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宾贤偶,由来治理宜。都将良相业,敛作上工医。
自是宾贤偶,由来治理宜。都将良相业,敛作上工医。
内鉴悬金匮,心田产玉芝。静山门下客,十病九怀思。
内鉴悬金匮,心田产玉芝。静山门下客,十病九怀思。

怀huáishāntángshīzèngshì--zhāngníng

shìbīnxiánǒuyóuláizhìdōujiāngliángxiāngliǎnzuòshànggōng

nèijiànxuánjīnkuìxīntiánchǎnzhījìngshānménxiàshíbìngjiǔ怀huái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8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惭愧¹今年二麦²丰,千畦(qí)³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译文:难得今年大麦和小麦丰收,千亩地绿浪渲染了整个天空。天工造化,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注释:¹惭愧:难得。²二麦:大麦、小麦。³千畦:泛指多,畦:亩。⁴化工:天工造物者。⁵夭红:形容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归去山公¹应倒(dǎo)(zǎi)²,阑(lán)³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红笼
译文:山简晚上回来时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瑞香花花色妖红,气如熏香。
注释:¹山公:指晋代山简,字季伦。此处用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的故事。²倒载: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³阑街:靠着街道。⁴甚时:甚:副词,很,极。甚时:到了做什么的时候。⁵锦红笼:花名。《天禄识馀》:瑞香一名锦红笼,一名锦被堆。

  “惭愧今年二麦丰”,词篇开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对于丰收的无比喜悦之情,词人感叹难得像今年这样大麦、小麦都有一个好收成,语言极其浅显、通俗,而蕴含于其中的欣喜却十分浓厚,“惭愧”二字便把这种情感和盘托出。“千畦细浪舞晴空”是对具体的丰收之景的描写,那千畦的麦子随风飘动,泛起一层又一层的细浪,在晴空之下欢欣起舞,“舞”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麦浪翻飞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描写大片麦浪在晴空下翻滚的场景,显示麦子的生势挺拔,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丰收景象的喜悦心情,也表现出作者对农事的关心。而且,这一句和“惭愧今年二麦丰”妙用点染之法,先微微点起二麦丰之事,千畦细浪、舞晴空便是大笔涂抹,极力渲染出丰收的盛况。“化工余力染夭红”,造物者在化育万物、成就丰收之余,还把瑞香花染得夭红无比,绚烂多姿,给人以热烈、希望与痛快之感,这是从侧面描写丰收。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两句巧用晋代山简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的有趣故事,写出因丰收而无比欢快的乡民与儿童。百姓因丰收而欢娱,因欢娱而共庆共饮,喝得酩酊无所知,街边的儿童观之天真地拍手欢笑,词人眼中的人们那么沉醉于丰收之乐中,作为太守的他的心情便可想而知了。“甚时名作锦薰笼”,此句照应上阕中的化工余力染夭红,笔法流动中又有着严谨的构思,词人观赏着鲜艳欲滴的瑞香花,自问着:瑞香花何时又叫做锦薰笼了呢?赏花的情趣中是丰收的快意,看似无聊、无理的询问中体现的也正是内心按捺不住的悦然。词人用描写瑞香花花色夭红,气如薰香,流露出对花的喜爱和赏花的欢愉之情,用对花的赞美衬托丰收的喜悦。

huànshā··zhōucángchūnyuánzhōng--shì

cánkuìjīnniánèrmàifēngqiānlàngqíngkōnghuàgōngrǎnyāohóng

guīshāngōngyīngdàozàilánjiēpāishǒuxiàoértóngshénshímíngzuòjǐnxūnlóng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休去采芙蓉¹。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²闲愁无顿处,都著(zhuó)³两眉峰。
译文:不要去采芙蓉花,秋天的江面烟水空漾。夕阳下,一群大雁正在回家。想把心中的闲愁安顿好,却安顿不好。全都堆在紧锁的眉峰上。
注释:唐多令:词牌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亦入高平调。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箜篌曲》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¹芙蓉:指荷花。²顿:安置。³著在:放置在。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心事寄题红¹。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²。回首层楼³归去懒(lǎn),早新月、挂梧桐。
译文:满腹的心事写在红叶上,让它随着流水飘向冬。秋意越浓,人越伤心。回望高楼,迟迟才回去。此时,一轮新月已早早挂在梧桐上。
注释:¹题红:题诗于红叶之上。唐僖宗时宫女韩氏题诗红叶置御沟中,为卜子于侑所得。后僖宗放宫女,裕适娶韩氏。见《太平广记》;又唐宣宗时卢渥亦有得题诗红叶而娶宫女之事,见《云溪友议》。²秋浓:指的是深秋。³层楼:高楼。

  这首词是写秋季女子怀念远方的人的词,“斜阳”、“新月”指出时间是在傍晚时分,“秋江”“画桥”“层楼”则指出此诗的地点,词人从多方面描写词中人物的种种感受,秋感怀人虽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此词之所以不落俗套,魅力不凡,则在于它的流畅、疏朗以及跌宕起伏的笔势,发端以祈使句式领起,以此来警醒读者,芙蓉,即荷花素为人们喜爱,是古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它具有多种的象征意义。采莲,原是民间妇女特有的劳动情趣,乐府民歌和文人乐府中多有佳作,此词开篇即规劝人们别去采撷,就有一种难言苦衷和一种特别的忧怨之情。次句切题之“秋”,说的是萧条旷阔的江面上,别无所有,只有一片茫茫烟水流淌着,它补充说明“休去”的原因。三、四句写夕阳、鸿雁。这是望中所见。“斜阳”点明时间,切“暮”,递进说明“休去”之原因:“带斜阳,一片征鸿”中的“征鸿”指的是远飞的大雁,切中词的时节“秋季”。因此才能触发种种感慨。梁江淹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陈江总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候鸟大雁夏去秋来,从北方飞往南方。思妇也盼望远人随着秋雁而南归。因此仰见征鸿,触发思念远人的情感。“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接写“闲愁”。这愁之所以叫“闲愁”,因为它是作者一种出来的愁绪。“愁著两眉峰”与“万恨在蛾眉”(唐武衙《春日偶作》)意同。“欲斜”两句,贴切形象,富有情致,使不可探寻的心理状态的“愁”有了安置,愁锁双眉,形迹可见。从这首词在句式遣词方面,颇受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启发。

  陈允平生活在由宋到元的过渡时期,人生无常,国破家亡,出身儒学世家的他无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暗借此词抒发了他的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如“斜阳”搬江河日下的悲叹和抑郁之愁情,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在这一点上,该词看似写思妇怀远的个人情感和羁旅之愁,却实借助婉约的词风表达了故土之恋,与辛弃疾的愁怨十分相似,在思想境界上与辛氏无太大区别。

  “心事寄题红”由叙闲愁转入抒心事。“题红”两句,用孟棨《本事诗》红叶题诗。意思是题诗寄情有意,无情之水东流去,可见心事重重。由是引出“断肠人”。“秋浓”指的是深秋,仍照应“秋暮”题意。后世骚人墨客多做悲秋、叹秋、感秋的文章,秋天秋景简直成了“悲”的代名词。断肠人心事重重,面对夕阳西下、烟水空蒙的深秋景象,更是叫人肝肠寸断。“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从户外进入室内,其中“懒”字,就把“断肠人”的情态和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早新月、挂梧桐”,这是在“层楼”中看到的,写得空灵透剔,意象鲜明。一轮新月高悬在稀稀落落衰败凋谢的梧桐树梢上,更增加了心烦意乱的愁思。结尾以景结情,戛然而止,给人无穷的回味。

  这首词在表现主题思想时采取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写法,内容联系密切。上片写“因触景所致的闲愁,因”征鸿“而引发怀远之情。下片写”心事“。心事是闲愁的具体说明,它又因秋浓而催人断肠,断肠是由心事所致,而心事又由题红引起,题红则是心事吐露的特殊形式。如此环形往复,层层而深,而产生怀愁的根本原因正是秋浓。这是因物触情,情景交融,物景生情。事事处处切题,是此词另一特色。如芙蓉、秋江、征鸿、秋浓、梧桐、斜阳、新月以及闲愁、心事、题红、断肠人、归去懒,都紧扣”秋暮有感“这个题意和季节。

  作者注重修辞从风格看,此词与婉约词派细腻绵绵情思有别,一方面它有对思想活动、情绪变化作精细的刻画,另一方面,又没有对描景状物作过分的渲染,独特之处在于疏朗中见真情,流快中藏细腻绵绵情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99-2100页

tángduōlìng··qiūyǒugǎn--chényǔnpíng

xiūcǎiróngqiūjiāngyānshuǐkōngdàixiéyángpiànzhēng鸿hóngdùnxiánchóudùnchùdōuzhezàiliǎngméifēng

xīnshìhónghuàqiáoliúshuǐdōngduànchángrénnàiqiūnónghuíshǒucénglóuguīlǎnzǎoxīnyuèguàtóng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译文:才停了船,风又吹起,把缆绳系在了野桐林的一棵大树上。
注释:灵晖:诗人徐照的字,永嘉四灵之一。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月在楚天¹碧,春来湘水深。
译文:皓月当空,南方的天空越发清亮;春天来临,湘江的水更加浩荡。
注释:¹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借指南方的天空。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官贫思近¹(què)²,地远动愁心。
译文:我官小位卑,正盼着得到朝廷重用,却又客地遥远,怎不痛入愁肠?
注释:¹近:靠近。此句言自己官小位卑,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²阙: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所喜同舟者,清羸(léi)¹亦好吟。
译文:值得庆幸欢喜的同舟的旅伴,虽然很是清瘦,却也雅爱文章。
注释:¹清羸:清瘦。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¹者数年比²不登³,又有水旱疾疫(yì)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jiù)。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译文: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注释:¹间:近、近来。²比:连续,频繁。³登:作物的成熟和收获。⁴咎:灾祸、祸根,也可引申为过失。这句是说,不明白它的祸根所在。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夫度(duó)¹田非益寡,而计民未²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³、为酒醪(láo)以靡(mí)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¹⁰远思,无有所隐。
译文: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注释:¹度:量,计算,此处为丈量土地。²末:古有士、农、工、商的顺序,商排最末尾。有轻视商的意思。³蕃:繁多。⁴醪:酒。⁵靡:浪费。⁶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⁷义:道理,意义。⁸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这里是以禄俸为职务的代称。⁹博士:秦及汉初立博士,掌管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到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博士专讲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区别。¹⁰率意:竭尽心意。
这篇文章全文共分四段:首段说疾忧虑民生的日益困苦。二段从朝廷行正和官吏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三段从民情习俗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末段令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等仔细讨论,不可以隐讳。通篇辞、意委婉,官式文书而如话家常,流露在字裏行间的爱民之心,特别感人。汉文帝刘恒是封建社会中一位比较能体贴民间疾苦的皇帝。

wénzuǒbǎixìngzhào

liúhéng liǎnghàn 

    jiānzhěshùniándēng yòuyǒushuǐhànzhīzāi zhènshènyōuzhī érmíng wèijiù zhězhènzhīzhèngyǒusuǒshī érxíngyǒuguò nǎitiāndàoyǒushùn huò rénshìduōshī guǐshénfèixiǎng zhì jiāngbǎiguānzhīfèngyǎnghuòfèi yòngzhīshìhuòduō mínshízhīguǎ 

    duótiánfēiguǎ érmínwèijiā kǒuliáng yóuyǒu érshízhīshènzhě jiùānzài nǎibǎixìngzhīcóngshì hàinóngzhěfán wéijiǔláozhěduō liùchùzhīshíyānzhězhòng zhī wèinéngzhōng chéngxiàng lièhóu èrqiānshí shìzhī yǒuzuǒbǎixìngzhě shuàiyuǎn yǒusuǒyǐn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千古风流¹八咏楼²,江山留与后人愁(chóu)
译文: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注释:¹风流:指情高远致。²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水通南国¹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²
译文: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注释:¹南国:泛指中国南方。²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 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诗的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意谓像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留给后人的不但不再是逸兴壮采,甚至也不只是沈约似的个人忧愁,而是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生发出来的家国之愁。对于这种“愁”,李清照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抒发过。事实证明,她的这种“江山之愁”不是多余的,因为“金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人寇,薄暑乃归。远至湖、湘、二浙,兵戎扰攘,所在未尝有乐土也”(《鸡肋编》卷中)。具体说来,继汴京沦陷、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朝廷的驻跸之地建康、杭州也先后一度失守。曾几何时,金兵直逼四明,高宗只得从海路逃遁。眼下作为行在的临安,又一次受到金、齐合兵进犯的严重威胁。即使敌人撤回原地,如果不对其采取断然措施,打过淮河去,收复北方失地,而是一味用土地、玉帛、金钱奴颜婢膝地去讨好敌人,那么性如虎狼的“夷虏”永远不会善罢甘休,南宋的大好河山就没有安全保障。这当是诗人赋予“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深层意蕴,也是一种既宛转又深邃的爱国情怀。

  “水通”二句,或对贯休《献钱尚父》诗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及薛涛《筹边楼》诗的“壮压西川四十州”有所取意。对前者主要是以其“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言婺州(今浙江金华)地位之重要;对后者改“壮压”为“气压”,其势比薛诗更加壮阔。看来这不仅是文字技巧问题。上述二诗之所以能够引起李清照的兴趣,主要当是因为薛诗对“边事”的关注和贯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骨。关于贯诗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婺州兰溪人贯休是晚唐时的诗僧。在钱镠称吴越王时,他投诗相贺。钱意欲称帝,要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能接见他。贯休则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作答,旋裹衣钵拂袖而去。后来贯休受到前蜀王建的礼遇,被尊为“禅月大师”。贯休宁可背井离乡远走蜀川,也不肯轻易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李清照对这类诗句的借取,或是为了讥讽不惜土地的南宋朝廷。

  此诗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既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亦可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虽然好的标语口号富有鼓动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诗,条件一旦有变,它也就失去了作用,从而被人所遗忘。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历时八九百年,余韵犹在,仍然撼动人心,这当与其使事用典的深妙无痕息息相关。惟其如此,女诗人关于八咏楼的题吟,不仅压倒了在她之前的诸多“须眉”,其诗还将与“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一样,万古常青。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yǒnglóu

qīngzhào sòngdài 

qiānfēngliúyónglóu jiāngshānliúhòurénchóu 
shuǐtōngnánguósānqiān jiāngchéngshí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