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吴佐越早经纶,朝市风波猛乞身。不道五湖春浪急,蓬窗还有捧心人。
倾吴佐越早经纶,朝市风波猛乞身。不道五湖春浪急,蓬窗还有捧心人。
陈克

陈克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 1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都护¹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译文: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注释:¹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萧条虏(lǔ)尘净¹,突兀(wù)天山²孤。
译文: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注释:¹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²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miè--céncān

dōuxīnmièshì

xiāotiáochénjìngtiānshān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我浮黄河去京阙(què),挂席¹欲进波连山²
译文:我离开了京城,从黄河上乘船而下,船上挂起了风帆,大河中波涛汹涌,状如山脉起伏。
注释:¹挂席:即挂帆、扬帆之义。²波连山:波浪如连绵的山峰。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¹间。
译文:航程长,水遥阔,饱尝远游之辛苦,才终于到达宋州的平台,这是古梁园的遗迹。
注释:¹平台:春秋时期宋平公所建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梁园区东。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suì)作梁园歌。
译文:在平台作客依然愁思不断,对酒高歌,即兴来一首《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却忆蓬池¹(ruǎn)公咏,因吟“渌(lù)水扬洪波”。
译文:又感阮籍《咏怀》“徘徊蓬池上”之诗,念及“泽水扬洪波”之句。
注释:¹蓬池:其遗址在河南尉氏县东南。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洪波浩荡迷旧国¹,路远西归²安可得!
译文:深感长安与梁园隔着干山万水,道路迢迢,想再重返西京希望已经不大了。
注释:¹旧国:旧都。指西汉梁国。²西归:萧士赟注:“唐都长安在西,白远离京国,故发‘西归安可得’之叹也。”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人生达命¹岂暇(xiá)²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译文:人各有命,天命难违,必须豁达,不必忧愁,且登高楼边赏风景边饮美酒,再让歌女唱我的小曲。
注释:¹达命:通达知命。²暇:空闲功夫。暇,宋本原作“假”。据王本改。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平头奴子¹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译文:身旁有平头奴子摇着扇子,炎热的五月就如同十月清秋一样凉爽。
注释:¹平头奴子:戴平头斤的奴仆。平头:头巾名,一种庶人所戴的帽巾。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¹如花皎(jiǎo)白雪。
译文:侍女为你端上盛满杨梅的玉盘,再为你端上花皎如雪的吴盐。
注释:¹吴盐:吴地所产之盐质地洁白如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yí)齐事高洁。
译文:沾白盐饮美酒,人生不得意也要尽欢,别学周朝的夷齐品行高洁,不食周粟,我拿着皇上的金子买酒喝。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昔人豪贵信陵君¹,今人耕种信陵(líng)坟。
译文:以前这附近有个潇洒豪勇的主人名叫信陵君,如今他的坟地却被人耕种,可见权力风流是空。
注释:¹信陵君:魏公子魏无忌,封为信陵君。仁而下士,当时诸侯以公子贤,多门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曾窃虎符而救赵,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事见《史记·信陵君列传》。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译文:你看现今这梁园,月光虚照,院墙颓败,青山暮暮,只有古木参天,飘挂流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梁王宫阙今安在¹?枚马²先归不相待。
译文:当时豪奢的梁园宫阙早已不复存在,当时风流倜傥的枚乘、司马相如哪去了?
注释:¹“梁王”句:阮籍《咏怀》:“梁王安在哉。”此化用其句。梁王,指梁孝王刘武。²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yú)(biàn)¹东流海。
译文:当时的舞影歌声哪去了?均付池中绿水,只剩下汴水日夜东流到海不复回。
注释:¹汴水:古水名,流经开封、商丘等地。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译文:吟到这里,我不由得泪洒衣襟,未能归得长安,只好以黄金买醉。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连呼五白行六博¹,分曹²赌酒酣(hān)驰晖(huī)
译文:或呼白喊黑,一掷干金;戴分曹赌酒,以遣时日。
注释:¹五白、六博:皆为古代博戏。²分曹:分对。两人一对为曹。
歌且谣,意方远。
歌且谣,意方远。
译文:我且歌且谣,暂以为隐士,但仍寄希望于将来。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¹
译文:就像当年谢安东山高卧一样,一旦时机已到,再起来大济苍生,时犹未为晚也!
注释:¹“东山”二句:《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而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

  李白入长安到出长安,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读者好像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席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也正像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读者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平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昔人”以下进入了情感上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观根源来自对功业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诗意便象汹涌的波涛一般激愤地向功业思想冲刷过去。诗人即目抒怀,就梁园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贵一时的魏国公子无忌,今日已经丘墓不保;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见踪影。一切都不耐时间的冲刷,烟消云散,功业又何足系恋!“荒城”二句极善造境,冷月荒城,高云古木,构成一种凄清冷寂的色调,为遗迹荒凉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较为永恒的事物,同舞影歌声人世易于消歇的事物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开怀畅饮,那么,随着感情的激越,到这里便已近于纵酒颠狂。呼五纵六,分曹赌酒,简单几笔便勾画出酣饮豪博的形象。“酣驰晖”三字写出一似在同时间赛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饮情态跃然纸上。

  否定了人生积极的事物,自不免消极颓唐。但这是有激而然。狂放由苦闷而生,否定由执着而来,狂放和否定都是变态,而非本志。因此,愈写出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愈表现否定,愈见出系恋之挚。刘熙载说得好:“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艺概》卷二)正因为如此,诗人感情的旋律并没有就此终结,而是继续旋转升腾,导出末段四句的高潮:总有一天会象高卧东山的谢安一样,被请出山实现济世的宏愿。多么强烈的期望,多么坚定的信心!李白的诗常夹杂一些消极成分,但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就在于他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心,这是十分可贵的。

  这首诗,善于形象地抒写感情。诗人利用各种表情手段,从客观景物到历史遗事以至一些生活场景,把它如触如见地勾画出来,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个正直灵魂的苦闷挣扎,冲击抗争,从而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无情摧残和压抑。

  清人潘德舆说:“长篇波澜贵层叠,尤贵陡变;贵陡变,尤贵自在。”(《养一斋诗话》卷二)这首长篇歌行体诗可说是一个典范。它随着诗人感情的自然奔泻,诗境不停地转换,一似夭矫的游龙飞腾云雾之中,不可捉摸。从抑郁忧思变而为纵酒狂放,从纵酒狂放又转而为充满信心的期望。波澜起伏,陡转奇兀,愈激愈高,好像登泰山,通过十八盘,跃出南天门,踏上最高峰头,高唱入云。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1-263

liángyuányín

bái tángdài 

huángjīngquè guàjìnliánshān 
tiānchángshuǐkuòyànyuǎnshè fǎng访shǐpíngtáijiān 
píngtáiwéiyōuduō duìjiǔsuìzuòliángyuán 
quèpéngchíruǎngōngyǒng yīnyín shuǐyánghóng  
hónghàodàngjiùguó yuǎn西guīān 
rénshēngmìngxiáchóu qiěyǐnměijiǔdēnggāolóu 
píngtóuyáoshàn yuèqīngqiū 
pányángméiwéijūnshè yánhuājiǎobáixuě 
chíyánjiǔdànyǐnzhī xuéshìgāojié 
rénháoguìxìnlíngjūn jīnréngēngzhòngxìnlíngfén 
huāngchéngzhàoshānyuè jìncāngyún 
liángwánggōngquèjīnānzài méixiānguīxiāngdài 
yǐngshēngsàn绿chí kōngbiànshuǐdōngliúhǎi 
chényínshìlèimǎn huángjīnmǎizuìwèinéngguī 
liánbáixíngliù fēncáojiǔhānchíhuī 
qiěyáo fāngyuǎn 
dōngshāngāoshílái cāngshēngwèiyīngwǎn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tiáo)¹槐江岭²,是为玄圃(pǔ)³丘。
译文:遥遥高耸槐江岭,那是玄圃最高冈。
注释:¹迢迢:高而远的样子。²槐江岭:即槐江之山。³玄圃:即平圃,亦作“县(悬)圃。”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西南望昆墟(xū)¹,光气²难与俦³
译文:远望西南昆仑山,珠光宝气世无双。
注释:¹昆墟:即昆仑山。²光气:珠光宝气。³俦:比并。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亭亭¹明玕(gān)²照,洛洛³清瑶流。
译文:高高珠树光明照,谣水涓涓流细淌。
注释:¹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²玕:琅玕树,即珠树。³洛洛:水流动的样子。⁴瑶:同“滛”。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恨不及周穆¹,托乘²一来游。
译文:可恨不及周穆世,搭车也去一游赏。
注释:¹周穆:周穆王。²托乘:犹今言“搭车”。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sā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tiáotiáohuáijiānglǐng shìwèixuánqiū 
西nánwàngkūn guāngnánchóu 
tíngtíngmínggānzhào luòluòqīngyáoliú 
hènzhōu tuōchéngláiyóu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péng)¹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译文:黍苗生长很茁壮,好雨及时来滋养。众人南行路途遥,召伯慰劳心舒畅。
注释:¹芃芃:草木繁盛的样子。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任我辇(niǎn)¹,我车我牛。我行既集²,盖云归哉。
译文:我挽辇来你肩扛,我扶车来你牵牛。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走。
注释:¹辇:人推挽的车子。²集:完成。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hé)¹云归处。
译文:我驾御车你步行,我身在师你在旅。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去。
注释:¹盖:同“盍”,何不。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肃肃¹谢功²,召伯营之。烈烈³征师,召伯成之。
译文:快速严整修谢邑,召伯苦心来经营。威武师旅去施工,召伯经心来组成。
注释:¹肃肃:严正的样子。²功:工程。³烈烈:威武的样子。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¹(xí)²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译文:高田低地已修平,井泉河流已疏清。召伯治谢大功成,宣王心里得安宁。
注释:¹原:高平之地。²隰:低湿之地。

  《黍苗》是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诗意自明。《毛诗序》说它是“刺幽王也。不能膏泽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前人多有辩驳,朱子直言:“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非刺幽王也。”(《诗序辨说》)可谓干净利落。

  此诗是纪实性作品,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须知如下史实:宣王是在其父厉王出奔并死于彘(今山西霍县),整个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即位的,“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作为一代中兴贤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黍苗》诗中所赞美的召穆公召虎也是当时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诗中所述召伯营谢的事发生在宣王鼎盛时期。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南方各族的攻守控制,宣王便封其母舅申伯于谢(在今河南唐县,与湖北枣阳近),并命召伯虎带领徒役之众前往经营谢邑。在营建任务圆满完成的时候,随行者唱出了这首诗歌。《诗经·大雅》中还收录了一首宣王的大臣尹吉甫作的《崧高》,也是叙述申伯迁居封地谢邑的事,可见当时申伯封谢确实是件大事,读者可参照阅读。

  全诗共分五章,章四句。

  第一章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起兴,言召伯抚慰南行众徒役之事。召伯如前所言,他是宣王时的贤臣,曾在“国人暴动”时以子替死保住了时为太子后为宣王的姬静性命,与宣王关系非同一般。他还曾率军战胜淮夷,建立奇功,《诗经》中多有吟唱,《大雅·江汉》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的句子。经营谢地这样的要冲重邑,非文治武功卓著的召伯没有人可担当此任。诗首两句兴中寓比,言南行众人得召伯抚慰如黍苗得时雨滋润一般。正因为如此,谢邑的营建才会那样迅捷而有序。首章用了两句(也是全诗仅有的两句)兴句开头,使得这首记录召伯营谢之功的诗作多了几许轻松的抒情味。车辇南行路途之遥远、跋涉之艰辛是可以想像的,但有召伯之劳,就没有什么让人不胜劳苦的。

  第二、三两章反覆吟唱,既写建筑谢城的辛劳和勤恳,又写工程完毕之后远离故土的役夫和兵卒无限思乡之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在短句中同一格式反覆出现,急促中反映出当时役夫紧张艰辛、分工严密且合作有序的劳动过程;“我徒我御,我师我旅”以同样的节奏叙述兵卒在营建谢邑中规模宏大也同样辛苦的劳作场面。这两部分看似徒役在谢邑完工之后对劳动过程的美好回忆,实际上也是对召伯经营谢邑这样的庞大工程安排有方的热情赞美。这两章后两句言:“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行既集,盖云归处。”是长期离家劳作的征役者思乡情绪真实而自然的流露。但尽管思乡之情非常急切,语气中却没有丝毫怨怒之气,确实是与全诗赞美召伯的欢快情绪相和谐的。

  第四章是承接二、三两章所作的进一步发挥,言召伯营治谢邑之功。谢邑得以快速度高质量地建成,完全是召伯苦心经营的结果。“肃肃谢功,召伯营之”两句照应第二章,不过第二章是铺排,这两句是颂辞,重心有所不同。“烈烈征师,召伯成之”,颂扬召伯将规模甚众情绪热烈的劳动大军有序地组织起来营建谢城的卓越的组织才能,这两句与第三章相照应。由此观之,此诗在结构安排上颇具匠心,严整的对应,反映出雅诗的雅正特点,与风诗不同。

  诗最后一章言召伯营治谢邑任务的完成对于周王朝的重大意义。“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是说召伯经营谢邑绝非仅修城池而已,还为谢邑营造了必要的生存环境。修治田地,清理河道只是末节,但连这些都已安排到位,就不会有什么疏漏了。这个时候,谢邑作为周王朝挟控南方诸国的重镇已建成,周宣王心中当然舒坦多了。“召伯有成,王心则宁”,于篇末点题,为全诗睛目。在用韵上,末章一改前面几章隔句押韵的规律,句句押韵,且用耕部阳声韵,使节奏和语气顿时变得舒缓起来,极具颂歌意味。

shǔmiáo

míng xiānqín 

péngpéngshǔmiáo yīngàozhī yōuyōunánxíng shàoláozhī 

rènniǎn chēniú xíng yúnguīzāi 

 shī xíng yúnguīchǔ 

xiègōng shàoyíngzhī lièlièzhēngshī shàochéngzhī 

yuánpíng quánliúqīng shàoyǒuchéng wángxīnníng 

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
贾谊¹宅中今始见,葛洪²山下昔曾窥。
译文:贾谊宅中的水井今天才见到,葛洪的炼丹井昔日曾看过。
注释:¹贾谊:西汉政治局、辞赋家。²葛洪: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
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暍死时。
寒泉¹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暍(yē)²死时。
译文:水井深达百尺只能看影,行人不能汲饮因此中暑而死。
注释:¹寒泉:极言水深。²暍:中暑。一作“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