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常是见花羞,终日帘垂懒上钩。淑气薰人饶旧梦,柳条萦带绾新愁。
春来常是见花羞,终日帘垂懒上钩。淑气薰人饶旧梦,柳条萦带绾新愁。
情归野草泥寒雨,目断长江送去舟。笑比南金身自许,镜鸾独抱下妆楼。
情归野草泥寒雨,目断长江送去舟。笑比南金身自许,镜鸾独抱下妆楼。

chūnzhuāngníng--zhāngniáng

chūnláichángshìjiànhuāxiūzhōngliánchuílǎnshànggōushūxūnrénráojiùmèngliǔtiáoyíngdàiwǎnxīnchóu

qíngguīcǎohánduànzhǎngjiāngsòngzhōuxiàonánjīnshēnjìngluánbàoxiàzhuānglóu

张玉娘

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高轩暧春色,邃(suì)¹阁媚朝光。
译文: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
注释:¹邃:深远。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彤庭飞彩旆,翠幌(huǎng)¹(yào)²明珰(dāng)³
译文: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
注释:¹幌:用于遮挡或障隔的幔子。²曜:照耀。³明珰:珠玉。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恭己¹临四极,垂衣²(yù)³八荒。
译文: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
注释:¹恭己:语出《论语》,恭谨而律己,是形容君王治理天下的词句。²垂衣:语出《易·系辞》,原意指天下太平,李世民在这里形容自己效法皇帝、尧舜无为而治。³驭:统率。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霜戟(jǐ)¹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译文:(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
注释:¹戟:指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mù)¹矣熏风茂,康²哉帝道昌。
译文: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
注释:¹穆:壮美。²康:康盛。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译文:(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译文: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译文: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意思就是靠民众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帮助才能治理好国家)。

yuán--shìmín

gāoxuānàichūnsuìmèicháoguāng

tóngtíngfēicǎipèicuìhuǎngyàomíngdāng

gōnglínchuíhuāng

shuānglièdānzhúyùnzhǎngláng

xūnfēngmàokāngzāidàochāng

wénzūnhòuguǐxúnjiànqiánwáng

cǎoxiùchūnméiyànniánzhuāng

chuānzhōngzhōuháng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¹。越娥²青镜³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chōng)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译文:秋夜中室内灯影幢幢,室外檐水滴答,恰如琵琶单调的咚咚哀鸣声。如今越地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满满的,像一面面镜子般任由姑娘们挑选,去照影梳洗红妆。山色沾雨,青黛如洗,这景致也可与少女弯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田野上黄绿相间,正当秋收时节,遥望城郊的西北面,是春天时我曾经去游玩过的一处景点。临近黄昏,捣米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穿林缥缈,到处都散发出一阵阵新米煮成的米饭香味。
注释:烛影摇红: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越:指绍兴。霖雨:连绵的大雨。¹琵琶语:形容雨洒檐溜声,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句。²越娥:越女。³青镜:镜湖。⁴秦眉:秦望山。⁵金茸:指黄熟的庄稼。⁶舂:用杵自捣去谷壳。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清磬(qìng)¹风前,海沈(chén)²宿袅芙蓉炷³。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zǔ)。采菱别调,留取蓬莱¹⁰,霎时云住。
译文:从清风中传来了一阵祈祷雨止的磬鼓声,祈雨止的荷花灯也在雨中的积水处滋滋地燃烧着。秋雨绵绵不止,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车的阿香姑娘,秋夜从梦中惊醒而啼哭不止的缘故吧?而华山女神却因为霖雨不止,也在为人世间犯愁呢。因为她的夫君还在人间远游,受霖雨之阻,不能及时返回。在梧桐落叶,秋尽冬将至之时,只好无聊地把为他精心准备的宴食拿来独自享用。什么时候能够去绍兴的蓬莱阁中欢唱起江南水乡的《采菱》古曲,庆贺秋雨停止呢?
注释:¹磬:用玉、石、金属制成的敲打乐器。²海沈:沉香。沈,即“沉”。³芙蓉炷:指香烟缭绕如芙蓉花。⁴阿香:推雷车的神女。⁵娇啼:指雷声如阿香哭泣声。阿香推雷车而行雨的故事见《搜神后记》。⁶玉女:仙女,亦指阿香。⁷幽素:心中幽情。⁸梅:一作“海”。⁹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¹⁰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这首词先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再写人们祈祷雨止的情景,然后援引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盼望雨止的心情。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全词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

  此词发端“秋入灯花”一韵,写霖雨停歇时问及情状:秋日久雨,祈祷后夜里才停,只听得夜深时房檐尚有滴嗒声。“琵琶语,写出了房檐的滴溜声如怨如诉。这一词语为下阕写雷雨时用的“阿香娇啼”起了伏线作用。“越娥青镜洗红埃”一韵,想象雨过天晴后的景观:那镜湖清澈如美丽的越女洗去脸上尘埃,那秦望山秀美好似与美人比赛谁的黛眉更美。“眉妩”喻黛眉。“相间金茸翠亩”二韵,言在镜湖与秦望山之间,是春耕时的万亩良田,现在已是金黄的稻浪滚滚,碧绿的秋稼扬波。“晚春相应”一韵,写在莽莽的密林中,有稀疏的炊烟袅袅,时而有春米声,声声人耳;更有新米饭香,阵阵扑鼻。词人以多情彩笔勾出雨后的农村丰收图,均是想象之语。

  过片“清磬风前”一韵,逆入,写霖雨时的祈祷情况。风前传来玉磬清悦的声响,屋内点起沉香,香烟缭绕如芙蓉花炷。“阿香秋梦起娇啼”一韵,逆入,交待玉磬祈祷的原因,是盼久雨快停。但词人写雷雨,不是用了神话传说中常见的尖嘴雷公击电打雷行雨的形象,而是避俗求新,将雷神变成少女阿香,此化用《搜神后记》中的故事:“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曰:‘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向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夜遂大雨。”写阿香推雷车行雨,其雷声殷殷,如阿香娇声哭泣。“玉女传幽素”,因心中幽怨以至娇啼,故雷声大作霖雨不停。用阿香展现雷神风貌,表现了吴词香艳秾丽的风格。“人驾梅槎未渡”一韵,此反用海客乘筏从海上直到天上银河的神话传说,讲因打雷下雨人无法航行。“试梧桐”一韵,写人们祈祷祭祀雷神成功。但以想象手法表现,言人们奏乐设宴,祭天酬神,阿香才停止行雨。“梧桐”点秋,又指琴。“采菱别调”一韵,平出,想象雨过天睛后,女子们乘船采菱,唱采菱曲,其乐融融,犹如到了蓬菜仙岛。此以景结情,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关心热爱。“霎时云住”一句,按词意应在“采菱别调、留取蓬菜”之前,此为倒装句。

  这首词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是在苏、辛扩大词境后,继续将农村生活纳人词中的一篇力作。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如成熟的庄稼用“金茸”,清澈的镜湖用“青镜”,写秦望山美景用“秦眉妩”,祭祀祈裤用“清磬”,雷神打雷用“阿香娇啼”等。清人孙麟趾评曰:“石以皱为贵,词亦然。能皱必无滑易之病,梦窗最善此。”(《词迳》)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622-624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译文:春风如剪刀般裁剪植被的技术高超,先裁出柳叶,又裁出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¹牢。
译文:杏桃的花瓣,疏密适中,它们的颜色红若胭脂,艳丽无比。
注释:¹燕脂:同胭脂。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黄鹂¹未鸣鸠(jiū)欲雨,深园静墅声嗷(áo)²
译文:整日吵闹的黄鹂停止了鸣叫,幽静的园中不时传来鹁鸠嘈杂的喧叫声,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啊。
注释:¹黄鹏:均写即将下雨的征兆。俗语“天将雨,鸠逐妇”,见《埤雅》。²嗷嗷:象声词,形容鸠逐其匹的嘈杂喧叫声。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役徒开汴(biàn)¹前日放²,亦将决水归河槽³
译文:从事引黄河入汴河工程的夫役也已于前日被遣发。要不了多久,滚滚黄河之水就会通到汴河了。
注释:¹开汴:疏浚汴河。²放:停止。³河槽:河床。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¹已近沟已淘²
译文:都城的人盼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盼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
注释:¹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²沟已淘:谓汴京城中沟渠疏淘完毕。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何当¹黄流²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gāo)
译文:如果地面降水深一尺即可解除旱情,汴河水深一篙即可通航,等到大雨来临,黄河水也到来之时,不仅都城人民和吴楚人民得以解除旱象,而且汴河也畅行无阻了。
注释:¹何当:多么合适,犹言正巧。²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译文:马遵也不用再滞留京城,可乘着如刀之轻舟,顺流直下,夜兼程,回到江南了,那可更是皆大欢喜呀。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gāo)¹
译文:吴楚常常受到苦旱灾害的折磨,连年欠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可以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还是不能缓过气来。
注释:¹脂膏:油脂,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喻人民的财物。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吾愿取之勿求羡¹,穷鸟困兽²易遯(dùn)逃。
译文:重税之下,老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
注释:¹求羡:征收额外的赋税。羡:盈余。唐代节度使等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无名税收贡献朝廷,称为“羡余”。²穷鸟困兽:喻百姓将如无食之鸟、被困之兽,被迫逃亡。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gū)酒不惜典弊袍¹
译文:我今天出城去送马遵,不惜拿旧衣服去典押以便换取酒钱,买些酒好为他践行。
注释:¹典弊袍:拿破旧之袍典押。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数途必向睢(suí)¹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译文:此次离开必定向雎阳的方向进发,太傅大尹都是大英雄大豪杰。
注释:¹雎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译文:请求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对于天下的人有好处。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国给民苏¹自有暇(xiá),东园乃可资游遨。
译文: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有闲暇时间跟马遵去遨游东园。
注释:¹国给民苏: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苏:困顿之后获得休养生息。

  这是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城送别友人之作。运判马察院,指马遵,字仲涂,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当时以监察御史为江淮六路发运判官,是诗人的好友。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说:“龙图(龙图阁学士,马遵后来曾任此职)马公仲涂家藏蔡忠惠(即蔡襄,字君谟,谧忠惠,北宋大书法家)帖,用金花纸十六幅,每幅四字,云:‘梅二(即梅尧臣,字圣俞,排行第二)马五(即马遵)蔡九(即蔡襄)皇祐壬辰(1052年,即皇祐四年)仲春寒食前一日会饮于普照院,仲涂和墨,圣俞按纸,君谟挥翰,过南都试呈杜公(即杜衍)、欧阳九(即欧阳修)评之,当属在何等。’”所叙时间、人事与此诗相合,故此诗作于1052年(皇祐四年)二月,当时梅尧臣在京城汴京监永济仓。

  梅尧臣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人。此诗虽写送别,却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心。

  开头四句先写送别的时间。这几句化用唐代贺知章《咏柳》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意,但却又有发展变化。贺诗单写春柳,此诗重点在写杏桃。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裁出了柳叶,又裁出杏桃,这是变无情为有情,把没有感情的春风,写成了有情的巧匠,设想新奇而富有诗意。第三句的“圆尖作瓣”承接上句,写杏桃的花瓣,圆瓣指杏,尖瓣指桃。“得疏密”是说它们疏密适中,既不太稀,也不太密。第四句说它们的颜色红若燕脂(即胭脂),艳丽无比,也就是说,春风不但剪其形,而且染其色。春风荡漾,柳绿桃红,景色是如此宜人。这几句语调轻快,写出送别时的愉悦心情。朋友相别,使人怅恨,此诗却透出欣喜之情。当时京都地区原本大旱,据《宋史·仁宗纪》记载,1051年(皇祐三年)八月,汴河即已绝流,马遵比时也因此而被困在京城。而到这次送别时,气候已有转机,即将下雨;同时派去引黄河水入汴河的夫役,也已于不久前遣发,汴河即将通航,这令诗人十分欢欣。此刻就是因为马遵即将回到江南去,所以梅尧臣等人在东城为他送别。此诗第五句至十句就是描写此事。《埤雅》:“鹁鸠,灰色无绣顶,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鸿逐妇’是也。”“黄鹂”句诗意即源于此。黄鹂不鸣,鹁鸠逐妇,都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深园静墅声嗷嗷”的“嗷嗷”,就是鹁鸠逐妇的嘈杂喧叫声。“开汴”指疏浚汴河河口和汴河上游,以便引黄河水顺畅地注入汴河。这四句是叙事,节奏急促,气氛非常热烈。下面接着写人们的心情:都城的人盼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盼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据《宋史·河渠四·京畿沟渠》记载,北宋京都每年春天疏浚沟渠,以防水潦成灾。诗人于1053年(皇祐五年)所作《淘渠》中有“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涂如坏堤”,即专写汴京整修下水道。“何当”在这里是“合当”之意,表示肯定语气。“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宋代设有都水监,管理河道堤防,原来隶属于三司河渠,1058年(嘉祐三年)始置专监。作者写此诗时,都水尚无专官。诗中的都水御史即指马遵。舠是小船,形如刀。“雨深一尺”,可以解除早象;水深一篙,则汴河可以通航。友人马遵即可乘着轻舟,顺流直下,日夜兼程,回到江南的住所去。“亦即喜”的“亦”字,表明欢喜的不仅是马遵,还包括京都和吴楚地区苦于旱灾的人民,也包括作者在内。“回轻舠”点出题中的“送”字,“轻”字不仅同上文“水一篙”关合,而且还写出了行者的欢悦心情,因为只
  有水深流急,舟行迅疾,舟才显得轻;只有人心情愉快,才会更加感到小舟的轻。这几句如急流行舟,节奏非常轻快,写出了送行者和行者的愉快心情。

  马遵是转运判官,他这次回住所的任务,就是要协助转运使收缴吴楚财赋,由汴河运进京师。此诗第三大段,即由此着笔,写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因为吴楚频受苦旱,连年歉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仍然缓不过气来,所心诗人希望友人在收缴赋税时,不要额外多收,如果加重剥削,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唐代刺史、节度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赋税贡献朝廷,称为“羡余”。“频年苦旱”而仅“一稔”,老百姓身上没有什么油水,所谓“勿求羡”不过是不要大肆搜括的委婉说法。当时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许元以聚敛刻薄为能,希图得到迅速提升,所以诗中特别以此嘱咐友人,作为此次的临别赠言,要他对上司许元加以规劝,实际上是讲给许元听的。据《宣城县志》记载,马遵为官清廉,他任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知州离去时,郡僚军民争欲挽留。最后八句又将此意加以申说。出城相送,不惜典袍沽酒,可见对友人情意深重。而计算行程,友人此去必定经过睢阳,杜衍、欧阳修正在那里,所以作者要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于天下的人不无少补。睢阳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太傅指杜衍,当时以太子太傅退居南京。大尹指欧阳修,当时任应天府知府兼南京留守事,汉唐时京师地区行政长官称尹,诗中即沿此例尊称其为“大尹”。他是作者的至友,曾为其《宛陵先生诗集》作序,对作者的诗极为赞赏。“万分岂不益一毛”是反用《孟子·尽心上》“杨子(指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意,意思是说如果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于国家人民多少有点好处。诗中说请杜衍、欧阳修评说,是有深意的:他们二人都是朝廷的重巨,杜衍曾为宰相,为人刚正廉明;欧阳修曾为知制诰,能关心人民的疾苦,他们会赞同诗人的意见。这样一来,如果转告许元,许元对他们的意见就不能不加以认真考虑。结末两句仍承此意,以“国给民苏”相期许。“国给”和“民苏”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国家强盛富足,人民才能得到复苏;只有人民温饱,有力耕作,国家才能富足。只有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地方上没有事端,作地方官的许元和友人马遵,才有闲暇逸致,得以在东园尽情遨游。“东园”在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许元所筑,梅尧臣有《真州东园》诗。欧阳修有《真州东园记》,详记修园始末和马遵同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园中游憩事,其中有“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语,与此诗之意相同。诗以东园作结,既能唤起友人的美好回忆,又从正面作了奖劝,表达了对友人的股切期望之情。

  此诗通篇都以国计民生为意,而将朋友深情,融贯其中,一韵到底,情调轻快,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寒玉¹²凝肤³。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kòu)花梢(shāo)二月初
译文:清俊的容貌柔润着洁白滋泽的皮肤。唱一曲《倒金壶》的清亮之歌。婀娜多姿的《杨柳枝》全都熟悉。怎么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
注释:南乡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有单调双调两体。集句:辑前人或别人整个诗句以成篇什(诗、词、对联)。¹寒玉:比喻容貌清俊。²细:柔润。³凝肤:洁白滋泽的皮肤。⁴“清歌”句:此句出自郑谷《席上贻歌者》。清歌:清亮的歌声。《倒金壶》:曲调名。⁵“冶叶”句:此句出自李商隐《燕台春》。冶叶倡条:形容杨柳枝叶婀娜多姿,这里喻指《杨柳枝》舞。⁶“净如”二句:此句出自杜牧《赠别》。净如:怎么比得上。豆蔻:食用的豆类植物,名草果。此处喻少女。豆蔻花梢:喻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年少即须臾(yú)¹。芳时偷得醉工夫²。罗帐细垂银烛背³,欢娱。豁(huō)得平生俊气无
译文:年少时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换得醉酒的工夫。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烛的背后。欢乐啊,如同舍弃掉平生的英俊气概!
注释:¹“年少”句:此句出自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须臾:转瞬,一刻。²“芳时”句:此句非白居易诗,而为郑邀《招友人游春》。芳时:良辰,亦指花开时节。这里指夫妻性爱的黄金时间。醉工夫:喝酒的工夫。³“罗帐”句:此句出自韩僵《闻雨》。细垂:柔和吊下。银烛背:白蜡烛背后吊罗帐。⁴“欢娱”二句:此句出自杜牧《寄杜子》。欢娱:愉悦快乐。豁得:舍弃掉。俊气:英俊气概。

  词的上片,写妻子王弗的美貌。“寒玉细凝肤”,描绘王弗的体态。“寒玉”,突出她玉般容貌之清秀。“细”,刻画她皮肤的柔润。“凝肤”,细状她肌体之洁白。“清歌一曲《倒金壶》”,描叙王弗之歌声。“清歌”,衬托歌喉之美。“一曲”,言歌唱得极少,可就是能叫人倾倒。“《倒金壶》”渲染歌后的效应“如醉如痴”。“冶叶倡条遍相识”,比喻王弗的动人舞姿。“冶叶倡条”,突现她身段的婀娜多姿。“遍相识”,引起广泛的轰动效应,如同老友问的久别重逢,一见如故。将上述三方面集中到一点,就是获取与“寒玉细凝肤”句照应的动人印象:王弗整个精神的美就在于“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它既点明王弗年龄,也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含意。“二月初”,新嫩、旺盛、活泼,宛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对于词人的婚姻观来说,他冲破了“父母包办”下的“安心顺从”的世俗,成全了笔下她那“美丽”、“亲密”、“融洽”的妻子形象。

  下片,写难忘新婚夜的欢乐生活。“年少即须臾”,意即珍惜少年时光。“年少”点明年龄,“须臾”点明青春易逝,突出了生命诚可贵的特点。 “芳时偷得醉功夫”,夫妻二人正处于情爱的“芳时”——黄金岁月,哪怕是喝酒时间也要抓住尽情欢乐,得闲“偷得醉工夫”,亲热,醉酒,行乐,词人突出了“芳时”宝贵的特点。“罗帐细垂银烛背”,描绘新婚之夜的邂逅情趣。“罗帐细垂”,为新婚夜的象征物,“银烛背”,表明不能露之于外的新婚隐私生活。邂逅是命运对情侣的巨大恩赐,是深恋的显示,无疑,词人在这里突出了性爱情爱以“互爱为前提”的特点。“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照应开头,写新婚之夜那种纵情的总感受。情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新婚之夜尽情倾泻,会获得“欢娱”的美感,以致“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是“豁得”,拿出平生之精力,但不英雄志短,儿女情长的话,那么,这种男女结合无异于动物的自然邂逅了。纵观整个下片,由年少——芳时——罗帐细垂——豁得,形象地组缀了一幅年轻夫妻新婚夜的璀璨夺目的情爱世界长卷。

  全词虽然是集句的形式,但从句子与句子的连缀、组合来看,仍然真实地反映了词人年少时的美满婚姻生活,赋予了新意,表明了词人对唐代诗词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娴熟功夫。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3页

nánxiāngzi··hánníng--shì

hánníngqīngdàojīnchàngtiáobiànxiāngshíjìngdòukòuhuāshāoèryuèchū

niánshǎofāngshítōuzuìgōngluózhàngchuíyínzhúbèihuānhuōpíngshēngjùn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¹。短不豕(shǐ)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²,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³,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译文:人的姿容以“整”为贵,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人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能短得仅如蹲着的猪;个子可以高,但不能高得像竖立着的茅草;体态可以胖,但不能胖得像臃肿的熊,体态可以瘦,但不能瘦得像寒鹊那样单薄。这是所谓的“整”。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背部应该浑圆而厚实,腹部应该突出而平坦,手心应温润而柔软,手背应该弯曲如弓,足部应该丰厚而饱满,脚心应该虚能藏蛋。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虽看似不甚了了,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腿长得过分的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了重物,那么此人必定有高官之运;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者,必是贪财好利之徒。这些都是固定格局,屡试不爽。还有其他的格局:如两手长于上身(最好超过膝盖),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一定会有公侯之封。再如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又隐而不现,文秀别致,再有一副奇佳的神态的话,那么以后即便不能拜相,也会得中状元。
注释:¹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整,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是匀称、均衡的意思。²短不豕(shǐ)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短,与长相对,长指的是个子高大,短指的是个子低矮。豕,猪,这里为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猪一样,下文的“茅”、“熊”、“鹊”都是这样。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要“矮而不短,高而不耸,胖而不肿,瘦而不薄”。³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突坦,突出而平坦,这里是整个饱满的意思。温软,温润柔软。曲若弯弓,完整的说法是“宜曲若弯弓”。掌曲若弯弓,意思是手掌横向弯曲,其状如弓。下藏蛋,这句话与“曲若弯弓”类似,完整的说法为“足底下宜藏蛋”。足底最忌平如板,古人认为,足心呈“凹”字形,即足弓高虚能藏蛋为佳相,主大富。⁴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五短,指的是头、面、身、手、足五者俱短。“五短”也是一种匀称、均衡之相,所以古人多以五短为贵。两大,指两条腿过长。不扬,这里指命不佳。负重,指走起路来如背负重物,因而步态显得坚实有力,具有任重道远之相,故古人以之为贵,有高官之运。鼠行,指走起路来像老鼠那样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左顾右盼,而且目光闪烁不定。好利,鼠性喜窃,故曰“好利”。这四句话的意思是:生就一副五短身材的人,地位必定显贵;长着两条长腿的人,命运必定不佳;走起路来如背负重物,步态显得坚实有力的人,一定能做高官;走起路来步子细碎而急促,两眼左顾右盼,目光闪烁不定的人,一定是贪图财利之辈。⁵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身,这里指上身。体,这里指下体即两腿。以上两相都是所谓奇相,相奇而不怪,主大贵。侯,侯爵,古代爵位之一。古代制度。朝廷以爵位封赏有功之人,位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其尊卑顺序为:“公”爵位最高,“侯”次之,“伯”又次之,“子”再次之,“男”最低。这里是以“侯”代爵位,意思是有爵位之封。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双手长于上身,上身又超过下体,再能配上一副上佳的骨相,日后一定会有公侯之封。⁶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罗,即绫罗,这里是绫罗绸缎等贵重丝织品的概称。罗纹满身,意思是说皮肤细嫩柔润如同绫罗之纹遍布周身。胸有秀骨,指胸部平坦宽厚,两乳之间距离开阔,胸骨隐而不露,文秀有致。妙神,这里指总体风度,气质上佳,显得文雅潇洒。一说指眼神及其风采。拜,授予官位。相,宰相,泛指高官重臣。鼎甲,封建社会科举殿试中名列一甲(共三甲)的共三人,即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这里指状元。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皮肤生得细嫩柔润,如同绫罗遍布周身,胸部骨骼隐而不露,文秀有致,再能配上一副上佳的神态,日后定能前途亨通。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