接抨击卿士的办法,而是采取一种委惋的方式,说“卿士爱花心”是由于“牡丹妖艳色”所致。希望老天施展造化力来减却牡丹的妖艳色,削退卿士的爱花心。最后正面提出: “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白居易提倡天子与卿士关心农业生产的主张值得肯定。

  开始四句从正面极写牡丹的艳丽之态: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成千上百的牡丹联成一片,像那晚霞似的

  牡丹 灿烂辉煌。“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这四句意思是:牡丹初开似锦绣的身段,光辉照地,香气四溢。仙人的玉树,王母的桃花都无法相比。“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以上四句意思是:夜露的滋润,朝阳的照耀,使牡丹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展示着美丽的娇态。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这几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华丽、高贵、娇美的牡丹超凡脱俗,与那些杂卉乱花不可相提并论。比方即比拟。比起牡丹,这两种花都显得太细小了。

  “遂使”以下四句:写王公贵族狂热地赏玩牡丹, 这四句的大意是:牡丹的妖艳引逗着王公卿相,贵族公主,豪家儿郎,穿着漂亮,乘坐着轻便舒适的车马终日赏玩。“卫公宅”以下八句:继写牡丹盛开时赏花的盛况。这里用一“闭”字。写尽了王公贵旋倾家出动赏牡丹的情景。又用一“开”字,写尽了牡丹开处皆有人的情景。“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在谷雨前后开,从开至谢,一般为二十来天。花开花落,仅仅二十来天,在这一年一度的花开时节,满城的人看花。就好象发狂了似的。“三代”以下四句:议论时弊,进入主题。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这四句的大意是说:夏、商、周三代以后,浮华胜过了质朴,时人都重视虚华而不重视质实。直到看重牡丹的芳菲。这种流弊并非抬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霞和”以下六句大意是:元和天子很关心农业生产.由于他怜悯老百姓感动了神灵,上天便降下了吉祥。去年地里的谷子长出了九穗。但是群臣不关心百姓疾苦。以致田野里很寂寞,无人前往问津。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真是祥瑞的征兆,但是这些却无人理会,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这是对皇帝的颂扬欢捧。“无人知”至末尾:直抒胸臆,点明主题。这四句的大意是: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作者痛斥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关心与广大百姓生命攸关的农桑。但作者无回天之力,只能无可奈何地呼喊:“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慢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作者对皇帝的褒奖,只是一种类似辞赋中的说反话而已。

参考资料:
1、 贾炳棣.咏牡丹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年8月:第22页
2、 李冷文、曹法舜、董寅生.牡丹古诗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第21页
3、 龚克昌、彭重光.白居易诗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01月:第59页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译文: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译文: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xíngféngliǔzhōngyōng--duān

luòzhòngshānhūnxiāoxiāofán

kānliǎngchù宿gòngtīngshēngyuán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残莺¹何事²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译文:黄莺啊黄莺,你怎么还不知道现在已经是寒秋时节了,为什么还在这深暗的树林里独自翱翔呢?
注释:¹残莺:本指晚春的莺啼,这里乃后主自比。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曰:“残莺一何怨,百啭相寻续……歌残莺,歌残莺,悠然万感生。”²何事:嗔怪自诘的声口,悔恨自家为何不识时务。然欲致这层妙悟,必先明作者残莺自况,托物言志的写法,则“秋”字也非闲文,读诗不可不察。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老舌百般¹倾耳听(tìng)²,深尚一点入烟流。
译文:侧着耳朵仔细聆听老莺的鸣叫声,但始终听不明白它在鸣叫着什么,看着它飞向空中,渐渐变成深黄色的一点,不见了踪影。
注释:¹老舌百般:犹“老舌百啭”。²听:出句煞尾字,去声,仄。《平水韵》属“二十五径”。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栖迟¹背世²同悲鲁³,浏亮如笙(shēng)碎在缑(gōu)
译文:我和这老莺一样,与这世事相背,迟钝笨拙,虽然鸣声依旧,但是已经不连贯了,破碎不堪。
注释:¹栖迟:游息,隐遁。《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诗集传》:“栖迟,游息也。”²背世:与世俗主流相左。三国魏曹植 《七启》:“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³悲鲁:指亡国之痛。《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获异兽于野,孔子视之曰:“麟也。”因悲伤地叹息:“吾道穷矣。”以为鲁国将亡,于是作《春秋》以记鲁国历史,上起隐公元年,下讫哀公十四年,总计十二公242年间的大事。⁴“浏亮”一句:用王子晋故事抒写出世之想。《后汉书》卷八二注引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风鸣。游伊溶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浏亮,乐声清脆明朗,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李善注:“浏亮,清明之称。”碎,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宋欧阳修《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宋尚庭坚《和仲谋夜中有感》:“纸窗惊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琅璫。”“碎”字用得极为响亮,极为惊心,又极为哽咽,饱含诗人难以言表的痛楚。缑:即缑氏山,在河南偃师。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莫更留连¹好归去,露华²凄冷蓼(liǎo)³愁。
译文:黄莺啊,你莫要留恋深暗的树林,赶快归南避寒去吧,树林里有什么好处呢?露水蓼花,让人心生凄冷,心里发愁。
注释:¹留连:留恋不止,依恋不舍。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²露华:露水,露珠。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³蓼花:蓼是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淡红色或白色,叶味辛香,古人用来作调味品,也可以入药。

  这首咏物诗写一只黄莺在深秋时节还未南飞避寒,劝其不要在此处留恋,应当尽快南归,表现出李煜对残酷的政治斗争的惧怕和对自己处境的担优。全诗托物言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

  黄莺在春天啼叫,鸣声清亮婉转,悦耳动听,如自言,如对语,唤起人的遐想,送之巧名为“百舌”,视为春天的象征,是诗词文赋中常见的歌咏对象。李煜的大臣韩熙载就有奉令之作《御制游春长句》曰:“黄莺历历啼红树,紫燕关关语画梁。”但是,李煜这首诗,不取诗人习常之路,掉转而去咏叹秋天的黄莺,立意不同,情思不同。秋来气象肃杀,草木凋零,黄莺已过歌唱的生命而面临着严冬的枯索,结合李煜的处境,病体衰微的状况,都会使人想到,这首诗名为咏莺,实为自咏。

  此诗一开篇便点出歌咏的对象黄莺,却称其为“残莺”,用词深刻。这是一只由春历夏而入秋的黄莺,歌唱过春天的繁花,栖身过夏日的浓阴,如今秋已至,冬将临,竟然还在林间独自飞。所谓“残”,是说这只黄莺年齡已老,体力已衰,是说这只黄莺躲过天灾人祸的劫难而存留到今天,还是说这只黄莺的伙伴都已不在而只剩下独自的生活。诗人不言,读者自可体会。看这黄莺在林间孤独地穿飞,诗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怜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写林而用“幽”,强调林间的昏暗幽深,吉凶不明,黄莺的前途难说。“独游”二字更见出幽暗中独自穿飞的孤苦。于是叹其“不知秋”:不知秋天已至,冬天在即,前面的命运会更加严酷,依然在这林间飞来飞去,究竟还在寻觅着什么。写鸟写林都折射出诗人的生活。

  次联以“倾耳听”“入烟流”写诗人对这只黄莺的关注,承接上联的怜惜与感叹。莺既“残”,经历多,自然是“老舌”。而“老舌百般”叫不休,到底在说些什么:感伤时光的流逝,哀叹生的不永,诉说经历的悲欢,讲述独游的寂寞。诗人多么想明白黄莺的啼叫,于是倾耳凝听,追随着它的声音,然而黄莺却渐渐飞向远方,注视之中,“深黄一点入烟流”,消失在天边的薄云雾薯里,留下佇立的诗人,身影单薄。这时,询问带出的感慨便喷涌而出,诗由前二联的叙说而转入后两联的议论抒情。

  第三联连用两个典故,借对莺啼的猜想解释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栖迟背世”说人与莺的生存状态,同样地孤独,同样地艰难莺是失群无伴而“独游”,人是国亡家破而素居,因此而同有“悲鲁”的哀痛,其痛之深,就像孔子当年对鲁国的悲哀。“在缑”用王子晋的故事,不仅贴切,也意味深长。王子晋善吹笙,与莺啼相关;王子晋是西周大子,身份则与诗人相关。而王子晋放弃王位,修道成仙,当其化身白鹤,显身缑氏山头而与家人作别之时,则仍有未曾放下的情感。诗人用“碎”来形容那“浏亮如笙”的音声,强调这音声乃是诀别之音,多少凄凉感伤在其中,听来心碎。而这心碎之声,既是故事中王子晋的乐声,又是此刻那黄莺的啼声,更是诗人自己的心声。

  末联二句,借莺而劝导自己,这样的生活没什么值得留恋的。过去已经令人心悲神丧,而将来会更加凄凉:“露华凄冷蓼花愁。”不说将来如何,只说这眼前,露珠虽美,却是凝霜之前的最后一现,蓼花正开,却是冬日将至的最后的美丽。一切的美好,或者已经逝去,或者将要逝去,经历劫难的黄莺已入“烟流”,自己对这人世已没有什么眷恋。但是这种生命的绝望并没有直接说出,只用“露华蓼花”的秋景作描绘,点出“凄冷”与“愁”,让读者去细细体会。

  这首诗就标题而言,是一首咏物诗,但却打破了传统的咏物诗不可直道其物的写法。李煜不仅在诗中明白地点出“莺”字,而且,还用“残”“老”“独”来形容黄莺,刻意描绘秋莺的凄凉状态,全不理睬传统咏物诗的忌讳。他的这首诗,可以说开咏物诗的又一路数,将黄莺作为自己的化身,通过感慨黄莺在秋天的最后穿飞来抒写自己的命运哀伤。这种抒情方式仍然是委婉的,含蓄的,但不是借物抒情,而是构成了象征,带着一种寓言的意味,有如《诗经》中的《豳风·鸱鸮》。

参考资料:
1、 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4-107

qiūyīng

 dài 

cányīngshìzhīqiū héngguòyōulínshàngyóu 
lǎoshébǎibānqīngěrtīng shēnhuángdiǎnyānliú 
chíbèishìtóngbēi liúliàngshēngsuìzàigōu 
gèngliúliánhǎoguī huálěngliǎohuā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