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虽窃禅,犹存故君礼。灵宝存晋安,刘宋缘之起。
曹马虽窃禅,犹存故君礼。灵宝存晋安,刘宋缘之起。
是以零陵王,掩恨归蒿里。一念逞所私,千秋成厉轨。
是以零陵王,掩恨归蒿里。一念逞所私,千秋成厉轨。
诸子岂尽嚚,人人不良死。不然寄奴勋,夫岂阿瞒比。
诸子岂尽嚚,人人不良死。不然寄奴勋,夫岂阿瞒比。

quēshí--wángshìzhēn

cáosuīqièchányóucúnjūnlíngbǎocúnjìnānliúsòngyuánzhī

shìlínglíngwángyǎnhènguīhāoniànchěngsuǒqiānqiūchéngguǐ

zhūzijǐnyínrénrénliángránxūnāmán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5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梦仙到,吹笙路杳,度巘云滑。溪谷冰绡未裂。金铺昼锁乍掣。见竹静、梅深春海阔。有新燕、帘底低说。念汉履无声跨鲸远,年年谢桥月。
梦仙¹到,吹笙(shēng)路杳(yǎo),度巘(yǎn)²云滑。溪谷冰绡(xiāo)未裂。金铺昼锁乍掣(chè)。见竹静、梅深春海阔。有新燕、帘底低说³。念汉履(lǚ)无声跨鲸远,年年谢桥月。
译文:我来到李尚书依山而筑的庄园里,只听到远处有笙声隐约地传入我的耳中。我顺着险峻曲折的山径向上攀登一直到山顶,山路似乎直通天际,一伸手便能摸到天上飘过来的柔软的白云。庄园内的小溪里还冻结着医层薄冰,久雨的天气刚刚放晴,阳光就开始普照大地。只见那庄园中竹林幽深,梅花成丛,春天的气息已是随处可见了。有几只刚从远方飞来的燕子轻巧地穿越窗户,呢喃低语。古时的黄石公恐怕早已跨鲸仙游无踪了,只有夜晚的明月不断升落,不厌其烦地照耀着这座古老的石桥上。
注释:浪淘沙慢:词牌名,《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共一百三十三字,分三片,第一片九句六仄韵,第二片九句六仄韵,三片六句四仄韵,并叶入声韵。李尚书:据朱祖谋考证,指工部尚书李曾伯。¹梦仙:词人自称。²巘(yǎn):山峰,山顶。³帘底低说:一本无“低”字。
曲折。画阑尽日凭热。半蜃起玲珑楼阁畔,缥缈鸿去绝。飞絮扬东风,天外歌阕。睡红醉缬。还是催、寒食看花时节。
曲折。画阑¹尽日凭热。半蜃(shèn)起玲珑楼阁畔,缥(piāo)(miǎo)²鸿去绝。飞絮扬东风,天外歌阕(què)。睡红醉缬(xié)³。还是催、寒食看花时节。
译文:园中布置着曲曲折折的画栏,它们每天被许多人依靠、抚摸。庄园的山上横空架设了一座小巧玲珑的拱桥,桥边楼阁临水处,已是人去楼空,音信绝断。柳絮随着初春的东风满园飞扬,好像天上的仙子在奏着美妙的音乐,然后将一个个音符飘洒到人世间。主人殷勤待客,频频劝酒,我醉得脸成酡色,差点要跌倒。但醉中告诉主人:待到春暖花开的寒食节时,我还要来这儿赏花游园。
注释:¹画阑:即“画栏”,有画饰的栏杆。²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³缬:两颊红晕。
花下苍苔盛罗袜。银烛短、漏壶易竭。料池柳、不攀春送别。倩玉兔、别捣秋香,更醉蹋、千山冷翠飞晴雪。
花下苍苔盛罗袜。银烛短、漏壶易竭(jié)。料池柳、不攀(pān)春送别。倩玉兔、别捣秋香,更醉蹋、千山冷翠飞晴雪。
译文:在繁花似锦的时候,我一定在这儿悠哉游哉,以致被花丛下的苔藓沾满了脚上的罗袜。在意犹未尽持烛夜游山园时,时光更过得飞逝,我还误以为是报时的漏壶水滴得太快了呢。想那池边的杨柳虽可留客,但终于不能将春天挽留住;又希望月宫中的玉兔也不要捣尽了秋日的桂子香。我醉熏熏地从山径上下来,头戴树影,脚踏满地柳絮,兴尽而归。

làngtáoshāmàn ·shàngshūshānyuán

wényīng sòngdài 

mèngxiāndào chuīshēngyǎo yǎnyúnhuá bīngxiāowèiliè jīnzhòusuǒzhàchè jiànzhújìng méishēnchūnhǎikuò yǒuxīnyàn liánshuō niànhànshēngkuàjīngyuǎn niánniánxièqiáoyuè 

zhé huàlánjìnpíng bànshènlínglónglóupàn piǎomiǎohóng鸿jué fēiyángdōngfēng tiānwàiquè shuìhóngzuìxié háishìcuī hánshíkànhuāshíjié 
huāxiàcāngtáishèngluó yínzhúduǎn lòujié liàochíliǔ pānchūnsòngbié qiàn biédǎoqiūxiāng gèngzuì qiānshānlěngcuìfēiqíngxuě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¹忽传收蓟(jì)²,初闻涕(tì)³泪满衣裳(cháng)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注释: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¹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²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³涕:眼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¹妻子²愁何在³,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
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注释:¹却看:回头看。²妻子:妻子和孩子。³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⁴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放歌¹²纵酒³,青春作伴好还乡。
译文: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注释:¹放歌:放声高歌。²须:应当。³纵酒:开怀痛饮。⁴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⁵作伴:与妻儿一同。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¹从巴峡穿巫峡²,便³下襄(xiāng)向洛阳
译文: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¹即:就。²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³便:就的意思。⁴襄阳:今属湖北。⁵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42-544

wénguānjūnshōunánběi

 tángdài 

jiànwàichuánshōuběi chūwénlèimǎncháng 
quèkànchóuzài mànjuǎnshīshūkuáng 
báifàngzòngjiǔ qīngchūnzuòbànhǎohuánxiāng 
cóngxiáchuān穿xiá biàn便xiàxiāngyángxiàngluòyáng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译文:一梦回到黄鹤楼跟鹦鹉洲,又同昔日那般游玩了一番。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苍山斜入三湘(xiāng)¹路,落日平铺七泽²流。
译文:苍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间,落日铺满了七泽的水面。
注释:¹三湘: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²七泽:指楚地诸湖、云梦古泽。
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qiáng)高下乱维舟。
译文:傍晚城头鼓角声齐响,遥传四方、撼动大地;人们系舟江浜之时,千帆万樯排列得高下参差,令人目不暇接。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译文:昔日朋友虽然都在但因分散而难聚首,只能独自面向南池看那白鸥嬉戏。

  在揭傒斯早年的汉、湘之游中,武昌是他居留最久、印象最深的城市。诗的首联,只交代了梦中来到黄鹤楼、鹦鹉洲这二处昔日游历之地,连用二地名,毫不修饰,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用浑厚的笔法,把景物浑然推出(还有意无意地带了一个“浑”字),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他深知此际绝不容精雕细刻,不然下二句便不能自然引出了。

  正是站在浑朴无饰的黄鹤楼头,鹦鹉州前,才能放眼望去,全是雄浑之景。“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时七泽流”。巍然的苍山,鲜红的落日,武昌具有极其浑成的气象。三湘,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七泽,指楚地诸湖、云梦古泽:这是武昌开阔的视野。苍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间,落日时满了七泽的水面上:这是武昌壮阔的形势。苍山有连绵的走势,故是斜斜地蜿蜒深入;落日已贴到了地平,故是平平地四面时展:这又是非常生动的措词。更重要的是这二句一前一后,用力铢两悉称(对仗亦工力悉敌),富有均衡感;叙法全用赋体,平添了凝重感。

  武昌的山川之胜既已写足,颈联便转向武昌的风土之奇。“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武昌是长江上游战略要地,城墙高厚。当傍晚的城头鼓角声齐响之际,那深沉、雄健的馀音,真能遥传四方、撼动大地;武昌又是九省通衢、商贾云集的重镇。当傍晚人们系舟江浜之时,那千帆万樯排列得高下参差,真能令人目不暇接,眼前一片迷乱。这二句,前句的森远、后句的繁闹,在气象上都堪与山川的雄伟相符;而“遥”、“乱”而字,对于鼓声的绵绵不绝、帆樯的如林如织,都是点睛之笔,足使全句跃动生辉,也毫不逊色于上联的“斜”、“平”二字的用力。

  诗的尾联,已是梦醒时分:“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武昌是诗人交游广多的城市。梦到武昌而不提故人,未免对不住昔日的朋友。因此,在梦后才为故人的分散难聚发一句感叹,是很恰当、很道地的布局。白鸥在古诗中,通常是陪伴诗人隐栖故园的盟友,所以在南池上独看白鸥,也暗中点到了自己的处境。梦醒后的气象很萧条,不过,这份萧条,也正足以反衬出上文的宏大与昔日的壮游。

mèngchāng--jiē

huánglóuqiányīngzhōumèngzhōnghúnshìshíyóu

cāngshānxiésānxiāngluòpíngliú

jiǎoshěnxióngyáodòngfānqiánggāoxiàluànwéizhōu

rénsuīzàiduōfēnsànxiàngnánchíkànbáiōu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治平¹二年五月丁亥²,赵郡³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之(bìn)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míng)其墓曰:
译文:治平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河北赵郡苏轼的妻子王氏在京城洛阳病故。六月甲午将灵枢停在京城的西门外。于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东北彭山县的安镇乡可龙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坟墓位于父亲和母亲墓葬的西北约有八步远的地方,我现在为她做墓志铭如下:
注释:¹治平:北宋时宋英宗赵曙的年号。²五月丁亥:阴历五月二十八日。³赵郡:指苏轼家族所属的郡望。⁴甲午:阴历六月六日。⁵之:入殓,还没有下葬。⁶眉:这里指眉州,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⁷铭:写铭文。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¹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²君先夫人,皆以谨肃³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zhé)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译文: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我,我们育有一子苏迈。她还未出嫁前,在家里她很孝顺父母。嫁给我之后,对我的父母也很孝顺,在当地,她都因为端庄矜持,家教甚好而有很好的名声。刚嫁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容。我问别的书,她都能够大略知道,由此我才发现她端庄矜持之外,还聪敏娴静而知书。
注释:¹归:出嫁。²先:用于称呼死去的人。³谨肃:谨慎恭敬。⁴通:懂得。⁵略:大致,大概。⁶敏:聪敏。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从轼官¹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²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³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译文:她陪同我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她还经常嘱咐我:“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办事一定要小心谨慎。”每天都把先父用来告诫我的话讲给我听。我在外和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的话。还说:“她说,某某人啊,所说的话,往往模棱两可,只是顺着您的心思,您何必跟这种人敷衍闲费工夫!”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的人来和我套近乎,她总告诫我:“这种人是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个人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不符合常理,因此,遇上坏人也是很容易的,这种人还是别交的好。”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在人们)将要去世的时候,他的言论可以多听取,这类人(这时候)大都是有识之士。仅仅二十七岁她就告别了人间。在刚刚失去她的时候,我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我苏轼遵奉父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我们家的墓地中。我给她做铭文,内容如下:
注释:¹官:动词,做官。²去:离开。³反覆:即反复,重复,再三。⁴持两端:采取模棱两可的骑墙态度。⁵锐:迫切,急切。⁶类:大多都如此。⁷姑:婆婆,指苏轼母亲程氏。⁸谨:恭谨。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hù)¹。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²乎。呜呼哀哉!
译文: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种机会。真是可悲啊!你走之后,我身边永远也没有可以依傍的亲人了。你虽然离世了,但能够名正言顺地安息长眠于苏氏坟茔,想来在地下也不怎么悲伤吧!
注释:¹怙:依靠。²何伤:有什么悲伤的呢。

  这篇墓志铭作者选取了妻子王弗的几则日常生活言谈,突出了王弗的贤敏睿智,及王弗对于生性真率随便的作者的忠告、帮助;她提出在人际关系中对两类人尤应保持警觉:一类是见风使舵、投人所好者;一类是对结交过于轻率者;表现了妻子王弗观察生活的精细和见识的卓然过人。此文于记事中寄托情思,记事简洁而感情深挚,文章所记之事不过二三,但一个贤明妻子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文章开头说明王氏的身份,死亡的时间、地点,以及之葬的时间、地点。作者自称己名“轼”,表示恭敬和严肃。从第二段开始简介王氏生平,这也是墓志的主要组成部分。作者先介绍王氏的名字、籍贯和家庭出身,称夫人为“君”,体现互敬互爱。接着交代她出嫁时的年龄和所生儿子名为苏迈。

  文中选取了王氏生前的几桩日常小事,来反映王氏的为人。她在娘、婆二家侍奉父母公婆“皆以谨肃闻”;陪伴丈夫在任上,经常告诫远离父母的丈夫。要按老父亲的教导办事。作者特别举出实例说明王氏注意来会丈夫的朋友,根据观察所得,分析其人的思想品质,提醒丈夫不要被奸邪谗佞之辈蒙骗。

  文中以较多笔墨记述了王氏“从轼官于凤翔”的往事。这可以说是苏轼第一次离家远行,独自带着娇妻幼子前往凤翔赴任。初涉官场,不知深浅,加上离家千里。苏轼曾经多次思念家乡以至于茶饭不思。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也没有兄弟陪伴,只有王氏一人默默相伴,从此,两人就风雨同行,在宦海沉浮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氏不仅是他生活上的伴侣,更成了他精神上的依托。

  结尾写其享年,“年二十有七而已”,痛惜哀叹王氏的不寿;写作者父亲苏洵的话,既表扬了王氏“从于艰难”的高贵品质,又说明遵从父命“葬诸其姑之侧”的理由,这段言简意赅的文字,非常自然的讲述了王氏这位善良忠贞的夫人,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印象深刻。

  结尾的“铭”有赞叹,有议论,既慨叹王氏早逝,又以能够尽孝母亲为慰,充分肯定王氏的一生恪尽妇道的美德。作者两次大呼“呜呼哀哉”,表明自己失去爱妻和贤内助的深切悲痛;全文仅四百余字,却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地叙述王氏的生平,充分表达了苏轼和王弗夫妇之间超乎寻常的深厚感情。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368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候馆¹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²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³如昨夜长。
译文:旅舍中烛光昏暗,室外下着微雨透进阵阵寒凉。心中挂念的人儿也独坐在闺楼中,缕缕月光映照空床。多情的人却被无情的事物所烦扰,受着相思煎熬,只觉得今天夜晚仍像昨夜一样漫长。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¹候馆: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这里指旅舍。²侵:映照。³还:仍。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金屋¹暖,玉炉²香。春风³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译文:那富贵人家豪华的金屋内十分温暖,精美的香炉飘散出薰香,温和可亲的气氛只属于富家子弟。我那文士雅集的庭院中有多少珍贵的相思树木,其中的梅花树辛苦艰难地熬过了寒冬,就是为了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
注释:¹金屋:西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之女阿娇,姓陈。西汉武帝刘彻幼时,他的姑姑长公主开玩笑说,欲把女儿阿娇嫁给刘彻。刘彻回答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有金屋藏娇的典故。²玉炉:指装饰华丽的香炉。³春风:比喻温和可亲的气氛、环境。⁴富家郎:富有家庭的青少年。⁵西园:原指铜雀园,三国魏曹植置此,以招文士,这里指文士雅集的庭园。⁶何限:多少,几何。⁷相思树:典出东晋干宝《搜神记》,后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⁸候:等候,迎接。

  这首词主要是写相思之情,上片写伴随行人的是“候馆"的凄风冷雨,而闺人所住的"小楼”也是孤栖凄清;下片的词意不再怨天却转而尤人,富家男女终日厮守,享受春意,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状况形成强烈的对比。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既隽永含蓄又明白如话,风格清纯质朴。

  “候馆”是行人寄住的旅舍,昏灯凉雨是此时与他作伴的凄凉景物。“小楼”是居人所在的闺楼,明月照床衬托出她静夜无侣的孤栖境况。两者对举,构成一种典型的伤别怀人的抒情背景,由此决定了全词的情调氛围。“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分别借用苏轼《蝶恋花》和贺铸《采桑子》词原句,巧成对仗。在这里,多情的是人,无情的是前边两句所描写的环境中的自然之物。这种萧索的时令和孤独的环境,最容易唤起人的离愁别绪。“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看似说得无谓,却告诉读者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耿耿难眠,故觉夜长;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

  下片不再怨天,却转而尤人。“金屋暖,玉炉香”与候馆、小楼清境相对,不仅标明是富家器物,而且又有金屋藏娇典故潜在的暗示,使人想到富家男女终日厮守,这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况味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谓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然而海棠开时,梅花也就凋零了。在自我宽慰中,希望与悲感交织,一线亮色中仍不免忧郁的灰青。

  这是元好问以“鹧鸪天”词调所写“宫体八首”的第一首。元好问于词,似有集大成之意。这八首宫体词,并不像过去的宫体诗那样,偎玉倚香,剪红刻翠,不过偏重于写男女相思之情而已。这首词在写法上有几点令人称赏。在构思上,打破了柳永等人写羁旅愁思常用的今、昔、今的三段式,目光专注于眼前情景,把回忆的画面处理到幕后。这样就避开了往日相依相偎耳鬓厮磨的一般化描写,少了点曲折,却更显得单纯恳挚。其次,词的结尾以景结情,语淡情深。景又不似实景,乃近于诗的比兴,置于结尾,淡宕涵浑。其三,这首词擒离词造语,素朴清新,力避绮靡甜腻字面。若“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数句,直是乐府民歌之俊语。凡此诸方面,构成了质朴清纯的风格,依稀晚唐小词风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384-2385页

zhètiān··hòuguǎndēnghūnsòngliáng--yuánhǎowèn

hòuguǎndēnghūnsòngliángxiǎolóurénjìngyuèqīnchuángduōqíngquèbèiqíngnǎojīnháizuózhǎng

jīnnuǎnxiāngchūnfēngdōushǔjiāláng西yuánxiànxiāngshùxīnméihuāhòuhǎit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