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紫芝,三秀五茎。郁郁崇冈,巃嵷眇冥。爰卧其巅,爰掇其英。
煌煌紫芝,三秀五茎。郁郁崇冈,巃嵷眇冥。爰卧其巅,爰掇其英。
颜色丽鲜,以敷以荣。身轻翼舒,游六合外。驷马高盖,翳以畴赖。
颜色丽鲜,以敷以荣。身轻翼舒,游六合外。驷马高盖,翳以畴赖。
巢哉由哉,寤言弗猜。唐哉虞哉,亦已焉哉。
巢哉由哉,寤言弗猜。唐哉虞哉,亦已焉哉。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旅心¹已多恨²,春至尚离群³
译文:羁旅者的心中已充满愁绪,更何况春光正好却离群索居。
注释:¹旅心:指羁旅在外的愁思。²恨:遗憾,不满意。³离群:远离朋友。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翠枝结¹斜影,绿水散圆文²
译文:青翠的枝条交错倩影摇曳,碧绿的湖水荡开圆圆的涟漪。
注释:¹结:交叠。²圆文:文,同“纹"。水中涟漪。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戏鱼两相顾¹,游鸟半藏(cáng)²
译文:嬉戏的鱼儿成双结伴相结恋,遨游的鸟儿云里霞端把友觅。
注释:¹两相顾;指游鱼在水中互相嬉戏眷恋。²半藏云:指鸟儿在高空中若隐若现的姿态。
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
何时不悯(mǐn)¹,是日²最思君。
译文:何时不在苦苦相思忧愁无语,值此春日更将乡友怀思惦记。
注释:¹悯默:悯,哀伤。因伤而沉默。²是日:此日。

  一至二句直抒客居他乡,至春不归,远离朋友的思念之情。叙述自己羁旅在外,本已多恨,现在又逢春天来到,自己仍是独处异地,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因而更是恨恨难平。一个“恨”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对去家为官的厌倦和思友之深切。“春”字点题,并引出下面的景物描写。

  三至六句描写诗人所看到的翠枝绿水、鸟飞鱼戏的春景,这是一幅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壮丽画面。刻意描绘“春日”景象,是全诗的精彩所在。“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写春的静默,并映照出诗人的孤寂。“结”字用得很精妙,将视线由实引向虚,又由虚来反映实,虚实相连相衬,层次分明。“散”则用得很舒展,以层层涟漪来反映水之宁谧、轻微、柔和而又有节奏。诗人一定对大自然的沉思和无声的叹息有所共鸣。这二句造语自然,对仗工巧,很能体现诗人锻词炼句的功夫。“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诗人写鱼和鸟,多么亲昵、快活而又自在。“戏”和“游”互文见义,突出了鱼和鸟的欢快。“半藏云”,“半”字用得也很精妙。是指鸟儿飞得很高,在云中忽隐忽现。这二句的视点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同时也在把眼前的春的活泼引向一种虚幻的境界。这里呈现着的,是一幅青山绿水、鸟飞鱼跃,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图。本应令人心旷神怡,尽情游赏,而诗人想的是连鱼鸟也结伴同游,相互欢乐,何况我们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自然就触景生情,想到故乡朋友,如同他们一道流连于春景之中:或登山远眺,神州大地,万紫千红,尽收眼底,或临江垂钓,桃花鱼汛,鱼肥蹦跳,定能满载而归;或游园观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饮酒赋诗,必有佳作。只有这样与朋友一同欢乐,才是春日里真正的欢乐。由此,这四句景物描绘实际也完成了诗人心境的写照。

  七至八句对朋友直述,现在是想念您的时候。既点明了景物描写的意义,又呼应了诗的开头。“何时不悯默”,实际是开头“旅心已多恨”的某种重复,只是换作了反诘语气。“多恨”是一种直叙心意的说法,“悯默”还见出某种神态的刻画。“是日最思君”,语气凝重,情深意长,令人慨叹。这两句说,我旅居在外,与故乡朋友分离,无时无刻不在默默不语地为此而忧愁,况今日面对大好春光,不能与之共赏,多么可惜,对您更加无比地想念。这是本诗的主题,也是诗人寄诗乡友的主要目的。

  诗人恨为春至而添,思因景触而深,首尾合作一意。中间点染春日物色,翠枝、绿水,纯然景语;戏鱼、游鸟,寄思于物。语不在裕,却能写出景物撩思万般,使首尾珍重语自然有着落。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亦仿佛与这首诗末联有所通会。

参考资料:
1、 邬国平.汉魏六朝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98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友情诗鉴赏 海内存知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5
3、 吕晴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758

chūnxiāngyǒu

wángsēng nánběicháo 

xīnduōhèn chūnzhìshàngqún 
cuìzhījiéxiéyǐng 绿shuǐsànyuánwén 
liǎngxiāng yóuniǎobàncángyún 
shímǐn shìzuìjūn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
深闺¹春色劳思想²,恨共春芜(wú)³长。黄鹂娇啭(zhuàn)泥芳妍,杏枝如画倚(yǐ)轻烟、琐窗前。
译文:满园春色叩开我的闺房,拨动闺中人的愁思苦想,我心中不尽的怨愁啊,伴随着芳草一天天滋长。花丛里黄鹂在娇婉地啼鸣,薄薄的春雾飘浮在红杏枝上;我在琐窗前无限惆怅。
注释:¹深闺:女子所居之内室。²劳思想:即勤思念。《诗经·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³春芜:春天的杂草。芜,一作“无”,一作“光”。⁴泥芳妍:在花间萦回。泥,留滞,此有萦回之意。芳妍:指花丛。⁵琐:一作“锁”。
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凭阑愁立双娥(é)¹,柳影斜摇砌(qiè)²。玉郎³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译文:在思愁中凭栏远望,一双蛾眉又细又长。玉郎还是不回家来,只见柳影斜斜地摇动长廊。柳的飘摇里我的梦魂在幻化,思绪在追逐纷飞的杨花,在天涯里寻觅,在天涯里漂荡。
注释:¹双娥细:双眉紧锁。娥,一作“蛾”。²砌:台阶。³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⁴杨花:柳絮。

  此首为思妇之词。开头两句,通摄全词,点明由春色引起春恨。上片主要写春色,下片主要写春恨。上下片仿佛两个相连的画面,全词情景交融。

  开始两句十二字,内蕴丰富。“深闺”暗示抒情主人公是少妇,面对恼人春色,不禁情思绵绵。一个“劳”字透露出她那“为君憔悴尽,百花时”的隐痛。由“劳”瘁而怨“恨”,可见其爱之深切。“恨共春芜长”,佳在“春芜”一词含义双重面使全句意味隽永。以春草喻离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远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又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上“春草”都是本义,没有引申之意。而“恨共春芜长”的“春芜”,除春草本义外,还隐寓行人之意,也就是说此句不仅有闺中人的怨恨随着春草不断增长之意,还含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人越远、恨越长之意。这就深化了诗意,即前人所谓得“句外意”之妙。下面三句写景,以具体意象补充首句“春色”,选取深闺“琐窗前”的视角写思妇所见所闻。“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两句宛如五代花鸟画,用笔工细,着色鲜艳。前一句声色并茂,以声为主,富有动势。黄鹂的婉啭娇鸣,似与满园春色而共语。后一句写杏枝倚立于淡淡烟霭中,恬静如画。这春色以黄鹂、红杏为主,缀以群芳的姹紫嫣红,一片暖色,再加上黄鹂悦耳的娇啼,真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不足喻其美。少妇透过琐窗听见以上春光,当比“忽见陌头杨柳色”感触更为深婉了。上片如从思维顺序出发,触景而生情,则开头两句亦可算是逆笔。

  从上结至过片,时空转换为另一个画面。张炎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词源·制曲》)“凭阑”句既自成画面,又未断意脉。原来闺中人被春色所吸引,不满足于隔窗观花,她轻移莲步,款款伫立于阑干旁,含愁凝眸。“双娥细”,以秀眉的细长以形容其青春貌美。“‘柳影斜摇砌”,是思妇凭阑所见,也是下片唯一景语,寥寥五字,一波三折,确是词的当行本色语。表层意思是柳条之影因风吹斜而摇曳于台阶,但其中还隐含摇落了杨花、杨花飘落于“砌”两层意思。这三层意思浓缩于五字句中,写得极密。五字中没有“杨花”字样,而于下文显现,是诗人匠心所在。下文思妇的内心独白,由上片的蓄势,直至此句才引发出来。从杨花的摇落,联想自己红颜将凋零,所以她痛苦地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和开头暗相呼应。她终日盼不回丈夫,怅恨之情悠然而生,于是嗔问道:“你倒是回来不回来?叫人家成天价象在梦魂中一看,跟着那漫天的柳絮,绕世界去神游寻觅!”这种奇思遐想,意味深长,倾吐出少妇的无限离愁和情思。“魂梦逐杨花”为思妇词开创了新的意境,对后代有所影响,如晏几道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似受此词启发,又如章楶的《水龙吟·杨花》以及苏轼的和词,咏杨花而和思妇情怀相联,也似乎受到此词的影响。

  《花间》词温庭筠多丽藻,韦庄多质朴语。顾敻成就不及温、韦,此词却能熔丽藻与质朴于一炉,使之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5-237

měirén··shēnguīchūnláoxiǎng--xiòng

shēnguīchūnláoxiǎnghèngòngchūnzhǎnghuángjiāozhuànfāngyánxìngzhīhuàqīngyānsuǒchuāngqián

pínglánchóushuāngé((éé))liǔyǐngxiéyáolángháishìháijiājiàorénhúnmèngzhúyánghuāràotiān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zhēn)¹声住,蛩(qióng)韵切²,静寥(liáo)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què)³,秋愁雁堞(dié),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译文:捣衣的砧声已住,蟋蟀的叫声急促。静悄悄紧闭房门掩住了凄清的秋夜。心愁国事,身在异地秋愁怎样排解。奔波劳碌,时光飞逝,常有人生如梦的感觉。仰望今夜驿站上空的明月,是它牵起我十年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而迫切。
注释:泊罗阳驿:泊,暂住,寄宿。驿,驿站,古时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罗阳,地名,故址不详。¹砧:捣洗衣服的垫石。²蛩韵切:蟋蟀的叫声急促。蛩,蟋蟀。³凤阙:原为汉代的宫阙名,后用为皇宫的通称。这里指京城,朝廷。⁴雁堞:堞,城墙上的矮墙,雁堞即城墙上雁阵状的墙垛。这里代指城池。⁵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明作者人生如梦的感觉。⁶邮亭:即驿站。

  这首小令写秋夜寄居驿站时的感触和情思。小令以物动显景静,以景静衬心乱,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游子脉脉不忘的乡情。全曲清丽静谧,意境深邃。

  起首两句没有直接写秋,却通过两种秋声给人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古代妇女为给丈夫及家人裁制冬衣,常在秋天捣衣。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语码”,不仅点明季节,同时也给人许多联想,杜甫“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便是如此。“砧声住”,砧声已停,说明妇女们已回家歇息,已近夜深。“蛩韵切”,蛩鸣常用来指代秋声,蟋蟀的叫声越发凄切,使人更感哀愁。此刻,只有因思乡而未眠之人,才会注意蟋蟀的叫声,在他听来,这叫声使自己更加愁肠百结。人声消歇,虫声渐响,这两种声音一停一起,衬托出深夜的空寂无声。作者旅途寂寞,独坐驿馆,“门掩”二字突出孤寂之感。

  接下来作者连用三个秋字开头的排比句,将他告别帝都踏上归程时的满腹幽怨倾泻而出,言说自己愁肠百结,难以释怀。“秋心凤阙”,利用巧妙的拆字法,点明自己心忧朝廷。“秋心”即为“愁”字,此处愁凤阙,是指自己虽身处异地,但却担心国事。下旬“秋愁雁堞”与“愁凤阙”意义相近,均指国事多艰,边防堪忧。“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典故,表达作者的人生如梦之感。诗人为功名生计四处奔走,多年坎坷,但却一无所获,恍如一梦。在科举和仕途失败者的队伍中,这是一种普遍心态。结尾二句读之令人肠断,诗人将自己的漂泊之感,思乡之心都寄与一轮明月,看似平淡,实则感慨良深,情感容量极为丰富。

参考资料:
1、 墙峻峰注评,国学经典丛书 元曲三百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206页

qìngdōngyuán··luóyáng驿--zhàoshànqìng

zhēnshēngzhùqióngyùnqièjìngliáoliáoményǎnqīngqiūqiūxīnfèngquēqiūchóuyàndiéqiūmèngdiéshízàixiāngxīnyóutíngyuè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zhuó)酒与君君自宽¹,人情²翻覆(fù)³似波澜(lán)
译文:给你斟酒愿你喝完能自我宽慰,人心反复无常,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涛。
注释:¹自宽:自我宽慰。²人情:人心。³翻覆: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白首相知¹犹按剑²,朱门³先达笑弹冠
译文:朋友即便相携到白首还要按剑提防,要是你盼望先富贵的人来提拔你、帮助你,只不过惹得专他一番耻笑罢了。
注释:¹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²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提防。³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⁴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⁵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草色全经¹细雨湿,花枝²欲动春风寒。
译文:草色青青,已经全被细雨打湿,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注释:¹经:一作“轻”。²花枝:开有花的枝条。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世事¹浮云何足问²,不如高卧³且加餐
译文:世事如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多多进食,保重身体。
注释:¹世事:世务,世上的事。²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³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⁴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此诗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诗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全诗风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第一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

  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金圣叹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王国维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道家思想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

  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20-122

zhuójiǔpéi

wángwéi tángdài 

zhuójiǔjūnjūnkuān rénqíngfānlán 
báishǒuxiāngzhīyóuànjiàn zhùménxiānxiàotánguān 
cǎoquánjīngshī湿 huāzhīdòngchūnfēnghán 
shìshìyúnwèn gāoqiějiācān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独饮对辛盘¹,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xián)还。
译文:独自对着辛盘饮酒,愁绪渐上眉头。打开楼窗独站楼前,仿佛看到前些时候随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又被燕子衔回。
注释:¹辛盘:《风土记》:“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迎新之意也。”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书贴更簪(zān)¹,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译文:对书贴簪欢这些旧习已了无兴趣,心中想到的只有那千山的风雪。年去年来春也不曾老去,人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渐渐衰老。
注释:¹书贴更簪欢:书贴,《荆楚岁时记》:“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簪欢,立春日簪幡胜为欢。古时立春日,人们剪彩为小幡或胜(一种妇女头饰),插在头上。

màihuāshēng ·chūn

huángjǐngrén qīngdài 

yǐnduìxīnpán chóushàngméiwān lóuchuāngjīnqiěxiūguān qiánluòhóngliúdàohǎi yànxiánhuán 
shūtiēgèngzānhuān jiùdōushān dàoshífēngxuěmǎnqiānshān niánniánláichánglǎo chūnrénw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