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临千仞,乘危更一探。
瀑前安茗灶,松杪出花龛。
鹤忆窥残帙,猿经伴夜谈。
谁能开丈室,招隐向南山。
铁壁临千仞,乘危更一探。
瀑前安茗灶,松杪出花龛。
鹤忆窥残帙,猿经伴夜谈。
谁能开丈室,招隐向南山。
黎民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译文:浪迹天涯的孤客独倚栏干,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更觉得寂寞惆怅。绵绵群山在淅沥的秋雨中泛出了青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拼力地挣扎奋飞。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¹。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译文: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显示出些许春天般的缤纷色彩。而我们却只能为那已消逝的美好年华举杯凭吊,饮一杯大白。暮天夕阳返照天空,倒挂着一缕美丽的彩虹,那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的七彩鲛绡幻化而成的。
注释:¹大白:酒名。

  “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此即情与景合也。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两句,景中显情。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这既是写实景,也是词人(天涯客)对所处的恶劣环境与自身的悲苦命运的一种写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两句,叹时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黄巢《咏菊》诗中即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披黄金甲。”此处是说:秋终冬近之时,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一枝傲霜,显示出了春天般的缤纷色彩。然韶华易逝,我们(指词人与吴见山)也已临近了暮年,但却犹各自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名利场中。因此让我们且为这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而举杯凭吊,浮一大白吧。“海烟”两句,写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阳返照天空,显出来半截美丽的彩虹(南人俗名为“冲”)。词人见之更把它联想成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而成的七彩鲛绡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写景,也有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lóuchūn··jiànshānyùn--wényīng

lángàntiānxīnyǐngàndiāofēngqiānshānqiūzhōngqīngyànsuíyún

shuānghuāqiángnòngchūnyánxiāngdiàoniánguāngjiāobáihǎiyānshěnchùdàocánxiázhùjiāoxiāolèizhī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诗人所在的隰城县距岚州不是很远,但岚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时间都是春天,去时约在阴历二月底,返时大概是三月初。三月底隰城一带已是杏红柳绿,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岚州却仍冬意萧索花树皆未发。所以诗的首联说:“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北地,指当时的河东道的北面地方,边城指岚州城。这里春天来得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

  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是篇中写景的名句。这联诗的妙处在于容量大,意象丰富。它以生动的形象确切地描述了岚州的“春光晚”和“气候寒”。“往来”、“新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层次。“往”“来”两个动词连用作时间副词,既点出了诗人往返行程又表现出时空的跨度。“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既再次点明往返的季节又真实形象地记录了雪景环境。“花不发”,是芽苞欲萌,还是含苞待放呢?这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雪仍残”也同样耐人寻味,冰雪正在消融,还是尚未消融?任由读者想象。这毕竟是岚州特有的景象,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来往”是写诗人的活动,“花不发”是诗人往来时的观察。其中便暗寓了比较。这比较是与诗人所出发之地及所返回之地隰城的比较,从这联诗可以体会到诗人以少胜多的深厚笔力。

  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

  在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诗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尘琐事,但转瞬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联说:“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杜审言是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人,凡是他到过的地方无不对之产生美感,无论是北国、南荒、江左、中原,祖国的大地山河在他的笔下都异彩纷呈,各自显现出独特的美来。就是边城岚州,诗人也把它写得美丽动人。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现出对祖国山河深挚的热爱。

jīngxínglánzhōu--shěnyán

běichūnguāngwǎnbiānchénghòuhán

wǎngláihuāxīnjiùxuěréngcán

shuǐzuòqínzhōngtīngshānhuàkàn

jīngqiānyuǎnjiānxiǎnzhēngān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我来吊古¹,上危楼²、赢得闲愁千斛(hú)³。虎踞(jù)龙蟠(pán)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lǒng)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译文: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千亡的遗踪。夕阳斜照着迷茫的柳树,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中,风儿吹拂着高树,掠过荒凉的丘垄。一只孤独的船儿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赏心亭:位于建康下水门之上,下临秦淮河,是当时的游览名胜,辛弃疾特爱登此亭眺望。¹吊古:凭吊古迹。²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³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斗为一斛。⁴虎踞龙蟠:形容建康城地势之险要,气势之峥嵘。⁵兴亡:指六朝兴亡古迹。偏重于“亡”。⁶陇:田埂,此泛指田野。⁷乔木:高大的树木。⁸片帆:孤舟。⁹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却忆安石¹风流²,东山岁晚³,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译文: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
注释:¹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²风流:指谢安丰采照人,英才盖世。³东山岁晚:谓谢安晚年。⁴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末年,谢安位高遭忌。⁵“儿辈”二句:言谢安将建功立业的机会都交付给儿辈,自己惟以下棋度日。⁶宝镜难寻:喻知我者难觅。⁷碧云将暮:言天色将晚,喻岁月消逝,人生易老。⁸杯中绿:杯中酒。⁹波浪翻屋:形容水势汹涌浩大。

  登览怀古之作,往往以历史的变迁寄寓对国事的感慨,借古讽今,以雄深跌宕为胜。对于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语的倾诉,以诚挚深切为高。要将这两种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兼有雄深与温婉。这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妙境,而本词显然达到了这一境界。此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建康的地理形势、眼前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情基调。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建康府上元县西五里。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为如此,建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建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千亡满目”,“千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柳外斜阳”五句,是建康眼前的景象,把“千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映入词入眼帘怎能不勾起作者忧国的感叹。同时词人独选此景,也正是意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构思而言,上片三个层次,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而各个层次,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强化主题。

  上片十句侧重于吊古伤今。下片十句则侧重于表现词人志不得神、无法实现抗金国收河山壮志的愁苦,及其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下片亦分三个层次,前五句为一个层次,是曲笔。次三句为一个层次,是直抒胸臆。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是比喻。各层次的笔法虽不相同,但能相辅相成,浑然符契。

  “却忆安石风流”五句,用谢安(安石)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等典故。前三句写谢安早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流倜傥逍遥洒脱。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也可隐居安逸但忧国之心使其尽小国事,以至“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谢安出任宰相,后来受谗被疏远。

  “泪落哀筝曲”,是写谢安被疏远后,孝武帝有次设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桓伊擅长弹筝,谢安为孝武帝弹一曲《怨诗》,借以表白谢安对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见疑的委屈,声节慷慨,谢安深受感动,泪下沾襟。孝武帝亦颇有愧色。词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儿辈”两句,写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的事。当捷报传到健康,谢安正在和别人下棋。谢安了无喜色,仍下棋如故。别人问谢安战况时,谢安才漫不经心的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这段历史,本来说明谢安主持国事,沉着与矜持。可是,辛弃疾改变了它的原意,把词意变成:建立功名的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不难看出,这里包含着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议和派以极大的讽刺。

  辛弃疾为词气魄不亚于东坡,但这里却屡用喻指,语含讥讽,可见长期的压抑使之极度愤懑,而面对现实除了无奈更别无他法。

  “宝镜”三句,笔锋又双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降临、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这里借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刘熙载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艺概·词曲概》)的确,“宝镜”三句,感情基调虽然悲愤沉郁,但词句却含蓄蕴藉,优美动人。

  最后两句,境界幽远,寓意颇深。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吊古”之作,大都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写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宋史》本传称其“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即说明辛词此类作品的豪放风格。

参考资料:
1、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第155页-第158页
2、 齐鲁书社.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6页-第11页

niànjiāo ·dēngjiànkāngshǎngxīntíngchéngshǐzhìdàoliúshǒu

xīn sòngdài 

láidiào shàngwēilóu yíngxiánchóuqiān lóngpánchùshì zhǐyǒuxīngwángmǎn liǔwàixiéyáng shuǐbiānguīniǎo lǒngshàngchuīqiáo piànfān西 shēngshuípēnshuāngzhú 
quèānshífēngliú dōngshānsuìwǎn lèiluòāizhēng érbèigōngmíngdōu chángwéixiāo bǎojìngnánxún yúnjiāng shuíquànbēizhōng绿 jiāngtóufēng zhāoláilàngfān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译文:回忆昔日洛阳酒商呈糟丘,为我在天津桥南头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黄金白璧买歌桥,一醉累月轻王侯。
译文:花黄金白璧买来宴饮与欢歌桥语时光,一次酣醉使我数月轻蔑王侯将相。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译文:天下多少贤士豪杰与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与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译文:这种友情在山回海转前也不会为难或改变,为此献出全部心血倾泻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译文:我到淮南去隐居待仕,您留在洛阳愁苦生梦相思不已。
不忍别,还相随。
不忍别,还相随。
译文:您我不忍相别,依旧相随而行。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译文:相随而行迢迢万里,访问随州仙城山,那儿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环萦绕。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译文: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见干万朵鲜花盛开,干条万条山望都松树耸立轻风吹拂。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译文:登银鞍挽金络来到平川大地,汉东太守亲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译文:紫阳真人,邀您我吹笙作乐。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译文:餐霞楼上仙乐鸣响,嘈然宛转如同凤凰啼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译文:长袖善舞管乐吹奏催人轻举起舞,汉东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来。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译文:他手持锦袍披及到我身上,我酒醉枕在他的大腿上酣眠。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译文:意气风发上凌九霄,整天饮酒之后便又如星离似的两地分别了。您我相隔关山分手山遥水远。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译文:我回到故山寻找旧日家园,您也归家渡过了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君家严君¹勇貔虎²,作尹并州遏戎虏³
译文:您家父辈勇武如狼如虎,任并州长史遏制戎虏的进犯。
注释:¹君家严君:指元参军的父亲。²貔虎:猛兽。这句喻元参军的父亲是勇猛的将军。³“作尹”句:并州:泛指今山西太原一带,开元十一年已改为府。尹:官名。《新唐书·百官志》:(开元)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为留守,少尹为副留守,既是地方长官,同时兼管军事。遏:阻止。戎虏:强敌。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¹
译文:您我五月间相约穿越太行山,羊肠小道上车花催人困乏却不言苦。
注释:¹“五月”二句:这年五月李白与元参军翻越太行山到太原游玩。摧轮: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摧轮:折断车轮,喻太行山路弯曲狭窄难行。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行来北凉¹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译文:来到北都太原之地岁月久长,为您的贵信义轻黄金深受感动。
注释:¹北凉:似误,应作北京,唐代称太原为北京。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琼杯绮食青玉案¹,使我醉饱无归心。
译文:豪华之筵青玉盘上盛放琼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饱暂无归心。
注释:¹“琼杯”句:喻酒菜和食具的精美。案:有足的托盘。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时时出向城西曲¹,晋祠流水如碧玉。
译文:时常出游来到城西弯曲之路,晋祠之旁流水长淌如同穆玉。
注释:¹“时时”句:晋祠在唐太原城之西南,故云出向城西曲。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¹²草绿。
译文:乘用划水鸣响箫鼓,微波荡漾如龙鳞闪闪万草碧绿。
注释:¹龙鳞:形容波纹的细碎。²莎(suō):河边水草。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译文:情兴一来携歌伎带舞女来到此处,那纷纷扬扬的杨花如似雪花飘洒。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红妆欲醉宜¹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²
译文:傍晚日斜之时红妆歌舞女个个欲醉,来到水边那百尺清潭映出她们效好的容颜。
注释:¹宜:适应。在斜日的映照下,容貌更加美丽。²“百尺”句:写:画,这里作映照。翠娥:美女,这句说美人的影子照在水中。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翠娥婵娟¹初月辉²,美人更唱舞罗衣。
译文:初月升起辉映翠娥与婵娟,美人们换唱新曲罗衣舞动。
注释:¹蝉娟:美好的样子。²初月辉:形容脸容象新月一般皎洁。更唱:轮流唱。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译文:清风徐来欢歌飞上空中,歌声嘹亮宛转绕云而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译文:如此时光的世间行乐难以再遇,我又西游向朝廷献上《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译文:朝堂中青云直上难以期望,于是辞归回还东山。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译文:渭南侨头又与您相遇一面,即刻在酂台之北又相离分手。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译文:您问我离愁别恨今有多少,请看那暮春时节落花纷纷最为相似。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译文:说也说不尽满怀心绪难以表述。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译文:呼儿伏跪封上信函结束此书,寄给您千里之外的遥遥相思与祝福。

  此诗详细叙述了诗人与好友元参军的交往。乍看来,此诗不过写作者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至涉及纵酒挟妓、与道士交游等内容,似乎并无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不然。须知它是写于作者“曳裾王门不称情”政治遭遇失意,对于社会现实与世态人情均有深入的体验之后。因此,“忆旧游”便不仅有怀旧而且有非今的意味。诗人笔下那恣意行乐的生活,是作为“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污浊官场生活的对立面来写的;其笔下那脱略形迹的人物,又是作为上层社会虚伪与势利的对立面来写的,自有言外之意在。

  诗篇的组织,以与元演的离合为经纬,共分四段。前三段依次给读者展现出许多美好的情事。

  第一段从“忆昔洛阳董糟丘”到“君留洛北愁梦思”,追忆诗人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从洛阳一酒家(“董糟丘”)说起,这个引子就是李白个性特征的表现。“为余天津桥(在洛阳西南之洛水上)南造酒楼”,是一个何等主观的夸张!在自称“酒中仙”的诗人面前,简直就没有一个配称能饮酒的人。少年李白生活豪纵,充满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黄金白璧买歌桥,一醉累月轻王侯。”“一醉”而至于“累月”,又是一个令人惊讶、令人叫绝的夸张,在这样的人面前真正是“万户侯何足道哉!”至于他的交游,尽是“海内贤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称“莫逆”之交的又是谁呢?以下自然带出元参军。随即只用简短两句形容其交谊:彼此“倾情倒意”到可以为对方牺牲一切(“无所惜”)的地步,以至“回山转海”也算不得什么(“不为难”)了。既叙得峻洁,又深蕴真情笃意。刚开这样一个头,以下就说分手了,那时李白旋赴淮南(“攀桂枝”指隐居访道事,语出淮南小山《招隐士》,而元“留洛北”。不过这开头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二段之间有两个过渡句。“不忍别”承上“君留洛北愁梦思”,写二人分手的依依不舍:“还相随”又引起下文第二番相会。有此二句上下衔接极为自然。

  第二段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到“君亦归家渡渭桥”,追忆偕元演同游汉东郡即随州(州治在今湖北随县),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游乐情事。先写二人访仙城山,泛舟赏景,后换马陆行来到汉东。“相随”六句写风光,写行程,简洁入妙,路“迢迢”、“水回萦”、“初入”、“度尽”,使人应接不暇。然后,与远道出迎的汉东太守见面了。汉东太守的形象在此段中最生动可爱,他没有半点专城而居的官架子。他与紫阳真人固然是老朋友,对李白也是倾盖如故。这几位忘形之交在随州苦竹院──“餐霞楼”饮酒作乐,道士与诗人一同伴奏,汉东太守则起舞弄影。没有尊卑,毫无拘束,本来就洒脱的诗人举措更随便了,不但喝得烂醉,甚而忘形到“我醉横眠枕其股”了。然而太守对此则不以为忤,还脱下锦袍给他盖上。这一幕“解衣衣我”的场面写来感人肺腑。此段环境氛围描写亦妙,与道院相称。“餐霞”的楼名,如“凤鸣”的仙乐,都造成一种飘飘然非人世间的感觉。欢会如此高兴(“当筵意气凌九霄”),而分手又显得多么容易啊(“星离雨散不终朝”)。诗人与元演又作劳燕分飞,“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至此,诗情出现一个跳跃,直接进入第三段从“君家严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绕行云飞”,追忆诗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亲热情款待的情况。从“五月相呼”句看,诗人是应元演的盛意邀请,离开安陆,同经太行山到太原府(并州)去的。曹操诗云:“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苦寒行》)然而诗人兴致很高,时令也很好,所以“摧轮不道羊肠苦”。这一段写人,以元参军为主。先从其“严君”(父亲)写起,不仅引进一个陪衬人物,同时也在于显示元演将家子的身份。李白在元演那里真是惬意爽心极了:“行来北京(太原)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时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晋水从这儿发源,风光极美。浮舟弄水,击鼓吹箫,真是快乐。以下六句专写欣赏女伎的歌舞,“其若杨花似雪何”一句大有“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之慨。玩乐直到傍晚,他们还不想归去。“斜日”的红光与歌女们的红妆醉颜相乱,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清清的潭水中,风光绮丽。这时新月初上,美人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洁,她们轮番歌唱、起舞;歌声悠扬,随风远去,追逐行云。这里,“黄金白璧买歌桥”已化为生动鲜明的图景,可谓尽态极妍了。

  第四段从“此时行乐难再遇”到篇末。一句收束前文,然后写到长安失意时与元又一度相逢。与前三段都不同,这里没有情事的追忆,只用“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在谯郡)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是说关中一面,元即赴谯郡,似乎是握手已违。大约那时诗人身不自由,心亦不自在吧!关于诗人在长安的境遇,也只有含蓄的两句话:“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然而它包含多少人事感慨啊。一向旷达的诗人,竟也发出了“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感喟,而暮春落花景象更增添了这种别恨。这种心境是“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诗人只有通过怀旧(“遥相忆”)的方式来排遣了。当其“呼儿长跪缄此辞”拟以寄远时,心头该是怎样一种滋味!

  此诗提到“北阙青云不可期”,是含着牢骚的。但它在写法上与《行路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等等直抒旨意、嘻桥怒骂的长篇不同。它对现实的愤懑几乎没有正面的叙写,而对往日旧梦重温却写得恣肆快畅、笔酣墨饱。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突出了现实的缺恨。因此它既有李白歌行通常所有的纵横奔放的优点,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点。这是此诗艺术上的优长之一。

  在结构上,此诗与李白七古通常那种“纵逸”的、无法而法的作风不同,而是按实有的经历如实写出,娓娓道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写法却又极富变化,颇多淋漓兴会之笔。通篇以七言句为主,间出三、五、九字句,且偶尔出现奇数句(如“当筵意气”以下三句成一意群),于整饬中见参差,终能“神气自畅”。这是此诗艺术上另一个优长。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87-290 .

jiùyóuqiáojùnyuáncānjūn

bái tángdài 

luòyángdǒngzāoqiū wèitiānjīnqiáonánzàojiǔlóu 
huángjīnbáimǎixiào zuìlěiyuèqīngwánghóu 
hǎinèixiánháoqīngyún jiùzhōngjūnxīn 
huíshānzhuǎnhǎizuònán qīngqíngdǎosuǒ 
xiànghuáinánpānguìzhī jūnliúluòběichóumèng 
rěnbié háixiāngsuí 
xiāngsuítiáotiáofǎng访xiānchéng sānshíliùshuǐhuíyíng 
chūqiānhuāmíng wànjìnsōngfēngshēng 
yínānjīnluòdàopíng hàndōngtàishǒuláixiāngyíng 
yángzhīzhēnrén yāochuīshēng 
cānxiálóushàngdòngxiānyuè cáoránwǎnluánfèngmíng 
xiùchángguǎncuīqīng hàndōngtàishǒuzuì 
shǒuchíjǐnpáoshēn zuìhéngmiánzhěn 
dāngyánlíngjiǔxiāo xīngsànzhōngcháo fēnfēichǔguānshānshuǐyáo 
huánshānxúncháo jūnguījiāwèiqiáo 
jūnjiāyánjūnyǒng zuòyǐnbīngzhōuèróng 
yuèxiāngtàiháng cuīlúndàoyángcháng 
hángláiběiliángsuìyuèshēn gǎnjūnguìqīnghuángjīn 
qióngbēishíqīngàn shǐ使zuìbǎoguīxīn 
shíshíchūxiàngchéng西 jìnliúshuǐ 
zhōunòngshuǐxiāomíng wēilónglínsuōcǎo绿 
xìngláixiéjīngguò ruòyánghuāxuě 
hóngzhuāngzuìxié bǎichǐqīngtánxiěcuìé 
cuìéchánjuānchūyuèhuī měiréngèngchàngluó 
qīngfēngchuīkōng ràohángyúnfēi 
shíhángyuènánzài 西yóuyīnxiàn chángyáng  
běiquèqīngyún dōngshānbáishǒuhuánguī 
wèiqiáonántóujūn zàntáizhīběiyòuqún 
wènbiéhènjīnduōshǎo luòhuāchūnzhēngfēnfēn 
yánjìn qíng 
érchángguìjiān jūnqiānyáoxiāng 
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天都¹奇伟²海云幽³,莲蕊莲花入秋。
译文:天都峰奇丽雄伟,云海深远,莲花峰高耸入云,奇松怪石千姿百态,如莲蕊盛开。
注释:¹天都:诗中指天都峰。²奇伟:形容奇特壮美、奇异不凡。³幽:深远。⁴莲蕊:诗中指莲蕊峰。⁵莲花:诗中指莲花峰。⁶高:高峻。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¹识黄山真面目²,风华³半在玉屏楼。
译文:要想领略黄山的真正的风采,它的一半风貌展现在玉屏楼的上面。
注释:¹欲:想要。²真面目:真实的景色。³风华:风采、风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