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颖每秋鸣,今年始占名。方回临海鼓,转拔渡江旌。
毫颖每秋鸣,今年始占名。方回临海鼓,转拔渡江旌。
关马抛繻入,宫莺踏杏听。殿前如作赋,犹是泻涛声。
关马抛繻入,宫莺踏杏听。殿前如作赋,犹是泻涛声。

sòngzhòngběishàngzhuīsānjiāngguānshuǐzhīshì--wèi

háoyǐngměiqiūmíngjīnniánshǐzhànmíngfānghuílínhǎizhuǎnjiāngjīng

guānpāogōngyīngxìngtīng殿diànqiánzuòyóushìxiètāoshēng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
¹问于晏子²曰:“治国何患?”
译文: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
注释:¹公:齐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²晏子:即晏婴,齐国大夫。
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晏子对曰:“患夫社¹鼠。”
译文: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
注释:¹社:土地庙。
公曰:“何谓也?”
公曰:“何谓也?”
译文: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
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之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国安得无患乎?”
对曰:“夫社,束木¹而涂²鼠,鼠因往讬(tuō)³焉,熏鼠则恐烧其木,灌鼠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¹⁰权重¹¹于百姓,不诛鼠则乱,诛鼠则为人主所案据¹²,腹¹³而有¹⁴¹⁵,此亦国鼠社鼠也。人有酤(gū)¹⁶酒者,为器甚洁清¹⁷,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鼠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鼠猛,人挈(qiè)¹⁸器而入,且酤(gū)公酒,狗迎而噬(shì)¹⁹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鼠士,欲干万乘鼠主,而用事者迎而龁(hé)鼠,此亦国鼠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yōng),国安得无患乎?”
译文:晏子答道:“社庙,是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又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鼠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亲近的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向百姓卖弄权势。不铲除他们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王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具很洁净,悬挂的酒幌也很长,但酒酸了都卖不出去,于是向邻居询问是什么原因,邻居说:‘您的狗太凶猛了,有人提着酒器进去,要买您的酒,您的狗却迎面扑上去咬他,这是您的酒变酸而卖不出去的原因。’国家也有这样凶猛的狗,那些掌权管事的人就是。有才能的士人,想要进言献策以求重用于大国鼠君,然而那些掌权管事鼠人迎面扑上去咬他,这些也是国家凶猛的狗。左右近臣是社鼠,掌权管事者是猛狗,国君怎能不被蒙蔽?国家怎能没有忧患?
注释:¹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²涂:作动词用,抹泥。 这里指墙壁的结构。³讬:寄托。⁴败:毁坏。⁵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⁶以:因为。⁷故:原因。⁸人主:国君。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⁹蔽 :蒙蔽、隐瞒。¹⁰卖:卖弄。¹¹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¹²案据:把持,保护。¹³腹:厚。¹⁴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¹⁵鼠:代词,指 上文的“左右”。¹⁶酤:卖。¹⁷洁清:清洁。¹⁸挈:提着,提起。¹⁹噬:咬。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mò)¹春阴酒半酣(hān)。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²。桑满筐篮,柘(zhè)³满筐篮。
注释:¹漠漠:寂静无声。²眠三:即三眠。³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¹(ní)(nán),梁燕²呢喃。篝灯³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释:¹樯燕:旅燕。樯:船上桅杆。²梁燕:房中梁上之燕。³篝灯:把灯烛放在笼中。

  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

  作者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真切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还点明了原来上片所着力描写的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只是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风景画,反衬出离人深切的思念。回忆增添了离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既不能“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已《长命女》“三愿”),则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作者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篝灯”,用竹笼罩着灯光,即点起灯笼。“锦书”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丈夫的典,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强”字入妙:盖此家书,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别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故曰勉强看之,矛盾心情如见。歇拍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则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了上片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jiǎnméi··chūnyīnjiǔbànhān--míng

chūnyīnjiǔbànhānfēngtòuchūnshāntòuchūnshānrénjiācánshìmiánsānsāngmǎnkuānglánzhèmǎnkuānglán

xiān怀huáibǎikānqiángyànnenánliángyànnenángōudēngqiángjǐnshūkànrénzàijiāngnánxīnzàijiāngnán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tuò)¹身。
译文:在吴苑的诗人们都在写文章,只有我是个落拓出身。
注释:¹落拓:潦倒失意。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译文:我一生只喜爱喝酒,说千句话万句话也不提自己贫穷。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
依隐常安¹²,相交只率真。
译文:依依记得你归隐常常安慰我,我们的交情是率真的。
注释:¹安:安慰。²惟:自谦之辞。
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记从分短袂(mèi)¹,又度两重春。
译文:记得自从我们分别之后,又已经过了两度春秋。
注释:¹袂:袖子。

怀huáixiàoyún--gāodǐng

yuànwénzhāngluòshēnshēngwéiàijiǔwànyánpín

yǐnchángānzhuōxiāngjiāozhǐzhēncóngfēnduǎnmèiyòuliǎngzhòngchūn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山寺微茫¹背夕曛(xūn)²,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³孤磬(qìng)定行云
译文:山寺背对着夕阳的光晕,在余晖下显得影廓模糊。飞鸟也显得影子迷离,刚飞到半山腰,山脉便隐藏在昏暗的影子之中了。这时,寺院中的磬声悠扬地响起,仿佛把山间的云彩都定格住了。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¹微茫:隐约,模糊。²夕曛:日落时的余晖。³上方:寺庙。⁴磬:佛寺中钵形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⁵定行云:即《列子·汤问》“响遏行云”之意。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¹(qù)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译文:试着登上高峰窥视皎洁的明月,偶然得以天眼来审视世俗红尘,只是可怜自己也只不过是看到的俗人之一罢了。
注释:¹天眼:佛教所说五眼之一。能透视众生诸物,无论上下、远近、前后、内外、大小及未来,皆能观照。又古诗词中常以天眼指月亮。

  上阕“山寺微茫背夕曛”,如认为确有此山、确有此寺,而欲指某山、某寺以实之,则误矣。此词前片三句,但标举一崇高幽美而渺茫之境界耳。近代西洋文艺有所谓象征主义者,静安先生之作殆近之焉。我国旧诗旧词中,拟喻之作虽多,而象征之作则极少。所谓拟喻者,大别之约有三类:其一曰以物拟人,如吴文英《浣溪沙》词“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以物拟人者也:其二曰以物拟物,如东坡《永遇乐》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端己《菩萨蛮》词“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是以物拟物者也;其三曰以人托物,屈子《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骆宾王《在狱咏蝉》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以人托物者也。要之,此三种皆于虚拟之中仍不免写实之意也。至若其以假造之景象,表抽象之观念,以显示人生、宗教,或道德、哲学,某种深邃之义理者,则近于西洋之象征主义矣。此于古人之作中,颇难觅得例证。《珠玉词》之《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六一词》之《玉楼春》“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殆近之矣。以其颇有人生哲理存乎其间也。然而此在晏、欧诸公,殆不过偶尔自然之流露,而非有心用意之作也。正如静安先生《人间词话》所云:“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而静安先生之词,则思深意苦,故其所作多为有心用意之作。樊志厚《人间词甲稿序》云:“若夫观物之微、托兴之深,则又君诗词之特色。”此序人言是静安先生自作而托名樊志厚者,即使不然,而其序言亦必深为静安先生所印可者也。“山寺微茫”一起四字,便引人抬眼望向半天高处,显示一极崇高渺茫之境,复益之以“背夕曛”,乃更增加无限要渺幽微之感。黄仲则《都门秋思》有句云“夕阳劝客登楼去”,于四野苍茫之中,而举目遥见高峰层楼之上独留此一片夕阳,发出无限之诱惑,令人兴攀跻之念,故曰“劝客登楼去”,此一“劝”字固极妙也。静安词之“夕曛”,较仲则所云“夕阳”者其时间当更为晏晚,而其光色亦当更为黯淡,然其为诱惑,则或更有过之。常人贵远而贱近,每于其所愈不能知、愈不可得者,则其渴慕之心亦愈切。故静安先生不曰“对”夕曛,而曰“背夕曛”,乃益更增人之遐思幽想也。人于此尘杂烦乱之生活中,恍惚焉一瞥哲理之灵光,而此灵光又复渺远幽微如不可即,则其对人之诱惑为何如,静安先生盖尝深受西洋叔本华悲观哲学之影响,以为“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一欲既终,欲随之,故究竟之慰藉终不可得也。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锄静安先生既觉人生之苦痛如斯,是其研究哲学,盖欲于其中觅一解脱之道者也。然而静安先生在《静庵文集续编·自序二》中又云:“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然则是此哲理之灵光虽惚若可以瞥见,而终不可以求得者也。故曰:“鸟飞不到半山昏。”人力薄弱,竟可奈何,然而人对彼一境界之向往,彼一境界对人之吸引,仍在在足以动摇人心。有磬声焉,其音孤寂,而揭响遏云,入乎耳,动乎心,虽欲不向往,而其吸引之力有不可拒者焉,故曰“上方孤磐定行云”也。

  于是而思试一攀跻之焉,因而下阕乃有“试上高峰窥皓月”之言。曰“试上”,则未曾真筒到达也可知;曰“窥”,则未曾真筒察见也可想。然则此一“试上”之间,有多少努力,多少苦痛。此又静安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一文所云:“有能除去此二者(按指苦痛与倦厌),吾人谓之日快乐。然当其求快乐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乐之后,其感苦痛也弥深。故苦痛而无回复之快乐者有之矣,未有快乐而不先之或继之以苦痛者也。”(按:此实叔本华之说)是其“试上高峰”原思求解脱、求快乐,而其“试上”之努力固已为一种痛苦矣。且其痛苦尚不止此。盖吾辈凡人,固无时刻不为此尘网所牢笼,深溺于生活之大欲中,而不克自拔,亦正如静安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所云:“于解脱之途中,彼之生活之欲,犹时时起而与之相抗。”夫如是,固终不免于“偶开天眼觑红尘”也。已知其“偶开”必由此不能自己、不克自主之一念耳。陈鸿《长恨歌传》云:“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而人生竞不能制此一念之动,则前所云“试上高峰”者,乃弥增人之艰辛痛苦之感矣。窃以为前一句之“窥”,有欲求见而未全得见之憾;后一句之“觑”,有欲求无见而不能不见之悲。而结之日“可怜身是眼中人”,彼“眼中人”者何,固此尘世大欲中扰扰攘攘、忧患劳苦之众生也。夫彼众生虽忧患劳苦,而彼辈春梦方酣,固不暇自哀。此譬若人死后之尸骸,其腐朽靡烂乃全不自知,而今乃有一尸骸焉,独具清醒未死之官能,自视其腐朽,自感其靡烂,则其悲哀痛苦,所以自哀而哀人者,其深切当如何耶,于是此“可怜身是眼中人”一句,乃真有令人不忍卒读者矣。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著,中英参照迦陵诗词论稿(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12,第906-8页

huànshā··shānwēimángbèixūn--wángguówéi

shānwēimángbèixūnniǎofēidàobànshānhūnshàngfāngqìngdìngxíngyún

shìshànggāofēngkuīhàoyuèǒukāitiānyǎnhóngchénliánshēnshìyǎnzhōngrén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笑,轻鸥(ōu)¹,漠漠²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译文: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¹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²漠漠:云烟弥漫。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平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3、 李世忠.逐臣的悲悯——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shì sòngdài 

xiào qīngōu jiāngfēng jiāngbiānshìguānrén jièzhōu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