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蓬窣窣,睡梦惊回早。谁为散天花,遍人间、夜深分晓。虚空幻出,富贵照乾坤,琼万顷,玉千株,莫道壶天杳。
平明三尺,拣江南道。只怕不坚牢,被天工、小儿翻倒。凝冰泮水,世态总无恁,明日事,昨朝人,谁丑还谁好。
蓬蓬窣窣,睡梦惊回早。谁为散天花,遍人间、夜深分晓。虚空幻出,富贵照乾坤,琼万顷,玉千株,莫道壶天杳。
平明三尺,拣江南道。只怕不坚牢,被天工、小儿翻倒。凝冰泮水,世态总无恁,明日事,昨朝人,谁丑还谁好。
何梦桂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竹里缲(sāo)¹挑网车,青蝉²独噪日光斜。
译文:竹荫下,妇女们转动缫车煮茧抽丝,头顶上青蝉噪鸣,直到太阳偏西。
注释:¹缲丝:茧入沸水,以抽蚕丝。²青蝉:《尔雅》注云:“蝉小而青色,亦名茅蜩。”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桃胶¹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译文:桃胶像琥珀,散发着清香迎接夏日,我亲自督率越籍佣工,把瓜儿种植。
注释:¹桃胶:桃脂,夏初凝结,色如琥珀。

nányuánshísānshǒu ·sān

 tángdài 

zhúqiāotiǎowǎngchē qīngchánzàoguāngxié 
táojiāoyíngxiàxiāng yuèyōngnéngzhòngguā 
昔有一少年,家甚贫,伐薪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张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¹有一少年,家甚²贫,伐³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¹⁰不及¹¹吾之鹰犬。”少年不应¹²。富者复¹³曰:“尔¹⁴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¹⁵高远,非若等¹⁶鼠类可比!”左右¹⁷欲殴¹⁸之,少年张¹⁹目斥²⁰之:“尔辈²¹²²鹰犬也!”不顾²³而去。
译文:从前有一个少年,他的家境很贫穷,靠砍柴种粮为生,晚上在月光下读书。邻村有个富人,天天穿着丝绸的衣服,天天吃大鱼大肉,常常在人面前炫耀。一天,这个富人出去打猎,左右的随从手持弓箭,鹰犬跟在后面,途中和这个少年相遇了,富人说:“你这么贫穷,还不如我的狗和鹰呢!”少年没回答。富人又说:“你跟着我一起去打猎,和我的猎狗猎鹰一起去追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给谁。”少年气愤地说:“我尽管家里穷得一无所有,但我有远大的志气,怎么能和你们这群鼠辈相并论!”左右随从听了这话想打他,少年怒张眼睛大声说:“你们也不过是他的鹰犬而已!”说完,头也不回就离开了。
注释:¹昔:从前。²甚:副词,十分,非常。³伐:砍。⁴薪:柴。⁵衣:穿着。⁶食:品尝。⁷常:经常。⁸以此:用……。⁹炫:炫耀。¹⁰尚:还。¹¹不及:比不上。¹²应:回答。¹³复:又。¹⁴尔:你。¹⁵志存:志向。¹⁶若等:你们。¹⁷左右:左右的随从。¹⁸殴:打。¹⁹张:瞪大。²⁰斥:斥责。²¹尔辈:你们。²²亦:也。²³顾:回头看。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七雄¹雄雌²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³
译文: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注释:¹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²雄雌:即胜负。³纷纷:纷乱。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秦兵益围邯郸¹急,魏何²不救平原君³
译文: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何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注释:¹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²魏何:指魏安釐何。³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何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公子¹为嬴(yíng)²停驷(sì)³,执辔(pèi)愈恭意愈下。
译文: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注释:¹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何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²嬴: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³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⁴执辔: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¹为屠肆(sì)²鼓刀³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译文: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注释:¹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²屠肆: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³鼓刀:操刀。鼓:挥舞。⁴抱关者:守门小吏。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¹
译文: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注释:¹“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向风刎(wěn)(jǐng)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¹
译文: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注释:¹“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

  题材的因袭,包括不同文学形式对同一题材的移植、改编,都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王维《桃源行》固然是成功的一例,而他的《夷门歌》同样也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从《魏公子列传》到《夷门歌》,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从艺术手法上看,将史传以二千余字篇幅记载的故事改写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叙事诗,对题材的重新处理,特别是剪裁提炼上“缩龙成寸”的特殊本领,令人叹绝。

  诗共十二句,四句一换韵,按韵自成段落。

  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后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以“何纷纷”三字道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益围邯郸怠”推出情况的紧急,以“不救”二字表现出形势的严峻。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四句交代故事背景。细分,则前两句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后两句写“窃符救赵”的缘起。粗线钩勒,笔力雄健,“叙得峻洁”(姚鼐)。“何纷纷”三字将攻城杀将、天下大乱的局面形象地表出。传云:“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赵都)”,诗只言“围邯郸”,然而“益急”二字传达出一种紧迫气氛,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来。于是,与“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轻描淡写,对照之下,又表现出一种无援的绝望感。

  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连用两个“愈”字,一是写出侯生的有意傲慢,二是写出魏公子的礼贤。“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两句,巧用原文,点化为对仗句。

  赵魏唇齿相依,平原君(赵国贤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无论就公义私情而言,“不救”都说不过去。无奈魏王惧虎狼之强秦,不敢发兵。但诗笔到此忽然顿断,另开一线,写信陵君礼贤下士,并引入主角侯生。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信陵君之礼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围赵之前,故这里是倒插一笔。其作用是,暂时中止前面叙述,造成悬念,同时运用“切割”时间的办法形成跳跃感,使短篇产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后文接叙救赵事时,给读者以一种隔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感觉。信陵君结交侯生事,在《史记》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诗中却把诸多情节,如公子置酒以待,亲自驾车相迎,侯生不让并非礼地要求枉道会客等等,一概略去。单挑面对侯生的傲慢“公子执辔愈恭”的细节作突出刻画。又巧妙运用“愈恭”“愈下”两个“愈”字,显示一个时间进程(事件发展过程)。略去的情节,借助于启发读者的联想,得到补充,便有语短事长的效果。两句叙事极略,但紧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复,又出人意外地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传中人物原话。“点化二豪之语,对仗天成,已征墨妙”(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颇富戏剧性。两句妙在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两人在窃符救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故强调并不多余。这段的一略一详,正是白石道人所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贵在匠心独运。

  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呼应。以“献奇谋”,即策划窃符救赵及夺晋鄙军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末两句写得慷慨豪迈,感人颇深。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后一段专写侯生,既紧承前段又遥接篇首,回到救赵事上来。“献奇谋”,指侯嬴为公子策划窃符及赚晋鄙军一事,这是救赵的关键之举。“意气”句则指侯嬴于公子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事。其自刎的动机,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平生意愿已足,生命已属多余,故作者着力表现这一点。末二句议论更作波澜,说明侯生义举全为意气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慷慨豪迈,有浓郁抒情风味,故历来为人传诵。二句分用谢承《后汉书》杨乔语(“侯生为意气刎颈”)和《晋书·段灼传》语(“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觉,用事自然入妙。诗前两段铺叙、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则以“非但”、“兼将”递进语式,把诗情推向高峰。以乐曲为比方,有的曲子结尾要拖一个尾声,有的则在激越外戛然而止。这首诗采取的正是后一种结尾,它如裂帛一声,忽然结束,却有“慷慨不可止”之感,这手法与悲壮的情事正好相宜。

  此诗写战国时隐者义士侯嬴献策救赵,慷慨捐躯的壮烈行为,热烈歌颂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也赞扬了信陵君能任用贤才的开明政治风度。

  此诗把一个有头有尾的史传故事,择取三个重要情节来表现,组接巧妙、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代表着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的时代,这时出现为数不少的歌咏游侠的诗篇,决不是偶然的。《夷门歌》故事新编,溶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27-28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1-142

mén

wángwéi tángdài 

xióngxióngyóuwèifēn gōngchéngshājiàngfēnfēn 
qínbīngwéihándān wèiwángjiùpíngyuánjūn 
gōngwèiyíngtíng zhípèigōngxià 
hàiwèidāorén yíngnǎiménbàoguānzhě 
fēidànkāngkǎixiànliángmóu jiānjiàngshēnmìngchóu 
xiàngfēngwěnjǐngsònggōng shílǎowēngsuǒqiú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玉垒(lěi)¹高桐拂(fú)玉绳²,上含非雾下含冰³
译文:玉垒山上的高高桐树挺立苍穹,抚拂星辰,树梢上裹着朦胧的云雾,树根浸着厚厚的寒冰。
注释:蜀桐:此指桐木斫成之琴。¹玉垒:山名,在四川。²玉绳:星名,北斗第五星。³上含非雾下含冰:言桐树之高。非雾:雨雪或云霭之细密貌。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枉教¹紫凤无栖处,斫(zhuó)作秋琴弹坏陵²
译文:但是徒然长得这般高大并未成为紫凤栖身之材,却被砍作了秋琴,悲伤地弹奏着《坏陵》。
注释:¹枉教:空教、徒让。²坏陵:琴曲名,相传为伯牙所作。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主要描绘桐树的俊拔和坚毅的品性。梧桐的生长环境是恶劣的,它的枝叶为云气所缭绕,它的脚下是冰雪。梧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种与凤凰相连的佳木,诗人在描写中刻意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山名用“玉垒”,玉石高洁出尘,已有一种坚硬的感觉;桐称“高桐”,本身也有一种悲剧气质。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感叹高桐白白长得高大,最后被人斫作秋琴去弹《坏陵》古曲。栖息于树上的鸟是那传说中最洁净的凤凰,而诗人特意选择“紫凤”一词加以美饰,色彩上更加鲜明;琴说是“秋琴”,也是在着意突出一种寒凉之意。

  诗人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使得这首七绝在艺术上细美忧约,具有抑郁的情调和忧伤美。

参考资料:
1、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397-398页
2、 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265页
一叶落,褰珠箔。
一叶落,褰(qiān)¹珠箔(bó)²
译文:透过珠帘,看窗外一叶飘零。
注释:¹褰:揭起。²珠箔:即珠帘。
此时景物正萧索。
此时景物正萧索¹
译文:掀起珠帘,看帘外萧条的景象。
注释:¹萧索:萧条、冷落。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译文:月光照到画楼使人感到寒意,秋风吹起了帘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译文:触景怀人,不能不勾起往事的回忆。

  秋风落叶,景物萧索。触景怀人,能不勾起往事的回忆!“思量着”,余味无限,耐人寻思。这首小词借景抒情,睹物思人。“画楼月影”,“落叶西风”,意境优美,情韵绵长。

  这首词的作年、本事均无考。从词中所写的景物来看,当属悲秋怀旧之作。

  首句“一叶落”被用作调名,可见在全词中地位之重要。《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原是,见微知著、以近论远之意。由此而来的“一叶知秋”的成语,则包含着人们对于时序变换的特殊敏感。李存勖是武夫,对哲理未必有兴趣,但对时序的变换是有感触的。透过珠帘,他看到一叶飘零,立即引起了严重的关注,以至要掀起珠帘,看看帘外的萧索景象。戎昱《宿桂州江亭》诗“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也许可以借来概括此句的第一层意思。一年的好光景即将逝去,怎能不感惜时光易逝呢?

  不过,“一叶落”的意象在唐代的诗词中也时常与离情别绪联系在一起。韦应物《送榆次林明府》:“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韩翃妻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都是显例。尤其是韦诗,此词的前三句可能是从它化出来的,“萧索”、“一叶”等词不象是偶然的巧合。因而有理由认为,李存勖由“一叶落”所引起的感怀,与离情别绪的关系更密切。尽管他意中的离人是谁,已无从考索,但从“此时景物正萧索”的感慨中,可以窥见他的心境是相当苍凉落寞的;又从“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两句,可以看出他确有所思。对月怀人,临风思远,原是人之常情。虽然史称李存勖“其心豁如也”,但置身于此境,也不能无动于衷。古乐府云:”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相比较而言,“画楼”两句思致稍显深沉,而托物兴怀则同,因此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末两句:“吹罗幕,往事思量着。”隐约点到了全词的主旨,而“往事”究竟指什么,则始终不肯说破。作者故意留下的这点模糊性,不仅有助于词境的浑成,而且还使全词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读来愈觉悠然神远。难怪俞陛云激赏地说:“庄宗《一叶落》词,其佳处在结句,与《如梦令》同一机局、‘残月落花’句,寓情于景,用兴体也。‘往事思量’句,直抒己意,用赋体也。因悲秋而怀旧,情耶?怨耶?在‘思量’两字中索之。”(《唐词选释》)李存勖的词作大都写于作公子时期。其后用兵,“前后队伍皆以所撰词授之,使揭声而唱,谓之御制。至于入阵,不论胜负,马头才转,则众歌齐作。故凡所斗战,人忘其死,斯亦用军之一奇也。”(《五代史补》)应该说,像李存勖这样的词家,在词史上也数得上是“一奇”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