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鬟新拭,正是停针日。小扇扑馀无气力,风里杨花吹急。
胶鬟新拭,正是停针日。小扇扑馀无气力,风里杨花吹急。
销凝石畔兜鞋,不如偎暖苍苔。欲就浓香一梦,翩翩胡蝶飞来。
销凝石畔兜鞋,不如偎暖苍苔。欲就浓香一梦,翩翩胡蝶飞来。

qīngpíngchūnyóushì--è

jiāohuánxīnshìzhèngshìtíngzhēnxiǎoshànfēngyánghuāchuī

xiāoníngshípàndōuxiéwēinuǎncāngtáijiùnóngxiāngmèngpiānpiāndiéfēilái

厉鹗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2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sān)¹绿发²覆烟鬟(huán)³
译文: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¹毵毵:毛发或枝条细长貌。²绿发:指眼前垂拂纷披的杨枝。³烟鬟:指女子乌黑美丽的头发,喻指云烟缭绕的远山。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鼓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夹岸莺花迟日¹里,归船萧鼓²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译文: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注释:¹迟日:指春日。²萧鼓:指春社祭神时的萧鼓。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是首写山水风景的小词,流露出一种《人间词》中难得有的好心情和好兴致。

  起句“舟逐清溪弯复弯”是指小舟在清澈曲折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划行。“逐”,强调了舟行之随意,它不是故意做出曲折的姿态,而是随自然弯曲的溪水而行。正如苏轼论文时所说的“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那种“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书》)。“弯复弯”,与《阮郎归》中“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的用词虽同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川途弯复弯”是强调前途的艰难阻隔,这里却是写船行的自然随意。“垂柳开处见青山”的“开”字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小舟在杨柳稀疏之处忽然发现柳外青山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两句写的是放舟春游的自然环境,但也同时写出了人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到的自由和适意。“毵毵绿发覆烟鬟”是进一步描写近处垂柳和远处青山共同组成的画面。这一句实际上有双关的含义,既可以看作是写近景垂柳远景青山的自然风光,也不妨可以看作在写乘舟春游的美人。

  “夹岸莺青迟日里”写春暖青开的两岸景色,“归船萧鼓夕阳间”写的是游春之人的萧鼓丝竹之乐。古人说:“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阁序》),王国维自己也说过,“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晓步》)。大自然的春色提供春色每年都有,而且它如此慷慨地把这美色提供给人间,不分贫富也不论贵贱,只要你有悠闲的心情和审美的悟性,就能够得到尽情的享受。然而,这么简单的两个条件却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萧鼓楼船的达官贵人固然未必真正懂得大自然之美;忧生忧世的诗人则很少有“能狂”的闲暇和“能狂”的兴致。

  在《人间词话》里,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境界是一个空间。根据构成空间的要素,境界可分为景境(物境)、情景和意境。一般来说,空间的构成是多因素的,但是空间的维度是由要素决定的,景境是一维的,情境是二维的,意境则是三维的。比如说,在景境空间并非纯粹的毫无情感的景物描写,只不过其主要意蕴是表现物和景的。

  情境是二维空间,作品所表现的是景(物)和情,景既是情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情的背景,是情的衬托。《人间词》中以情境词为多,其中有表现恋情的,有表现思妇怀远人的,有表现伤感的。无论是哪一类情境词,大多采用以景衬情的手法,表现了圣洁的情境。“清溪弯复弯”表达的就是有我之境。作者平素难得欣赏这样的闲适美景,休养的时候身入其境了,所以作者在尽情地欣赏美景。“一生难得是春闲” 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对当前的美景是无限珍惜的,词中表现的景是优美的,情是深沉的。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 叶嘉莹 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
成都与维扬¹,相去万里地。
译文:成都与扬州,相隔万里。
注释:¹维扬:扬州的别称。
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
沧江¹东流疾,帆去如鸟翅。
译文: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张开的的船帆如图飞鸟展翅。
注释:¹沧江:江流;江水。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
译文:楚地的游子过此桥,东望故土无不思乡流泪。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林卧¹愁春尽,搴(qiān)(wéi)²览物华³
译文:静卧在林中为春天即将远去而忧愁,揭开帐子欣赏山中的自然美景。
注释:梅道士:生平不详。孟浩然有《寻梅道士》《梅道士水亭》等诗,可见梅道士当是隐居近邻。¹林卧:林下高卧,指隐居。²搴帷:一作“开轩”。³物华:自然风光。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忽逢青鸟¹使,邀(yāo)入赤松²家。
译文:忽然梅道士派人送来书信,邀我去他那里赴宴。
注释:¹青鸟:据《汉武故事》载,西王母欲见汉武帝,先有青鸟飞来,后以青鸟比喻使者。《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这里指梅道士派人来请诗人赴宴。²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列仙传》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耳。”这里指梅道士。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金灶(zào)¹逢开火,仙桃²正发花。
译文:房里炼丹炉刚刚点起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开。
注释:¹金灶:指道家炼丹的丹炉。王勃《秋日仙游观赠道士》:“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²仙桃:《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曾以玉盘承仙桃送汉武帝:“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这里借指梅道士家的桃树。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童颜¹若可驻²,何惜醉流霞³
译文:如果说饮此酒能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注释:¹童颜:像儿童一样的容颜。²驻:保持。³流霞:仙酒名。王充《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去乡三年而反,曰:“去时,有数仙人将上天,离月数里而止,月之旁甚寒凄怆。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辄数月不饥。”这里借指梅道士宴上的酒。

  诗写梅道士邀饮过程,抒发隐逸情趣。诗人以隐士身份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仙道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qīngmíngyànméidàoshìfá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línchóuchūnjìn qiānwéilǎnhuá 
féngqīngniǎoshǐ使 yāochìsōngjiā 
jīnzàochūkāihuǒ xiāntáozhènghuā 
tóngyánruòzhù zuìliúxiá 
卧榻看山绿涨天,角门长泊钓鱼船。
卧榻看山绿涨天,角门长泊(bó)钓鱼船。
译文:躺在床榻上看窗外伸入天际的绿山,渔船常常停靠在屋子的小门口。
注释:角门:建筑物角上的小门。
而今渐欲抛尘事,未了菟裘一怅然。
而今渐欲抛尘事,未了菟(tù)(qiú)一怅然。
译文:现在逐渐有抛离尘世纷扰的想法, 但未能彻底实现,不免有些怅然失落。
注释:菟裘:指告老退隐的居处。

shàngyǒng ·shí

jiāngkuí sòngdài 

kànshān绿zhǎngtiān jiǎoménchángdiàochuán 
érjīnjiànpāochénshì wèiliàoqiúchàngrán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十里长街¹市井²连,月明桥³上看神仙
译文:十里多长的街道市场处处相连,月明之夜伫立桥上看动人的歌舞女。
注释:¹十里长街:指当时扬州城内最繁华的一条大街。十里取其约数,所指即九里三十步街。²市井:市场。³桥:指二十四桥,唐时扬州风景繁华,共有二十四个桥。⁴神仙:唐人惯以“神仙”代指妓女、歌舞女。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人生只合¹扬州死,禅(chán)²山光³好墓田。
译文:人生一世要死就应该死在扬州,看那禅智山的美好风光,实在是死后墓田的最佳所在地。
注释:¹合:应。²禅智:寺名。即禅智寺,一名上方寺,亦名竹西寺,在扬州东北五里,地居蜀冈上,寺本隋炀帝故宫,后施舍为寺。

  诗题中的“纵”字,不可轻易放过,表明了诗人游览的尽兴和满足。

  起句平易流畅,直抒胸臆,诗人毫不掩饰对繁华的扬州城的赞叹。扬州城漫长的街道上,家家户户比肩而居,似乎并无特出之处。但打开想象,似乎摩肩接踵的人群,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各式各样的店铺,都一起涌到了眼帘。出语平淡,但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次句出现了三个意象:月、桥、神仙。共同营造了扬州城傍晚的秀美繁华,首句主要是针对白天繁华的扬州城,而夜晚,却别有一番风味。每到傍晚,扬州城的娱乐场所竞相热闹起来,到处彩灯高挂,妓女们争奇斗艳、逞技献巧,或吟诗,或唱曲,或跳舞,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太平时光。天上的郎朗明月和华彩的人间灯火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第三句“人生只合扬州死”,诗人笔锋一转,不写“生”而写“死”,如此美好的时光,诗人应该沉迷享乐还来不及,而诗人却想到“死”,初看似乎不近人情,细思方觉巧妙,其中寓含了诗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诗人完全为扬州城的繁华所陶醉了,他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长居扬州,而死后也要葬在扬州。诗人以其设想之奇险而出人意料,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这句诗是全篇中之警策。“死”被写得活色生香,将扬州城令人神往的美写到极致。诗人用死事入诗,且又是诗人现身说法,造成了极为传神的夸张效果。

  第三句为扬州景物传神,第四句则只是第三句的具体补充。“禅智山光好墓田”,禅智寺本隋炀帝故宫,既是炀帝故宫,其山光水色之秀美,自可想见。故宫遗址而作好墓田,全然诗家口吻。细玩诗意,除极赞扬州风物这层意思外,对隋炀帝亦或略带微讽。

  此诗用夸张而又细腻的笔法,盛赞了扬州优美的风光,抒发了对扬州的喜爱之情。诗人用笔出语惊人,以死事入诗,表明喜欢之深与热爱之切。除极赞扬州风物外,此诗对隋炀帝奢靡误国亦略带讥讽,其中隐寓了人事之沧桑变化,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589
2、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7
3、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479

zòngyóuhuáinán

zhāng tángdài 

shíchángjiēshìjǐnglián yuèmíngqiáoshàngkànshénxiān 
rénshēngzhǐyángzhōu chánzhìshānguānghǎot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