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爱前辈,匪尽获我心。论交少年场,岁月逝骎骎。
我生爱前辈,匪尽获我心。论交少年场,岁月逝骎骎。
少年太飞扬,由哀乐不深。礌硠听高谭,有谛难为寻。
少年太飞扬,由哀乐不深。礌硠听高谭,有谛难为寻。
风霜欺脆枝,金石成苦音。前辈即背谬,厥谬亦沈沈。
风霜欺脆枝,金石成苦音。前辈即背谬,厥谬亦沈沈。

chūnqiūǒuyǒusuǒchùshūzhīmànquánshíshǒu--gōngzhēn

shēngàiqiánbèifěijǐnhuòxīnlùnjiāoshǎoniánchǎngsuìyuèshìqīnqīn

shǎoniántàifēiyángyóuāishēnléilángtīnggāotányǒunánwèixún

fēngshuāngcuìzhījīnshíchéngyīnqiánbèibèimiùjuémiùshěnshěn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译文:太阳出现,西边的山却还下着雨,既不是晴天,又可以说是晴天。我在这乱山丛林深处度过这清明时节。没有当初的细腰女子,没有当初的彩绳秋千。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且将新句琢琼英。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尽日¹行桑野,无人与目成²。且将新句琢琼英。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译文:在这桑田山野中走了一天,也无人与我眉目传情,那我就好好把这新诗雕琢成美玉吧(美文)。我是这世间的一个闲客,此刻我正在闲行。
注释:¹尽日:终日,整天。²目成:通过眉目传情来结成亲好。

nán ·chū西shān

shì sòngdài 

chū西shān qíngyòuyǒuqíng luànshānshēnchùguòqīngmíng jiàncǎishénghuābǎn yāoqīng 
jìnxíngsāng rénchéng qiějiāngxīnzhuóqióngyīng shìshìjiānxián xiánxíng 
急景流年真一箭。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急景流年¹真一箭。残雪²声中,省识³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译文:时光过的真快,这一年就像箭射过去一样,即将过去。在冬日的雪带着水滴落声中,仿佛看见了春天正在走来。在春风中杨柳枝条不停舞动,仿佛一夜间柳枝就长满了嫩芽。
注释:¹急景流年:形容光阴速逝。²残雪:尚未化尽的雪。³省识:犹认识。⁴垂杨:垂柳。⁵染就:染成。⁶鹅黄:淡黄。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又是廉纤¹春雨暗。倚遍危楼²,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wú)³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译文:又是一个细雨的黄昏,登上高楼也看不见远处的人啊。可恨的原野一望无垠,只有那远方的大雁还在北往。傍晚的炊烟又起,隔断了远眺家人的视线,又是一天即将过去。
注释:¹廉纤:细小,形容微雨。²危楼:高楼。³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⁴暝烟:傍晚的烟霭。⁵界断:隔开。

  这实际上是一首思妇之词,但在景色描写之中,流露出一种对高远开阔之境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被现实遮断的悲哀。

  “急景流年真一箭”是套用晏殊的“急景流年都一瞬”,只不过晏殊那首词透着一种旷达,而王国维这首词透着一种执着。此处的“残雪声中”可以是积雪融化之声,但也可以想像成夹杂着小雨的雪落下的声音。“省识东风面”是套用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指的是美人的容颜,而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容颜。“风里垂杨千万线”写东风使杨柳垂枝变得柔软婀娜。“昨宵染就鹅黄浅”,写一夜柳枝就出现了黄色的新芽。这种季节交替是自然规律,可是春天对楼中思妇来说,意味更加深远。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冬天是门窗闭锁,春天虽然可以把门窗打开,但春天又有春雨的阻隔。朦胧的春雨把眼前一切都遮蔽了,纵然打开门窗,纵然登上高楼,还是无法纵目远望。“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的“人”,既泛指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人,又暗指思妇心中所思念的人。“又是”说明不止一年如此,而“危楼”和“高处”则突出了寂寞和孤独。

  “已恨年华留不住,暝烟更界平芜断”是王国维惯用的句式。那遥远的地方总存着思妇的希望,可是现在天已黄昏,傍晚的烟霭已经知起,渐渐遮住了思妇的视线,远处的原野也逐渐看不清了。

  王国维长年在外执教,所以他的闺怨词也不少,这首词一别前人之闺怨诗词,写得哀而不怨,算得上要王国维的代表之作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90.

diéliànhuā··jǐngliúniánzhēnjiàn--wángguówéi

jǐngliúniánzhēnjiàncánxuěshēngzhōngshěngshídōngfēngmiànfēngchuíyángqiānwàn线xiànzuóxiāorǎnjiùéhuángqiǎn

yòushìliánxiānchūnànbiànwēilóugāochùrénnánjiànhènpíngsuíyànyuǎnmíngyāngèngjièpíngduàn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湖上微风入槛(jiàn)¹凉,翻翻²菱荇(xìng)³满回塘
译文: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注释:南湖:指镜湖,即今浙江绍兴的鉴湖。¹槛: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而非通常所指临水有栏杆的建筑。一说指栏杆,似指湖边台榭上的栏杆,亦泛指台榭。²翻翻:形容叶子随风飘动之状。³菱荇:二者皆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⁴回塘:曲折回绕的池塘。此指镜湖边上的池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¹
译文:野船停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夕阳下,水鸟带着波光飞翔。
注释:¹飞夕阳:即“夕阳飞”的倒装,意谓在夕阳下飞。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芦叶有声疑雾雨¹,浪花无际似潇湘²
译文: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上落下蒙蒙细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注释:¹雾雨:蒙蒙细雨。²潇湘:原指湘江与潇水,此指湘江。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飘然篷艇(tǐng)¹东归客²,尽日相看忆楚乡³
译文: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注释:¹篷艇:即篷船。篷,一作“蓬”;艇,一作“顶”。²东归客:指作者自己。归,一作“游”。³楚乡:指作者在吴地(吴被楚灭,故又称楚地)太湖附近的旧乡。

  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湖上春景图,尾联由湖上景物引发对“楚乡”的思忆。全诗语言精工凝练,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颔联对句和颈联出句尤为出色。

  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风”四字实为所有景物特征之根由。举凡“入槛凉”之触觉感受,“翻翻菱荇”“野船着岸”“水满带波”“浪花无际”之视觉感受,“芦叶有声”之听觉感受,均缘“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无际”一句又暗递到尾联“忆楚乡”。盖因诗人之旧乡即在烟波浩渺之太湖滨,故见此“浪花无际”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对“楚乡”之思忆。

  诗人在遣词用字上颇见功力。颔联出句中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练过才下笔的,其中透着一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蕴,而温庭筠之所以客居他乡,正是被俗事所扰。温庭筠笔下多次出现类似这般适于隐逸的景物,可见他对野趣是颇有眷恋的。还有“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船轻倚着长满青草的湖岸时的温馨、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之情。对句的“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水满伴着余晖从水面飞掠而过的轻灵(轻盈)的动态美,使整幅画面活泼灵动。

  颈联的“疑”“似”二字有传神之妙,以虚托实,更见南湖景色之美。“疑”字用得尤为传神,蒙蒙如雾霭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进一步的将雨“细”化,细到只能闻声,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学中,常有将动词用作形容词的,然而若使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词性的转变,则雕凿之迹显矣,实非上品;而观温庭筠此“疑”字的用法,词性未变,但却有形容词之效,极妙。

  此诗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诗句于平淡之中见新奇,其中“水满”句和“芦叶”句尤为出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春景图。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90-91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水泉煮石茶。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水泉煮石茶。

  首句“片片随风整复斜”,言雪花随风变化舞姿,或整齐有序,或凌乱歪斜。“整复斜”三字,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起句平缓,接着突然转入抒情——“飘来老鬓觉添华”,雪花落到诗人两鬓,仿佛在提醒他年华老去。

  颔联写景,景中含情。“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千里江山,一片苍茫,让人分不清昼夜;天地无私,把碎玉洒遍千家万户。前句用“不夜”,喻雪势之大,唯有足够大的雪,方可照彻天地。后句用“无私”,直接赞美天地之博爱,同时又让人不得不联想:天地无私。

  “远岸末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言飞雪漫漫,如春日柳絮;雪落梅枝,如白梅初绽。后句似化用晚唐诗人齐己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个“压”字,突出雪之厚重。

  尾联写人事活动,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不愿仕元,洁身自好的坚贞品格。“羔羊金帐”是蒙古元人的生活习惯,作者用“粗俗”一词概括,可见对新朝的厌弃。“自掬冰泉煮石茶”,这是作者自己的生活——隐居在山林中,掬清泉煮茶,何等高洁雅致!诗人简介: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xuě

huánggēng yuándài 

piànpiànsuífēngzhěngxié piāoláilǎobìnjuétiānhuá 
jiāngshānxuěqiān tiānwànjiā 
yuǎnànwèichūnfēiliǔ qiáncūnxiǎoméihuā 
gāoyángjīnzhàngyīng shuǐquánzhǔshíchá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¹金河²复玉关³,朝(zhāo)马策与刀环
译文: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注释:¹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²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³玉关:即甘肃玉门关。⁴朝朝:每天,日日夜夜。⁵马策:马鞭。⁶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春¹白雪归青冢(zhǒng)²,万里黄河绕黑山³
译文: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注释:¹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²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³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zhēngyuàn

liǔzhōngyōng tángdài 

suìsuìjīnguān zhāozhāodāohuán 
sānchūnbáixuěguīqīngzhǒng wànhuángràohēi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