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¹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yá)
译文: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注释:¹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liáo)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译文: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这一句领起下文。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写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心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 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有青草的气息,有天地的空旷,有黄昏的寂寞。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如王安石写寒士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写高士的梅:“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还有苏轼写的梅:“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shānzhōng

xièfāng sòngdài 

shíniánmènghuánjiā qīngfēngshuǐ 
tiānliáoshānxiē shēngxiūdàoméihu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注释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55-258
赏析

  首句,““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天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天明前此“年之志:抗节隐居。这一句领起下文。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有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诗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有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 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有青草的气息,有天地的空旷,有黄昏的寂寞。简直辨不清是真在有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如王安石有寒士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有高士的梅:“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还有苏轼有的梅:“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创作背景

  此时,信洲失守,抗元失败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转徙十年,妻子和两个儿子被掳,许多南宋旧臣纷纷投靠新主,孤忠的谢枋得面对国破家亡是怎样的心情?他已经离家十年了,独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显得更加寂寞。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终成就了自己高洁的人格。

谢枋得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译文:鹤借助风力飞入青天自由翱翔,鹅却命运不济被迫和鸭子为伍。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译文:我鹅长有雪白的脖颈、洁白的羽毛和红红的脚掌,哪一点比不上鹤?
白居易感叹命运的不济,同样是禽类,鹤可以一飞冲天,鹅却只能与鸭群为伍,同样的才华,有人被接纳、被赏识,可以一展抱负,有人却被埋没,郁郁不得志。

ézèng--bái

jūnyīnfēngsòngqīngyúnbèirénxiàngqún

xuějǐngshuāngmáohóngwǎngzhǎngqǐngkànchùjūn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危楼¹古镜影犹寒。倒景²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hán)(dān)。缥(piāo)(miǎo)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译文:独倚高楼,望镜中身影犹感孤冷凄清寒。孤灯下形单影只,只能独坐与孤影相看。桃花独自开放不知朝代变更、人事变迁,离开故乡已久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去呢?海上那神仙住处虚无缥缈,只能在这人世间飘荡流浪。
注释:¹危楼:高楼。²倒景:一作“倒影”。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宝光¹丹气²共回环³。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ní)(cháng)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译文:霞光如锦与云雾共环绕,溪流浅浅、小舟悠闲的停靠在浅滩边上。生命力强的珍木从不惧秋风萧瑟,心中愁绪万千,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忧闷。那翻飞的霓裳舞曲不再有,通向月宫的银桥也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山岭。
注释:¹宝光:神奇的光辉。²丹气:赤色的水气。亦指彩霞。³回环:环绕。⁴水弱:水流细小。⁵难老:犹长寿。多用作祝寿之辞。⁶三珠树:本作“三株树”。⁷依依:留恋,不忍分离。⁸脆管:笛的别称。⁹银桥:传说中仙杖变化而成的大桥。桥可通月宫。

fēngsōng··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zhāngyán

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dàojǐngxiāngkàntáohuāshídōng西jìnxiǎngjīnmènghándānpiāomiǎoshénxiānhǎishàngpiāolínghuàrénjiān

bǎoguāngdāngònghuíhuánshuǐruòxiǎozhōuxiánqiūfēngnánlǎosānzhūshùshàngcuìguǎnqīngdànshuōshangyínqiáodàoshēnshān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清秋望不极,迢遰(dì)¹起曾(céng)²
译文: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注释:¹迢遰:即迢递,遥远貌。²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远水兼¹天净²,孤城隐雾深。
译文: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
注释:¹兼:连着。²天净:天空明净。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叶稀风更落,山迥(jiǒng)¹日初沉。
译文: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注释:¹迥:远。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独鹤归何晚¹,昏鸦²已满林。
译文:孤独的白鹤为何回的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¹归何晚:为何回得晚。²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清秋望不极”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迢遰起曾阴”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句则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水更落”,就是“水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

  最后一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2、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wàng

 tángdài 

qīngqiūwàng tiáocéngyīn 
yuǎnshuǐjiāntiānjìng chéngyǐnshēn 
fēnggèngluò shānjiǒngchūchén 
guīwǎn hūnmǎnlín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yǐng)¹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shuò)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译文:来到荆州客旅,到今天已经一个多月了,月亮也变换三次姿势——上弦下弦,如同小船来回荡。现在北风正紧,树木落叶萧萧,出门在外不容易,想回家了。
注释:¹郢门:即荆门也。唐时为峡州夷陵郡,其地临江,有山曰荆门,上合下开,有若门象。故当时文士概称其地曰荆门,或又谓之郢门。西通巫、巴,东接云梦,历代常为重镇。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yǎo)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译文:山外的太阳是那么遥远,江上的天空是如此空旷,没有依靠的感觉真不是好滋味。洞庭湖水使人着迷,秋归的大雁也乘着云雾来到潇湘洞庭。
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清旷谐宿好,缁(zī)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译文:这里幽静清旷,是个修真养性的好地方,我的爱好经历多年也没有改变。人生百年,变化万千,绵绵不断。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译文:此行既没有寻找到仙人,也没有感受到舜帝灵魂的昭示。沧海桑田,你可见到海水变浅?你可见到王母的仙桃已经成熟了三回?一回就需要经历三千年!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zhuó)足沧浪泉。
译文:仙人在那里?找你找得太辛苦,扪胸倚剑,仰天长叹,顾影自怜。我仍然要游走遍大地,游遍江河湖海,做个自由的隐士,濯足沧浪。

  这首诗可能是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诗题的意思是在郢门这个地方遇上了秋天而抒发胸中感想。此诗共二十句,除了尾联两句,其余都是对仗,所以这是一首入律的诗歌。诗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隐居的向往之情,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慨叹,情感基调比较悲凉。

  有人认为,也许是在李白年轻时候,拜见荆州刺史韩朝宗以后,因为不得举荐而灰心,而产生出归隐的思想,从而挥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也有可能是李白刚刚出川到达荆州时候就产生了思乡的情绪,“巴月三成弦”,总之,长期在正干揭游说的生活是很辛苦的,没有坚强的意志与雄厚的财力是难以支持的。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翠翘¹金缕²双鸂(xī)(chì)³,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译文:一对鸂鶒鸟儿,身上披拂着灿烂的金色花纹,翘起它们那双翠绿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绿滢滢的池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水纹。岸边海棠花开,一阵潇潇春雨过后,天放晴了,红花满枝,滴着清亮的水珠儿,更加艳丽。
注释:¹翠翘:翠绿色的尾羽。²金缕:金色羽毛。³鸂鶒: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鸳鸯。⁴海棠梨:又名海红、甘棠,二月开红花,八月果熟。一说就是海棠花,又一说即棠梨。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绣衫遮笑靥(yè)¹,烟草粘飞蝶。青琐²对芳菲³,玉关音信稀。
译文: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恰如飞蝶迷恋于阳春烟景。华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当日春游之人,今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注释:¹靥:笑时面颊上的酒窝。²青琐:刷青漆且雕镂有连琐纹的窗户,泛指华美的窗户。此处借指华贵之家。³芳菲:泛指花草树木,谓美好时节。⁴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隋唐时的遗址大约在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

  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鸂鶒,是如鸳鸯一样成双成对儿的象征爱情的鸟。有说:“此以鸂鶒之成双,喻闺人之独处。”从全词看,并非如此。这两句写景极其鲜艳,而暗含着欢情,是人眼中之所见。景物本身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下两句把满园春色的景物由动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这两句的关键在“雨晴红满枝”。如丝的春雨飘洒之后,天色初晴,不仅没有落红满地,而是“红满枝”。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感觉。如果如苏东坡所说“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钱泳《履园谭诗》),上阕的四句正是这样。它由美丽成双、金缕其身、翠绿其尾的鸂鶒鸟,而到它们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纹,两情欢洽;再由池及岸,树上棠梨花开,雨后新晴,红花满枝;景色幽美,气象清新。布局有动(前二句)有静(后二句),设色有浓(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陈匪石称温词《菩萨蛮》“语语是景,语语即是情”(《旧时月色斋词谭》)。从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来衬托人情的欢愉。因为“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此处的着力写景为下阕的意味浓醇奠定基础。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至此,才出现了人物。她红润的两腮上,有一对酒窝儿。写一个少女的娇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动作,又有对动作的掩饰;既有乍见时的内心欢悦,又有猛然引起的内心慌乱,这五个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少女那颗欢悦却又不平静的心。沈祥龙《论词随笔》提出:“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这句表现情,确很“缠绵”,但是不“靡”;表现韵(味),确很飘逸,但是不“轻”(浮);表现气(声气),确很“动宕”,但是不“放”(荡)。从词的结构说,这句是全首的关键。

  接下来的一句又很警策:“烟草粘飞蝶。’“烟草”,总起来说是阳春烟景,即上阕那绿波荡漾的春水,那缀满枝头的棠梨。在“烟草”与“飞蝶”之间,用了一个“粘”字,可见“飞蝶”之于“烟草”十分迷恋。五、六句联起来看,上句深情无限,下句景色如画。但下句是比托衬映上句的,这“绣衫遮笑靥”的人的深情远韵,恰如飞蝶恋恋于烟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俞平伯释首句为少女的妆饰,因而说“绣衫”句“乃承上‘翠翘’句”(见《读词偶得》)。也有人认为“绣衫”两句不过写女人的衣饰精致华丽而已。而艾治平认为“绣衫”两句仍紧承上阕,继续写人情之欢愉,所不同的是:上阕情隐景中,下阕首二句,人则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来,而以真实的描绘直写她的欢愉之情。上下阕之间,“意脉不断”,六句全是写她昔时两情初遇那令人难忘的良辰美景和自己的情意绵绵。可是此时都如过眼烟云,虽可追怀却不可复得了。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这句是说,富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玉关音信稀”,当日春游之人,此时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这首闺情词,艺术手法颇有独到之处,而且“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针缕细密,间不容发,其“昔欢今悲”之感,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司空图《诗品·委曲》)透人心脾。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3-45

mán··cuìqiàojīnshuāngchì--wēntíngyún

cuìqiàojīnshuāngchìshuǐwénchūnchíchíshànghǎitángqínghóngmǎnzhī

xiùshānzhēxiàoyāncǎozhānfēidiéqīngsuǒduìfāngfēiguānyīnxì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