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萝兼翠筱,白袷称乌巾。久湿愁侵骨,新晴喜见人。
绿萝兼翠筱,白袷称乌巾。久湿愁侵骨,新晴喜见人。
天高纵乌翮,云薄像鱼鳞。微月穿帘幌,移樽就北邻。
天高纵乌翮,云薄像鱼鳞。微月穿帘幌,移樽就北邻。

chūqíngshìèr--yuánzōngdào

绿luójiāncuìxiǎobáijiáchēngjīnjiǔ湿shīchóuqīnxīnqíngjiànrén

tiāngāozòngyúnbáoxiànglínwēiyuè穿chuānliánhuǎngzūnjiùběilín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sāng)¹
译文:少年时候读诗书,连汉唐的武功也不放在眼里,到老却寄身农桑。
注释:¹农桑:农耕与蚕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zūn)¹常在旁。
译文:骑在驴身上两脚快要到地,喜爱喝酒,酒杯常在身旁。
注释:¹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译文:老去以后容貌虽然变改,醉了以后意气仍然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怎么被移动的?可笑我自己就像愚公一样不自量。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译文: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到哪去呢?西子湖畔有我的榜样。(于谦和岳飞的墓都在西湖边)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日月双悬于氏墓¹,乾(qián)²半我岳³家祠(cí)
译文:于忠肃(于谦)的功绩可与日月同辉,岳武穆曾经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朝廷给他在西湖边建了祠庙。
注释:¹日月句: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²乾坤,天地。³岳:指岳飞,见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作者简介。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惭将赤手¹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²
译文:很惭愧我抗清复明大业未成,手无寸功,却想和这两位葬在一起。我凭借一颗赤诚之心,想在西子湖畔有一处我的安息之地。
注释:¹赤手:空手。²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鸟》:“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他日素车¹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chī)夷!
译文:以后有那么一天,在很多素车白马赶到浙东来向我吊丧的路上,东海将会掀起愤怒的狂涛,那怒涛难道一定是伍子胥吗?
注释:¹素车:素车白马,指送丧的行列。
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jiǎchényuè

zhānghuángyán míngdài 

guówángjiāzhī 西tóuyǒushī 
yuèshuāngxuánshì qiànkūnbànyuèjiā 
cánjiāngchìshǒufēnsān gǎnwèidānxīnjièzhī 
chēdōngzhè tāoshǔchī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辛丑¹正月五日,天气澄和²,风物³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物。临长流,望曾城,鲂(fáng)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gāo)¹⁰者,名实旧矣¹¹,不复乃为嗟(jiē)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¹²,独秀中皋¹³,遥想灵山¹⁴,有爱嘉名¹⁵。欣对不足¹⁶,率共¹⁷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dào)吾年之不留。各疏¹⁸年纪乡里¹⁹,以记其时日。
译文: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注释:¹斜物: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物辨》,斜物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¹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²澄和:清朗和暖。³风物:风光,景物。⁴闲美:闲静优美。⁵邻曲:邻居。⁶长流:长长的流水。⁷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⁸鲂:鱼名。⁹和:和风。¹⁰南阜:南山,指庐山。¹¹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¹²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¹³独秀中皋: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¹⁴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物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¹⁵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¹⁶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¹⁷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¹⁸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¹⁹乡里:指籍贯。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开岁¹(shū)²五日,吾生行³归休
译文: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注释:¹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²倏:忽然,极快。³行:即将,将要。⁴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念之动中怀¹,及辰²为兹游³
译文: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注释:¹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²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³兹游:这次游赏,指斜物之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气和¹天惟澄²,班坐³远流
译文: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注释:¹气和:天气和暖。²天惟澄:天空清朗。³班坐:依次列坐。⁴依:依傍,顺着。⁵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弱湍(tuān)¹²文鲂(fáng)³,闲谷(jiǎo)鸣鸥
译文: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注释:¹弱湍:舒缓的水流。²驰:快速游动。³文鲂:有花纹的妨鱼。⁴闲谷:空谷。⁵矫:高飞。⁶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jiǒng)¹散游目²,缅然³(dì)曾丘
译文: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注释:¹迥泽:广阔的湖水。迥,远。²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³缅然:沉思的样子。⁴睇:流盼。⁵曾丘:即曾城。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虽微¹九重²³,顾瞻(zhān)无匹俦(chóu)
译文: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俦。
注释:¹微:无;不如。²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³秀:秀丽。⁴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⁵匹俦:匹敌,同类。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提壶¹²宾侣,引满³献酬
译文: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注释:¹壶:指酒壶。²接:接待。³引满:斟酒满杯。⁴更:更替,轮番。⁵献酬:互相劝酒。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未知从今去¹,当复如此不(fǒu)²
译文: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注释:¹从今去:从今以后。²不:同“否”。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中觞(shāng)¹纵遥情²,忘彼千载忧³
译文: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注释:¹中觞:饮酒至半。²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³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且极¹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译文: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¹极:指尽情。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yóuxiéchuā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xīnchǒuzhēngyuè tiānchéng fēngxiánměi èrsānlín tóngyóuxiéchuān línchángliú wàngzēngchéng fángyuèlínjiāng shuǐōuchéngfānfēi nánzhě míngshíjiù nǎiwéijiētàn ruòzēngchéng bàngjiē xiùzhōnggāo yáoxiǎnglíngshān yǒuàijiāmíng xīnduì shuàigòngshī bēiyuèzhīsuìwǎng dàoniánzhīliú shūniánxiāng shí 

kāisuìshū shēngxíngguīxiū 
niànzhīdòngzhōnghuái怀 chénwéiyóu 
tiānwéichéng bānzuòyuǎnliú 
ruòtuānchíwénfáng xiánjiǎomíngōu 
jiǒngsànyóu miǎnránzēngqiū 
suīwēijiǔchóngxiù zhānchóu 
jiēbīn yǐnmǎngèngxiànchóu 
wèizhīcóngjīn dāngfǒu 
zhōngshāngzòngyáoqíng wàngqiānzàiyōu 
qiějīnzhāo míngfēisuǒqiú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一钩初月¹临妆镜,蝉鬓(bìn)²凤钗³(yōng)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译文:一钩月牙儿斜缀在天边,正是一个春晴的早晨,发黑如漆鬓薄如蝉的她对着镜子而慵懒得无心妆扮。她独处深闺之中,在迢迢高楼上,还裹着重重帘幕。于是将重帘挑起,帘外所见,却是风吹花落,花落无凭,上下翻转,一地狼藉。
注释:应天长:词牌名。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¹初月:新月,一说指愁眉。²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³凤钗:钗的一种,妇女的头饰。钗头如凤形,故名。⁴慵不整:指无心梳洗。慵,形容懒散的样子。⁵重帘:层层帘幕。⁶迥(jiǒng):深远,遥远。⁷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柳堤¹芳草径,梦断辘(lù)(lú)²金井³。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译文:忆当时在那长堤垂柳,芳草香径中,二人曾牵手漫步,那明净的井台,雕花的栏杆上,曾并坐谈心。而今只有梦中重见。昨夜夜深月残之时酒后醒来,梦中相聚的场景全部消失,对于春的伤愁更加深切,甚至远远超过了病痛的难受。
注释:¹柳堤:植有柳树的堤岸。²辘轳:比喻心中情思如辘轳般反复上下。³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廷园林里的井。⁴更阑:夜深月残。⁵过却:超过,胜过。

  这首词以重帘层楼里的思妇伤春伤别甚于作病的春愁,表达了作者深受后周胁迫、处境艰难、语多讳忌的深刻痛苦。词从女主人公早晨起来,懒于妆扮着笔,到她惆怅之情如风里落花一样,再追忆往欢不可再得,最后以春愁重压为结。她面对妆镜,无心打扮,风里落花,飘无所依。

  上片以“一钩初月”领起,描写少妇晨起对镜,然无心梳洗,鬓发不整,其情形与《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有相似之处,亦可知女为悦己者容是一个千年的理念。“重帘静,层楼迥”即写伤春人独处深闺之中,重重帘幕,高楼迢迢。这是由寂静和遥远的意境衬托人的寂寞和思念。“惆怅落花风不定”一句最佳,道出伤春人多少思绪。花落春去,美好在凋零。花犹如此,人何以堪。落了一地的不止是无凭的花,更有无依的心。这一如无法把握的身世,没有依靠的人生,有情之人不能不感伤和惆怅。此句意象美,意蕴深,将一位深闺女子面对春景而叹息青春、渴望珍惜却感慨无奈的心思微妙地传达出来,又不露刻画痕迹,充分显示了作者语言才能的高妙。

  下片紧承风吹落花而将画面展开,视界变得开阔,似有一种心情的舒展。换头“柳堤芳草”“辘轳金井”写过去游乐的美好时光,犹记当时,与友朋携手于芳草香径之间。这些充满温馨的画面,而今却是“梦断”。“梦断”二字下得很冷,一种被夺走的恨意与无奈。写到这里,作者才揭示出楼中人郁闷的原因:原来是感伤离别。结尾点明心思:为销愁,昨夜也曾饮酒,然而夜深酒醒,四周沉寂清冷,春愁却是更深。“更阑酒醒”四个字被柳永演绎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夜的相思终是落了个“为伊消得人憔悴”,“春愁”郁积于胸成为永远的悲哀与痛苦。“春愁过却病”是词之眼,春愁之甚甚于病,苦楚难忍。张爱玲的“长的是痛苦,短的才是一生”是对“春愁过却病”最好的注释。

  这首词之所以为人称道,甚至被误认为是后主李煜词,或冯延巳词,乃至欧阳修词,是因为词中意象的妙用,渲染了思妇的春愁,使春愁力透纸背,也浸透了看客的心扉。词人在词中主要使用了以下意象,一是“重帘层楼”,二是“落花风不定”,三是“柳堤芳草径”,四是“辘轳金井”。

  “重帘层楼”,既是思妇所处的与外界、与春天隔绝的实景,也是李中主孤独无依的艰难处境形象比喻;“落花风不定”,既写景又写人,既是景亦是人,春风不定而使人想到了落红无数,落红无数引起无限伤春情思,不停地伤春情思使人憔悴不堪,犹如春风不定而落红无数;“柳堤芳草径”,既是情侣惜别的实景,又是“杨柳依依”“天涯芳草”的伤心暗示;“辘轳金井”既是词人梦断之因的实景,又似在说,梦虽醒了但如辘轳金井般反复上下的情思却难以了断。这实与虚的反复出现、反复对应,大大渲染了春愁情绪,以致词人最后发出了春愁浓于酒、春愁之苦人且甚于生病的哀叹。

  全词写别离的苦痛。上片写晨起无心梳整,下片写昨夜醉醒愁浓,后者是因,前者是果;上片写风飘花落的惆怅,下片写柳堤芳草的情事,后者是回忆,前者是现实。上片立足于看,表现离情之痛;下片着笔于想,表现春愁之苦。上下两片层层推进,脉络清晰,结构严密。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1-3
2、 蒋 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13
3、 姜海锋.李璟与南唐及其词[J].许昌学院学报,1988(03).

yīngtiānzhǎng··gōuchūyuèlínzhuāngjìng--jǐng

gōuchūyuèlínzhuāngjìngchánbìnfèngchāiyōngzhěngzhòngliánjìngcénglóujiǒngchóuchàngluòhuāfēngdìng

liǔfāngcǎojìngmèngduànjīnjǐngzuógènglánjiǔxǐngchūnchóuguòquèbìng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niǎo)丝翘足傍澄澜¹,消尽年光²(zhù)³间。
译文:轻柔洁白的羽毛,高高翘起的腿,一只鹭鸳静静地站在澄澈的水边,你看他日复一日就这样驻足凝神,仪态悠然。
注释:¹澄澜:清波;指澄清波澜。²年光:年华,岁月。³伫思:沉思;凝思。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译文:如果你看到水里的鱼儿能不动一点羡慕的心思,那么,你对其他的事物的姿态会更加悠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