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
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
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
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
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

sòngzhāngzigāoguīyánpíng--xièfāng

luànshìshūshǎoqiánrénjiàozinán

qīngdēngchánghóngzǎnguīān

méizhīchūnjìnsōngyīngnàisuìhán

lóugāoxīnyuèhǎohòushuíkàn

谢枋得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寂寞亭基¹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qiān)²
译文:故亭的遗址残破萧条,野渡边上一派寂寞景象。春水满溢,堤上青草茂盛。
注释:¹亭基:故亭遗址。²芊芊:茂盛的样子。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译文:夕阳普照着整个原野,空旷寂寥。诗人独立桥头,身上落满了柳絮,杜鹃鸟凄哀的叫声不断传来。

qiáowǎnxìng--zhèngxié

tíngbiānchūnliúpíngàncǎoqiānqiān

chuānwǎnzhàorénxiánmǎnxiùyánghuātīngjuān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译文: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吕氏春秋.自知》
范氏之亡也¹,百姓有得钟²者,欲负而走,则³钟大不可负;以锤(chuí)毁之,钟况(huàng)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jù)掩其耳。恶(è)人闻之,可也;恶(wù)己自闻之,悖(bèi)也! ——《吕氏春秋.自知》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厌恶(恐怕)别人听到,可以;但怕自己听到,就很荒谬了。
注释:¹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²钟:古代的打击乐器。³则:但是。⁴负:用背驮东西。⁵锤:槌子或棒子。⁶况然:形容钟声。⁷遽:立刻。⁸恶:害怕。⁹悖:荒谬。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译文: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¹使²人吹竽,必³三百人。南郭处士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¹⁰立,好¹¹一一听之,处士逃¹²。 ——《韩非子·内储说上》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注释: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¹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²使:让。³必:一定,必须,总是。⁴南郭:复姓。⁵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⁶请:请求,要求。⁷为:给,替。⁸说:通“悦”,对......感到高兴。⁹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以:用,拿。¹⁰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¹¹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¹²逃:逃跑。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xián)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¹杏梁²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³
译文:衔着泥土的燕子,飞到装饰华丽的大堂前,占据着梁间安稳的地方,体态轻盈只有主人伶爱,好姻缘可堪羡慕。
注释:¹占得:占据。²杏梁:用杏树所做的屋梁,泛指优质木材所做的梁柱。³因缘:指双燕美好的结合。

  这首词借物咏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暮春三月,繁花盛开,草木葱茏,一双燕子飞去飞回,匆匆忙忙的衔泥筑巢。它们将巢安安稳稳的筑在房屋的杏梁之上,终成就了美好的烟缘。而独处于闺中的女子勒?她看到了筑巢的燕子,它们双宿双飞的恩爱情态多么令她羡慕。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这三句写燕子筑巢,以动态咏物。“衔”、“飞”、“占”三个动作,便将燕子筑巢的全过程完整的写了出来,一气呵成。

  “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这两句写闺中思妇的感叹。这首咏物词并非止于对燕子的描写,而是借物喻情,由燕及人。女主人公看到结伴而飞的燕子不禁感悟伤神她哀叹自己形单影只,无人怜爱,羡慕梁间燕子的美好烟缘。

  这首小令仅仅二十七个字,却写得形神兼备,深隐含蓄,极富情致。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带有浓郁的民间风味。

参考资料:
1、 黄进德 .唐五代词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232 .
2、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50 .

jiāngnán··xiányàn--niújiào

xiányànfēidàohuàtángqiánzhànxìngliángānwěnchùqīngwéiyǒuzhǔrénliánkānxiànhǎoyīnyuán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谪弃殊隐沦¹,登陟(zhì)²非远郊。
译文:遭贬被弃可不同于隐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
注释:¹隐沦:隐居。²登陟:登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所怀缓伊郁¹,讵欲肩夷巢(cháo)²
译文:不敢与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缓解心中的郁闷。
注释:¹伊郁:忧郁,忧怨。²夷巢:即伯夷、巢父,古代的高士。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高岩怀(kàn)清江,幽窟潜神蛟。
译文:高高的朝阳岩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龙深潜。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开旷延阳景,回薄¹攒林梢。
译文:朝阳才照过开阔的岩口,又跃过了岩顶的树林之颠。
注释:¹回薄:动荡。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西亭构其巅(diān),反宇¹临呀庨(xiào)²
译文:西亭建在岩洞顶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蓝天。
注释:¹反宇:屋檐突起的瓦头。²呀庨:深广的太空。呀:太空。庨:深广的样子。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译文:抬头已看见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见云腾雨欢。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jīng)(máo)¹
译文:可惜这不是我的故乡,广袤的原野香草弥漫。
注释:¹菁茆:即菁茅,一种香草,古代祭祀用以漉酒去滓。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jī)¹去江介,世仕尚函崤(xiáo)²
译文:儿时曾去过长江边上,历来求仕都只在中原。
注释:¹羁贯:儿童的发髻。²函崤:函谷关、崤山,泛指中原地区。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故墅即沣(fēng)¹川,数亩均肥硗(qiāo)²
译文:我的故乡就在沣水边,家宅附近有数亩良田。
注释:¹沣:沣水。²肥硗:肥沃。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¹
译文: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
注释:¹沈坳:很深的坳泽。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会有圭组¹恋,遂贻(yí)山林嘲。
译文:只因恋着仕途的官职,于是招来山林的嘲讽。
注释:¹圭组:指仕途,官场。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组:古代佩印用组,引申为官印或作官的代称。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薄躯信无庸,锁屑¹剧斗筲(shāo)²
译文:微薄的我确实没有用,琐屑的俗事看得太重。
注释:¹锁屑:即琐屑,烦细,细碎。²斗筲:量器。斗,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译文:囚居异地固然是活该,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庭除植蓬艾,隟(xì)(yǒu)¹悬蟏(xiāo)(shāo)²
译文:我在庭院里种了蓬艾,窄小的窗户悬着蟏蛸。
注释:¹隟牖:狭小的窗户。隟,同隙;牖,窗户。²蟏蛸:虫名,长脚蛛,俗称喜蛛。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译文:幸有山水客屈就来访,驾一叶扁舟摇着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挹流敌清觞(shāng)¹,掇(duō)野代嘉肴。
译文:舀一瓢清流胜过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
注释:¹觞:盛有酒的杯。掇摘取,拾取。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páo)¹
译文:志趣相一致言谈高妙,互相娱乐也无需弦匏。
注释:¹弦匏:指乐器。琴瑟为弦,笙竽为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náo)¹
译文:逍遥的生活驱走了晦气,淡薄的心境隔断了喧嚣。
注释:¹喧呶:声音嘈杂刺耳。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xiāo)¹
译文:报晓的公鸡不会欺骗我,风雨中听见了鸡鸣嘐嘐。
注释:¹嘐嘐:鸡鸣声,象声词。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páo)¹
译文:我希望还会有更多闲暇,携家厨再来此游乐逍遥。
注释:¹中庖:家中的庖厨。

  诗的前十四句抒写诗人谪居永州后的心境,描绘朝阳岩及西亭的美景。首句的“弃”,点出了诗人谪居的心情。柳宗元来到偏远的永州,远离了政治文化中心,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始终折磨着他。诗人“弃”而来到偏远的永州,伯夷、曹父洁身自好,两种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在永州附近登山临水,只求缓解一下忧郁的心情。正如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所云,只是“闷即出游”而已。这次来到朝阳岩,景色果真异常优美:位于潇水西岸悬崖绝壁上的朝阳岩俯怀着奔腾的江水,洞窟幽深,岩口开阔,温暖的阳光在树梢盘旋;岩顶的西亭檐牙高啄,气势不凡,亭后星光点点,亭下却是云雨交替,一亭之上下而气候不齐,这确实是难得的自然景观。如此美景,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惜非吾乡土”的感叹。眼前的美景虽然赏心悦目,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乡。“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此情此景,不禁勾起诗人的故乡之思。

  于是,诗歌自然而然地转写思乡述旧之情,抒写其抱负与不幸。公元784年(德宗兴元元年),柳宗元曾随父亲移居夏口(今湖北武昌),“羁贯”句指的应该就是这次南迁,这时柳宗元12岁。可历来求仕都只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柳宗元也在16岁那年回到了他出生、成长的长安。当然,诗人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利安元元”的政治理想。他21岁中进士,因父丧耽误了几年,至26岁始任集贤殿正字,此后春风得意,一路青云,33岁时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大刀阔斧革新政治,兴利除弊。那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期。诗人满怀留恋地描写了他在长安的故居:故居就在沣水边上,那里有肥沃的田地、宽敞的台阁馆舍、碧波荡漾的池塘。如此美好的故居不能不令囚居蛮夷之地的柳宗元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诗人虽然是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曾迷恋仕途官场,落得贻笑山林的尴尬,说自己太微薄无用,把官场升迁的琐事看得过重,但这自嘲里包含的是万般无奈与满腔忧愤,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叹惋。实际上,志大才高的柳宗元就是被贬到永州后,也一直没有熄灭他的理想之火,这在他羁永期间的许多诗文中都可以找到明证。

  故乡之恋,往事之思,使诗人的心灵备受煎熬。于是诗人又回到现实,写他在永州的囚居生活。“囚居固其宜”自然也是自我解嘲。诗人在《对贺者》中也曾说“凡吾之贬斥,幸矣,而吾又戚戚焉何哉?”但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罪有应得,在《与许京兆孟容书》里,他曾那样执着地为自己辩解过。“厚羞久已包”则是真实的表白,也正是因为有能包容“厚羞”的胸怀,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诗人接着描写了他在永州的陋居:院子里种植着蓬艾,狭小的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这与他的故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初到永州的柳宗元寄居在龙兴寺,终日与僧人为邻,过着孤寂的幽居生活,所幸常有一些喜好山水的客人来访,于是诗人常与他们结伴而行,登山临水,访寻名胜,饮清流,烹野菜,志趣相投,言谈高妙,醉舞欢歌,其乐也融融。诗人说,这种逍遥的生活驱除了心中的晦气,淡泊的心境隔断了尘世的喧嚣,荒僻的谪居地倒成了他躲风避浪的宁静港弯。于是,当他每天清晨听见鸡鸣嘐嘐的时候,竟萌生了希望这样的日子更多些,或者干脆把家厨也带来过过这种逍遥生活的念头。表面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囚居生活写得充满乐趣,其实不然,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给自己的囚居生活打了个比方:譬如常年关在监狱里的囚徒,遇上好天气出来活动一下筋骨,在墙上磨擦搔痒,也感到很舒服,但这样的舒服不是能长久享受的。这才是诗人心灵的真实表白。

  柳宗元这首五言古诗,以记游为题,从描绘眼前景物入手,继而写故乡之恋,往事之思,囚居之“趣”,运思缜密,蕴涵深远。他将个人遭际与满怀忧愤含融在山水诗之中,将深沉的忧思隐含在浅淡的微笑之内,“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姜夔),细细吟咏,回味无穷。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百花头上¹开,冰雪寒中见(xiàn)²。霜月³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译文: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注释:重叶梅(zhòng yè méi):梅花的一种。¹头上:先。²见:“现”的古字,显现,出现。³霜月:月色如秋霜。⁴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⁵春风面:春风中花容。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主月情意深,不管江妃¹怨。折我最繁枝,还许²冰壶荐(jiàn)³
译文: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注释:¹江妃:即梅妃,这里以江妃代梅妃。²许:答应,应诺。³冰壶荐:即荐给冰壶。冰壶,即玉壶,可用来盛冰或浸花,比喻洁白。荐:进,进献 。

  这是一首咏重叶梅的咏物词。

  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化用“春脚移从何处来,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从容自如,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写梅花报春。在早春开放的重叶梅,与寒霜冷月相知与晁无咎说的“一萼故应先腊破,百花浑未觉春来。”意思相近,在“百花浑未觉春来”的时候“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说:“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埋。”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向子湮(yīn)在《虞美人·梅花盛开,走笔戏呈韩叔夏司谏》中也说:“满城桃李不能春,独向雪花深处、露花身。”写的都是“雪里已知春信至”的品格,表现出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的特性。

  五六句写重叶梅受到主人喜爱和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从没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爱梅之外,也从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

  最后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是对主人爱梅之情做具体的描述,写主人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从主人再一次握重叶梅那一方面来说是花、人合一,可以说是“无花饿伯仲,得雪愈精神”。

  重叶梅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在寒风凛冽中独自绽放,表现出重叶梅的不惧风雪;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从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供友人欣赏,更加表现出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

参考资料:
1、 张巨才.宋词一万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第723页

shēngzhā ·chóngméi

xīn sòngdài 

bǎihuātóushàngkāi bīngxuěhánzhōngxiàn shuāngyuèdìngxiāngzhī xiānshíchūnfēngmiàn 
zhǔrénqíngshēn guǎnjiāngfēiyuān zhézuìfánzhī háibī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