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萍香满。
晚来醉著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半。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
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萍香满。
晚来醉著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半。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
曹组

曹组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 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连宵¹风雨恶²,蓬户³不轻开。
译文:一整夜风雨都非常凶猛,我的住处简朴不敢轻易开窗。
注释:¹连宵:即通宵,一整夜。²恶:形容风雨之凶猛。³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住房简朴。⁴轻:轻易,随便。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译文:山好似知道我渴望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心情,一推开窗便扑面而来。

tuīchuāng

yuánméi qīngdài 

liánxiāofēngè péngqīngkāi 
shānxiāngjiǔ tuīchuāngmiànlái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¹
注释:¹风候:风物气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秦城¹岁芳²老,越国³春山秀。
注释:¹秦城:指长安。²岁芳:指春花。³越国:诸暨一带春秋时属越国。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落日望寒涛,公门¹闭清昼²
注释:¹公门:衙门。²闭清昼:白天闭门。谓政务清闲。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何用慰相思,裁书¹寄关右²
注释:¹裁书:写信。²关右:即关西。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sòngzhūwángzhǔ簿zhīrèn--

biéchóuwànfāngsānzòu

yuǎnhuànxiāngnántiānfēnghòu

qínchéngsuìfānglǎoyuèguóchūnshānxiù

luòwànghántāogōngménqīngzhòu

yòngwèixiāngcáishūguānyòu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译文: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就知它是最高阳气之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石林何冥(míng)¹,幽洞无留行。
译文:成林的岩石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
注释:¹冥密:阴暗壅塞。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译文:古时候的林道成仙之路,确是与那造化合而为一。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玄感非象识¹,谁能测沈(chén)²
译文:玄妙感应并非喑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
注释:¹象识:指表面的认识。象,一作“蒙”。²沈冥:指仙道深奥莫测。沈,同“沉”,一作“沦”。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世人拘目见,酣(hān)¹笑丹经。
译文:世间凡人拘泥于眼见为实,沉湎于酒中嘲笑那丹经真义。
注释:¹酣酒:沉湎于酒。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译文:昆仑山上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么才能采到它的花蕊?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xiāo)¹
译文:我踏雨来到门前敲竹门,没有人应声,池中荷花清香四溢,片片花瓣轻薄得好似紫绡裙。
注释:¹绡裙:一种薄裙。这里是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相逢未暇(xiá)论奇字¹,先向水边看白云。
译文:相逢在一起却无暇进行学术讨论,只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
注释:¹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fǎng访zhōngzhōu

yáoyōng sòngdài 

láiqiāozhúxiàmén xiāngqīngtòuxiāoqún 
xiāngféngwèixiálùn xiānxiàngshuǐbiānkànbáiyún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
吴侬¹生长湖山曲²,呼吸湖光饮山绿(lù)³
译文: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注释:¹吴侬:吴语自称或称人为“侬”,此泛指江南人。²曲,一作“麓”。³渌:水清。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不论世外隐君子¹,佣儿²(fàn)³皆冰玉。
译文: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注释:¹隐君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²佣儿:一作“佣奴”。³贩山:女商贩。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先生可是¹绝俗人,神清²骨冷无由俗。
译文: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注释:¹可是:岂是。²神清:谓心神清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tóng)子了然¹光可烛。
译文: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注释:¹了然:谓眼珠明亮。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译文: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诗如东野¹不言寒,书似留台²差少肉。
译文: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注释:¹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²西台:指宋书法家李建中,字得中,蜀人,善真行书,曾掌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故称李西台或李留台。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¹犹可录。
译文: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注释:¹微言:精微的言论。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¹
译文: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注释:¹白头曲:《西京杂记》云:“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处白头曲借指伤老嗟卑的诗歌。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译文: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不然配食水仙王¹,一盏(zhǎn)寒泉荐²秋菊。
译文: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注释:¹水仙王: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²荐:遇时节供时物而祭。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林逋生长的环境。开首即称他们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山水清澄。后两句讲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隐君子是高尚的,就是佣工贩妇也都是冰清玉洁的人。还没有写到林逋,却已经树立了高洁形象。

  接下去写林逋高风亮节,源于天性。“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林逋不是与世俗隔绝的人,上文写那个环境里除了“隐君子”外,还有“佣儿贩妇”,正说明他不是与世隔绝的。“神清骨冷”是从《晋书·卫玠传》“叔宝(卫玠字叔宝)神清骨冷”来的。当时所谓骨,指气质品格而言,从神情到品格都清冷。接着,作者写他对林逋的钦仰,这种钦仰在梦中得到反映。他在梦中见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烛”。《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之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瞳仁明亮,说明胸中正,跟神清有关;瞳仁昏暗,说明胸中不正。林逋既是“神清骨冷”,在梦里看到他,那就是“瞳子瞭然”,再夸张一下,便成为“光可烛”,可以照见一切了。这样写,正显示出诗人对林逋的仰慕已经形于梦寐了。这样写,概括了林逋为人的特点。林逋写湖上风光的七言近体诗中,有的反映隐居生活和情思,写得“神清骨冷”。如《湖山小隐》二首之一:“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青翠湿蘅芳。”如《湖上晚归》:“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跟权和名绝交,向往的是仙山,正反映他无意功名。作者赞美林逋,是跟林逋的这五首七言近体诗相结合的。

  接下来就谈林逋的诗和书法。“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这里赞美林逋诗善于用字,尤其是咏西湖之作,更为湖上风光传神。“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里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来比林逋,作者《读孟郊诗》:“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认为孟郊的诗可以跟贾岛(贾岛曾做僧人,名无本)诗比清,不过豪放不及韩愈。作者《祭柳子玉文》称“郊寒岛瘦”,认为贾岛诗的缺点是寒苦。这里指出林逋诗有贾岛之清而无其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句指林逋的书法像李建中,瘦硬有骨力。称赞林逋兼有二人之长而无其短。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见名家评价)中一方面指出苏轼极为推重林逋的诗和书法,一方面又指出苏轼的评论,像董狐记事的直笔,不作虚美,不推重过分。这样讲是恰当的。

  下面再结合他的诗来讲他的高风亮节。“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作者自注:“逋临终诗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宋诗钞初集·和靖诗钞》作:“《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汉武帝的陵园称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相如临死前还在讨好武帝,劝武帝到泰山去封禅,祭天地,告成功。林逋不肯这样做,正显出他的高节。“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白头曲”原为卓文君因其夫司马相如对爱情不忠诚而作,后人多有以此曲为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辞。此处当指后一义。林逋是高士,连《封禅书》也不屑作,更不会悲吟《白头吟》,以自伤不遇。

  一结转到杭人对林逋的纪念。“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王世贞称:“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吴人指杭县人,将林逋故居作祠堂,显得低下狭小。作者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庙。”即认为林逋应该和水仙王相配,在水仙王庙里受到祭祀,用一杯寒泉和秋菊来祭。王世贞又称:“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因为水仙王祠早已不存,所以后来改在白香山祠内祭祀林逋,把他跟苏轼相配。

  这首诗是赞美林逋,“平生高节”点明主旨在赞他的高风亮节。一开头从湖光到山绿,写环境的美好,从隐君子到佣人贩妇,写人物的“皆冰玉”,这是陪衬。未写到林逋,已光彩照人。结尾变化有力,故称“夭矫”,即另出新意。用“修竹”、“秋菊”来作陪衬,也是取高洁相配。写到林逋本人时,点明“神清骨冷”,显示他的高洁源于天性。又用梦见瞳子瞭然来写他的正直,显出钦仰之情。再评论他的诗和书法。又用司马相如来比,更突出他的高节。这一比又归到他的诗上,回到《书林逋诗后》之题。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4-42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