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吹酒未全醒,梦入香炉五老云。
竹风吹酒未全醒,梦入香炉五老云。
好句得君青玉案,起来盥手炷清熏。
好句得君青玉案,起来盥手炷清熏。
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9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侧塞(sāi)¹千山²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³
译文:山行途中只见千山相连,竟没有一丝缝隙。山峰高耸入云,山谷深如万丈,行路崎岖艰难。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¹侧塞:积满充塞貌(积满充塞的样子)。貌,……的样子。²千山:极言山多。³崎岖: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昨朝¹曾过芙蓉渡²,寻到溪源一线初。
译文:昨天我曾路过芙蓉渡口,如今顺着溪流找到了狭窄如线的源头。
注释:¹昨朝:昨天。²芙蓉渡:地名。《江西通志》卷三十四:“芙蓉渡,在弋阳县西北九十五里。”

  这首诗状写峡谷险峻溪水深邃的奇景。“侧塞”形象地写出登山的情状。在山中左旋右转寻找去路,千峰万嶂,锯齿狼牙,重重叠叠,连个缝隙也没有,只好侧身像塞东西似的挤身前进。以动作写景,奇险历历。站在山腰一望,上抵青天,下临深井般的万壑,上下都是崎岖险阻,山势逼人,谷势吞身,多么惊心动魄。

  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登天梯上仙界的惊险场面。从如此峭拔险怪的千山万壑中流出的溪水,自是奔涌奇幻。有时只能听到水声鸣响却无法看到曾经经过的芙蓉渡口。待找到溪源,依然像初进山看到的溪水一样狭窄如线,因为山势太陡太险了。作者通过移步易形,突出眼见,表现山溪奇险变幻,以小见大,以实代虚,含无尽趣味。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¹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注释:¹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¹出,各领风骚²数百年。
译文: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注释:¹才人:有才情的人。²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lùnshīshǒu ·èr

zhào qīngdài 

shīpiānwànkǒuchuán zhìjīnjuéxīnxiān 
jiāngshāndàiyǒucáirénchū lǐngfēngsāoshùbǎinián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
译文:我曾经伴着你在镜前梳妆,同检红梅,怎么如今我们分别已经一年了?
注释:内子:妻子,张问陶的夫人林韵徵,著名女诗人。
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
飞鸿呼偶¹音常苦,栖凤将²经瘦可怜。
译文:我如同飞行着的鸿雁呼唤伴侣,鸣叫声中带着苦涩之意,而你就像栖凤将雏,憔悴可怜。
注释:¹飞鸿呼偶:飞行着的鸿雁呼唤伴侣。²将:养。
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
梦远枕偏云叶髻(jì)¹,寄愁买贵雁头笺(jiān)²
译文:可以想象得到你此刻正在家中凭枕而卧,屡屡梦见我,致使你那乌云般浓密的发髻也弄偏了,而我也频频寄信回家,表示我的相思和牵挂。
注释:¹云叶髻:高耸浓密的发髻。²雁头笺:一种优质纸张,因有雁头状暗纹,故名。
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
开缄(jiān)泪涴(wò)¹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
译文:在接到你病中的书札不禁泪流纵横,我为你的病情深深担忧,仿佛看到你抱病自己煎熬汤药。
注释:¹开缄泪涴:打开书信,上面有泪花浸染过的痕迹。

  这首诗首联诗人回忆从前夫妻生活的谐和融乐;颔联写自已如飞鸿失偶,鸣中常带苦涩,妻子独自带着女儿,任劳任怨,值得可怜;后二联写妻子之相思以及诗人收到妻子书信后的担忧与负疚。全诗对仗工整,情浓意切。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身为丈夫对病中妻子的怜惜、关爱和歉疚之情。

  首联回忆从前夫妻生活的谐和融乐。“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诗人曾伴着妻子在镜前梳妆,同检红梅,这虽然仅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却包含着夫妇间无限温柔与体贴。所以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如今劳燕分飞已经有一年了,怎不令他愁思满怀。“如何”二字将诗人离别的愁苦与对妻子的相思之情曲曲传出。

  颔联俱以比兴出之,上句写自已如飞鸿失偶,鸣中常带苦涩;下句说妻子独自带着女儿,像栖凤将雏,憔悴可怜。“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诗人有一女,取名枝秀,所以有“将雏”的说法。这两句虽用了隐喻,但表现的感情十分显豁明了,前句写我后句写妻,相对成文,真情自见。 “瘦可怜”三字也紧扣妻子在“病中”的事实。

  颈联顺势具体描摹两地相思的情状。“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妻子孤枕夜梦,远行千里,压偏了浓密峨峨的云髻,而诗人欲托鱼雁传书,倾诉愁绪,为了那份对妻子的真情与珍爱,不惜购买昂贵的雁头笺纸。此联上下二句皆用折腰句,即上三下四的格式,既句法丰富,节奏多变,更是为了突出“偏”“贵”二字,前者可见妻子梦之幽深,思之绵远,后者则点明诗人对感情交流的郑重与在乎。

  尾联的上句写自己接到妻子病中的书札,不禁泪流纵横。“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诗人为妻子的病情而担忧,读着她的来信。诗人似乎看到她抱病自煎汤药的孤寂。而自己远在他乡不能陪伴帷幄,真是于心何忍。张问陶之妻林韵徵是成都盐茶道林西厓之女。能诗善文,被誉为四川才女,其信中自有感情沉挚的诗句,所以诗称之为“销魂句”。这两句与上一联相反,上句写自己,下句写想象中的妻子,传达出自己的负疚之情,正应合“得内子病札”之题面。

  这首诗写夫妇间真诚的思念十分成功。它用了律诗特有的对仗手法,两两相对地展开自己与妻子之间的情愫。首联虽为合写。然以时间上的差异表示昔日的欢爱与如今的孤独。下三联都一句写自己,一句写妻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方法,不仅写出自己的相思。而且从对面落笔,形象地刻画出妻子的思念与病态。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他们伉俪相知之深,情意之笃,其中优美的形象与精当的比况更加强了诗的感染力,读来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374
2、 胡传淮.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86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缚戎人¹,缚戎人,耳穿面破驱²入秦³
译文:被捆绑的戎人,被捆绑的戎人,耳朵穿,面皮破,赶进了长安城。
注释:¹缚戎人:被绑缚的戎人。戎人是古代时西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俘获的吐蕃人。 唐代边防有“捉生”之说,即擒获敌方俘虏以报功,但到后期捉良冒功的现象十分严重。²驱:驱赶。³秦:指长安。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天子矜(jīn)¹怜不忍杀,诏徙(xǐ)²东南吴与越³
译文:皇上怜悯,不忍心屠杀,下了诏令,把他们迁往吴越。
注释:¹矜:怜悯,同情。²徙:迁移。³吴与越: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黄衣小使¹²姓名,领出长安乘(chéng)³行。
译文:黄衣内使记下他们的姓名,押送出长安,乘车前行。
注释:¹黄衣小使:指押解俘虏的宦官。黄衣,唐代宦官品服中最低的服色。使,指宫使,即宦官。²录:记录。³递:传车、驿车。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身被金创¹面多瘠(jí)²,扶病³徒行日一驿
译文:身上有刀剑的创伤,脸色瘦瘠,带着病勉强步行,每天只能走一驿。
注释:¹金创:刀剑的刨伤。²瘠:瘦。³扶病:带瘸勉强行动。⁴徒行:步行。⁵驿:驿站。古代供应公务人员旅途住宿、换马的处所。两驿之间为一站地。这句所说的“徒行”与上文“乘递”有矛盾之处。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zhāo)餐饥渴费杯盘¹,夜卧腥臊污床席。
译文:早晨进餐,饥渴得吃光了杯盘,夜晚歇息,一身的腥臊弄脏了床席。
注释:¹费杯盘:吃不够的意思。费,耗费。臊:腥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忽逢江水忆交河¹,垂手齐声呜咽²歌。
译文:猛然间见到江水,想起家乡交河,一齐垂下手,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
注释:¹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²呜咽:低声哭泣。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其中一虏(lǔ)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译文:其中有个吐蕃俘虏告诉其他俘虏说:“你们受苦不少,我受的更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同伴行人因借问¹,欲说喉中气愤愤²
译文:同伴们就向他追问,刚要开口,喉中先就气忿忿。
注释:¹借问:请问。²愤愤:犹忿忿,心中不平。
自云乡贯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自云乡贯¹本凉原²,大历年中没³落蕃(bō)
译文:他说: “我的家乡本在凉、原一带,大历年间沦陷于吐蕃。
注释:¹乡贯:一作“乡管”,指家乡籍贯。²凉原:凉州和原州,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原州在宁夏固原。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8年—779年)。³没:流落。⁴蕃:指吐蕃。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凉、原二州被吐蕃攻陷,因此诗中主人公于大历年间沦为吐蕃统治下的汉族遗民。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qiǎn)着皮裘(qiú)系毛带。
译文:一落入番中就过了四十载,身上披皮衣,腰间扎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唯许正朝¹服汉仪²,敛(liǎn)衣整巾³泪垂。
译文:只准在正月初一穿汉人服装,整理衣冠我暗自悲伤。
注释:¹正朝:农历正月初一。²服汉仪:穿汉人的服装。³敛衣整巾:整一整衣帽。⁴潜:深藏不露。关于这句诗,白居易自注云:“有李如暹者,蓬子将军之子也。尝没蕃中。自云蕃法唯正岁一日许唐人之没蕃者服唐衣冠,由是悲不自胜,遂密定归计也。”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译文:于是立下决心,秘密定下归乡计,不敢让还在蕃占区的妻儿得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暗思幸有残筋力¹,更恐年衰归不得。
译文:我庆幸还有些残余的筋骨精力,更担心年纪衰老,回家不得。
注释:¹残筋力:剩余的筋力,还没有衰老的意思。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蕃候严兵¹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译文:蕃兵警戒森严,鸟都无法飞越,我冒死东归,侥幸逃脱。
注释:¹蕃候严兵:意思是说吐蕃的警戒森严。候,即斥候,负责侦察侯望的士兵。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¹风沙恶。
译文:昼伏夜行通过了大漠,阴云遮蔽月光,风沙十分险恶。
注释:¹云阴月黑:意思是阴云遮月,没有月光。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惊藏青冢(zhǒng)¹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译文:网盘惊慌地躲进坟地,担心塞草稀疏,夜里偷渡黄河,又怕河冰太薄。
注释:¹青冢:本指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这里泛指长草的坟地。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忽闻汉军鼙(pí)¹声,路傍走出再拜²迎。
译文:忽然听到唐兵敲击鼙鼓的声音,高兴得从路旁走出,再拜相迎。
注释:¹鼙鼓:古代骑兵用的一种小鼓。²再拜:古代汉族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游骑¹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fù)作蕃生²
译文:虽然我一口汉语,游骑却根本不听,将军把我绑起来,算是活捉的蕃兵。
注释:¹游骑:巡逻的唐朝骑兵。²蕃生:被俘虏的吐蕃人。生,生口,唐时口语,即俘虏。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¹向东南卑湿²地,定无存恤³空防备
译文:如今发配到江南的卑湿之地,准是没有慰问抚恤,只有严密的防备。
注释:¹配:发配,发送。²卑湿:低下潮湿。³存恤:存问抚恤,即慰问救济。⁴空防备:只是防范。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念此吞声¹仰诉天,若为²辛苦度残年³
译文:我想到这里忍气吞声,仰头上诉苍天,今后怎样去度过痛苦的晚年。
注释:¹吞声:不出声,有冤无处诉的意思。²若为:如何,那堪。³残年:余年,晚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凉原乡井¹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²
译文:我的家乡凉原从此不能得见,胡地的妻子儿女也白白地弃捐。
注释:¹乡井:家乡。²弃捐:捐弃、丢弃。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¹为蕃虏。
译文:当年流落番邦被囚禁,思念汉土,今天回到汉土,又被劫持成为俘虏。
注释:¹劫:劫制,用武力逼迫。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¹一处苦!
译文:早知道这样,真是悔不该归来,两地受苦,倒不如一处受苦。
注释:¹宁如:怎如,哪如。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译文:被捆的戎人啊!在戎人里面,我最痛苦,最酸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¹
译文:自古以来,这样的冤屈哪儿有?汉人的心、汉人的语,却被当做吐蕃人!”
注释:¹吐蕃身:吐蕃人的身份,意思是被当作吐蕃俘虏来对待。

  白居易写过组诗《新乐府》五十首,首首都是“即事名篇”,《缚戎人》就是其一。

  “新乐府”是对旧乐府而言,初唐诗人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写乐府诗外,有的还另立新题。辞为乐府,声律不拘,故称为新乐府。

  “戎人”是我国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但《缚戎人》这首诗中所写的“戎人”,其实并非真正的西方少数民族,而是一个在战乱年代沦落于吐蕃的汉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白居易才写出了这首揭露朝政昏暗、边将险恶的讽刺性极强的新乐府诗。

  《缚戎人》这首诗以“戎人”的不幸遭遇为线索进行叙事抒情。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被缚戎人所受的凌辱与折磨。他们“耳穿面破”,满身刀伤,面黄肌瘦,“扶病徒行”,一天只能走一驿的路程。“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更写出了“戎人”一路的艰辛。对于“戎人”,白居易是抱着极大的同情来写的,但是,在这一部分中,也有“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的诗句。他婉转地为天子开脱,这其实是对皇帝隐约的赞颂。这种矛盾心情正是诗人早年仕途得意而又关心民瘼的真情流露。

  “忽逢”两句是过渡。“交河”,郡名,唐代所设,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这里写“戎人” “逢江水忆交河”,只是由“江”、“河”字意引起的联想,并非把“交河”作为河流来写。由于这两句诗的过渡,第二部分写“戎人”们忆旧也就显得自然了。

  诗的第二部分是本首诗的主干,通过对话回忆“戎人”流落吐蕃及被缚的经过。“其中一虏语诸虏”四句诗是第二部分长篇忆旧的“引子”,这引子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把众多“戎人”一路上的怨愤和议论,统统用四句诗概括。读了之后,又可以使人听到众“戎人”如泣如诉的言语,又可以看到他们愤愤不平的神情。另外,这样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省去了其他“戎人”的身世叙述,突出了“凉原戎人”这个重点。

  乡贯“凉原”(凉州、原州,在今甘肃、宁夏一带)的“戎人”,是作者在本诗中所塑造的一个完美的“穷民”形象。他原本也是汉人,大历年间沦落吐蕃,在异域四十年;过着“身着皮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正月初一)服汉仪”的西方少数民族生活。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归汉,为思念故土,经常背着蕃中妻子“潜泪垂”,定密计。诗人大力渲染“戎人”的思归之心,并非指责其对妻子的无情,而是强调他对故土的眷恋,也是为了揭露唐朝边将的愚蠢和残忍。蕃地边境严兵把守,鸟都飞不过去,“戎人”冒死逃回,一路上冒风沙,藏青冢寒草,历黄河薄冰,“昼伏宵行”,好不容易进入唐境,却被故国官兵视为“戎人”擒缚。“能汉语”、“再拜迎”统统没用,“戎人”最终还是被“配向江南卑湿地”,落得个流放的下场。

  最后一部分,紧接着前面的诗句,诗人用“念此”二字一转,写出了这八句诗。这既是前面“自云”的继续,又是“戎人”心理活动的充分流露。这种进退维谷、不被人理解的处境是值得人们同情的。诗的结尾相当巧妙。“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这是收笔之句,它与前面的“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若非多我苦多”照应。“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忠于祖国,反入冤狱,这既是诗中“戎人”的声泪控诉,也是诗人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无情揭露。至此,诗人对“穷民”的怜悯之情,才真正得到了表达。

参考资料:
1、 李春祥主编.《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541—543页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shāng)¹
译文:阅兵的场地在临近江水的长江北岸,奔流的江水是何等的汹涌澎湃。
注释:广陵:今扬州,古代是军事重镇。¹汤汤:大水急流貌。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戈矛成山林,玄甲¹耀日光。
译文:兵阵中竖起的铁戈长矛如山林般茂密,黑色的铠甲折映着耀眼的日光。
注释:¹玄甲:即铠甲。玄,青黑色。“戈”一作“霜”。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猛将矛暴怒,胆气正纵横。
译文:壮威豪猛的将军们透露出奋勇歼敌的暴烈愤怒,蕴涵着纵横八方的胆略和豪气。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¹
译文:有谁认为那广延的江水难以渡过?我看一束芦苇之伐就可轻松穿越。
注释:¹一苇可以航:语取《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不战屈敌虏(lǔ)¹,戢(jí)²称贤良。
译文:兵法的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诉诸武力而谋得和平才称得上是贤良所为。
注释:¹不战屈敌虏:一作“不战能屈敌”。²戢兵:收藏兵器。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古公¹宅岐邑(yì),实始翦(jiǎn)殷商²
译文:周朝的先人古公但父以岐地作为蓄积酝酿之地,武王灭商实在是要归功于曾祖父的奠基。
注释:¹古公: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首领,传说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戎狄为争地而攻古公所居豳(bīn)地,古公迁居于岐山下,建筑城郭家室,人多归之,遂使周兴。²实始翦殷商:即言古公在岐山开发经营,为后来殷做了准备。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孟献¹营虎牢²,郑人惧稽(qǐ)(sǎng)³
译文:春秋时的谋士孟献子为晋国出计在险要的虎牢之地修筑城防,迫使郑国畏战而俯首称臣。
注释:¹孟献:“献”,《御览》又作“子”,即孟献子,春秋鲁国大夫,有贤能。²虎牢:城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³稽颡:跪拜,古代一种请罪的礼节。稽,叩头至地。颡,额头。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充国¹务耕殖²,先零自破亡³
译文:汉将赵充国以万人屯田开荒种地;使得先零部落没了牧野而不战自乱,四万人降服汉朝。
注释:¹充国:使国家富强。²耕殖,即耕植,这里指发展农业,农业为富国之本。³先零自破亡:言如果不重视农业,使农耕凋敝,那是自我破亡之路。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兴农淮泗(sì)¹间,筑室都徐方²
译文:我们在淮河泗水之间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修筑军事瞭望监察设施。
注释:¹淮泗:指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淮河、泗水流域。²徐方:古国名,在今安徽省泗县。此句言在淮泗间开发农耕,恢复经济。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量宜运权略¹,六军咸悦康²
译文:我认为这是适当使用正确的权谋和策略的方式,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
注释:¹量宜运权略:量宜运,又作“量运宜”。意为在战略上能适时度量,运筹得当。²咸悦康:都能安康喜悦。六军:此泛指军队。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岂如东山诗¹,悠悠多忧伤。
译文:哪会向《诗经·东山》所述得胜后班师时出现的那种疲惫,那是一种绵绵难述的忧伤!
注释:¹岂如东山诗:意为哪里像《诗经·豳风·东山》诗中所讲的那样。《东山》诗描写了当时士兵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复员后田园荒芜,难见亲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