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笋扶携出钓矶,河梁别泪乱吹衣。不堪重执汪伦手,潭水桃花扑面飞。
篮笋扶携出钓矶,河梁别泪乱吹衣。不堪重执汪伦手,潭水桃花扑面飞。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佩女同车¹,颜如舜(shùn)(huā)²。将翱(áo)将翔³,佩玉琼(qióng)(jū)。彼美孟姜,洵(xún)美且都
译文: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
注释:¹同车:同乘一辆车。一说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²舜华:木槿花,即芙蓉花。³将翱将翔:形容女子步履轻盈。一说遨游徘徊。翱、翔,飞翔。⁴琼琚:指珍美的佩玉。⁵孟姜:姜姓长女。《毛传》:“齐之长女。”排行最大的称孟,姜则是齐国的国姓。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⁶洵:确实。⁷都:闲雅,美。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佩女同行,颜如舜英¹。将翱将翔,佩玉将(qiāng)²。彼美孟姜,德音³不忘。
译文: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美丽姑娘她姓姜,美好声誉人难忘。
注释:¹英:花。²将将:即“锵锵”,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³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这是一首贵族男女的恋歌。诗以男子的语气,赞美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品德的美好。

  时当夏秋之际,木槿花盛开,诗中的男女一同出外游览。他们一会儿赶着车子,在乡间道路上飞快地奔驰;一会儿又下车行走,健步如飞。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明快的节奏。

  这个女孩姓姜,“孟”是老大的意思,即这个孟姜在家里排行第一,就是姜家的大姑娘。中国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那男人看来,孟姜真是“细看诸处好”,美不可言。她的面颊像木槿花一样又红又白;她走起路来像鸟儿飞翔一样,十分轻盈;她身上还佩带着珍贵的环佩,行动起来,环佩轻摇,发出悦耳的响声。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品德高尚,风度娴雅。总之,诗人以无比的热情,从容颜、行动、穿戴以及内在品质诸方面,描写了这位少女的形象,同《诗经》中写平民的恋爱迥然有别。这也可以说是此诗的主要特色。

  木槿花朝开暮谢,所以白居易有“槿枝无宿花”的说法,李商隐对之也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叹息。这是文人心中的木槿花,带着伤逝的美。所谓“舜华”,是描述这花朝开暮谢的瞬息之美。有人认为,诗中描述的这两情相悦的欣喜在“舜华”这一美丽的词汇中蕴含了危机。

  此诗二章,自宋范处义《诗补传》以下皆以之为赋体。也就是说它是用叙事或铺陈的方法进行描写的,但作者在叙写时是饱含感情的。两章字数、句数完全相等,意思也大致一样,唯有所押的韵不同。第一章“舜华”之“华”,朱熹《诗集传》谓“叶芳无反”,用反切的方法说明这个“华”字音“夫”,因此与以下的“琚”“都”属于一个韵部。《说文通训定声》将“华”字归入“豫部”,与《诗集传》相同,可证。第二章的“行”字,《诗集传》注云:“叶户郎反”,即音杭(háng) ;“英”字“叶於良反”,即音央(yāng),皆与以下的“将”“忘”属于一个韵部。从首章“六鱼”韵到次章“七阳”韵的转换,也反映了诗中情绪的变化,它更为欢快和昂扬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4-166
2、 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故事.北京:中华书局,2010:237-254

yǒutóngchē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yǒutóngchē yánshùnhuā jiāngáojiāngxiáng pèiqióng měimèngjiāng xúnměiqiě 
yǒutóngxíng yánshùnyīng jiāngáojiāngxiáng pèiqiāngqiāng měimèngjiāng yīnwàng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长川波潋(liàn)(yàn)¹。楚乡淮(huái)岸迢(tiáo)(dì)²,一霎(shà)³烟汀(tīng)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xié)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yì)心情厌。
译文:长河波光闪动。我在楚地淮河岸边,路途还很遥远,顷刻之间烟雾笼罩的小洲上下了一阵雨,芳草青翠得好像被染过颜色。携带着书和剑往前走。值此美好天气景色,自己却因忧愁而病弱,赶路的心情很是厌烦。
注释:¹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波光闪动的样子。²迢递:遥远貌。³一霎:谓时间极短。顷刻之间;一下子。⁴烟汀:烟雾笼罩的水边平地。⁵当此:值此。⁶多愁多病:因忧愁而病弱。⁷行役:指因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旅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望处旷野沈(chén)¹,暮云黯(àn)黯。行侵²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³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译文:举目望去,旷野深邃,暮云昏暗低沉。快马上就要黑了,急忙加快划桨投宿村店。辨认出村店快到了,船夫打招呼,遥遥给我指了指那亮起的一点渔灯。
注释:¹沈沈:同“沉沉”,深邃的样子。²行侵:将要接近。³舟子:船夫。

āngōngzizhōngdiào--liǔyǒng

zhǎngchuānliànyànchǔxiānghuáiàntiáoshàyāntīngguòfāngcǎoqīngrǎnxiéshūjiàndānghǎotiānhǎojǐngjuéduōchóuduōbìngxíngxīnqíngyànwàngchùkuàngshěnshěnyúnànànxíngqīnyòushìjiǎngtóucūndiànrènchéngjiāngjìnzhōuzixiāngyáozhǐdēngdiǎn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fù)虎手¹,悬河口²,车如鸡栖马如狗³。白纶(guān),扑黄尘,不知我如可是蓬蒿(hāo)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diān),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译文: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
注释:¹缚虎手:即徒手打虎。²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³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⁴白纶巾:白丝头巾。⁵扑黄尘:奔走于风尘之中。⁶旗亭:即酒楼。此指送别之地。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zhuó)大斗,更为寿,青鬓(bìn)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piān)然,当垆(lú)秦女十五语如弦¹。遗音²能记秋风曲³,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译文:倒大杯,满,满,满!为我们健康,干,干,干!鬓发常青古未有。转眼红颜变苍颜。你看卖酒秦地女,嫣然一笑有多甜。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注释:¹语如弦:这里指胡姬的笑语象琵琶弦上的歌声。²遗音:遗留下的歌曲。³秋风曲:指汉武帝《秋风辞》,感叹欢乐不长,人生苦短。⁴系扶桑:即要留住时光,与“揽流光”意同。扶桑:神话中神树,古谓为日出处。⁵争奈:怎奈。

  贺铸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缚虎手,悬河口”均借代人才。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申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申为有政治才干的人。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车如鸡栖马如狗”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为未出仕之人所著。黄尘指京城的尘土,黄庭坚《呈外舅孙莘老》诗:“九陌黄尘乌帽底,五湖春水白鸥前。”任渊注引《三辅黄图》:“长安城中,八街九陌。”这六字两句参用陆机《代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谓白衣进京。结合下句“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谓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贵。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诗题说“入京”,诗句说“游说万乘(皇帝)”、“辞家西入秦”,皆贺词“扑黄尘”注脚。词径取李诗末句,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虽自负而带一种傍徨苦闷情态,与李白的仰天大笑、欣喜如狂不同,读来别有意味。以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袭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但原辞是通过汉魏易代之际铜人的迁移,写盛衰兴亡之悲感,言天若有感情天也会衰老,何况乎人。此处则紧接上文抒写不遇者奔走风尘,“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悲愤。以上从志士之困厄写到志士之牢骚,继而便写狂放饮酒。做了侠义之事不受酬金,像“雷颠”一样;唯遇美酒则不问价。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干”,写出不趋名利,纵酒放歌,乘醉起舞,一种狂放情态。其中含有无可奈何的悲愤,但写得极有气派,使词情稍稍上扬。

  简言之,此词上片由愁写到酒,而下片则由酒写到愁。过片极自然。不过上片所写的愁,主要是志士失路的忧愁;而下片则转出另一重愁情,即人生短促的忧愁:“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词情为之再抑。以下说到及时行乐,自非新意,但写得极为别致。把歌舞与美人打成一片写来,写笑以“嫣然”,写舞以“翩然”,形容简妙;“当垆秦女十五”云云是从乐府《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化出,而“语如弦”三字,把秦女的声音比作音乐一样动人,新鲜生动,而且不必写歌已得歌意。这里极写生之欢愉,是再扬,同时为以下反跌出死之可悲作势。汉武帝《秋风辞》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曲虽成“遗音”,但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觉“事去千年犹恨促”。由于反跌的作用,此句比“青鬓长青古无有”句更使人心惊。于是作者遂生出“揽流光,系扶桑”的奇想。似欲挽住太阳,系之于扶桑之树,“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这种超现实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无法摆脱的现实苦闷。“志士惜日短”,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光阴虚掷的痛苦。·所以下片写生命短暂的悲愁,与上片写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行路难”的题意也已写得淋漓尽致了。不料最末一句却来了个大转折:“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前面说想留驻日光,使人长生不死,这里却说愁人情愿短命;前面说“事去千年犹恨促”,这里却说一天的光阴也长得难过。一句几乎翻转全篇,却更深刻地反映出志士苦闷而且矛盾的心情,将“行路难”的“难”字写到入木三分。

  全词艺术特点有三:“词别是一家”,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看法,而这首词却写得像诗中的歌行体。“行路难”本就是乐府歌行的题目,此其一;《小梅花》的调式也很特殊,以三字句、七字句为主,间用九字句,“三三七”、“三三九”、“七七”的句式交替使用,句句入韵,平仄韵互换,都与歌行相近,此其二;大量化用前人歌行诗句,其中以采自李白、李贺者为多,此其三。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厨密《浩然斋雅读》引贺语),可见善于隐括前人诗意或化用前人诗句,是贺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此词表现很突出。

  全词表现作者于失意无聊纵酒放歌之际,既感乐往悲来、流光易逝,又觉愁里光阴无法排遣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却用刚健的笔调、高亢的声调写成,章法上极抑扬顿挫之能事,行文上跌宕生姿,属于贺词中的幽洁悲壮之作,在北宋词坛上也是很突出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875-877

xíngnán ·shǒu

zhù sòngdài 

shǒu xuánkǒu chēgǒu báiguānjīn huángchén zhībèishìpénghāorén shuāilánsòngxiányángdào tiānruòyǒuqíngtiānlǎo zuòléidiān lùnqián shuíwèntíngměijiǔdǒushíqiān 
zhuódǒu gèngwéishòu寿 qīngbìnchángqīngyǒu xiàoyānrán piānrán dāngqínshíxián yīnnéngqiūfēng shìqiānniányóuhèn lǎnliúguāng sāng zhēngnàichóuláiquèwéicháng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风递¹残香出绣帘,团窠(kē)金凤²舞襜(chān)³,落花微雨恨相兼。
注释:¹风递:风传送。²团窠金凤:帘上所绣的团花金凤图。团窠:圆形的。³襜襜:摇动的样子。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怎教人不别猜嫌?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¹宿酒²睡无厌³,怎教人不别猜嫌?
注释:¹空推:用假言相推脱。²宿酒:前时所饮的酒。³睡无厌:贪睡不止。

  这首词写女子的妒忌之情。

  上片头两句,写绣帘的华美,烘托环境美好富丽。“落花”句,写帘外暮春景象:落花微雨。“恨相兼”,是见了景色所引起的感情变化:花易落,人易老,而情不切,为下片责怨男方作了铺垫。

  下片写她的妒情。她埋怨男子不知在何处游冶,真是“狂太甚”;回来后,又假说因喝醉酒,贪睡不止;这些表现,怎么不引起她的怀疑呢!怀疑什么,就不必明说了。

huànshā··fēngcánxiāngchūxiùlián--sūnguāngxiàn

fēngcánxiāngchūxiùliántuánjīnfèngchānchānluòhuāwēihènxiāngjiān

chùláikuángtàishénkōngtuī宿jiǔshuìyànzěnjiàorénbiécāixián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紫府¹东风放夜²时。步莲³(nóng)伴人归。五更钟动笙(shēng)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译文:东风初起的京城解除宵禁之时,我伴着看貌如秾李、步生莲花的美人归去。五更的钟声响起,笙歌已散尽,月色皎皎而灯火稀疏。
注释:思越人: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鹧鸪天》《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¹紫府:紫色象征华贵,皇宫、仙居皆可称紫府,此处指整个东京(今开封)。²放夜:解除夜禁。³步莲:步莲,形容女子步态优美。⁴秾李:形容女子貌美如秾艳的李花。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香苒(rǎn)¹,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què)²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译文:香烟袅袅,梦魂恢依。天涯寒意散尽,我减下春衣。京城迢递,不知在何处,只望见稀疏冷落的银河下孤雁高飞。
注释:¹苒苒:气味或烟尘轻飘的样子。²凤凰城阙:凤凰栖息的宫阙,这里指京城。

  这是一首记梦词,写梦中京城元宵节的欢乐情景,以及梦醒后的凄清之境和失落之感,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抚今追昔、怀才不遇的情绪。

  上片写梦境。在梦中,词人仿佛又置身于东京热闹繁盛的元宵之夜。古代都市实行宵禁,闹市绝行人。唐以后,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首句用词华丽欢快,使整个梦境处于欢乐美妙的氛围之中。

  尽情游览之后,词人仿佛和一个女子相伴而归。这女子步态多姿,好像一步一朵莲花;这女子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他们亲密地行走在一起,周围的环境是:“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虽是曲终人散、天色将晓的时光,但节日的痕迹仍处处可见。“五更”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十里”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从侧面烘托出东京元宵佳节的欢腾热闹,给人留下了想象余地,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也符合梦境似断似续、似真似幻的实际情况。

  整个上片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体现了东京元宵之夜的良辰美景和舒心惬意,也表达了词人对之追念、珍惜、留恋的感情。

  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一觉醒来,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子虚乌有。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现实与梦境,如今与往昔,孤凄与欢乐,对照分明。梦中京城,如今天涯;梦中佳节,笙歌灯火,激动人心,如今暮春,只有琐碎平凡的减衣换季;梦中的五更,他与佳人相伴,踏月赏灯而归,眼前的拂晓,只有对往昔的思念,更品味出此刻的孤寂。“凤凰城阙”远在天边,当年的生活亦不再来。“知何处”表达了一种怅惘之情。词人把目光望向窗外,梦中的灯月,心中的京城都看不到;稀疏的晨星中,一只孤雁鸣叫着飞过。这许是眼前景的实写,却更具象征和比喻。远离京城,有志难展的词人就正像那只失群的孤雁。在这一凄清画面衬托下,词人抚今追昔、郁闷失意的心绪显露无疑。

  全词构思完整,一气呵成。上下片的环境、氛围、情绪截然不同。一梦一真,一虚一实,一乐一哀,对照鲜明,又侧重后者,强调词人今日的失意。做梦乃生活中平常现象,词人却能因之为词,创作出成功的佳构,抒发自己的哀乐,实非易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