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轩危槛百花堂,朝宴歌钟暮已荒。中散狱成琴自怨,
飞轩危槛百花堂,朝宴歌钟暮已荒。中散狱成琴自怨,
步兵厨废酒犹香。风池宿鸟喧朱阁,雨砌秋萤拂画梁。
步兵厨废酒犹香。风池宿鸟喧朱阁,雨砌秋萤拂画梁。
力保山河家又庆,只应中令敌汾阳。
力保山河家又庆,只应中令敌汾阳。

chūyǒngtōngménjīngshìzhuāng--hún

fēixuānwēikǎnbǎihuātángcháoyànzhōnghuāngzhōngsànchéngqínyuàn

bīngchúfèijiǔyóuxiāngfēngchí宿niǎoxuānzhūqiūyínghuàliáng

bǎoshānjiāyòuqìngzhǐyīngzhōnglìngfényáng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4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¹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chǎn)²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译文:秋风好像通晓人意,为人们洗刷尽了三伏天的酷热。枕边吹来清新、凉爽的秋风,趁此良辰睡去,梦里追逐新凉游荡,最后竟飞到了荷花丛深处。在此安宁祥和、庄严清净的琉璃世界中,人的一切烦恼苦闷都荡然无存,胸怀也变得如冰雪般澄澈高洁。我发出一声长叹,坐起身来,看着那满院的秋色。
注释:¹三庚:三伏。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²刬然:一作“划然”。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应笑楚客¹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²,耿耿³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译文:应该笑那才华横溢的屈原和因忧愁而憔悴的兰成吧,他们千年的遗恨流传至今。吟诗作赋只不过是他们无奈的自我排遣罢了,那些忠言无人赏识不值分文,甚至不够买一杯清酒。淡淡的月亮西沉了,银河周围飘浮着薄云。天色渐亮,催促着黎明的到来。有谁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恐怕只有打在梧桐树叶上稀疏的雨点吧。
注释:¹楚客:屈原。²河汉:指天上的银河。³耿耿:形容明亮。
本词上片侧重写秋夜之所见,下片主要写秋夜之所思所感。作者认为,古来骚人往往为人生失意而遗恨千古,何如托身山林,寄情风月呢?这当然是消极的,但在当时作为志行高洁者自我解脱的一种出路,也自有可理解之处。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古人¹非傲吏²,自阙(quē)³经世务
译文: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拒绝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为自己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
注释:漆(qī)园:本是辋川一景。这里的“漆园”还和历史故事有关。¹古人:这里指庄子。²傲吏: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³阙:欠缺。⁴经世务:经国济世的本领。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偶寄¹一微官²,婆娑(suō)³数株树。
译文:庄子偶然做了个漆园吏不官,不过是借这里寄存形骸,其实如那“婆娑数株树”,精神早已超脱了。
注释:¹偶寄:偶然寄身于。²一微官:一个低微的官职。³婆娑:树木枝叶扶疏、纷披盘旋的样子。

  此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诗。此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

  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侧面赞美庄子的品性。诗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庄子并不是傲吏。庄子之所以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这也是一种赞美,不过换了个角度罢了。诗人是借古人以自喻,表白自己的隐居,也决无傲世之意,颇有点看穿悟透的味道。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两句意思说,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不过是形迹之“偶寄”而已。在王维看来,只要“身心相离,理事俱如”(《与魏居士书》),这样也是很不错的。做个漆园吏,正好可借漆园隐逸,以“婆娑数株树”为精神寄托。《晋书》中有“此树婆娑,无复生意”的说法,“婆娑”用以指树,形容其枝叶纷披,已无生机。郭璞《客傲》中又有“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的说法,“婆娑”用以状人,形容老莱子放浪山林,纵情自适。王维用在这里,似乎两者兼而取之:言树“婆娑”,是以树喻人;言人“婆娑”,是以树伴人。总之,做这么一个小官,与这么几棵树相伴,隐于斯,乐于斯,终于斯,夫复何求。这就集中地表现了王维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

  此诗看似评论庄子,其实是诗人借庄子自喻。诗人在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双追求辟世辞喧、恬淡隐逸的生活情趣,那“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处世态度,正是诗人心理的写照。此诗用典贴切,蕴藉有致,彼有特色,且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环境经历融为一体,以致分不清是咏古人还是写自己,深蕴哲理,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王友怀.王维诗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169-170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2

yuán--wángwéi

rénfēiàoquējīngshì

ǒuwēiguānsuōshùzhūshù

人亡有此忽惊喜, 兀兀对之呼不起。
人亡有此¹忽惊喜, 兀(wù)(wù)²对之³呼不起。
译文:突然发现已失去的人有遗像感到很惊喜,用心的看着它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
注释:¹此:指遗像。²兀兀:用心的样子。³对之:看着它。
嗟余只影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嗟余¹只影²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译文:感叹余生孤零零的一个人,为什么一起活着却不一起死呢?
注释:¹嗟余:感叹余生。²只影:孤零零的一个人。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译文:一起死了还能够在地下相见,我们的白骨还可一起埋在荒山中。
及我生时悬我睛, 朝朝伴我摩书史。
及我生时悬我睛¹, 朝朝伴我摩书史²
译文:等到投胎出生时悬挂着我的眼睛,看着你每天陪伴着我研究书画史书。
注释:¹悬我睛:本用伍子胥典,此处仅用其字面,悬挂我的眼睛。²摩书史:研究书画史书。
漆棺幽閟是何物? 心藏形貌差堪拟。
漆棺幽閟¹(bì)何物? 心藏形貌差²³
译文: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是什么?心里面你的声容相貌跟实际的的差不多啊。
注释:¹漆棺幽閟: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²差:差不多。³堪:可以。⁴拟:相似。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cǐ)¹
译文:上一次的欢笑早已是很久以前,梦魂中偶念旧事,亦不禁流下泪水。
注释:¹泪泚:流下清泪。
此诗是陈师曾为继室汪春绮所作,全诗纯用白描,感情跌宕起伏,是悼亡诗中的杰作。前二句,人虽已故,犹有遗像在焉,犹可朝夕相对,这是一喜,然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翻成悲怆。三四句承上,所悲者,留己一人苟活于世,“如何同生不同死”,问得痴绝。五六句再承上句,用顶真格,句法密不透风,然则即便同死,亦不得相见,惟留一双白骨没于荒山而已。六句间感情大开大阖,令人动容。后六句宕开一笔,极写夫妻感情之深。悬睛,本用伍子胥典,此处仅用其字面。伊人虽逝,音容笑貌宛在,而梦魂中偶念旧事,亦不禁流下清泪。全篇字字血泪,师曾可谓深于情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寻寻觅(mì)¹,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qī)²。乍暖还(huán)³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注释:¹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²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³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⁴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⁵怎敌他:对付,抵挡。⁶晚:一本作“晓”。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¹,如今有谁堪²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³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¹损:表示程度极高。²堪:可。³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⁴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⁵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⁶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213-1215页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9月版:第144-151页

shēngshēngmàn ·xúnxún

qīngzhào sòngdài 

xúnxún lěnglěngqīngqīng cǎncǎn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 zuìnánjiāng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 wǎnláifēng yànguò zhèngshāngxīn 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 
mǎnhuánghuāduī qiáocuìsǔn jīnyǒushuíkānzhāi shǒuzhechuāngér zěnshēnghēi tónggèngjiān dàohuánghūn diǎndiǎn zhè zěnchóuliǎo  shǒuzhechuāngérzuò shǒuzhechuāngér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xūn)¹。绣帏(wéi)²人念远,暗垂珠泪³,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译文:离愁萦绕,看着眼前连绵无际的春草,想起与心上人同游时它们还刚在路边吐出香馨。闺中人想到心上人要远行,暗暗地流下泪珠,哽咽着目送远去的车轮。人已远去她还痴痴地张望,可见到的已是重重远水、片片孤云。她又登楼极目远望,但望穿秋水也难见游子踪影。
注释:¹陌上初熏:路上散发着草的香气。陌:道路。熏:花草的香气浓烈侵人。²绣帏:绣房、闺阁。³暗垂珠泪:暗暗落下一串串珠露般的眼泪。⁴王孙:这里指送行之人。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¹。恁(nèn)²时携素手³,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yīn)。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译文:伤心啊伤心,自从池塘分别后无日不黯然销魂。想当年同游的地方连绿草都妒忌她的罗裙。那时候他携着她的手,在花丛柳絮之中,在翠绿香茵上信步徜徉。如今她的容颜虽已渐渐老去,但心中情意仍像芳草一样年年常新。她要再游遍绿野,忘情嬉戏酣饮,不辜负这珍贵的年少青春。
注释:¹绿妒轻裙:轻柔的罗裙和芳草争绿。²恁:那。恁时:即那时、彼时。³素手:指女子洁白如玉的手。⁴香茵:芳草地。

  此词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此处系用江淹《别赋》句意:“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接着“绣帏”三句,形容游子归来以后旋即匆匆离去。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所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真是深闺念远,南浦伤别,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为离别而垂泣,如此以来化静为动,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

  “长亭”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下面随即折回描写思妇形象,“但望极”两句,是写她独上危楼、极目天际,但见一片碧色,却望不到游子的身影。此处即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出了思妇空自怅望的别恨。

  下片“销魂”三句,是回忆当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本为谢灵运的名句,词人忆及昔日同游池畔,旋赋别离,句中不仅深有沧桑之感,而且也没有离题。记得那时她姗姗而行,罗裙轻拂,使绿草也不禁生妒;这是反用贺铸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意,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来衬托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恁时”三句,仍是回忆。“恁时”即“那时”,连上“曾行处、绿妒轻裙”时事。他轻携素手,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而眼前的如茵绿草,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朱颜”两句,从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化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自己年华已经渐老,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结末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巧妙地将草拟人化,那清晨芳草之上的晶莹露珠像是她惜别之泪,这样,遍野的绿草成为离愁的化身,而与伊人别恨密切相联。

参考资料:
1、 潘君昭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11-512

fèngxiāoyín ·suǒchóu

hánzhěn sòngdài 

suǒchóu liánmián láishíshàngchūxūn xiùwéirénniànyuǎn ànchuízhūlèi sòngzhēnglún chángtíngchángzàiyǎn gèngchóngchóng yuǎnshuǐyún dànwànglóugāo jìnduànwángsūn 
xiāohún chítángbiéhòu céngxíngchù 绿qīngqún nènshíxiéshǒu luànhuāfēi huǎnxiāngyīn zhūyánkōnggǎi xiàngniánnián fāngchángxīn biàn绿 yóuzuìmián qīng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