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之外有蓬莱,云中髣髴金银台。终驱汎滥群流合,始与鸿濛一气开。
弱水之外有蓬莱,云中髣髴金银台。终驱汎滥群流合,始与鸿濛一气开。
石壁三更看日上,星槎八月到天回。麻姑何处窥清浅,近日无书寄鹤来。
石壁三更看日上,星槎八月到天回。麻姑何处窥清浅,近日无书寄鹤来。
贝琼

贝琼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 3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百里西风禾黍¹香,鸣泉²落窦(dòu)³谷登场。
译文: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
注释:¹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²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³窦:此指水沟。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老牛粗了¹耕耘债,啮(niè)²草坡头卧夕阳。
译文: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注释:¹了:了却。²啮:同“嚼”,啃、咬。原作“齧”。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41-142页 .
2、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493-494页 .

shú

kǒngpíngzhòng sòngdài 

bǎi西fēngshǔxiāng míngquánluòdòudēngcháng 
lǎoniúliǎogēngyúnzhài niècǎotóuyáng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zhāo)¹采绿(lù)²,不盈一匊(jū)³。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译文:整天在外采荩草,采了一捧还不到。我的头发乱蓬蓬,赶快回家洗沐好。
注释:¹终朝:终日。一说整个早晨。²绿:通“菉”,草名,即荩草,又名王刍(chú),一年生草本,汁可以染黄。³匊:同“掬”,两手合捧。⁴曲局:弯曲,指头发弯曲蓬乱。⁵薄言:语助词。⁶归沐:回家洗头发。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终朝采蓝¹,不盈一襜(chān)²。五日³为期,六日不詹
译文:整天在外采蓼蓝,一衣兜也没采满。本来说好薄天归,过了六天不回还。
注释:¹蓝:草名。此指蓼蓝,可作染青蓝色的染料。²襜:护裙,田间采集时可用以兜物。³五日:五天,并非确指。⁴期:约定的时间。⁵六日:六天,并非确指。⁶詹:至,来到。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之子¹于狩²,言韔(chànɡ)³其弓。之子于钓,言纶(lún)之绳。
译文:此人外出去狩猎,我就为他装弓箭。此人外出去垂钓,我就为他理好线。
注释:¹之子:此子。²狩:打猎。³韔:弓袋,此处用作动词,是说将弓装入弓袋。⁴纶:钓丝。此处作动词,即整理丝绳的意思。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其钓维何¹?维鲂及鱮(xù)。维鲂(fáng)²及鱮³,薄言观者
译文:他所钓的是什么?鳊鱼鲢鱼真不错。鳊鱼鲢鱼真不错,竟然钓到这么多。
注释:¹维何:是什么。维,是。²鲂:鳊鱼。³鱮:鲢鱼。⁴观者:此指钓的鱼众多。

  此诗一、二两章是实写,诗中对事件实实在在的记述,蕴含了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终朝采绿,不盈一匊”,采绿者手在采菉,心已不知飞越几重山水,心手既不相应,自然采菉难满一掬。那么所思所念是什么,诗人并未直白,而是转言“予发曲局,薄言归沐”,卷曲不整的头发当然不是因为没有“膏沐”,而是“谁适为容”。此时又要去梳洗,是因为君子随时都可能出现在面前。诗的第二章“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交待了原因。既然约定过五天就回家,在其后的时间里女主人公当然要无心于采菉,留心于归沐了。但“五日为期,六日不詹”还不仅仅是交待了女主人公反常行为的原因,同时还传递出了她心中一股浓浓的怨思。然而在“终朝采绿”这样难捱的时间里,女主人公的心中也有甜蜜的联想,下文即有表现。

  三、四两章是虚写,诗中并没有出现归、回、还、返等字眼,但尽显归来之意。第三章写君子渔猎,妇人相随,犹如后人所谓“你耕田来我织布”一样极具田园风味,夫唱妇随之乐于此可见。龚橙《诗本谊》以为这是《小雅》中“西周民风”之一,确是探骊得珠之论。第四章承上一章之“钓”言,所钓鱼之多,实赞君子无穷的男性魅力,此可以闻一多先生“《国风》中凡言鱼,皆两性间互称其对方之廋语(廋sōu,隐藏。廋语,隐语)”(《诗经通义》)证之,更何况“言钓则狩可例见”(孙鑛语)。

  总体上说,此诗一、二两章以实极写幽怨神理,刻画情思细致入微,三、四两章以虚极言倡随之乐,更显出别离之苦。前为景中情,后为情中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幽怨深思之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8-499

cǎi绿

míng xiānqín 

zhōngzhāocǎi绿 yíng  yánguī 

zhōngzhāocǎilán yíngchān wéi liùzhān 

zhīshòu yánchànggōng zhīdiào yánlúnzhīshéng 

diàowéi wéifáng wéifáng yánguānzhě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xǐ)¹飞。
译文: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注释:¹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铅华¹不可弃,莫是藁(gǎo)(zhēn)²归。
译文: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注释:¹铅华:指脂粉。²藁砧:丈夫的隐语。

  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

  “昨夜裙带解,今朝蝽子飞。”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旬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认为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蟢子飞,据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玩味。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铅华,脂粉。莫是,莫不是。句意为:赶紧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隐称。周祈《名义考》卷五:“古有罪者,席稿伏于椹(帖)上,用鈇斩之。言稿椹则言铁矣,鈇与夫同音,故隐语稿椹为夫也。”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是多么细致入微。

  然而这女子的丈夫回来没有?喜兆有没有应验?这位女子最终是欢喜还是失望?诗中并没有交代。诗人只是抓住了这女子思夫的一瞬间进行渲染,把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尽之意读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联想。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大全集》编委会 .唐诗鉴赏大全集 珍藏本 :中国华侨出版社 , 2010 .

tái

quán tángdài 

zuóqúndàijiě jīnzhāofēi 
qiānhuá shìgǎozhēnguī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连宵¹风雨恶²,蓬户³不轻开。
译文:一整夜风雨都非常凶猛,我的住处简朴不敢轻易开窗。
注释:¹连宵:即通宵,一整夜。²恶:形容风雨之凶猛。³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住房简朴。⁴轻:轻易,随便。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译文:山好似知道我渴望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心情,一推开窗便扑面而来。

tuīchuāng

yuánméi qīngdài 

liánxiāofēngè péngqīngkāi 
shānxiāngjiǔ tuīchuāngmiànlái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春风试手¹先梅蕊,頩(pīng)姿²冷艳明沙水³。不受众芳知,端须月明期
译文:春风最先试着让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花瓶中的梅花姿色美丽,冷韵幽香,伴随着它的是明沙净水。它不卑不亢,从容自如,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应当与月亮约定日期来作伴。
注释:¹试手:尝试身手。²頩姿:美丽的姿色。頩,面目光泽艳美。³明沙水:明净的沙水。⁴端须:只该。⁵期:约定之时。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chāi)¹见。雪后燕²瑶池³,人间第一枝。
译文:它的香气清幽淡雅,传得很远,总是先在女子们的钗头上出现。大雪过后。梅花被王母宴请到瑶池,这是人世间报春的第一枝花。
注释:¹钗头:妇女的头饰,多为金玉器。²燕:通“宴”,宴会。这里指举办宴会。³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有玉楼十二层。

  词的起句奇绝。春风吹绽百花,这是很普通的比喻修辞,把春风之吹拂说成春风之手的抚摸,这也是很常见的拟人修辞,但是此词作者把这两者融合,再加入了他独有的体会之后,一句“春风试手先梅蕊”就显得异常新颖了。“试手”二字仿佛是说春风吹绽百花的这门“技艺”需要先操练一下,而操练的结果则是使梅花先于百花开出了花蕊。冬去春来,春风自然要启开冰封的万物,但它却独钟情于梅花,暗含着对梅花的赞颂。“頩姿冷艳明沙水”一句以外在写内质。“颍姿”是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这都是暗指它清高幽独的气质。“明沙水”是它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正是为了凸显梅花的高洁。

  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主动地不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然而这只是铺垫,是作者刻意地压抑感情,接着”端须”一句就开始高扬——梅花之清高孤绝唯有月亮能与之相配。这感情和气势已丝毫不让陆游之词。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全词结构显得很精致。

  下阕开始写梅花与人的互动。“清香闲自远”句写梅花的幽香,已暗含着闻到花香的人。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因此女子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再次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已自高远华美,更加“雪后”修饰,一种幽冷清空的气氛更加强烈。而梅花因其高洁的品格和气质,被邀请到这样的地方赴宴,又荣列人间众芳之首,这是何等的荣耀。这一想象的目的还是从另一个角度赞美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无论是比喻、拟人还是想象,目的都是为了赞誉梅花的各种品格。赵令畴因与苏轼交好而入党籍,一生仕途坎坷,此词虽表面上只是写梅花的品格.但未尝不是以梅花自喻,寄托作者深沉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清华大学中文系《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403-404

mán··chūnfēngshìshǒuxiānméiruǐ--zhàolìngzhì

chūnfēngshìshǒuxiānméiruǐpīng姿lěngyànmíngshāshuǐshòuzhòngfāngzhīduānyuè

qīngxiāngxiányuǎnxiānxiàngchāitóujiànxuěhòuyànyáochírénjiā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