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阁曾三入,龙门幸一登。散才当艺苑,妙语属山僧。
鹏阁曾三入,龙门幸一登。散才当艺苑,妙语属山僧。
交态看贫贱,荣途有爱憎。机心今已矣,稳卧玉山层。
交态看贫贱,荣途有爱憎。机心今已矣,稳卧玉山层。

guītiányǒngshíèrshǒu--mínbiǎo

péngcéngsānlóngménxìngdēngsàncáidāngyuànmiàoshǔshānsēng

jiāotàikànpínjiànróngyǒuàizēngxīnjīnwěnshāncéng

黎民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长夜难明赤县¹天,百年魔怪舞翩(piān)(xiān)²,人民五亿³不团圆。
译文:赤县神州千百年来陷入暗无天日的黑夜中,近百年来外族入侵,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五亿各族人民无法团圆。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¹赤县:指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介绍战国末驺(zou邹)衍的说法:中国名曰赤县神州。²百年魔怪舞翩跹: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时起,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他们和他们的走狗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³人民五亿:五亿各族人民。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一唱雄翩天下白,万方¹乐奏²有于阗³,诗人兴会更无前。
译文:雄鸡一声长鸣,报道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各民族在祖国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欢乐的乐章,这其中包括新疆儿女的甜美歌声,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注释:¹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²乐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误植为《奏乐》。³于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县名,1959年改于田。当地人民以能歌善舞著名。这里借指新疆文工团所表演的音乐歌舞节目。⁴兴会:兴致、兴趣。

  这是一首揭露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赞美新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诗,是旧时代结束、新纪元开始的雄伟钟声。全词首先从联欢晚会的热烈景象触景生情,联想到旧中国的悲惨情景;然后笔锋转而颂扬国庆晚会上的浓烈气氛,喻示了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创繁荣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阕是对旧中国长期黑暗统治的揭露与批判。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气呵成,不容停顿。这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解放前夕百年历史的沉痛概括:暗无天日,群魔乱舞,人民受苦。“长夜”,是100年的漫漫长夜。“难明”,多少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也难以掀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魔怪舞蹁跹”,这是指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及其卵翼下的种种黑暗势力沆瀣一气,张牙舞爪,为所欲为。人民“不团圆”,既有无法幸福美满,又有各族人民不能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之意。

  为此我们可以沉浸在百年历史的回忆中: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列强对中国的侵凌,掠夺接连不断。国内的反动派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政府,相继统治,盘剥人民。这是一幅历史的长卷,显现中国百年历史的沧桑;正是内外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各族人民的苦难。

  然而,历史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百年魔怪”的对立面是“人民五亿”。人民不能忍受“魔怪”的欺压,奋力反抗。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百年历史中,最为鲜明的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成为砥柱中流,领导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涓涓细流归大海,人民终于战胜“魔怪”而胜利,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一唱雄鸡天下白”。

  下阕,诗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欢乐场面。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节,表现出了人民欢乐、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中国光辉灿烂的前景。“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倒装。雄鸡一声长鸣,报道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仿佛是从人们心底喷出来的激情,道尽了人们摆脱漫漫长夜、迎来红日曙光的欢乐心情。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伟大的,从建立工农武装,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昂首看天,觉得天格外晴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万方乐奏有于阗”,用眼前之事表达人民的欢乐、各民族的大团结,与“人民五亿不团圆”对照。于阗,古代西域国名,这里代指新疆歌舞团。“万方”,四面八方,指全国各族人民。新中国成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欢欣鼓舞。他们以绚丽的舞蹈、谐美的歌唱表达自己的心声。上片“百年魔怪舞蹁跹”,下片“万方乐奏有于阗”,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欢乐的人民取代了横行的妖魔鬼怪,成为国家的主人。

  “诗人兴会更无前”,这里的诗人不仅指柳亚子,也指诗人自己,更泛指全国的文艺工作者,诗人的兴致是以前所没有的。一方面说明诗人应感知新生活、歌颂新生活,是对包括柳亚子在内的文艺工作者的肯定与勉励,另一方面说明诗人坚信未来的中国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伟大和壮丽,坚信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首词上下两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极其鲜明地写出了新旧社会天上人间的反差。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而上下两阕又互相呼应,作者以旧社会的黑暗反衬新社会的“天下白”,以群魔乱舞反衬各族人民的欢庆歌舞,以旧社会的四分五裂反衬新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这样强烈的对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参考资料:
1、 毛润之 等.《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44年:第59-60页
2、 毛泽东 等.《毛主席诗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第309-310页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zūn)(lù)¹生微波。
译文:春风东来,掩面而过。金樽渌酒,顿生微波。
注释:¹渌酒:即清酒。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tuó)¹
译文:可惜园中,落花纷纷,不堪其多。美人欲醉,醉颜朱酡。
注释:¹酡:因饮酒而面红。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青轩¹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cuō)(tuó)²
译文:可叹这青轩桃李能耐多久?流光欺人,岁月多跎。
注释:¹轩:堂前栏杆。²蹉跎:虚度光阴。
君起舞,日西夕。
君起舞,日西夕。
译文:与君起舞,奈何太阳却要西下。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当年意气不肯倾¹,白发如丝叹何益。
译文:少年意气,不肯消磨。如今白发如丝,感叹又有何益?
注释:¹倾:超越。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琴奏龙门之绿桐¹,玉壶美酒清若空。
译文:奏起龙门绿桐所制的琴瑟,玉壶盛满美酒,酒清若空。
注释:¹“龙门”句:龙门,山名。名“龙门山”者共有四处。传说龙门山上桐树善作琴。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催弦拂柱¹与君饮,看朱成碧²颜始红。
译文:催弦拂柱,琴声丁冬,与君痛饮,喝到看朱成碧,醉颜开始红润。
注释:¹催弦拂柱:弹琴前的准备工作。催弦,上紧琴弦。拂柱,调整弦柱,校正弦音。拂读bì。²看朱成碧:形容酒喝得眼花缭乱,视觉模糊。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胡姬(jī)¹貌如花,当垆(lú)²笑春风。
译文:胡姬美貌如花,当垆而笑,面如春风。
注释:¹胡姬:古代西域出生的少数民族少女。一般泛指酒店中买酒的女子。²垆:酒店中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译文:边笑春风,边舞罗衣,当此美景,你今天不醉,就是个傻蛋,还谈什么归宿?

qiányǒuzūnjiǔxíngèrshǒu--bái

chūnfēngdōngláixiāngguòjīnzūnjiǔshēngwēi

luòhuāfēnfēnshāojuéduōměirénzuìzhūyántuó

qīngxuāntáonéngliúguāngréncuōtuó

jūn西

dāngniánkěnqīngbáitàn

qínzòulóngménzhī绿tóngměijiǔqīngruòkōng

cuīxiánzhùjūnyǐnkànzhūchéngyánshǐhóng

màohuādāngxiàochūnfēng

xiàochūnfēngluójūnjīnzuìjiāngānguī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敛屦(jù)¹入寒竹,安禅²过漏声³
译文:放轻脚步缓缓的踏过寒竹林,打坐修禅只能听到那铜壶水滴滴落的声音。
注释:¹敛屦:犹摄足。踮起足走路,表示敬肃。²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³漏声:铜壶滴漏之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译文:高高的松树上落下颗颗松果,那深井的水面也慢慢凝结成冰。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罢磬(qìng)¹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译文:磬声停罢屋外的树枝仍在随风而动,悬挂的烛灯将那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屋舍映照的格外温暖明亮。
注释:¹罄: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何当¹招我宿,乘月²上方³行。
译文:什么时候邀请我于你那里留宿,让我也好沐浴着月色感受万物静寂与内心的平静。
注释:¹何当:犹何日何时。²乘月:即为沐浴着月光之意。³上方: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dōngqīnglóngyuángōng--lángshìyuán

liǎnhánzhúānchánguòlòushēng

gāosōngcánziluòshēnjǐngdònghénshēng

qìngfēngzhīdòngxuándēngxuěmíng

dāngzhāo宿chéngyuèshàngfāngxíng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¹(suí)²,在彼淇(qí)³。心之忧矣,之子无裳(cháng)
译文: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之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注释:¹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²绥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³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⁴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⁵之子:这个人,那个人。⁶裳: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¹。心之忧矣,之子无带²
译文: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之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注释:¹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²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¹。心之忧矣,之子无服²
译文: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之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之伤。
注释:¹侧:水边。²服:衣服。

  这是一首情诗。有人把它理解为妻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的诗,则诗以主人公看见有狐开篇,以狐之绥绥,来比久役于外的丈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貌。只见有一只身材单薄的狐狸,狐独地散漫地出没在淇河水落石出的地方。这应该是一幅冷清的秋天的景象,淇水河边,水落石出,狐狸身单影只地行走在石梁上。见此情景,女主人公心里对丈夫的担忧油然而生,他想到那久役于外的丈夫还没有御寒的下裳。

  全诗一唱三叹,每章只更换两个字,反复强化,深入地表达担忧之情。狐狸走在水浅的地方,湿了腿脚,由此想到自己男人还没有束紧衣裤的带子呢。狐狸走在河的岸边,完全没有弄湿身上,她就想到丈夫还没有成身的衣服呢。随着视线所及,看到狐狸从水落石出的地方,一步步走到岸上来,她就想到丈夫该穿什么衣物,真可谓知冷知热。从这个角度上说,此诗是贤妇人惦念远方丈夫冷暖的佳作。

  有人把此诗解为寡妇表白有心求偶之情,也可通。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全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首诗,表白了寡妇有心求偶之情,在《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至于此妇所爱慕的对方,是否已经觉察到她的爱心,以及如何作相应的表态,那是另外的事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8-129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0-131

yǒu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yǒusuísuí zàiliáng xīnzhīyōu zhīcháng 
yǒusuísuí zài xīnzhīyōu zhīdài 
yǒusuísuí zài xīnzhīyōu zhī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组成,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封大夫”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入伍后凭借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唐军决胜,已唾手可得了。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二句采用放笔直干的写法,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时代风貌。它采取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办法,通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战斗的激烈,显得含蓄蕴藉。“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31-332页

kǎiliùshǒu--céncān

hànjiāngchéngēn西róngjiéshūxiānzòuwèiyānggōng

tiānzikāilíndàizhǐjīnshuíshùèrshīgōng

guānjūn西chūguòlóulányíngbànglínyuèhán

hǎixiǎoshuāngníngwěicōngshānxuějīng竿gān

míngjiādiéyōnghuíjūnguópíngfānwèiwén

zhàngquèyìnyáobiānyuèjiānglóngchèhǎiyún

luòyuánménjiǎomíngqiānqúnmiànchūfānchéng

bīnghǎiyúnyíngzhènlóngduīyuèzhàoyíng

fānjūnyáojiànhànjiāyíngmǎnliánshānbiànshēng

wànjiànqiāndāoshāpíngmíngliúxuèjìnkōngchéng

jīng湿shīwèigànyānbáicǎoguānghán

zuójiāngjūnliánxiǎozhànfānjūnzhǐjiànkō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