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更休生,芳樽更不倾。
草如生不已,樽岂便能停。
雨后闲池阁,春深小院庭。
是时帘半卷,此际酒初醒。
密密嫰方布,葺葺绿已成。
送回残照淡,引起晓寒轻。
静衬花村薄,闲装竹坞清。
溪边微水浸,原上未春耕。
莫遣香车辗,休教细马行。
籍馀无限意,望久不胜情。
台逈眉初敛。楼危眼乍明。
低低暮云碧,隐隐远山青。
翠接鸳鸯浦,萋连杨柳汀。
江潭夜帆落,海渚晚舟横。
戍壘角一弄,牧童笛数声。
沙头双鹭下,渡口乱鸿惊。
蓊郁出征地,芊绵奉使程。
远披来往路,遍绕短长亭。
苒苒秦皇墓,离离汉帝城。
荒凉故铜雀,破碎旧金陵。
雾鏁前朝事,烟昏后世名。
枯犹藏狡兔,腐亦化流萤。
纵划奚由尽,才烧又却荣。
徒能蔽京观,仍愿且升平。
芳草更休生,芳樽更不倾。
草如生不已,樽岂便能停。
雨后闲池阁,春深小院庭。
是时帘半卷,此际酒初醒。
密密嫰方布,葺葺绿已成。
送回残照淡,引起晓寒轻。
静衬花村薄,闲装竹坞清。
溪边微水浸,原上未春耕。
莫遣香车辗,休教细马行。
籍馀无限意,望久不胜情。
台逈眉初敛。楼危眼乍明。
低低暮云碧,隐隐远山青。
翠接鸳鸯浦,萋连杨柳汀。
江潭夜帆落,海渚晚舟横。
戍壘角一弄,牧童笛数声。
沙头双鹭下,渡口乱鸿惊。
蓊郁出征地,芊绵奉使程。
远披来往路,遍绕短长亭。
苒苒秦皇墓,离离汉帝城。
荒凉故铜雀,破碎旧金陵。
雾鏁前朝事,烟昏后世名。
枯犹藏狡兔,腐亦化流萤。
纵划奚由尽,才烧又却荣。
徒能蔽京观,仍愿且升平。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街灯市好花多。尽让美琼娥。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取次梳妆,自有天然态,爱浅画双蛾。
柳街¹灯市²好花³多。尽让美琼(qióng)(é)。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取次梳妆,自有天然态,爱浅画双蛾
译文:柳街灯市上美人如云。但都比不上美如西施的她。她千娇百媚,眼神柔软似水波流转。她天生丽质不许刻意装扮,只喜欢画浅浅的双眉。
注释:¹柳街:花街柳巷,指妓院。²灯市:元宵节放花灯的地方。³好花:美女。⁴让:比不上。⁵的的:分明,明显。⁶层波:眼睛。⁷双蛾:双眉。
断肠最是金闺客,空怜爱。奈伊何。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
断肠最是金闺¹客,空怜爱、奈伊何。洞房咫(zhǐ)尺,无计枉²朝珂(kē)³。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nèn)相过。
译文:最伤心断肠的是我,空自爱恋着她,却不能接近她。近在咫尺,空有骏马也没办法过去。有意爱怜她的才气,每次到了游玩之地,希望能时时过访。
注释:¹金闺:对女子住处的美称。²枉:屈就。³朝珂:官员上朝时骑的马上的玉。这里指骏马。⁴行云处:游玩的地方。

西shīsānzhīèr··xiāndiào--liǔyǒng

liǔjiēdēngshìhǎohuāduōjǐnràngměiqióngéwànjiāoqiānmèidedezàicéngshūzhuāngyǒutiānrántàiàiqiǎnhuàshuāngéduànchángzuìshìjīnguīkōngliánàinàidòngfángzhǐchǐwǎngcháoyǒuliáncáiměixíngyúnchùxìngshínènxiāngguò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煮豆燃豆萁(qí)¹,萁在釜(fǔ)²下泣。
译文:烧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锅下哭泣:
注释:¹萁:豆秸。²釜:锅。首两句出自曹植《七步诗》。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我烬(jìn)¹你熟了,正好办教席²
译文: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
注释:¹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此处作动词用,指燃烧成灰烬。²教席:宴请教师的酒席。

  首句与曹诗(指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动,把“豆在釜中泣”,改为“萁在釜下泣”。这里以豆喻杨荫榆及其一伙,以“萁”喻横遭迫害的学生。对于杨荫榆这个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豆”一般的人物,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中一段生动的描绘:“而且那位校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见那系着白头绳的带子的人,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和斗篷,像一个阴影的移来移去。如果有人真个去请教时,据说又有事出去了。否则,她的卧室就在校舍的幽静的一角,学生们除了去开储藏室的门,是不会听到紧邻的她的房间的嘁嘁喳喳,低声媚笑的”。

  鲁迅说是“活剥”,但整首诗完全出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后两句不仅意境深厚,含意深沉,而且讽刺挖苦,跃然纸上,使整首诗“活”了起来。开头“豆”“萁”相对,接后“烬”“熟”相对;前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没有萁,豆根本不会存在;后者说明两者的利害,毁了人家,成全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家”。鲁迅以犀利的文笔,一语戳穿了“有尊长之心”的杨荫榆者流不过是以办教育为名,而行残害学生之实。它们是中国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人肉筵席上的“食人者”。

  曹子建的《七步诗》讲的只是兄弟不合,毫无社会意义。汪懋祖用萁豆相煎的典故,妄图把本是杨荫榆对学生的迫害,反诬为学生逼杨荫榆,那么学生成了烧人的“萁”,杨荫榆倒成了被烧的“豆”了。这是对事实的肆意歪曲。鲁迅因此把《七步诗》改了一下,目的在为学生伸冤,但锋芒指向以杨荫榆为代表的营垒,充分表现出鲁迅“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战斗精神。在《“碰壁”之后》里,鲁迅对杨荫榆借请客吃饭美其名日“解决种种重要问题”的阴谋诡诈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我吸了两支烟,眼前也光明起来,幻出饭店里电灯的光彩,看见教育家在杯酒间谋害学生,看见杀人者于微笑后屠戮百姓。看见死尸在粪土中舞蹈,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这就是杨荫榆“办教席”的实质。

  全诗文白相结合,前两句用文言来写,后两句用白话,组合得妙趣横生,故虽“活剥”曹植《七步诗》,却一改原诗的严肃而悲愤的风格,而显幽默恢谐,其中又有愤激之情。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近现代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69-170页
2、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39页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¹一曲解(ji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²
译文:唱完送别之歌你就解开行舟远去,两岸是青山红叶,江水急急向东流。
注释:¹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泛指送别歌。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²水急流:暗指行舟远去,与“日暮酒醒”、“满天风雨”共同渲染无限别意。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mù)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¹
译文:傍晚酒醒人已远去,只有满天风雨送我离开那西楼。
注释:¹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 ”、“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劳歌一曲解行舟”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红叶青山水急流”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句则是表明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前二句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二句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笔法富于变化。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6-1057

xiètíngsòngbié

hún tángdài 

láojiěxíngzhōu hóngqīngshānshuǐliú 
jiǔxǐngrényuǎn mǎntiānfēngxià西lóu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huán)(yíng)¹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注释:¹寰瀛:天下;全世界。晋崔棁《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暑退九霄¹净,秋澄²万景清。
译文: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注释:¹九霄:中国的一种传统说法,即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晋葛洪《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表示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²秋澄:谓秋日天空清澈明亮。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¹
译文:满天繁星的光彩都退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注释:¹晶英:耀人的光芒。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能变人间世,翛(xiāo)¹是玉京²
译文: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注释:¹翛然: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²玉京:原指天外仙境,这里指月亮。

  这首词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首二句描写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个尘世,手法形象。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一派开阔之象。颈联中的“退”字可谓神来之笔,点出明月的光彩远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退。尾联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这般闲适从容。“玉京”在这里代指明月,诗人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yuèshíwányuè--liú

tiānjiāngjīnyuèbiànhuányíng

shǔ退tuìjiǔxiāojìngqiūchéngwànjǐngqīng

xīngchénràngguāngcǎifēngjīngyīng

néngbiànrénjiānshìxiāoránshìjīng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几度白衣¹虚令节²,致疑黄菊是孤芳。
注释:¹白衣:白衣使者,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给陶渊明送酒的使者。²虚令节:言虚度节日,指重阳节。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气三秋海日旁。
野心¹一片湖云外,灏(hào)²三秋³海日旁。
注释:¹野心:闲散之心。²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³三秋:此处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山阁¹若逢阎(yán)伯屿²,方君³诗思敌王郎
注释:¹山阁:指序灯与众友宴集之吴山上楼阁。²阎伯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时,于重阳节日在滕王阁上张宴,与僚属宾朋欢聚。据考证,其时洪州都督虽姓阎,但非阎伯屿。³方君:与序灯同宴且长于诗的朋友,具体所指未详。⁴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称重九,即重阳节。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吴山,即指此山。这是序灯于重阳佳节在吴山与众友聚宴正值下雨时,次友人之韵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主要描述仲秋季节秋高气爽,湖天空阔的清新景色。既慨叹自己年华渐老,亦称颂友人诗才高迈。诗中用了不少的历史典故,但尽皆贴切准确,更增诗情诗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