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除书出帝京,词坛飞将旧知名。三河拥传过秦塞,六郡吹笳入汉营。
灿烂除书出帝京,词坛飞将旧知名。三河拥传过秦塞,六郡吹笳入汉营。
露布夜驰平乐馆,风旗朝猎受降城。不须更问祈连道,谷蠡昆邪到处迎。
露布夜驰平乐馆,风旗朝猎受降城。不须更问祈连道,谷蠡昆邪到处迎。

wénzhāngzhùzhuóníngxiàzhōngchéngéryǒuzuòshǒu--yīnglín

cànlànchúshūchūjīngtánfēijiāngjiùzhīmíngsānyōngchuánguòqínsāiliùjùnchuījiāhànyíng

chípíngguǎnfēngcháolièshòujiàngchénggèngwènliándàokūnxiédàochùyíng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年社日都忘了,忽见庭前燕子飞。
一年社日¹都忘了,忽见庭前燕子飞。
译文:一年一次的社日都忘记了,忽然看见庭前燕子翻飞。
注释:¹社日:社日是祭祀社神的日子。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那时燕子归来觅旧日人家檐前筑巢。
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
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
译文:禽鸟也知道应该勤劳筑巢,带回筑巢的泥土里常常捎带着落花。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zhuó)地哀歌¹兴未阑,归来长铗(jiá)尚须弹²
译文:舞剑砍地唱着悲歌兴致正浓,归来之后手抚长剑需要轻弹。
注释:彭民望:名泽,攸(今须南攸县)人。景泰年间曾中进士,官应天通判,落魄归乡。他是当时著名诗人,尤长于七律。¹斫地哀歌:语出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斫: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²归来句: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铗,长剑。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秋风布褐¹衣犹短,夜雨江须梦亦寒。
译文:秋风寒气侵身才嫌粗衣太短,江须风雨中作梦梦中觉身寒。
注释:¹布褐:粗布衣服。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译文:树叶飘落而下时光已是岁晚,看惯世态之后更悟知己最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长安¹旅食淹留地²,惭愧先生苜(mù)(xù)盘。
译文:久留京城我白吃着皇家俸禄,无力挽回先生常吃野菜苦餐。
注释:¹长安:本指古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此处代指京城北京。²淹留地:滞留之地。苜蓿盘:盘中装有苜蓿野菜。唐薛令之为东宫侍讲时,因家清贫曾作诗自嘲:“朝日上团团,照在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此以苜蓿指清贫生活。

  这首诗首联借助杜诗句意与冯谖弹铗之典,写彭民望英雄失路、无所依托的悲愤情怀。颔联以秋风、夜雨、短褐、梦寒等构成凄清境界,表达对友人穷困孤寂生活的无限同情。颈联尾联则抒发人情淡薄之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无力援手的无奈。

  诗的首句如急雨飙风,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化用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起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表达彭民望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哀,及其胸中万丈勃然不可磨灭之气,睥睨天下的豪兴,一下子提起了全篇。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诗发端气魄宏大,即能笼罩全诗,使通篇灵活而有生气。对句承出句而来。说彭民望有如此才识,自当回翔公卿,出将入相,现在却失意而归,难遇识家。诗用冯谖典,一是说他有冯谖那样的高才;一是说他目前穷愁潦倒,仍需求助于人,但世无孟尝君那样识才大度的人,使他仍然屈居底层,无人简拔。这样,用一个典,既为彭民望占身份,又写出彭民望的处境,又贯注了自己深深的同情。

  颔联承上句,彭民望失意而归,如今已是秋风萧飒之际,他定然无力裁衣,身着粗布短服,生计艰难;而僻处一隅,落落无偶,在瑟瑟夜雨中,无比凄凉,梦中犹有寒意。这两句对偶极工,把所怀对象放入特定的环境中,把气候之寒冷与人之孤寒融合在一起,又用“犹”、“亦”两个虚字加重语气,使全联融入深沉的情中。而“秋风”、“夜雨”正是诗人们常用以写湖南的掌故,李东阳信手拈来以怀在湖南的彭民望,使诗工中见巧,大中见细,自然而见圆熟。李东阳学唐诗的宏大与宋诗的精巧,这联是他成功地运用。

  颈联在景语中渗人情语,设身处地,从彭民望出发,写他所见所思。诗说,在秋风中,落叶纷飞,他定然由此而生悲,叹年华流逝,回思已往,看尽了世情冷暖,知心朋友,寥寥无几。一句景,一句情,但景中有情,情中见景,语调低沉,是写彭民望,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喟叹。

  尾联归到自己,说彭民望已失意而归,但自己为了衣食计,仍然淹滞京城,虚糜岁禄,无法与彭民望相对共慰寂寥。诗用“苜蓿盘”典,一是说自己清贫,无法资助他;一是说自己位卑,无法援引他,透出无可奈何的怅惘来。同时,李东阳也是在自叹,自己满腹经纶,未被赏识简拔,也许彭民望的现在正是自己的将来。

  李东阳在所著《麓堂诗话》中说:彭民望与他初交时,对他的诗未深许。及失志归,李东阳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彭民望读后潸然泪下,为之悲歌数十遍不休,对儿子说:“西涯所造,一至此乎!恨不得尊酒重论文耳!”李东阳作诗话时已居高官、执诗坛牛耳多年,所以在这儿举此事标榜自己在诗歌上的造诣。这首诗最成功的是恰如其分地把彭民望的处境、抱负形诸于诗,自然、诚挚地流露了自己的情感。古人说诗能移情夺志,彭民望之所以读后流泪,是因为在诗中看见了真实的自己,一股知己之感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况下,诗的工拙已经是第二位。

参考资料:
1、 侯健 李世凯.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531

péngmínwàng

dōngyáng míngdài 

zhuóāixìngwèilán guīláichángjiáshàngtán 
qiūfēngyóuduǎn jiángmènghán 
xiàshíjīngsuìwǎn rénqíngyuèjìnjiànjiāonán 
chángānshíyānliú cánkuìxiānshēngpán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玄天¹幽且默,群议曷(hé)²(chī)³
译文:苍苍青天寂静而无声,众说纷纭有多么杂乱!
注释:¹玄天:指天。²曷:怎么。³嗤嗤:通“蚩蚩”,乱哄哄。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¹
译文:圣人的教诲仍然存在,世道一直在衰落变迁。
注释:¹陵夷:由盛到衰,衰颓,衰落。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译文:一条绳索能拴住什么,忧心如醉却无法扶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¹所欺。
译文:走吧,走吧,去采摘芝草,不要被污浊的世风欺骗污染。
注释:¹尘:世尘,喻世风污浊。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
觉来窗牖(yǒu)¹空,寥(liáo)²雨声晓。
译文: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空濛,晨雨稀疏我不禁忧心忡忡。
注释:¹窗牖:窗户。²寥落:稀疏。
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良游¹怨迟暮(mù)²,末事³惊纷扰。
译文:长期外游嗟怨身损神销,琐事如麻一一困扰胸中。
注释:¹良游:尽兴之游。²迟暮:比喻晚年、衰老。³末事:琐碎小事。末:凡物之细碎如粉者曰“末”。
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
为问经世¹心,古人谁尽了²
译文:徒有经世济民的一腔宏愿,自古至今谁不是希望落空!
注释:¹经世:处理国家大事。经,治理。²尽了:全部实现。尽,悉也,备也。

  首联两句写景,写诗人清晨刚醒来时的所见所闻。第一句诉诸视觉,诗人略开睡眼,扫视窗外,路上别无行人,田野亦无农夫,枝头没有啼鸟。第二句诉诸听觉,窗外既空,故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鸡鸣犬吠,只听得稀疏的晨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这沉寂中的微弱之声,更反衬出苍茫大地的阒寂。孟浩然《春晓》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句,用鸟的争鸣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让人领略无边的春意,无限的春情。柳诗的这开头两句,也是选取清晨醒来时刹那间的情感片段进行描写,通过视觉、听觉和想象,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境界,尤其一个“空”字,显示出诗人失意不平、人生无常的深切叹喟,表露了他那不安定的灵魂深处的苦闷,及其由于生命毫无意义慢慢耗蚀而产生的无穷幽怨。这样,就十分自然地把读者引向诗人此时孤独无凭、忧愤填膺的感情轨道。

  三四两句,抒发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忧怨。柳宗元滞留永州十年之久,既为贬徙之客,故屡遭排挤,除了写作,未供实职。如此优游岁月,简直是赋闲。这对于素有“济世人于水火,解生民于倒悬”襟抱的政治家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情的折磨和残酷的迫害。诗人深知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也深知宏图之难展和事业之艰难,所以要急于摆脱这种“良游”的困境。但到头来还是潦倒落魄,不能不倍添悲伤,未老而先衰。“迟暮”一词,叹惋时光的流逝不返和时势的难以逆转,包蕴着诗人无限哀伤。

  尽管如此,然而诗人并没有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民事国事纷至沓来,常常困扰于心,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可叹英雄无主,欲为而不能为,心中悲伤。矛盾不断地集结,不断地激烈碰撞,使诗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一“惊”一“扰”,不知谁能领略个中滋味。

  从诗的感情流向来看,沉郁哀怨越积越多,滔滔直下,大有决堤之势。不过,“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这结尾两句,语气顿时舒缓下来,诗人用自问自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念:自宽自慰。但是,凡是忧伤的感情,如果用悲哀语气来表达,不一定能使人感到它的分量,而用与之正相反的豪迈旷达的口气说出来,却往往使人觉得非常沉重深刻。所以,这种自宽自慰,实则是自怨自愤,将全诗感情波涛推向了顶峰。

  诗题《独觉》,暗含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深意。“谁尽了”的一声长叹,唤起了读者对千古英雄的荣辱进退的沉思,感悟出“是非成败,万事皆空”的真谛。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人类历史的长廊上,只不过是急匆匆的过客。因此,柳宗元能乐天安命,与世无争,先后在永州、柳州辛勤耕耘十五载,最后终老南荒,至今还深受人们景仰。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独觉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桂香¹尘处减,练影²月前空。
译文:征尘里桂香消减,月光下练影成空。
注释:¹桂香:指马饰物的香气。²练影:丝质马饰物的形影。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定惑(huò)¹由关吏,徒嗟(jiē)塞上翁²
译文:行动定止由关吏,空为塞上翁悲吟。
注释:¹定惑:意含双关,指马的行止,也指人的禅定与迷妄。²塞上翁:作者自指,也以善知祸福的塞翁自喻。
在隋末战乱中由陇西贵族建立的唐朝,战马享受到了其他朝代望尘莫及的待遇。唐朝人养马、用马、爱马、赞马,可是,上官仪的这首诗却让读者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那是一种低沉的悲吟,他在为马的命运而嗟叹。人们将马饰以名贵的香料、绮丽的锦绣,但这改变不了马受人驾驭的命运。征尘里它的香气全都飘散,夜行时即使衣之以锦绣也毫无意义。从桂香与练影的易消易逝,作者写出荣华富贵毕竟成空。又从马的受人驾驭,表现对不能自主的命运的哀叹。马不知自悲,人为之悲;可世上那些贪求富贵而为命运摆布的人,又有谁为他们而悲呢。在人对马的嗟叹声中,所蕴含的,实际上是觉悟者对未悟者的嗟叹。

cóngjiàshānyǒng--shàngguān

guìxiāngchénchùjiǎnliànyǐngyuèqiánkōng

dìnghuòyóuguānjiēsāishàngw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