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水,深复深。
舟以济,犹难谌。
被发之叟,狂不可鍼。
岂无一壶,水力难任。
与公同匡床,恨不挽公襟。
乱流欲渡,直下千寻。
我泣眼为枯,我哭声为瘖。
投身以从公,岂不畏胥沉。
同归尚可忍,独生亦难禁。
公死狂,妾死心。
蛟龙食骨有时尽,惟有妾心无古今。
河之水,深复深。
河之水,深复深。
舟以济,犹难谌。
被发之叟,狂不可鍼。
岂无一壶,水力难任。
与公同匡床,恨不挽公襟。
乱流欲渡,直下千寻。
我泣眼为枯,我哭声为瘖。
投身以从公,岂不畏胥沉。
同归尚可忍,独生亦难禁。
公死狂,妾死心。
蛟龙食骨有时尽,惟有妾心无古今。
河之水,深复深。
赵文

赵文

赵文(1239-1315),宋末元初文人。初名凤之,字惟恭,又字仪可,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赵文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赵文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灵境无人桃自花,东风吹散赤城霞。
灵境¹无人桃自花,东风²吹散赤城霞。
译文:名山胜境无人来到桃花自行盛开,城风吹散了赤城山的霞光。
注释:钱选: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和诗人。¹灵境:泛指风景名胜之地。²东风:春风。
山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山容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译文:我观望着天边的山姿,城天已经染绿了水边的柳色。
注释:¹山容:山的姿容。
王粲忆秦空有恨,杜陵入蜀更舞家。
王粲(càn)¹忆秦空有恨,杜陵²入蜀更舞家。
译文:王粲回望长安徒留满腔遗憾,杜甫在蜀地流离居无定所。
注释:¹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因长安战乱,南下荆楚避乱,著有《七哀诗》等。²杜陵:杜甫号少陵野老。
干戈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干戈(gē)¹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译文:当前各处战争不息,何时才能平定?眼看夕阳西下又是一天,大雁北回又是一年。
注释:¹干戈:指战争。
云团广佑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云团广佑尽愁城¹,未必心肝铁打成。
注释:¹愁城:喻愁苦难消的心境。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yuán)叫第三声¹
注释:¹定如句:《乐府诗集》中南朝梁·简文帝渔歌《巴东三峡歌二首》:“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焦山的淇上人要去见广佑和尚,高僧智朋写此诗送他上路。广佑虽心境不好,但绝非铁石心肠,如果给他谈起石公山下事,定能感动他。
司马丞相昔登庸,诏用元老超群公。
司马丞相昔登庸¹,诏用元老超群公。
译文:司马光曾经被选拔任用,皇帝下令任用那些才智过人的元老。
注释:¹登庸:选拔、任用。
杨绾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杨绾(wǎn)¹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译文:杨绾当了丞相天下人都很高兴,元祐党人的断碑稀疏地陈列在秋风中。
注释:¹杨绾:唐朝丞相,以品行端方、质朴忠贞出名,屡任要职,生活简朴。他在位时奢侈浮华的权贵们乃至民众纷纷像他学习,俭朴蔚然成风。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日落¹松风²起,还家草露晞(xī)³
译文:夕阳西下,松林之中传来阵阵清风。散步归家,只见青草之上露珠已干。
注释:华子冈: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中的风景点。也作“华子岗”。裴迪是王维的挚友。王维隐居辋川,作者与他“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两人各写了二十首小诗,咏辋川胜迹,汇为《辋川集》,此为其中第二首。¹日落:一作“落日”。²松风:松林之风。³晞:晒干。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云光¹²(lǚ)³,山翠拂人衣。
译文:云霞灿烂,余晖秀美掩映走过足迹,山气苍翠,宛若轻微吹拂诗人衣衫。
注释:¹云光:云雾和霞光,傍晚的夕阳余晖。²侵:逐渐侵染,掩映。³履迹:人的足迹。履,鞋。⁴山翠:苍翠的山气。山色青缥,谓之翠微。

  全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对所见所闻的独特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亦动亦静的艺术画面。

  “日落松风起”,开头这一句写景,描写了落日和松风,落日西下,松风渐起,诗人游兴未尽,漫步在回家的山间小道上。一“落”一“起”两个相对应的动词,生动鲜明地勾勒了日落西山、晚风骤起的暮色之景,使读者可以想象夕阳倚山而下的景象和晚风吹拂林叶的声音,意境逼真,神清气爽,瑰丽优美。

  “还家草露晞”,第二句紧扣上句,“还家”和第一句的“日落”照应,点明了诗人是在回家的路上。正当秋高气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风吹拂,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殆尽了,所以说“草露晞”。诗人踏在这些干松的青草上,感到特别轻细柔软,分外惬意。这也表明诗人已经游览了很长时间。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意犹未尽、悠然漫步的自在形象。

  接下来诗人还以“还家”的行踪为线索,进一步描写华子冈上的优美的环境。后两句写云光、山翠。

  “云光侵履迹”,写余晖下诗人行走的情形。“侵”字不仅把诗人在夕阳下一步步行走的姿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写出了太阳渐渐下落,余光逐渐消散的过程。读完这句话读者可以联想到余晖逐渐消散,随风摇动的松林在阳光中不断变化的瑰丽景象,这就形象地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动情景。

  “山翠拂人衣”,“山翠”本为“山风”,但诗人强调了“翠”字,不是山风吹动人的衣服,而是“山翠”拂人衣服,这就将具体形象转化成了无形的感受。诗人眼里满是山林的青翠颜色,这可爱的颜色仿佛有了生命,不断地轻拂着诗人的衣襟,也撩拨着诗人的心,使诗人感到分外地轻松自在。暗里转换了主宾关系,赋予薄暮明灭的山色以主动性,增强了景物的动感。上句中“云光”紧随着诗人,这句“山翠”追逐着诗人,它们仿佛对诗人眷恋不舍,而这样的描写从反面又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冈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深深留恋之情。

  这首五言绝句,精选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零散的景物,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勾勒了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相宜的风景画,寥寥二十字,寓诗人独特的感受于寻常的山间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而意蕴超远。语言简洁,韵味丰富,情趣盎然。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211-212页

huágāng

péi tángdài 

luòsōngfēng huánjiācǎo 
yúnguāngqīn shāncuìrén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¹。黄童²白叟³聚睢(huī)(xū)
译文: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注释:¹乌:乌鸦。²黄童:黄发儿童。³白叟:白发老人⁴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¹逢人虽未惯,猿猱(náo)²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译文: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¹麋鹿:鹿类的一种。²猿猱:猿类的一种。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房明.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试论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吉安师专学报,1994,3

huànshā ·zhàoshēnhóngnuǎnjiàn

shì sòngdài 

mén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zhāoshēnhóngnuǎnjiàn lián绿ànwǎncáng huángtóngbáisǒusuī 
鹿féngrénsuīwèiguàn yuánnáowén guījiāshuōcǎis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