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箬山隐隐,白箬水沄沄。一抔松下土,重是恭人坟。
白箬山隐隐,白箬水沄沄。一抔松下土,重是恭人坟。
恭人陈氏姬,长作谢家妇。厌彼时俗妆,佐此东山父。
恭人陈氏姬,长作谢家妇。厌彼时俗妆,佐此东山父。
谢庭本馀庆,兰玉生何蕃。中挺一枝秀,色映阶墀萱。
谢庭本馀庆,兰玉生何蕃。中挺一枝秀,色映阶墀萱。
异产不凡材,国香动天子。鼎食来黄堂,恩纶下丹扆。
异产不凡材,国香动天子。鼎食来黄堂,恩纶下丹扆。
方期冰雪操,晚共慈竹长。那知显扬地,遽成草木场。
方期冰雪操,晚共慈竹长。那知显扬地,遽成草木场。
阃范多清风,人生一流电。名附有道碑,事可列女传。
阃范多清风,人生一流电。名附有道碑,事可列女传。
不见白箬阡,为歌白箬篇。寒云起闽峤,游子应潸然。
不见白箬阡,为歌白箬篇。寒云起闽峤,游子应潸然。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译文: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译文: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shānxíngyǒng

yuánméi qīngdài 

shíbànpíng fēngcáisòngfēngyíng 
qīngshānjiǎnjiāngrénguǒ xìnqiántóuyǒuxíng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lán)¹深处艳精神。
译文:晶莹剔透如冰雪般的花带着清爽的凉气,立在曲折的长廊对面灿烂盛开精神抖擞。
注释:¹曲阑:“阑”同“栏”,栏杆,曲阑就是弯曲的栏杆。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译文:在金钩般的新月的照耀下倩影随风摇动,一言不发地把淡淡的清香送入我的画室。

zhānbo--shěnzhōu

xuěbīnghuāliángqīnglánshēnchùyànjīngshéngōuxīnyuèfēngqiānyǐngànsòngjiāoxiānghuàtíng

椒宫荒宴竟无疑,倏忽山河尽入隋。
椒宫荒宴¹竟无疑,倏(shū)忽山河尽入隋(suí)²
注释:¹椒宫荒宴:陈后主贪图逸乐,甚至隋军将领韩擒虎的部队到达陈宫时,陈后主还在和妃嫔在东平苑饮酒赏乐。²倏忽山河尽入隋:指隋文帝杨坚发动的灭陈战争。
留得后庭亡国曲,至今犹与酒家吹。
留得后庭亡国曲¹,至今犹与酒家吹²
注释:¹后庭亡国曲:指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作品《玉树后庭花》,后来成为亡国之音的代称。²至今犹与酒家吹:《玉树后庭花》是一首靡靡之音,在后来广泛流传于瓦肆勾栏之中。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隋灭陈战争的历史题材为典故,辛辣的讽刺了南陈后主陈叔宝贪图逸乐导致国破家亡的昏聩。讽谏当今的统治者要勤于国政。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无奈 一作:亡奈)
听我尊¹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无奈 一作:亡奈)
译文: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也会感觉很近,一定要相信:如果感情疏远,即使面对面也如隔山河。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范廓之:即范开,据稼轩同时所作《醉翁操》题序,知范廓之将去临安应试。“游建康”,当是预拟之行。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¹尊:同樽,酒杯。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¹,而今浑²不怕风波³。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suō)
译文:告诉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没有政治上的风波来纠缠我了。即使不能称为鸥鸟的同伴,但是习惯了以后也能像老渔翁一样,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钓。
注释:¹居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此处稼轩自称。²浑:全。³风波:此指政治上的风波。⁴借使:即使。⁵鸥鸟伴:以鸥鸟为伴。⁶经惯:意指经历一段自我修养,已经习惯于隐居生活。⁷渔蓑::指渔夫。蓑:蓑衣。

  这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的上片便写情感,写送别。开头三句,“人生无奈别离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语,所以无奈者,是人世间终将有别离也,不能不为别离,别离而又无能为,是虽无,亦真不可不为无奈也。即人生中离别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无法改变的。只要亲情真挚,使在千里之外,也觉得很近。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一种旷达。“无情对面是山河”一句写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为建康是当时的抗金前线,词人也多次登建康赏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览,于是引起家国之恨。“但使”二语隽永之甚,“无情”两字,正是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怨。此处三句语意尤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开阔。对面无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态,若其衷不同,所谋所想为异,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现实世界之利益关系,则岂仅无情对面是山河而已,所谓无所不用其极以达其目的,世人岂吝为之者邪。

  下片作见惯世面语,“而今”一句,仍可见作者之英雄豪气。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头城下的江水也没有了那种怒涛。自己被排挤、受打击,已经闲居山林,假使不与鸥鸟为伴,也和披着蓑衣的渔父差不多。闲适旷达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愤懑、牢骚。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无宦海风波之虞。

  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明快爽朗,开人心胸。一起点明离宴,似悲实旷。上下两片,浑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写寻常事,而能见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著;刘坎龙编著. 辛弃疾诗词详注[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12.第194-195页
2、 于永森著. 稼轩词选笺评[M]. 阳光出版社, 2015.12.第123页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满城社雨¹,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²芳径³。旧垒(lěi)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yán),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xù)。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¹⁰。不住¹¹呢喃(nán)¹²交讯¹³,又惹得、莺儿闲听¹⁴。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¹⁵前双暝(míng)¹⁶
注释:¹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²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³芳径:芳,此处指花卉。径,小路。芳径,花间小道。⁴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⁵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⁶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⁷差池:参差不齐。⁸省:明白,醒悟。⁹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¹⁰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¹¹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¹²呢喃:一指燕鸣声。¹³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讯,讯息,消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¹⁴闲听:听得悠闲、惬意。¹⁵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¹⁶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shuāngshuāngyàn··mǎnchéngshè--zhānghuìyán

mǎnchéngshèyòuhuànjiāniánxīnhènhuāqīngliǔzhòngduànhónglóufāngjìngjiùlěishuíjiācéngshígèngshēngzhǔrénxiāngwènshāngliàngduōshǎodiāoyánháishìchàchídìngshuíshěngniánchūnjìngzhíshùdàojīnniánhúnyǐngqiánshēnyīngshìpiànluòhóngcánfěnzhùnenánjiāoxùnyòuyīngérxiántīngshūchíshàngyuānyānglánqiánshuāng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