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阔月横斜,浪打风惊自叹嗟。少日风光君莫问,至今情性似杨花。
洞庭天阔月横斜,浪打风惊自叹嗟。少日风光君莫问,至今情性似杨花。

shěngzuòlàiyuèhuācǎoqínniǎofánshíliùchéngjuémànhòupíng--wángshìzhēn

dòngtíngtiānkuòyuèhéngxiélàngfēngjīngtànjiēshǎofēngguāngjūnwènzhìjīnqíngxìngshìyánghuā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5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临行挽衫袖,更尝¹折残菊。
注释:¹尝:曾。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酒阑(lán)不忍去,共接一寸烛¹
注释:¹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酒宴将尽但任然不愿离去,蜡烛已短,一同续上一寸。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¹
注释:¹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挽留您的心意没穷尽,归去赴任,不免太仓促。驾,车。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岱宗¹已在眼,一往继前躅(zhú)²
注释:¹岱宗:泰山。²前躅:先前的游踪。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佳人¹亦何念,凄断阳关曲²
注释:¹佳人:当指顿起妻。²凄断阳关曲:像《阳关曲》写的那样凄冷地告别。“阳关曲”指“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意。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¹
注释:¹扶桑浴:太阳出浴于扶桑。此指在泰山极顶看日出。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回头望彭城¹,大海浮一粟。
注释:¹彭城:今徐州市。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huī)(cù)¹
注释:¹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你的老朋友我在彭城,就如一粒飘荡的尘土那样渺小。其,指彭城。豗蹴,豗,撞击;蹴,踢踏。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惟有黄楼诗¹,千古配淇澳²
注释:¹黄楼诗:顿起有诗记黄楼本末(原诗注)。黄楼,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²淇澳:借代《诗经》。《诗经·卫风》有《淇奥》一诗。澳通奥。
此诗作者43岁时作于徐州。叹息人生难逢易离,抒发与老朋友不忍分离之情。在赞颂顿起具有可与《诗经》相媲美的诗才并平步青云之际,诗末回首彭城,感慨自己宦海生涯建功立业的不易。

sòngdùn--shì

xiāngféngnánwèicháng

línxíngwǎnshānxiùgèngchángzhécán

jiǔlánrěngòngjiēcùnzhú

liújūnzhōngqióngguījiàmiǎn

dàizōngzàiyǎnwǎngqiánzhú

jiārénniànduànyángguān

tiānménshíkànsāng

huítóuwàngpéngchénghǎi

rénzàixiàchénxiānghuī

wéiyǒuhuánglóushīqiānpèiào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丁酉岁¹,吾北征。出自蓟(jì)²,历观燕(yān)之旧都³,其城池霸异,迹已芜(wú)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zōu),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译文:丁酉这一年,我从行北征契丹。从蓟门出去,遍览燕国的旧都城,它的城池、霸业已经荒废了。于是感慨而仰天叹息,回忆起当年乐毅、邹衍众位贤士在燕国的游从可称很盛了。于是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表达这种感想,寄给终南山的卢藏用居士。这里也有黄帝的遗迹存在。
注释:¹丁酉岁: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²蓟门:即蓟丘。³燕之旧都:蓟是古代燕国都城,故址在北京市西南。⁴乐生:指战国名将乐毅。⁵邹子:即邹衍。⁶轩辕:黄帝之号。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¹
译文:向北登上蓟丘四下观望,寻访古代轩辕台的遗址。
注释:¹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所居,遗址在河北涿鹿县西南。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应龙¹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译文:勇猛的应龙它已经不见,牧马的童子也离开尘世。
注释:¹应龙:有翼之龙,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受命杀了蚩尤。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尚想广成子¹,遗迹白云隈(wēi)²
译文:还思念着那仙人广成子,白云深处也许留下踪迹。
注释:¹广成子:神仙名,一说为老子别号。²隈:曲深之处。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南登碣(jié)石阪(bǎn)¹,遥望黄金台²
译文: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黄金台。
注释:¹阪:一作“馆”。²黄金台:又称燕台、招贤台,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译文: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译文: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王道已沦(lún)(mèi)¹,战国竞贪兵。
译文:仁政王道已经沦没不明,战国诸侯竞相贪利用兵。
注释:¹沦昧:没落;昏暗。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乐生何感激¹,仗义下齐城。
译文:乐毅为此多么感动奋发,主持正义攻下齐国都城。
注释:¹感激:感奋激发。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¹
译文:宏伟抱负竟然半途而废,我遗憾叹息地遥念伊尹。
注释:¹阿衡:指商代贤相伊尹。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译文:秦王一天天暴虐无道,燕太子怨愤也就加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译文:一旦听说田光的高义,便以千金购利匕相赠。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其事虽不立¹,千载为伤心。
译文:他们的事虽没有成功,千年来为之黯然伤神。
注释:¹不立:不成。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自古皆有死,徇(xùn)¹义良独稀。
译文: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只是徇义的人确实少见。
注释:¹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一作“循”。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奈何燕太¹子,尚使田生疑。
译文:为什么像燕丹太子这样,还要使田光先生有怀疑?
注释:¹太:一作“丹”。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译文:伏剑而死诚然已成往事,使我感动落泪沾湿衫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大运沦三代¹,天人罕有窥。
译文: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天与人的奥秘很少发现。
注释:¹三代:指夏、商、周。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yíng)¹²
译文:邹衍先生气度多么恢宏,漫说九州之外大海无边。
注释:¹瀛:海。²垂:远。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¹
译文:人事兴亡已经过了千年,如今就再无从进行推算。
注释:¹推:推求。一作“为”。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译文:只有生而逢时最为难得,每朝每代并非没有人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wěi)¹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译文:郭隗先生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
注释:¹隗君:即郭隗。

  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往事,惋叹其事败而遭杀身之祸;第五首颂赞田光勇于为正义献身的气节,同时责备燕太子多疑;第六首赞颂邹衍的九州理论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第七首抒写对郭隗的仰慕之情,叹惋古今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际。全组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其中第二首诗尤具有代表性。其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同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基本内容,与《登幽州台歌》一样,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充满着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因此,这组诗也是陈子昂实践其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2、 傅经顺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46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苍莽寒空¹远色愁,呜呜戍(shù)²上高楼。
译文: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注释:回中:回中道。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¹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²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吴姬¹(yuàn)²吹双管³,燕上悲歌五侯
译文: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注释:¹吴姬:泛指吴地歌姬。²怨思:怨恨悲伤。³双管:古乐器。⁴燕上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⁵别:一作“动”,一作“上”。⁶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千里关山¹边草暮,一星²烽火³(shuò)秋。
译文: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²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³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⁴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夜来¹霜重西风²起,陇(lǒng)³无声冻不流。
译文: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注释:¹夜来:入夜。²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³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⁴冻:一作“噎”。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何苦等问题,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biàn)¹东流虎眼文²,清淮(huái)晓色鸭头春³
译文: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
注释:¹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²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³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译文: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làngtáoshā ·sān

liú tángdài 

biànshuǐdōngliúyǎnwén qīnghuáixiǎotóuchūn 
jūnkànkǒutáoshāchù quèrénjiānduōshǎorén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lǎn)¹结同心²,将以遗知音。
译文:采摘小草结成同心结,将它赠送给我相知相爱的心上人。
注释:¹揽草:采草。²结同心:同心结。旧时用香辈或销带打成的连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译文:春愁伴着春光同我告别时,那不知我心事的子规鸟却哀鸣不歇。

  这首诗中的“揽草结同心”是指用草编成同心结。将香草结成同心的样式,准备送给理想中的恋人,表现出怀春的感情。“将以遗知音”是指赠送给我相知相爱的情人。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用两典故:“同心结”和“子规鸟”来表示心中的情爱。同心结”典出《玉台新咏》梁武帝萧衍《有所思》:“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古人用来表示男女相爱的象征。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编著.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01,:第145页
2、 刘克智著.唐代爱情名诗词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11:第115页

chūnwàngshǒu ·èr

xuētāo tángdài 

lǎncǎojiétóngxīn jiāngzhīyīn 
chūnchóuzhèngduànjué chūnniǎoāiy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