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红叶重,烟树暮岩钟。水澹松玆郭,月生天柱峰。
秋山红叶重,烟树暮岩钟。水澹松玆郭,月生天柱峰。
人閒二南岳,江上六禅宗。怅望停车者,征途何所从。
人閒二南岳,江上六禅宗。怅望停车者,征途何所从。

yóusōngxiànghuángméi--yáonài

qiūshānhóngzhòngyānshùyánzhōngshuǐdànsōngguōyuèshēngtiānzhùfēng

rénxiánèrnányuèjiāngshàngliùchánzōngchàngwàngtíngchēzhězhēngsuǒcóng

姚鼐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5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苦哉生长当驿(yì)¹,官家使²我牵驿船³
译文:真是苦啊生长在这驿站旁边,官府强迫我去拉驿站的行船。
注释:¹驿边:释站附近。驿,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古代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水驿附近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²使:命令。³牵驿船:给驿站的官船拉纤。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牵沙行¹,如海鸟。
译文:辛苦的日子多欢乐的时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鸟。
注释:¹水牵沙行:夜里睡在船上,白天在沙滩上拉纤。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逆风上水¹万斛(hú)²,前驿迢(tiáo)³后淼(miǎo)
译文:顶风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驿站遥遥后面烟波渺渺。
注释:¹逆风上水:顶着风逆水而上。²万斛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斛,容量单位,古时十斗为一斛。³迢迢:形容水路的遥远。⁴淼淼:渺茫无边的样子。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半夜缘堤(dī)¹雪和雨,受他²驱遣³还复去
译文:半夜沿着河堤冒着飞雪夹雨,受到府吏的驱使奔来又走去。
注释:¹缘堤:沿堤。²他:指官家,官府。³驱遣:驱使派遣。⁴还复去:回来了又要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夜寒衣湿披短蓑(suō)¹,臆(yì)穿²足裂³忍痛何
译文:夜里寒冷衣服湿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脚冻裂不忍痛又奈何!
注释:¹蓑:一种简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制成。²臆穿:指胸口被纤绳磨破。臆,胸。穿,破。³足裂:双脚被冻裂。⁴忍痛何:这种疼痛怎么能够忍受呢?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明¹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²牵船歌³
译文:到天亮一夜的辛苦无处诉说,只好齐声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注释:¹到明:到天亮。²腾踏:形容许多人齐步走时的样子。³歌:高声唱歌,指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高声唱起劳动号子。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一间茅屋何所值¹,父母之乡²³不得。
译文: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因只是生我的地方离开不得。
注释:¹何所值:值什么钱?²父母之乡:家乡。³去:离开。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我愿此水作¹平田,长²使水夫不怨天。
译文:我愿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远让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注释:¹作:变作、化作。²长:永远。

  这首诗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水上服役难以忍受的苦痛,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写得很有层次。

  “苦哉生长当驿边”,诗一开头就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水夫脱口呼出这一声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这强烈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官家使我牵驿船”,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住在水边,要为水驿牵船服役。“官家使我”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这两句是总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紧接着,诗人从“辛苦日多乐日少”至“齐声腾踏牵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较前描写进了一步,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海鸟,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前一句,顶风一层,逆水一层,船重一层,详述行船条件的困难;行船如此艰难,而前面的驿站又是那样的遥远,水波茫茫无边无际,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后写黑夜牵船的辛酸。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纤夫们披着短蓑,纤绳磨破了胸口,冻裂了双脚,一切辛酸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一夜劳作,却无丝毫报酬,而是“到明辛苦无处说”,在凶残的官家面前,纤夫能够说什么呢?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齐声腾踏牵船歌”,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

  而纤夫们却没有逃离这苦难的深渊。“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即使变了平田,他们也一样遭受官府的压榨欺凌。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畅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之风,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遣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酝酿诗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余味无穷,正如宋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71-772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从石首¹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青山²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yíng)回山中,故帆樯(qiáng)³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rú)耳。
译文:从石首到岳阳,湘江水平如镜,山峰像青色田螺一样,我们在船中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够。最奇特的是墨山延绵只有三十里,船走了两天,总共二百多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上从山上升起,傍晚落下,早晚霞光都辉映一处。只因为江水在山中环绕,所以船绕着山行驶,虽然走得很快,却只觉得慢啊。
注释:¹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市,靠长江。²青山:在湖北省石首市与湖南省交界处。³帆樯:指船只。⁴腹背:指山的凸出处与凹曲处。⁵甚驶:船行驶甚速。⁶濡迟:迟缓,慢。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¹。季弟²小修³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hàn)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译文:过了岳阳,我们正要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滞留。我的小弟小修作了《诅柳秀才文》一文,文中多玩笑话。傍晚,风很大,击打的波浪如雪一样白,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成了白沫,船几乎翻了。小弟说:“这不是柳秀才在报复我们吗?”我笑着说:“兄弟之间开玩笑,是经常的事。”因此都大笑起来。
注释:¹尼:滞留。²季弟:小弟。³小修:袁中道,字小修。⁴诅:咒骂。⁵柳秀才:指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柳毅,传说中他为受丈夫虐待的龙女传书到洞庭龙宫(洞庭龙王是龙女之父),龙君讨回公道后感谢他的传告,遂招他为婿。⁶谑语:玩笑话。⁷同袍:穿同样衣服的人,意指季弟与柳毅同为秀才。⁸调:调笑。
明日,风始定。
明日,风始定。
译文:第二天天亮,风才停住了。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fàn)¹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一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²。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译文: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注释:¹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²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云中锡¹,溪头钓,涧(jiàn)边琴。此生著几两屐(jī)²,谁识卧游³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译文: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注释:¹锡:即锡飞,僧人行走。²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³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⁴准拟:打算、希望。⁵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⁶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⁷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shuǐdiàotóu··西shānqiūshuǎng--lánxìng

kōngshānfànbeijìngshuǐyuèyǐngchényōuránjìngrénwàidōuchénqīnsuìwǎncéngyóuchùyóubàn竿gānxiézhàojièshūlínjuédǐngmáoānlǎozhèngyín

yúnzhōngtóudiàojiànbiānqínshēngzheliǎngshuíshíyóuxīnzhǔnchéngfēngguīcuòxiànghuáiānhuíshǒutóuzānqīngxiéyuēdànxiànghuàxún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意为:峡口山位于辽阔大漠的南边,横跨塞北,是中原和夷狄的分界线。山上乱石杂生,怪石嶙峋,但小山坡上却葱葱郁郁,草木繁茂。起首四句,描写峡口山的位置、总体面貌。“大漠”二字,写出了边地的空旷辽阔,而“横绝”二字则写出了峡口山横亘绵延且雄奇险峻状,起笔不凡。山上虽然乱石穿空,却也林木葱茏,荒凉景象中亦有一些绿色,让人眼前一亮。

  “远望石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意为:远望山形千姿百态,近看全山毫无异色。山势雄奇险峻,孤峰耸立;山体逶迤绵延,曲折往复。此四句继续描绘峡口山的特征,先从远近两个角度状写山的形状和颜色,继而写山的雄峭及走势。“崔崒”二句写得极有气势,为后面评价峡口的险要做好铺垫,设下伏笔。句中“乍”、“断”二字,用得极为精妙。“乍”,意即突然。把纵横跌宕的山势写活了;而一个“断”字,则活灵活现地突出了断崖峭壁、奇险突兀的景状,令人拍案叫绝。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意为:峡口山一带确实是胡人驱马入侵的要道,也是中原防拒西北各族的要塞。然而山川之险不足以凭依,将士顺服、政治清明才更为重要。天地万物,都盛极而衰,强极则必弱,亦如这山势之循环往复。此六句写穿越峡口山时的所思所感,认为山川的险要不足依凭,只有清明的政治才是固国的根本。“信关”二句,承上启下。“岂依”二句,化用孟子和吴起语,可谓全篇之警策。“河山险”三字,极具概括力,涵括了前面极力铺写的峡口之险。以山河之险作对比,更映衬了“休明德”的重要。“物壮”二句,继续用典,化用老子和司马迁语,从前面评判安邦治国之策转而感慨人生事理,语意更进一层,别开洞天,景象更壮,让人思绪万千。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意为:山势连绵起伏,消失在辽远的天边尽头;大漠空旷平坦,却变动不息,面对如此广袤无垠的苍凉背景,不禁让人心潮起伏,思索这天地万物的事理和人生际遇。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云台盛石士,待君丹墀侧。”意为:二位身尊体贵,乃黄金之躯,为何置身于这荒凉塞外?那京都云台宫中,有着石少饱学之士,排在皇宫红色的台阶侧,恭候着圣上的来临、赏用,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为朝廷排除边患?乔知之等人志向高远,富有文才,因远隔君恩,只能投身到荒远的边塞,其他朝臣却在宫中陪伴天子。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陈子昂对此深感不平,故有此感慨。

  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评论陈子昂说:“唐初群雅竞奏,然尚沿六代馀波。独至陈伯玉,峍兀英奇,风骨峻上。”以此诗观之,此言极善。此诗先写峡口雄峻险要,继叙险不足恃,世事往复,再叹友人遭际,转切自然,层次分明,浑然一体,而语言古朴,风骨苍劲,景象雄阔,不愧为大家手笔。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5-26页

xiákǒushānzèngqiáoquēzhīzhīwángèrjìng--chénziáng

xiákǒunánhéngjuéjièzhōngguó

cóngshífēnjiūchìshān

yuǎnwàngduōzhòngróngzhī

cuīzhàduànwēihuízhí

xìnguānchōnghànbiānsāi

shānxiǎnjiāngshùnxiūmíng

zhuàngchéngyǒushuāishìxióngliáng

érjǐnyāngmǎngpíng

zhīzihuángjīnhuāng

yúntáishèngduōshìdàijūndānchí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¹成?
译文:人说如果心里有所思,夜里就会有所梦,没有梦就是没有思念吗?每天夜里相思到天明,如果有梦的话,如何思念?
注释:¹怎生:怎样,如何。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yī)¹若忽然²来梦里,邻笛又还惊³。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译文:他大概一会儿就要来到我的梦里,附近响起的笛声却又把我惊醒。实在不忍听这声声笛乐,在我听来全是断肠之音。
注释:¹夜:他。 ²忽然:一会,俄顷。³惊:将梦惊醒。⁴浑是:全是,都是。

língchūn··réndàoyǒuqíngyǒumèng--liánjìng

réndàoyǒuqíngyǒumèngmèngqíngxiāngzhídàomíngyǒumèngzěnshēngchéng

ruòránláimènglínyòuháijīngshēngshēngrěntīnghúnshìduàncháng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