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河北流复南流,行到天津南北愁。人生顺逆虽有分,耐可此身居上游。
济河北流复南流,行到天津南北愁。人生顺逆虽有分,耐可此身居上游。

xiézhōngjué--wángshìzhēn

běiliúnánliúxíngdàotiānjīnnánběichóurénshēngshùnsuīyǒufēnnàishēnshàngyóu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5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天阔云高,溪横¹水远,晚日寒生轻晕(yùn)²。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³掩、莺(yīng)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yōng),起来韶华都尽。
译文:天宇广阔,白云高浮,清溪在前,流水去远,傍晚的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蒙上一层轻晕。无人的台阶静悄悄地,杨花也逐渐稀少了。大红门关闭着,黄莺的叫声听去还很稚嫩。我后悔匆匆忙忙地就让清明节过去了,便赶紧去观赏余留下来的花朵,但也已经成了内心的憾恨。却又接连好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从白天到夜晚,人都感到懒洋洋的,十分倦困,等我再起来去看,大好春光都已完结了。
注释:金明池: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另作“夏云峰”,并题日:“伤春”。有人认为“伤春”之题可能并不太符合原作意,应是后人所加。¹溪横:溪水横在眼前。²轻晕:指淡淡的光圈。³朱门:红颜色的门。⁴旋:很快的、不久。⁵连宵:从白天到晚上。宵:夜。⁶慵困:懒散困倦。⁷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代无限春光。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怨入双眉闲斗损¹。乍²品得情怀,看承³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yīng)花,东风不住,也则¹⁰眼前愁闷。
译文:怨恨进入双眉,眉头总是紧蹙,只是白白地折磨自己。我忽然对这种情怀有所领悟,仔细想来,还十分亲切。人们深深地表示失望,无非是自己有所期求;懒懒地精神不振,必不好意思被人追问。你哪里知道只有幻梦里才有蓬莱仙境,等到把你留恋的一点余香都忘个干净,自然会时时传给你美好的音信。否则你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
注释:¹闲斗损:空对煞。损:甚,十分的意思。意谓终日双眉紧锁。²乍:恰、正当。³看承:特别看待。⁴全近:非常亲近。全,副词,甚或很的意思。⁵深深态:深深失望的样子。⁶自许:自我有期许。⁷厌厌:通“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⁸争知道:即怎知道。⁹蓬莱:喻仙境,指与恋人相会处。¹⁰也则:依然。

  通常认为这首词为伤春之作。惜春伤春是历代词的传统题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栋,僧挥的这首《金明池》即为其一,被选编进《宋词三百首》。全词基调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绮语;而作者又为僧人,词作别有一种情趣。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上片首句一气连用了三个境界开阔的短句,一反伤春词细腻入文的模式,起笔突崛。三个远景,如果只从单个分开细看,纯粹只显豪阔苍远的境界,于伤春主题并不切合,但一经组合排列,哀氛就透过词句四处弥漫,奠定了全词“伤”的基调。起笔突崛而又不显唐突、违拗,且自有新意,正是这首词入文的妙处。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生掩、莺声犹嫩”,这是近景,与首句远近结合,成一画境。首句奠定了词意的气氛基调,但并不能判断句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季节,这第二句作者点明了是暮春时节。“闲阶静,杨花少,朱生掩”,是目之所及的视觉感受,莺声嫩则为听觉感受,这几个“冷色调”意象的有机叠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未让这些意象营造的感觉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览无遗,而是且放且收,“莺声犹嫩”,一个“犹”字,恰如其分地把前头的表达“收”了起来。但不是单为了收而收,是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虽然莺声“犹”嫩,但也不能再“嫩”很长日子了。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绘后的情的流露,也是“莺声犹嫩”收了之后的续放。时光易流,一过了清明,各种各样的花儿,就都陆续委地凋谢了,丛中和枝头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点儿残英。到这时,莺声已老,不再嫩了;可见“犹”得短暂、无奈。“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几天前还有若有若无的遗留的花儿,可忽忽几日,稍没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满目绿肥,些许瘦红也难觅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时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为伤春心事。“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写的是春愁怨情。怨入双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无情。“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写的是怨态,情动于衷而形于表。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缱绻。“深深态”两句是女子自怜自爱、自怨自艾的情态,大有美人惜春迟暮之感。“深深态”和“厌厌意”二词运用对比,将女子愁绪满怀的怨态和因春去精神萎靡的无力之状形象描写出来,读之令人感同身受,心怀大动。 [4]

  末句“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是全词最堪回味处。心怨源于春逝,这里却说即使莺声和花香留住了,仍还是愁绪难遣。原来春去仅是引子,最伤心处,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时间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来,人却难以再少。无言之伤,尽在其中矣。

  此首伤春之词,却出自诗僧笔下,可见其性情坦荡,不拘礼法。上片阶静生掩,美人春睡。杨花渐少,莺声犹嫩,正是暮春景象。睡起方识春色已阑,幽恨遂油然而生。下片因惜眷而自怜,因伤春而厌厌。这首词把年轻女子的多情与娇羞写得十分动人,她有些慵懒,有些感伤,有些哀怨,也有些甜蜜。一个感情真挚、热烈而又羞涩矜持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 [1]  [5]

  有观点认为下阕以“怨入双眉闲斗损”句过片,承上阕末意,也补足了人对春光去尽的反映。一“闲”字、一“损”字,暗暗透露作者对这种伤春怨情的保留态度。以下渐渐转出真意:先用“乍品得”二句过渡,语极委婉。这两句真像耐心布道者的口吻。“深深态”二句,又忽作狮子吼,将悔憾怨恨种种情怀之实质一语道破:自我期许太多,就难免不深深作态;羞于向人吐露,才必定会恹恹不振。“怎知道”以下又如佛手指点迷津。从正反两面说去:想闻得好“音信”,关键在于“忘了余香”,不必有所留恋,这是从正面说;若总想“留得莺花”,执迷不悟,那只会招来“愁闷”,自堕苦海,这是从反面说。禅理而能入词,又说得如此有诗趣、理趣,实属不易。

参考资料:
1、 上强邨民编.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42-344

jīnmíngchí ·tiānkuòyúngāo

zhòngshū sòngdài 

tiānkuòyúngāo héngshuǐyuǎn wǎnhánshēngqīngyūn xiánjiējìng yánghuājiànshǎo zhūményǎn yīngshēngyóunèn huǐcōngcōng guòquèqīngmíng xuánzhànfāng chéngyōuhèn quèyīnchén liánxiāoyōngkùn láisháohuádōujìn 
yuànshuāngméixiándòusǔn zhàpǐnqínghuái怀 kànchéngquánjìn shēnshēntài fēi yànyàn zhōngxiūrénwèn zhēngzhīdào mèngpénglái dàiwàngliǎoxiāng shíchuányīnxìn zòngliúyīnghuā dōngfēngzhù yǎnqiánchóumēn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译文:红桥梅市远处山峦横亘,白塔下樊江春水潺潺。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译文: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坊场¹酒贱贫犹醉,原野泥²深老亦耕。
译文:坊场浊酒价格低廉以至于穷困的我也能喝醉,农忙时节山林田间农人都在忙着耕种。
注释:¹坊场:指官设之专卖场。²泥:原作“年”,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最喜先期官赋(fù)¹足,经年无吏叩柴荆(jīng)²
译文:最使人开心的莫过于赋税交齐,整年都不会有小吏来催租。
注释:¹官赋:犹言官课,公家所征之税。²荆:原作“门”,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此诗押八庚韵,作“门”显非。

cūnshū

yóu sòngdài 

hóngqiáoméishìxiǎoshānhéng báifánjiāngchūnshuǐshēng 
huārénzhīzhòunuǎn quèshēngchuān穿shùxīnqíng 
fāngchǎngjiǔjiànpínyóuzuì yuánshēnlǎogēng 
zuìxiānguān jīngniánkòucháijīng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dí)(lì)¹梅花草棘²间。
译文:春天来到,空幽的山谷,溪水潺潺。那色彩明丽的梅花,在草棘间生长。
注释:¹的皪:鲜明貌。²草棘:丛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一夜东风¹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译文:东风一夜吹来,将梅花赖以生存的石隙吹裂。可怜的落梅只得以随飞雪飘逝,度过关山险隘。
注释:¹东风:指春风。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译文:谁能来举杯与我共饮,慰藉我深深的忧愁?梅花开时便无所依靠,待化为落红时又是如此地让人哀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译文:我这一路走来无人陪伴,有幸能让这三百里绵延不断的澄澈的溪水,不辞辛劳地送我奔赴黄州。

méihuāèrshǒu--shì

chūnláiyōushuǐchánchándeméihuācǎojiān

dōngfēngchuīshílièbànsuífēixuěguānshān

rénjiǔwèishēnyōukāiliáoluògèngchóu

xìngyǒuqīngsānbǎixiāngsòngdàohuángzhōu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¹。伤离索。老怀²无奈³,泪珠零落
译文:秋天总是让人感觉寂寞寂寞;秋风萧瑟,夜雨淅沥,离群索居,更加感伤无着。离群索居,感伤无着,年老力衰,无可奈何,眼泪儿不断下落。
注释:¹离索:“离群索居”的略语。即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²老怀:老来情怀。³无奈:无可奈何。⁴零落:不断地下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故人¹一去无期约²。尺书³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译文:老朋友一去不返,不知何时才能再会;书信一封,忽报西方飞来鹤。西方飞鹤,老朋友现在何处?在那水边村庄,山边城郭。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无期约:没有一定的约会期。³尺书:指书信。古人在帛上书写,通常一尺,故称。⁴山郭:山傍。

  该篇原有小序,“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可知这是老友来信,以曲代简,借词述怀的。这首词抒发了老来寂寞无奈的情怀,寄寓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词的上阕写自己处境的落寞。

  起句如爆竹,既爽利又明快,一下子就呼出“秋寂寞”,继而述“秋风夜雨”的寂寞之境,和“伤离索”的寂寞之情。秋天是撩人愁思的季节,风雨之夜更使人想念远行之人。风声、雨声、落叶声,声声入耳,友情、别情、思念情,情情上心。但自己年已迈,力已衰,消逝的岁月无法挽回,别去的友人无法唤回,无可奈何,只有“泪珠零落”,泪珠和秋雨齐落,思绪共秋风并扬,境况惨,心情苦,写出了寂寞情怀。

  词的下阕紧承上阕,揭明寂寞之由,愁苦之源。

  故人去后,杳无音讯,而今“尺书忽寄西飞鹤”,这应该是莫大的安慰,可以消释郁结的愁思,除去执着的怀念。可是笔锋一转,折入另一境界,故人何在呢,在那“水村山郭”,故人“归樵阳”,过着隐逸的方外生活,抛撇了世念尘缘,自然也无心再来相会把晤。词至此,一点寂寞中的安慰也如鹤一样地飞去了。

  这首词写对友人的怀念,既有环境的渲染,又有胸臆的袒露,还有书信的引发,都集中体现了一种意象,加之“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顶真的修辞运用,形成密集的节奏,犹如迎风落泪时的啜泣,石下流泉般的涌动,使情意益发惨戚。孙道绚留传下来的词不多,《全宋词》仅收录八首,多为酬酢之作,其意境雅隽,仅《菩萨蛮·栏干六曲天围碧》、《如梦令·宫词》可与之比美,其他均属常情套语。该词在孙作中就显得特别佼俊。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李德身.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37
2、 费振刚.宋代女词人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36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qiè)(zhū)¹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duǒ)²金翘玉凤³
注释:金泥凤:这里指罗衫的花色点缀。¹铢衣:衣之至轻者。多指舞衫。²亸:下垂。³金翘、玉凤:皆古代妇女的首饰。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¹(niǎn)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²梦。
注释:¹同心:即古代男女表示爱情的“同心结”。²阳台:旧时因称男女欢会之所为“阳台”。
此词作者着意描写了女子的服饰、体态,抒发内心的思慕之情。这首小词轻柔婉丽,对后世词风不无影响。

yángtáimèng··báoluóshānzijīnfèng--cún

báoluóshānzijīnfèngkùnxiānyāoqièzhūzhòngxiàoyíngxiǎoláncóngduǒjīnqiàofèng

jiāoduōqíngmàimàixiūtóngxīnniǎnnòngchǔtiānyúnquèxiāngyòuyángtáimè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