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幕定蔚蓝天,庭户萧然有漏仙。
绿阴幕定蔚蓝天,庭户萧然有漏仙。
麦饭熟时蚕百箔,山中啼鸟识丰年。
麦饭熟时蚕百箔,山中啼鸟识丰年。

cānzhèngwǎnchūnshàngkǒuzhànshíjué--hóngkuí

绿yīndìngwèilántiāntíngxiāorányǒulòuxiān

màifànshúshícánbǎishānzhōngniǎoshífēngnián

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9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夜来欹(qī)¹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²长。
译文:夜里依着枕头仔细思考着,一个人躺在昏暗的油灯下更觉得黑夜更长。
注释:¹欹枕:斜倚枕头。²漏夜:深夜。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深虑鬓(bìn)¹随世白,不知腰夜几时黄。
译文:深怕鬓发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知不觉地变白,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围上镶金戴玉的腰带(飞黄腾达)。
注释:¹鬓毛:鬓发。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译文:人家都说老虎死了之后还有跳上三跳,我一定要在活着的时候干出一番事业。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译文:如果我的名字不能显重一时我就不死心,为此我起来挑亮油灯再读文章。

--tángyín

láizhěnliàngcándēnglòuzhǎng

shēnbìnmáosuíshìbáizhīyāodàishíhuáng

rényánhòuháisāntiàoyàoshēngqiánzuòchǎng

míngxiǎnshíxīnxiǔzàitiāodēnghuǒkànwénzhāng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束缊(yùn)¹宵行²十里强。挑得诗囊(náng)³,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译文: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注释:¹束缊:用乱麻搓成火把。²宵行:由《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³诗囊:装诗书的袋子。⁴元:通“原”。⁵王郎:指王实之。⁶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暗用其意。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酒酣(hān)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¹。旁观拍手笑疏狂²。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译文: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注释:¹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²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

  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刘克庄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豪爽的性格与嗜诗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见。“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三句,先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写旅途之艰苦,再点友人相送之谊。“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王郎”送“刘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谢”望族之后,而“刘郎”则为被贬谪者的代称。

  下片写饯别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体现了刘克庄词风雄伟豪放的一面,也反映出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满江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923-1925
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
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pí)(pá)(jiě)满盘¹
译文:杨梅空有茂盛的枝叶,却是枇杷装满了盘子。
注释:¹解满盘:调和成满盘;解,调和,与空盘相对。
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
难学权门堆火齐(jì)¹,且从公满拾金丸²
译文:很难像权贵那样以堆玩珠宝为乐,就随您一起拾掇枇杷吧。
注释:¹火齐:红色的宝石,这里泛指珠宝。²金丸:代指枇杷。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译文:晚上风雨交加,我不怕枝头的枇杷被风吹落,就怕枇杷掉落后被鸟啄残。
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
清晓呼僮(tóng)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
译文:第二天清晨我赶紧让童仆将枇杷摘下,这时的枇杷还带着露珠,也不顾它没熟透,味道吃起来酸酸甜甜的。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¹,芙蓉深浅。仙娥画舸(ɡě)²,露渍(zì)³红芳⁴交乱。浅分花与面。
译文:临近夜晚的淮河岸边,圆圆的荷叶有的背对着人,有的面向人,荷花颜色深深浅浅。有佳乘着画船而来,露水浸染了衣衫,美人与荷花相互交映。难以区分花朵和美人的面容。
注释:¹向背:有的正面对着人,有的背对着人。²画舸:画船。³渍:浸染。⁴红芳:美人和荷花。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zhào)歌¹,渐被蒹(jiān)(jiā)遮断。曲终人不见。
译文:采莲采多了,渐渐发觉小小的船快满了,呼唤着伙伴一起回去。急急划动船桨向远处烟气笼罩的村子驶去。隐隐传来棹歌,她的身影渐渐被芦苇遮挡住了。一曲终了,已看不见人。
注释:¹棹歌:船工行船时唱的歌。

chuánèrzhīèr··xiāndiào--liǔyǒng

huáiànxiàngwǎnyuánxiàngbèiróngshēnqiǎnxiānéhuàhóngfāngjiāoluànnánfēnhuāmiàncǎiduōjiànjuéqīngchuánmǎnguībànjiǎngyāncūnyuǎnyǐnyǐnzhàojiànbèijiānjiāzhēduànzhōngrénjiàn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将军作镇¹古汧(qiān)²,水腻(nì)³山春节气柔
译文: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注释:¹将军作镇:将军镇守。作:一作“坐”。²古汧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³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⁴山春:山上有了春色。⁵节气柔:天气暖和。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清夜满城丝管¹散,行节不信是边头²
译文: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注释:¹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行节征行之节,即士卒。²边头:边疆;边地。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箭利弓调(tiáo)¹四镇²兵,蕃(fān)³不敢近东行
译文: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注释:¹箭利弓调:使箭利把弓调。²四镇: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³蕃节: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节的泛称。蕃,通“ 番 ”。⁴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沿边¹千里浑²无事³,唯见平安火入城。
译文: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注释:¹沿边:靠近边境一带。²浑:全,全然。³无事:平安无事。⁴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 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qióngbiānèrshǒu--yáo

jiāngjūnzuòzhènqiānzhōushuǐshānchūnjiéróu

qīngmǎnchéngguǎnsànxíngrénxìnshìbiāntóu

jiàngōngdiàozhènbīngfānréngǎnjìndōngxíng

沿yánbiānqiānhúnshìwéijiànpíngānhuǒ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