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谋西域,边功未告成。
一朝锄狡穴,万里振天声。
汉狱宜归死,汤罗尚借生。
淮阴甘就缚,颉利许留京。
云气占中国,星辰辟大明。
珠帘垂后殿,玉座肃西清。
二帝临朝会,千官响佩珩。
理司来执讯,译者为通名。
殊俗衣冠异,渠魁口眼狞。
孽狐仍俯听,穷鸟尚悲呜。
上德均乾覆,臚传贷鼎烹。
大廷观舞兽,沧海息波鲸。
禄给朝晡{左米右备},书通父子情。
熊态已驯伏,蝼蚁敢纵横。
忆昨初擒寇,无惭古用兵。
谋谟维素决,军事许专征。
蕃汉心谐会,人祗力混并。
波涛迷古渚,氛雾压洮城。
惨淡移天阵,逡巡却寇营。
空拳槌猰{猎右换俞},难矢损材枪。
杂种降无数,良民市不惊。
旂常配方召,干羽继韶茎。
奏捷公卿贺,酬勋将佐荣。
夏戎几失筯,辽主愿寻盟。
诡道吾何用,沈几见未萌。
终军虽喜事,勿复请长缨。
先帝谋西域,边功未告成。
一朝锄狡穴,万里振天声。
汉狱宜归死,汤罗尚借生。
淮阴甘就缚,颉利许留京。
云气占中国,星辰辟大明。
珠帘垂后殿,玉座肃西清。
二帝临朝会,千官响佩珩。
理司来执讯,译者为通名。
殊俗衣冠异,渠魁口眼狞。
孽狐仍俯听,穷鸟尚悲呜。
上德均乾覆,臚传贷鼎烹。
大廷观舞兽,沧海息波鲸。
禄给朝晡{左米右备},书通父子情。
熊态已驯伏,蝼蚁敢纵横。
忆昨初擒寇,无惭古用兵。
谋谟维素决,军事许专征。
蕃汉心谐会,人祗力混并。
波涛迷古渚,氛雾压洮城。
惨淡移天阵,逡巡却寇营。
空拳槌猰{猎右换俞},难矢损材枪。
杂种降无数,良民市不惊。
旂常配方召,干羽继韶茎。
奏捷公卿贺,酬勋将佐荣。
夏戎几失筯,辽主愿寻盟。
诡道吾何用,沈几见未萌。
终军虽喜事,勿复请长缨。
孔武仲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公¹四岁而孤²,家贫无资。太夫人以³(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士人家借而读之,或¹⁰¹¹而抄录。抄录¹²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¹³。自幼所作诗赋文字¹⁴,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太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没抄完,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 。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能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注释: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¹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²孤:小时候失去父亲。³以:用...来干什么。⁴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⁵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⁶及:等到。⁷稍:稍微。⁸闾里:乡里、邻里。⁹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¹⁰或:有的时候。¹¹因:趁机,借……的机会。¹²抄录:抄写。¹³务:致力。¹⁴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qú)¹
译文:趁着月色我吹着萧在石湖上游玩 ,荷花冷艳的香气在湖面上四处荡漾。
注释:¹芙蕖:荷花。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贪寻旧日鸥边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译文:由于留恋拜访往日的好友,天色渐晚我只能留宿于此了,湖面上浓浓的晨露打湿了我船头的一些书籍。
注释:¹鸥边:指隐居。

qiūqīngfàn--yǎn

nòngyuèchuīxiāoguòshílěngxiāngyáodàng

tānxúnjiùōubiān宿湿shīchuántóushùzhóushū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平章宅(zhái)¹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译文:宰相的家中有一栏牡丹花,待到开花时主人却不在家。
注释:和:即唱和,古代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词。令狐相公:即令狐楚。相公指宰相,令狐楚曾任宰相,故称。令狐楚入相在宪宗元和十四年。牡丹:是时京师盛行赏牡丹之风俗,“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当时人多以此为诗料。¹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的简称,亦指宰相。中唐之后,凡任宰相,均加此衔。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莫道两京¹非远别,春明门²外即天涯³
译文:不要说长安和洛阳不算遥远,出了春明门处处皆是天涯。
注释:¹两京:指当时的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此处因旧习以西京称长安东京称洛阳,合而称两京。²春明门:唐代长安城外郭东面正中的城门。³天涯:天边,意极遥远。唐代诗人王建罢官后,卜居长安西南“百里”之遥的原上,曾赋诗“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三)。

  此诗是刘禹锡以牡丹为题的唱和诗作。诗人以牡丹入题,借物抒怀,写别牡丹而实叹别京国,一句“春明门外即天涯”道尽沉浮感慨。

  诗作前句与令狐楚唱和,从其诗意点明了临到开放主人却不在的创作背景,平铺直叙不起一字波澜。值得体会的,是诗人借别牡丹写别家别京城的写作手法,以牡丹的鲜明形象寄托了家和京国的含义在其中,字在牡丹而意属别离,使得诗意委婉清新。

  而紧随话锋突转:“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莫道”两字戳破“两京非远别”之谬,用否定的句式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情感。“春明门”则以小处着眼,以出春明门这离京赴东都的必经之门代指离京去国。“即”字是言离京一步便是天涯,情感强烈,笔法夸张。从“一栏花”之小,到“天涯”之大;以“春明门”之近,到“天涯”之远。作者用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句式、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十分精炼的表达了离京的深深感慨。前句委婉清新,后句却尽意抒怀,前后情感强度反差也使诗中情感愈加鲜明,更是将离京之凄楚眷怀诉说的淋漓尽致。全诗借牡丹为题,言在牡丹,韵系离愁,道尽去京国赴天涯的沉浮感慨,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佳作。

  刘禹锡唱和之作较令狐楚诗情感更强烈,能言令狐楚所未能言,此宜结合作者生平体会。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连贬远州司马,又受尽谗言所害,一生多数时间都是远离京国的逐放生涯。故而尽管是写令狐楚离京,刘禹锡唱和为友不平,又何尝不是杂糅了刘禹锡对自己坎坷仕途的感慨,此诗非是为一人而不平。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6-187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羽檄(xí)¹起边亭²,烽(fēng)³入咸阳
译文: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注释:¹羽檄: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²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³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⁴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征师 一作:征骑)
征师¹(tún)²广武³,分兵救朔(shuò)
译文: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注释:¹征师:征发的部队。一作“征骑”。²屯:驻兵防守。³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⁴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严秋¹筋竿劲,虏(lǔ)²精且强。
译文: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注释:¹严秋:肃杀的秋天。这句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²虏阵:指敌方的阵容。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按剑怒¹,使者遥相望²
译文: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注释:¹天子按剑怒:指天子闻警后大怒。²使者句: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雁行¹²石径,鱼贯³度飞梁
译文: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注释:¹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²缘:沿着。³鱼贯:游鱼先后接续。⁴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箫鼓¹流汉思²,旌(jīng)³被胡霜。
译文: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注释:¹萧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²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³旌甲:旗帜、盔甲。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疾风冲塞起,沙砾(lì)¹自飘扬。
译文: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注释:¹砾:碎石。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马毛缩¹如蝟(wèi)²,角弓³不可张。
译文: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注释:¹缩:蜷缩。²蝟:刺猬。³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译文: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投躯¹报明主,身死为国殇(shāng)²
译文: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注释:¹投躯:舍身;献身。²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

  诗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入犯,汉方天子震怒,使者促战,相望于道。四句有力地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颇有先声夺人气势。“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石径迂折,飞粱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用。

  然后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满天飘扬。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环境,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诗人用《九歌·国殇》礼赞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辞语,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这两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它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地自然风光。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

  贯串于上述紧凑情节中的,是各种生活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活跃其中的,有交驰的羽檄,连天的烽火,雁行的队列,鱼贯的军容,箫鼓的节奏,旌甲的辉光等。尤其是疾风起,沙砾场,马瑟缩,弓冻凝的边塞风光画面,“神气光舞”(陈祚明语),“分明说出边塞之状”(朱熹语),更为此诗增添了艺术光彩,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上述画面从多角度进行描绘,而位于其中心的,则是壮士的英雄群像。不只征骑、分兵、缘石径、度飞粱、吹箫伐鼓、执旌被的严峻时刻,他们的形象也十分耀眼。尤其是时危世乱之际表现的忠节,更突出地闪现了英烈们为国献身的思想亮光。

  鲍照没有边塞生活的直接经验,却写出了成功的边塞作品,很可能是因为他善于把自己积累的北方边塞生活的间接知识和前辈作家的创作经验艺术地结合起来,他能自出心裁,自显身手,为南朝诗坛开出一朵奇葩,说明他对庄子《逍遥游》“有待”、“无待”的境界,是很领会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

dàichūběiménxíng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biāntíng fēnghuǒxiányáng 
zhēngshītúnguǎng广 fēnbīngjiùshuòfāng  (zhēngshīzuò zhēng )
yánqiūjīngān竿jìng zhènjīngqiěqiáng 
tiānànjiàn shǐ使zhěyáoxiāngwàng 
yànxíngyuánshíjìng guànfēiliáng 
xiāoliúhàn jīngjiǎshuāng 
fēngchōngsài shāpiāoyáng 
máosuōwèi jiǎogōngzhāng 
shíwēijiànchénjié shìluànshízhōngliáng 
tóubàomíngzhǔ shēnwéiguóshāng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丝丝¹杨柳丝丝雨。春在溟(míng)(méng)²处。楼儿忒(tè)³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mì)归舟。
译文: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处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梳楼:指女子梳妆楼,即闺楼。¹丝丝: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喻指丝丝愁绪。²溟濛: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³忒:太,过甚。⁴藏:隐忍、按捺已久。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天怜客子¹乡关²远。借与花消遣(qiǎn)³。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译文: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注释:¹客子:指思妇远在异乡的丈夫。²乡关:家乡。³消遣:消解、排遣愁闷。⁴阑干:本指栏杆,这里是借指海棠花红绿相映、纵横交错。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然而,本词的主人公看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形象更说得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2277-2278页 .

měirén··shūlóu--jiǎngjié

yángliǔchūnzàimíngméngchùlóuérxiǎocángchóuyúnfēiguīzhōu

tiānliánzixiāngguānyuǎnjièhuāxiāoqiǎnhǎitánghóngjìn绿lángàncáijuǎnzhūliánquèyòuwǎnfēng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