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止辩时义,岂徒决归休。措意非中和,亦复乖天游。
仕止辩时义,岂徒决归休。措意非中和,亦复乖天游。
阳至百物熙,商清火西流。一为机心间,徒愧海上鸥。
阳至百物熙,商清火西流。一为机心间,徒愧海上鸥。
所以鲁东门,迟迟出尼丘。陶公会末造,矩矱难与俦。
所以鲁东门,迟迟出尼丘。陶公会末造,矩矱难与俦。
山林岂不美,堂陛贵献酬。仰怀海岳恩,吾力讵承不。
山林岂不美,堂陛贵献酬。仰怀海岳恩,吾力讵承不。
古人当龃龉,遥情属沉忧。道有均休戚,贞则宜黾求。
古人当龃龉,遥情属沉忧。道有均休戚,贞则宜黾求。

kōngwěixīntíngshǒuèr--lín

shìzhǐbiànshíjuéguīxiūcuòfēizhōngguāitiānyóu

yángzhìbǎishāngqīnghuǒ西liúwèixīnjiānkuìhǎishàngōu

suǒdōngménchíchíchūqiūtáogōnghuìzàoyuēnánchóu

shānlínměitángguìxiànchóuyǎng怀huáihǎiyuèēnchéng

réndāngyáoqíngshǔchényōudàoyǒujūnxiūzhēnmiǎnqiú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微雨众卉(huì)¹新,一雷惊蛰(zhé)²始。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注释:¹卉:草的总称。²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田家几日闲,耕(gēng)(zhòng)¹从此起。
译文: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注释:¹耕种:泛指种田的事。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丁壮俱在野,场圃(pǔ)¹亦就理。
译文: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注释:¹场圃: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归来景¹常晏(yàn)²,饮犊(dú)³西涧水。
译文: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注释:¹景:日光。²晏:晚。³犊:小牛。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饥劬(qú)¹不自苦,膏(gāo)²且为喜。
译文: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注释:¹劬:过分劳苦。²膏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仓禀(lǐn)¹无宿(sù)(chǔ)²,徭(yáo)(yì)³犹未已。
译文: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注释:¹禀:同“廪”。储存谷物的屋舍。²宿储:隔夜之粮。³徭役: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方惭(cán)¹不耕者²,禄(lù)³出闾(lǘ)
译文: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¹惭:羞愧。²不耕者:做官的人。³禄食:俸禄。⁴闾里:乡里,泛指民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六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1224-1226页
2、 罗汉编.罗汉品唐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04-105页
3、 杨国安,王前进.诗说中国五千年 隋唐五代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39页
4、 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三秦出版社,1997年:64页

guāntiánjiā

wéiyìng tángdài 

wēizhònghuìxīn léijīngzhéshǐ 
tiánjiāxián gēngzhòngcóng 
dīngzhuàngzài chángjiù 
guīláijǐngchángyàn yǐn西jiànshuǐ 
 gāoqiěwéi 
cāngbǐng宿chǔ yáoyóuwèi 
fāngcángēngzhě shíchū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¹²(zhā)³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cí)黄。
译文: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注释:¹几:何时。²共:同与。³查:楂,山楂。⁴题品:品评。⁵生光:增添光彩。⁶木奴:橘子古名。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北客¹有来²³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jiáo)句齿牙香。
译文: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注释:¹北客:苏轼自谓。²有来:到黄州来。³初:开始。⁴无价:无法计价。⁵齿牙:口味的俗称。

  上片,咏橘的高洁品格和生活地位。“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以衬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洁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过霜期,而橘子却能凌霜傲雪,常绿不衰。正因两者从未“几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经人们“题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颂》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来,对橘的是非褒贬从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称颂,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贬责,原于它是生于山间的“木奴”。所以该词的上片最后一句,苏轼发出“木奴何处避雌黄”的感叹,也是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这一过片问句,为下片进一步咏橘作了铺垫。

  下片,写橘之品格、价值和地位。“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以对衬之笔,先写“北客”对橘初不相识,正是为了衬托如“南金无价”的橘子乐于被人们“新尝”的价值。于是更进一步赢得人们的满含滋吮它的滋味,赋写赞颂它的诗句,其“齿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历史的。

  全词,运用了比衬、抑扬、反问、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丰硕、香味。尤其运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衬出橘子的美质和价值。

参考资料:
1、 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57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59-760

huànshā··gòngchádàoxuěshuāng--shì

gòngchádàoxuěshuāngjīngpǐn便biànshēngguāngchùhuáng

běiyǒuláichūwèishínánjīnjiàxīnchánghánjué齿chǐxiāng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¹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译文: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我又只好把愁闷痛楚比着天一样大。
注释:¹解:了解。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谁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¹
译文:人们都喜欢将古代和今天无穷无尽的事儿,放置在愁苦之中。我虽然也有许多悲愁,但我更愿意用畅饮美酒来消解愁闷。
注释:¹移家向酒泉:杜甫《饮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酒泉:郡名,以城下有泉,味如酒,乃名。

chǒuér··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xīn

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shuíjiěxiāngliánshuíjiěxiāngliányòuchóuláizuòtiān

dōujiāngjīnqióngshìfàngzàichóubiānfàngzàichóubiānquèjiāxiàngjiǔquán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译文:和朋友们长时间地宴饮游乐,这竹树名园已让我留恋不已。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shāng)¹。
译文:(尽管)寒雨时,好友们一再劝酒留住,(但)秋风过,还是让人产生张翰那样的思归之情。
注释:¹飞觞:举杯或行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译文:(要说)我归乡的心情,不敢去问那三江水,(可是)衣衫上重阳的寒霜可见证漂泊之苦。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译文:想想离别时我醉意朦胧中骑马上路,眼中见到路边依依杨柳,难舍大家的情怀定会萦绕心间。

shèngzháiqiūzhōngtànyùntóngzuò--zhāngnánshǐ

tóngrényǒngxiāngjiāngshēnzhúxiányuánǒujiāngbèiqiūfēngjiàokuàigèngwénhánquànfēishāngguīxīnwènsānjiāngshuǐzhānjiǔshuāngzuìxúnxiāotiáochùyǒuchuíyáng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wú)¹看茗(míng)²归。
译文:春日里山间暖山路晴明,茶新发革新长踏青而归。
注释:¹芜:丛生的野草。²茗:茶芽。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zhà)¹削柳枝聊代札²,时窥(kuī)云影学裁衣。
译文:一无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间见云影照此裁衣。
注释:¹乍:偶然,忽然。²札: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引申为书信。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身闲始觉隳(huī)¹名是,心了方知苦行²非。
译文:身闲处始觉得去名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为非。
注释:¹隳:毁坏、除去。²苦行:指头陀行。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¹
译文:禅寂中外物众有难似我,松树声春草色都无心机。
注释:¹机:此词多义。此处含机巧、机心、机兆、机要等意。
该诗写作者春天的感悟。作者从春柳、白云、松声、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禅的闲适与自在。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于是,他感叹,正是毁弃了误人的虚名,他才能如此。可以想见,作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又秉承了极高的天赋,其家族可以对他有一番光耀门楣的望想。然而,他却出家了,这的确需要勇猛精进的勇气。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禅,追求心智的开悟,而不是拘于诵经持戒。现在,他终于达到了禅悟的境界,随处自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