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岗宿草暗孤坟,今古空馀节妇村。惟有辘轳床上月,夜深犹照井中魂。
连岗宿草暗孤坟,今古空馀节妇村。惟有辘轳床上月,夜深犹照井中魂。

yǒngjié--dènglín

liángǎng宿cǎoànfénjīnkōngjiécūnwéiyǒuchuángshàngyuèshēnyóuzhàojǐngzhōnghún

邓林

邓林

宋福州福清人,字楚材。孝宗淳熙五年进士。授泰和簿。与辛弃疾、周必大、陈傅良、戴溪、朱熹、吕祖谦等为友。曾三上书于朝,讥切朝政。时朝议欲授以中都干官,或沮之,改石城丞。有《虚斋文集》。 ▶ 4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jiāo)¹²之实,蕃衍(yǎn)³。彼其之子,硕(shuò)无朋。椒聊且(jū),远条且。
译文: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注释:¹椒:花椒,又名山椒。²聊:同“莍”,亦作“朻”、“梂”,草木结成的一串串果实。³蕃衍:生长众多。⁴盈:满。⁵升:量器名。⁶硕大:指身体高大强壮。⁷无朋:无比。⁸且:语末助词。⁹远条:指香气远扬。一说长长的枝条。条:长。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jū)¹。彼其之子,硕大且笃(dǔ)²。椒聊且,远条且。
译文: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诚实高大而且忠厚良善。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注释:¹匊:“掬”的古字,两手合捧。亦通。²笃:厚重。形容人体丰满高大。

  根据胡长青的说法,把此诗理解为赞美男子的诗应更为切合诗旨。他说,因为《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属于父系社会,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权威,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称赞子孙众多,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通观全篇,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况且“硕大无朋”“硕大且笃”,不是描绘妇女的词语。如果与《卫风·硕人》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

  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抒写景物之美。粗大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采摘下来,足有满满的一升。接着,以此为铺垫,以椒喻人,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比喻新奇、妥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后两句又回到了对花椒的抒写上,但因有了中间比喻部分的过渡,已不同于前两句的单纯起兴,而是比兴合一,人椒互化,前后呼应,对人物的赞美进一步深化,含蕴隽永,有余音袅袅之感。而语尾助词“且”的连用,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抒发,企慕之意,可谓一往情深。

  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只是调换了两个字,这种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复吟诵,可以收到一唱三叹、情意深致的艺术效果。此诗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比兴的运用,不但使诗的开篇较为自然,没有突兀感;而且以人所共知的美好事物喻人,较含蓄通俗地表现出被赞美主体的品性内涵,易于为人理解、认同。这在《诗经》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王逸《楚辞章》),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所普遍接受。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28-229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25-227

jiāoliáo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jiāoliáozhīshí fányǎnyíngshēng zhī shuòpéng jiāoliáo yuǎntiáo 
jiāoliáozhīshí fányǎnyíng zhī shuò jiāoliáo yuǎntiáo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昔之人贵极富溢¹,则往往为别馆²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³,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译文: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园林馆舍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的终身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其实,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为朝廷辛劳效力,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卑陋庸俗之辈想以此向家乡的愚民百姓炫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注释:万柳堂:康熙年间(1662~1722年)刑部尚书冯溥的园林别墅。元朝宰相廉希宪曾在京丰台(一说在钓鱼台)侈建别墅“万柳堂”,冯溥借其名为自己别墅之名。¹富溢:极富。²别馆:即别墅,指住宅以外另建的园林馆舍。³勤劳王事:为朝廷辛劳效力。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
临朐相国冯公¹,其在廷时无可訾(zǐ)²,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³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⁵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
译文: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林的周围有三十亩,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
注释:¹冯公:即冯溥,山东临朐人,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士,曾任吏部侍郞,康熙年间(1662~1722年)擢为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颇得康熙皇帝信任,曾广为清廷网罗人才。《清史稿》有传。²訾:毁谤、非议。³榜:题名。⁴短墙:矮墙。⁵累:堆积。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¹架于水上者,今欹(qí)²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译文:雍正初年,我刚到北京,喜欢游玩的朋友都给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已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像被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
注释:¹飞梁:悬空修建的桥梁。²欹卧:倾倒。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¹之不暇,又何必朘(juān)²民之膏以为苑囿(yòu)³也哉!
译文:人世间富贵的荣耀,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园一样。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应当忧虑都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注释:¹殷忧:深忧。²朘:剥削。³苑囿:园林。

  这篇游记散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一段为叙述部分的前导,说明富贵人家修建林园别墅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中间两段是记叙,以精练的笔触叙写了三次游览万柳堂的情况。最后一段写万柳堂的变化,进一步引起作者的议论。

  开篇劈曲而立,引出一节满含愤敌的议论,指出自古以来,官僚们“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上木之工,而无所爱惜”。但真正建成之后,也只是偶然去一次两次,而“不得久居其中”。有的甚至终身没机会去。他们耗费巨资搜刮人民。建筑这些园林别墅,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富贵和显赫,“欲以真此震耀乡里之愚”。冯溥之修万柳堂无疑正属此类。

  文章转入第二部分则叙冯溥其人与其园,在政绩上,他是位很平庸而义显赫的官吏,“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但他耗费巨资修筑的万柳堂却是气度恢弘,景致超群,“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树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刘大櫆去游历时,万柳堂已是面目全非了,这一节所写的景物特征及园林布局。只能是借助前人如毛奇龄、朱彝尊等咏颂万柳堂的诗赋,并依据自己对衰败园林观察中的想象来记叙,景物着墨不多,但淡笔工墨,将其恢弘的气度与幽雅的景致写得非常得体。

  然而曾几何时,这京都名苑便随着主人的失势而迅速败落了,文章第三节便集中笔墨,以简洁而陡峭的笔势直写其破败:“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干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这节文字。气随声转,峻洁峭拔,给入一种江河日下,一落千丈之感,和上文所作渲染铺陈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历史桑沧的震动和感喟。

  文章也顺势而下,引出自己的议论:“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他因而认为,学有所成之后左做官的读书入不应去迫某富贵;而身聘高位者,则应倾全力以勤劳国事,不要“胺民之膏”去营建自己的安乐窝。写万柳堂的美景是为了反衬今日的衰败,而万柳堂的衰败又警怵人们明白富贵不可久恃的道理,归结到劝告求仕者和为官者应将精力放到国计民生上,不去做那种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无度挥霍的蠢事。

参考资料:
1、 王琦珍著.翰墨天下雄: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114-117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宗臣¹事有征,庙算²在休兵。
注释:¹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²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天与三台¹座,人当万里城。
注释:¹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朔南¹方偃(yǎn)²,河右³暂扬旌(jīng)
注释:¹朔南:指朔方南边。²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³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⁴扬旌:指发生战事。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宠锡¹从仙禁²,光华³出汉京
注释:¹宠锡:恩赐。²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³光华:光彩明丽。⁴汉京:此指长安。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山川勤远略,原隰(xí)¹(zhěn)²皇情。
注释:¹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²轸:盛多。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为奏薰(xūn)琴唱¹,仍题宝剑名。
注释:¹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闻风六郡(jùn)¹,计日五戎²平。
注释:¹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²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山甫¹归应疾,留侯²功复成。
注释:¹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²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歌钟旋可望¹,衽(rèn)席岂难行²
注释:¹“歌钟”句:用典。歌钟,编钟。旋,很快。²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四牡¹何时入,吾君²忆履声³
注释:¹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²君:指皇帝。³履声:脚步声。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暗淡绯(fēi)¹衫称(chèn)²老身,半披半曳(yè)³出朱门。
译文:暗淡的大红色官服十分贴身,一半披着一半拖在地上走出红色的大门。
注释:¹绯:大红色。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绯色官服。²称:适合,相配。³曳:拖着。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袖中吴郡¹新诗本²,襟(jīn)上杭州³旧酒痕。
译文:衣袖里面藏着在苏州做的新诗本,衣襟上留着在杭州喝酒的污渍。
注释:¹吴郡:指唐代苏州,州治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²新诗本:指作者在苏州写的诗。³杭州:今浙江省会杭州市。唐代杭州州治在钱塘。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残色¹过梅²看向尽³,故香因洗嗅犹存。
译文:衣衫上的绯色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已经褪落,衣衫经过冲洗仍然残留着一丝香气。
注释:¹残色:残留的颜色。指衫上的绯色已经褪落。²过梅: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³向尽:颜色淡得快完了。⁴故香:残留的香气。指衣上熏过的香。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曾经烂熳¹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²
译文:曾经放浪随意的三年生活过得很快,想丢弃空行囊,似乎不近人情。
注释:¹烂熳:放浪随意。此指不爱惜。²少恩:情意太薄。

  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自我嘲讽;颔联写诗人在杭州、苏州数年经历;颈联写诗人因景触生怀旧之情;尾联写恋旧情怀。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本诗虽说咏的只是一件旧衫,但对旧衫的色香襟袖,穿衫的种种经历,都娓娓道来。一件旧衫,便是坎坷生活的见证。诗作用语细腻准确,显示出艺术造诣之深厚。

  诗咏旧官服,实感慨身世。首句即有自嘲老大之意,盖年老服绯衣而尚未服最高品级之紫衣。颔联借故衫概括杭州、苏州数年诗酒经历,流露自得之意,此处可与同一年所作《吴郡诗石记》之文相参。颈联承上句“旧”字,分写衫之“残色”、“故香”,寓恋旧之意。尾联则明确道出恋旧心理,“烂熳三年”呼应颔联,末句言旧衣不可弃,则似暗喻旧臣不宜疏远。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一领旧衣服,写得如此曲折委宛,如此多情,不但看出文字工夫,亦见性情之厚。其中“襟上杭州旧酒痕”,已成名句,常为后人引用。

参考资料:
1、 华锋,曾广开,常平,姚小鸥,宋木铎,韩向东,李颖编著.唐代名家诗选:海南出版社,1994.10:第685页
2、 刘逸生.唐人咏物诗评注:大学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292页

shān--bái

àndànfēishānchēnglǎoshēnbànbànchūzhūménxiùzhōngjùnxīnshīběn

jīnshànghángzhōujiùjiǔhéncánguòméikànxiàngjǐnxiāngyīnxiùyóucún

céngjīnglànmànsānniánzhekōngxiāngshìshǎoēn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东风柳陌(mò)¹长,闭月²花房³小。应念画眉人,拂(fú)镜啼新晓。
译文: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不思念她呢?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镜子顾影自怜而悲啼。
注释:¹柳陌:柳林小路。²闭月:行云遮月。³花房:花瓣的总称。⁴念:想念。⁵画眉人:所念之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伤心南浦(pǔ)¹波,回首青门道²。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³
译文:和她在念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注释:¹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送别之处常称南浦。²青门道:指京城门。青门:为汉长安东南门,此处指京城门。词人曾经在京城春明门东住过。³“记得”二句。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

  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首两句描绘眼前之景。东风,点明节令乃微风吹拂的春季。东风日吹,气候日暖,柳枝日长,枝叶婆娑茂密起来,渐渐地将阡陌隐蔽起来,再加是在月光朦胧的夜间,往日一览无余的道路,在柳枝的掩映下,似乎变得神秘起来,悠长起来,有如一条无穷无尽的绿带,盘绕于田野,这是白天所见;一片轻云掩映下,月光暗淡多了,在暗月的辉映下,白日盛开的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那么饱满了,这是夜晚所见。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春光灿烂时节的美好景象,为下文的伤怀、回首起了铺垫。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景,满怀羁旅愁情的词人心里不能平静。尤其是当此春风轻拂,柳枝飘摇之时,词人敏感的心灵一阵颤动,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恋人:此时此刻的她,一定也正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念中,分别愈久,悲愁愈增,昔日风采当因别后彻夜未眠的相思而黯然失色,以致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因亲睹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这两句全从对方设想,写得隐微含蓄,前句写其思,后句写其清晨理妆时的啼,包含无限潜台词和暗场戏,曲曲传达出女主人公幽微隐约的心理。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这两句回忆别时情态,兼点恋人所在。前句重写留者,后句重写去者,既写对方,也写自己,层层推衍出上片思念之因。按相思相守多日,故当时分别,深感再逢杳杳无期,留者固情意缠绵,黯然伤神,去者亦恋恋不舍,一步一回首。但去者又不得不去,留者又不能不放,当此之际,那种凄哀悱恻的别离神态于作者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以致在头脑中留下了一种永不磨灭的印记,至今尚记忆犹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分离已久,可思而不可近,可念而不可即,唯分别时身穿绿罗裙的倩影,最为醒目,最为亲切。羁旅生涯中,每逢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她那身着绿罗裙的可爱身影,飘飘荡荡,幻化而成。春天的芳草,时时都有,处处可见,所以,这种对恋人深刻的眷恋感,似乎时时处处,都能得倾注,获得满足。这两句,实际源于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句,但牛词中的两句,是作为女主人公与男友分别时的叮嘱语出现的,贺铸原封不动拈用牛词原句,主要是抒发与情人长久分别后男主人公的一种心理活动。他采用巧妙的移情手法,借助于绿色这一特殊的色彩,将现实中的人与自然中的景紧密结合起来,使遥远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借助于想像的翅膀相连结,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亦似乎借助于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得到了一种充分的心理满足。然想像归想像,现实归现实,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相思的苦痛透过这种貌似轻松的洒脱语而愈显强烈,这也正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17-119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