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新试麝煤烟,委卧荒榛几岁年。匣研宝贻安石后,甄泥事在永和前。
琢磨新试麝煤烟,委卧荒榛几岁年。匣研宝贻安石后,甄泥事在永和前。
列阶才已成三秀,入院声应嗣八砖。便为越中誇故实,不须零瓦问甘泉。
列阶才已成三秀,入院声应嗣八砖。便为越中誇故实,不须零瓦问甘泉。

xièyùnshānfāngjìnyǒngpíngzhuānwèiyánzuòbǎoyánzhōngsānzishì--yáonài

zuóxīnshìshèméiyānwěihuāngzhēnsuìniánxiáyánbǎoānshíhòuzhēnshìzàiyǒngqián

lièjiēcáichéngsānxiùyuànshēngyīngzhuān便biànwèiyuèzhōngkuāshílíngwèngānquán

姚鼐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5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
此君堂¹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
译文:记得此君堂后面有着美好的青苍玉,自从离开金陵之后哪里有一点音信?
注释: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故都。¹此君堂:堂名。“此君”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常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想见秦淮¹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dī)平。
译文:想起当年在此堂下,美丽迷人的秦淮月夜里,西风吹起河中浪花拍击着河堤的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注释:¹秦淮:即秦淮河,河畔一带为金陵名胜。
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
(lǒng)¹首多逢采桑女,荆钗(chāi)²蓬鬓(bìn)短青裙。
译文:在陇首,常常遇到许多采桑姑娘,头上鬓发蓬松,穿着短短的黑裙、粗布的衣裳。
注释:¹陇:通“垄”,田埂、土堆。²荆钗:以荆枝为髻钗,古代常以荆钗布裙比喻贫家妇女的装束。
斋钟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
(zhāi)¹断寺鸡鸣午,吟杖穿青犬吠云。
译文:寺院里的午钟未响,近处却有雄鸡鸣昼。我扶杖穿山踏云,群犬亲热地伴我吟哦不休。
注释:¹斋钟:午时的钟声。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¹水自半溪分。
译文:有灵性的牛儿知道避石绕道,解事的溪水也晓得遇阻分流。
注释:¹陂:泽畔障水之崖。
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
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¹
译文:农家人告诉我,县府催租正急,怕我不相信,要我看那茅檐下官府的文书。
注释:¹引文:官府派租单。
平时十月幸莲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平时¹十月幸莲汤²。玉甃(zhòu)³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jī)满路旁。
译文:每年十月驾临华清池,那里有玉池和华美的屋梁。明皇与贵妃年年来到这里洗沐享受,用珠宝组成的陪行饰物洒满路旁。
注释:¹平时:年年或经常。²莲汤:亦名莲花汤。为明皇沐池;海棠汤为贵妃沐池,均在华清池内,统称为华清池。³玉甃:玉石砌成的井壁,指沐池。⁴琼梁:色泽晶莹的柱梁,指华丽的宫殿。⁵五家:指杨贵妃亲眷。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翠华¹一去掩²方床。独留烟树³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liáo)
译文:可叹啊,繁华不再,珠光宝气的双人床早已被灰尘覆盖,只剩烟雾笼罩下树色苍苍。清夜的明月依旧高悬空中,依然照着藤条环绕的围墙。
注释:¹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鸟羽毛为装饰的旗帜、车盖,代指明皇。²掩:覆盖、关闭。³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⁴缭墙:藤条盘绕的围墙。

  该词为是年27岁的子瞻罢凤翔任,过长安,游骊山,系咏玄宗与杨贵妃游骊山事有感而作。

  上阙直写唐玄宗“十月幸兰汤”旧事,揭露了唐朝皇室的糜烂生活,也是对宋朝皇室骄奢淫逸生活的鞭挞。。“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瓮琼梁。”开篇仅用五个字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并一笔勾勒出以玉石砌成,琼汤温馥,腾腾雾气的华清池以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华清官阙,从建筑的角度写出了华清池的宦丽堂皇。接着由一般交代转入气氛渲染:“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车马如水”和“珠玑满路旁”,揭示出杨家兄妹依仗皇权,逍遥于华清官的豪华气势。这里虽未明写唐玄宗,实以反衬的笔法暗斥明皇宠爱贵妃骄纵权贵,荒淫豪奢,令人发指。

  下阙是对今日华清池景物的描写,由近及远,逐层展开,景中有情、有哲理,突出表现了物是人非的荒凉冷落景象。昔日繁华喧嚣的华清池人去池空,只留下一派萧瑟、凄凉、寂寞景象。“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此处词人以“翠华”指代唐玄宗。一个“掩”字,点出方床虚设,将安史之乱后华清池人去池空的凄凉寂寞展现无遗;有一个“独”字,揭示往事成烟云。“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虽时过境迁,人去池空,然“土花缭绕,前度莓墙”。明月依旧,人事全非。词人笔锋回收,结句落墨于眼前景物,用“至今”、“依前”,使人于感旧中不胜惆怅,发人深省以往事为鉴。整个下片看似纯然写景,实则不着痕迹地流露了对荒淫生活的否定。

  全词在写景上由近及远,逐层拉开,给人以荒凉冷落之感,在对比中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对唐玄宗这种奢糜生活的否定态度。此外,此词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华清池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冷落对比,荣华富贵的短暂与自然景物的永恒对比,一反一正,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对这种奢糜生活的否定态度。

参考资料:
1、 于培杰,孙言诚 注译.苏东坡词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1-4
2、 熊朝东 著.明月几时有:苏轼诗词文精品选析.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71-72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若有人兮山之阿(ē)¹,被(pī)²(bì)荔兮带女萝³
译文:好像有人在那山角经过,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注释:¹山之阿:山角。²被:通假字,通“披”。³薜荔、女萝:皆蔓生植物,香草。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既含睇(dì)¹兮又宜笑²,子³慕予兮善窈窕
译文: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你爱慕我的姿态婀娜。
注释:¹含睇:含情脉脉地斜视。睇,微视。²宜笑:得体的笑。³子:山鬼对自己爱慕男子的称呼,你。⁴窈窕:美好的样子。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乘赤豹¹兮从²文狸³,辛夷车兮结桂旗
译文:驾乘红色的豹后面跟着花纹野猫,辛夷木车桂花扎起彩旗。
注释:¹赤豹:皮毛呈红色的豹。²从:跟从。³文狸:毛色有花纹的野猫。文:花纹。狸:野猫。⁴辛夷车:用辛夷木做成的车。⁵结:编结。⁶桂旗,桂枝编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被石兰兮带杜衡¹,折芳馨兮遗(wèi)²所思。
译文:是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折枝鲜花赠你聊表相思。
注释:¹石兰、杜衡:皆香草名。²遗:赠。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¹处幽篁(huáng)²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译文: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
注释:¹余:我,山鬼自指。²篁:竹林。幽篁,幽深的竹林。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¹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²兮而在下。
译文: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
注释:¹表:独立突出的样子。²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的样子。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杳冥冥¹兮羌²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yù)³
译文: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东风飘旋神灵降下雨点。
注释:¹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²羌:语助词。³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雨,作动词用,下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留灵修¹兮憺(dàn)²忘归,岁既晏³兮孰华予
译文:挽留我与你一起享尽欢乐忘了归去,年岁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
注释:¹灵修:指神女(山鬼)。²憺:安乐的样子。³晏:晚。⁴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采三秀¹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译文: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
注释:¹三秀:灵芝草的别名,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怨公子¹兮怅(chàng)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译文: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
注释:¹公子:也指神女。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山中人兮芳杜若¹,饮石泉兮荫松柏,
译文:我在这山中饮泉水,傍松柏,像杜若般纯正芳香,
注释:¹杜若:香草。
君思我兮然疑作;
君思我兮然疑作¹
译文:你想我啊是真是假。
注释:¹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猨 同:猿)
雷填填¹兮雨冥冥,猨²啾啾³兮狖(yòu)夜鸣。(猨 同:猿)
译文:雷声滚滚雨势溟溟蒙蒙,猿鸣啾啾穿透夜幕沉沉。
注释:¹填填:雷声。²猨:同“猿”。³啾啾:猿叫声。⁴狖:长尾猿。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¹忧。
译文: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注释:¹离:通“罹”,遭受。

  这首诗中的“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存在争议。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而视之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却依诗中的描摹,颇有绘作“窈窕”动人的女神的。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又经游国恩、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此处品赏即以此说为据,想来与诗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为接近。

  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人神恋爱”之说以后,大多数研究家均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该说法似乎不妥。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但由于山鬼属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遥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临祭祀现场的。此诗即按照这一特点,以装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入山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情状,来表现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恋之情。诗中的“君”“公子”“灵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称,则指入山迎神的女巫。

  此诗一开头,那打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就正喜孜孜飘行在接迎神灵的山隈间。从诗人对巫者装束的精妙描摹,可知楚人传说中的山鬼该是怎样倩丽,“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个远镜头。诗人下一“若”字,状貌她在山隈间忽隐忽现的身影,开笔即给人以缥缈神奇之感。镜头拉近,便是一位身披薜荔、腰束女萝、清新鲜翠的女郎,那正是山林神女所独具的风采!此刻,她一双眼波正微微流转,蕴含着脉脉深情;嫣然一笑,齿白唇红,更使笑靥生辉!“既含睇兮又宜笑,着力处只在描摹其眼神和笑意,却比《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之类铺排,显得更觉轻灵传神。女巫如此装扮,本意在引得神灵附身,故接着便是一句“子(指神灵)慕予兮善窈窕”——“我这样美好,可要把你羡慕死了”:口吻也是按传说的山鬼性格设计的,开口便是不假掩饰的自夸自赞,一下显露了活泼、爽朗的意态。这是通过女巫的装扮和口吻为山鬼画像,应该说已极精妙了。诗人却还嫌气氛冷清了些,所以又将镜头推开,色彩浓烈地渲染她的车驾随从:“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这真是一次堂皇、欢快的迎神之旅!火红的豹子,毛色斑斓的花狸,还有开着笔尖状花朵的辛夷、芬芳四溢的桂枝,诗人用它们充当迎神女巫的车仗,既切合所迎神灵的环境、身份,又将她手捻花枝、笑吟吟前行的气氛,映衬得格外欢快和热烈。

  自“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以下,情节出现了曲折,诗情也由此从欢快的顶峰跌落。满怀喜悦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险耽误了时间,竟没能接到山鬼姑娘(这当然是按“望祀”而神灵不临现场的礼俗构思的)!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她忽而登上高山之巅俯瞰深林,但溶溶升腾的山雾,却遮蔽了她焦急顾盼的视野;她忽而行走在幽暗的林丛,但古木森森,昏暗如夜;那山间的飘风、飞洒的阵雨,似乎全为神灵所催发,可山鬼姑娘就是不露面。人们祭祀山灵,无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现在见不到神灵,就没有谁能使我(巫者代表的世人)青春长驻了。为了宽慰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间采食灵芝(“三秀”),以求延年益寿。这些描述,写的虽是巫者寻找神灵时的思虑,表达的则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怅。诗人还特别妙于展示巫者迎神的心理:“怨公子兮怅忘归”,分明对神灵生出了哀怨;“君思我兮不得闲”,转眼却又怨意全消,反去为山鬼姑娘的不临辩解起来。“山中人兮芳杜若”,字面上与开头的“子慕予兮善窈窕”相仿,似还在自夸自赞,但放在此处,则又隐隐透露了不遇神灵的自怜和自惜。“君思我兮然疑作”,对山鬼不临既思念、又疑惑的,明明是巫者自己;但开口诉说之时,却又推说是神灵。这些诗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现得复杂而又微妙。

  到了此诗结尾一节,神灵的不临已成定局,诗中由此出现了哀婉啸叹的变徵之音。“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三句,将雷鸣猿啼、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极为凄凉的山林夜景。诗人在此处似乎运用了反衬手法:他愈是渲染雷鸣啼猿之夜声,便愈加见出山鬼所处山林的幽深和静寂。正是在这凄风苦雨的无边静寂中,诗人的收笔则是一句突然迸发的哀切呼告之语:“思公子兮徒离忧!”这是发自迎神女巫心头的痛切呼号——她开初曾那样喜悦地拈着花枝,乘着赤豹,沿着曲曲山隈走来;至此,却带着多少哀怨和愁思,在风雨中凄凄离去,终于隐没在一片雷鸣和猿啼声中。大抵古人“以哀音为美”,料想神灵必也喜好悲切的哀音。在祭祀中愈是表现出人生的哀思和悱恻,便愈能引得神灵的垂悯和呵护。 [4] 

参考资料:
1、 古代文学.山鬼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一粒红稻¹饭,几滴牛颔(hàn)²血。
译文:颗颗精细的红稻米饭啊,那是耕牛滴滴的血凝成。
注释:伤:哀伤、悲悯之意。¹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为稻中的一种,亩产量低,较为珍贵、罕见。²颔:下巴颏。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珊瑚¹枝下人,衔(xián)²³不歇。
译文:贵族们吃喝玩乐赏珍宝,饮酒而吐出红米饭不停。
注释:¹珊瑚:海中的珊瑚虫的分泌物和石灰质骨骼形成的,像树枝状,多为红色,也有白色的,经加工成珍贵的装饰品,古代富贵人家常将它供于几案上,作赏玩的珍宝。²衔杯:饮酒。³吐:吐出红米饭。

  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其诗亦多隐逸之风,这首《伤农》却是一篇富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对封建剥削阶级的奢侈浪费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此联描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不仅清香好吃,且富营养,多供贵族、富豪之家食用。这里不用一碗,而用一粒,便含有农民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人们碗中之餐,粮食得来粒粒都含着辛苦之意,用词着意甚深。“牛颔血”,牛在耕田时下巴被套绳磨出血来,突出了劳动的艰苦,然而牛既如此人更不堪,诗人借牛颔血烘托了劳动人民耕种的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和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是相像。凡是有良心的人都应该珍惜劳动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这是两位诗人写作这类题材的诗之共同宗旨。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那些不劳而获、不知稼穑的腐朽奢糜之徒是从来都不懂、也不屑去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的。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此联描绘了富贵豪门家的奢侈与浪费。“珊瑚”,珊瑚枝,因它色彩艳丽,且采摘不易,所以它便显得十分名贵,是官宦贵戚家室内部装饰摆设珍品,由此可知,诗中“珊瑚枝下人”指的便是大富大贵人家的男男女女了,他们终日极尽奢华。下句中的“衔杯吐不歇”便是动劳人民辛辛苦苦种出的红米做成的饭,被他们在纵酒行乐时如同废物一般吐了出来。

  白描的手法与鲜明的对比是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形式短小,含义深刻是这首诗的特点。这首诗与李绅的《悯农二首》相比,诗意接近,虽不及李诗影响大,但对农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是深表愤怒的。整首诗朴实、直率地写出悲愤交加的感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6-237
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19-320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633-634

shāngnóng

zhèngáo tángdài 

hóngdàofàn niúhànxuè 
shānzhīxiàrén xiánbēixiē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