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本幽并儿,抱剑事边陲。风乱青丝络,雾染黄金羁。
仆本幽并儿,抱剑事边陲。风乱青丝络,雾染黄金羁。
天子既无赏,公卿竟不知。去去归去来,还倾鹦鹉杯。
天子既无赏,公卿竟不知。去去归去来,还倾鹦鹉杯。
气为故交绝,心为新知开。但令寸心是,何须铜雀台。
气为故交绝,心为新知开。但令寸心是,何须铜雀台。

zèngbiéxīnlínshī--jūn

běnyōubìngérbàojiànshìbiānchuífēngluànqīngluòrǎnhuángjīn

tiānzishǎnggōngqīngjìngzhīguīláiháiqīngyīngbēi

wèijiāojuéxīnwèixīnzhīkāidànlìngcùnxīnshìtóngquètái

吴均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 1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牛羊犹恐他惊散,我子索手不住紧遮拦。恰才见枪刀军马无边岸,吓的我无人处走,走到浅草里听,听罢也向高阜处偷睛看。
牛羊犹恐他惊散,我子索¹手不住紧遮拦。恰才见枪刀军马无边岸²,吓的我无人处走,走到浅草里听,听罢也向高阜(fù)处偷睛看。
译文:担心骚动的牛羊散了群,我不得不张开手紧紧拦住它们。这才发现刀枪林立,军马纷纷,一眼望不到穷尽。吓得我往偏僻无人处躲逃,先伏在短草丛中细听,听了一会,才摸到高高的山坡上,悄悄窥望着情形。
注释:鏖兵:军队激战。¹子索:只得。²无边岸:无边无涯。
感皇恩
吸力力¹振动地户天关²,吓的我扑扑的胆战心寒。那枪忽地早剌中彪躯,那刀亨地³掘倒战马,那汉扑地抢下征鞍(ān)。俺牛羊散失,您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休县,生扭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败残军受魔障⁷,得胜将马顽彝,子见他歪剌(lá)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译文:只见两军杀气震地冲天,吓得我心胆俱落,扑通扑通地心跳个不停。那杆枪猝不及防,刺人了魁梧的身躯;那刀呼的一声砍倒了战马,马上的汉子噗的一下栽倒在黄尘。我固然牛羊散失受损,你人马又何尝得到太平。把一块和平正常的地面,硬变成尸横遍地的恐怖之境。
注释:¹吸力力:形容旋风的象声词。²地户天关:指地的深处与天的高处。³亨地:呼的一声。下旬“扑地”,即噗的一声。⁴“把一座”三句:元代说唱文学习语,常作“介休县翻做鬼门关”,当是从有关唐代尉迟恭的说唱故事中衍出。介丘县,即介休县,今属山西。
吸力力振动地户天关,吓的我扑扑的胆战心寒。那枪忽地早剌中彪躯,那刀亨地掘倒战马,那汉扑地抢下征鞍。俺牛羊散失,您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休县,生扭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
败残军受魔障¹,得胜将马奔顽²,子见他歪剌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译文:打败的一方溃不成军,遇上了灾星。得胜的一方乘势追击,战马不住地狂奔。只见队伍哗啦啦赶过了饮牛的河滨。淅沥沥扬起一团团烟尘,视界为之迷茫不清。震落了空山中的秋叶,滴溜溜在地上旋舞打滚。
注释:¹魔障:灾难。²奔顽:马不停蹄地奔跑。
采茶歌
采茶歌
败残军受魔障,得胜将马奔顽,子见他歪剌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败残军受魔障,得胜将马奔顽,子见他歪剌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两军厮杀的观战记,倏来忽往,更显出一种速写式的精炼与激烈。人手的角度也颇为新颖,是从一名牧人在无意中的遭遇和目击来展开全篇。和平的牧野转眼间变成了血肉纷飞的战场,这就更增添了战争的残酷意味。曲中插入的两组感受和评论:“俺牛羊散失,你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丘县,生纽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更是老辣当行。这支散曲绘声绘色,情景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起笔从“牛羊”开始。牛羊感觉敏锐,觉察到情况异常,发生了骚动。牧人起初并未意识到危险,“犹恐”说明他全副心思都集中在牛羊的失常上,“子索”、“不住”,显示出他竭力控制牧群的手忙脚乱。“紧遮拦”的努力多少奏了效,这才发现了牲畜受惊的外界原因——“枪刀军马无住岸”。这一起笔细腻而真实,借机交代了对阵两军的突然出现与渐次逼近。由牛羊的惊散渐而写到牧人的惊走,战争的残酷气息便先已笼罩全篇。作者安排牧人由“走”到“听”,“听罢”再探出草丛爬上高阜“偷睛看”,既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又省略了两军交战的最初接触,使牧人作壁上观,一下子就目击到了短兵相接的关键景象。

  “吸力力振动地户天关”是杀声,更是一股杀气,这是从大处着笔。“那枪”等三句,则细绘了刀来枪往的三组具体镜头。“忽地”、“亨地”、“扑地”都是象声,而“忽地”兼有突然意,“亨(呼)地”兼有沉重意,“扑地”兼有扑倒意,加上“刺”、“掘”、“抢”等形象的动词,使激烈的战况显得惊心动魄。对于像牧人这样的平民百姓来说,这些血淋淋的景象是终生难忘的,因而他在惊魂未定中的现场感受,也就更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与认同。

  最后一支[采茶歌]中,胜负已成定局,于是败军惶惶然若丧家之犬,而胜方则毫不留情地乘势追击。末三句便表现了追赶的情形。“歪刺刺”在此是象声词,而三字又有东倒西歪的本义,作者有意用上,多少含有讽刺愤蔑的微意。特意表出“饮牛湾”,以及“红尘遮望眼”、“红叶落空山”的景色描写,都是在同时强调战争对宁静生活的骚扰与破坏。至此我们更可理解作者安排牧人为曲中主角的用心,正是为了表现无辜百姓对战乱带来惊恐威胁的愤怒与控诉。

  这支散曲绘声绘色,情景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语言上带有民间文学的强烈特色,如运用大量的口语、象声词,运用顶真手法,使用尖新生动的对仗等等。尤其是曲中插入的两组感受和评论:“俺牛羊散失,你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丘县,生纽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更是老辣当行。前者利用“牛羊散失”与“人马平安”的字面对仗,化常语为尖巧;后者则搬用说唱中的习语,恰合“鏖兵”的题面与本质。无论从题材、语言及表现手法来说,这支无名氏的作品,在元散曲中都是别具一格、令人刮目相看的。

参考资料:
1、 《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03月版,第296页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矫矫凌云尘,风生龙夜吼。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淇澳¹春云碧²,潇湘³夜雨寒。
注释:¹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即古卫国之竹园——淇园所在地。²春云碧:当是比喻春天淇园大面积茂盛的翠竹犹如碧绿的云彩。³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盛产竹子的地区。
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虚窗¹人静听,飒飒²响琅玕³
注释:¹虚窗:开着窗户。²飒飒:拟声词,风雨声。³琅玕:lánggān,似玉的美石,常作翠竹的美称。

yǒngzhúshǒu--hānshānqīng

hánfēiqiānchǐqīnglínshuāng

zòngshìchénxīnzhòngxiāngkàndùnwàng

jiǎojiǎolíngyún姿fēngshēnglónghǒu

shuāngxuězhīniánzhēnsuìhányǒu

shuānggànhánfēngzhīxiǎngshìqín

xiāoxiāngsuìzhōngxīn

luògēnpiānxīnjiégènggāo

línhánchuīqīngbànsōngtāo

àochūnyúnxiāoxiānghán

chuāngrénjìngtīngxiǎnglánggān

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汉守分麾,尧庭请瑞,方面凭心膂。风驰千骑,云拥双旌,向晓洞开严署。拥朱轓、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天阁¹英游²,内朝密侍,当世荣遇。汉守分麾(huī)³,尧庭请瑞,方面凭心膂(lǚ)。风驰千骑,云拥双旌(jīng),向晓洞开严署。拥朱轓(fān)、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译文:尚书台的英才,内朝的密侍,是当世荣耀的待遇。奉旨出任州官,从朝廷拿上符信,主持一方军政要务。千骑风驰电掣而过,众人簇拥着旌旗,快天亮的时候,官瑞的大门庄严地打开。簇拥着贵人乘坐的车架,喜笑颜开欢声笑语,到处竞相对我称颂。
注释:¹天阁:尚书台。²英游:英才。³汉守分麾:奉旨出任州官。⁴尧庭:指朝廷。⁵瑞:符信,凭证。⁶方面:一方军政事务。⁷心膂:心和脊梁。比喻骨干。⁸朱轓:贵人乘坐的车。⁹来暮: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吴王旧国,今古江山秀异,人烟繁富。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且乘闲、孙阁长开,融尊盛举。
吴王旧国,今古江山秀异,人烟繁富。甘雨车行¹,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shù)²。棠郊成政³,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且乘闲、孙阁长开,融尊盛举。
译文:这里是旧时吴国,自古以来就是景色优美,人烟稠密、繁华富裕的地方。官员的德政、仁政如同微风吹拂,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广施惠政,从学士院高升,不用久等就要归到京城了。姑且趁着这闲暇,打开大门,其乐融融共同举杯畅饮吧。
注释:¹甘雨车行:称颂官员。²安黎庶: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³棠郊成政:惠政。典故出自《诗·召南·甘棠》记载召公在南国郊野棠树下断案听讼。⁴槐府:宋代学士院的一个厅名。⁵孙阁:三国时吴国孙氏的宅邸。引申为贵人宅邸。⁶融尊:其乐融融。

yǒngèrzhīèr··xiēzhǐdiào--liǔyǒng

tiānyīngyóunèicháoshìdāngshìrónghànshǒufēnhuīyáotíngqǐngruìfāngmiànpíngxīnfēngchíqiānyúnyōngshuāngjīngxiàngxiǎodòngkāiyánshǔyōngzhūfānhuānshēngchùchùjìngláiwángjiùguójīnjiāngshānxiùrényānfángānchēxíngrénfēngshàndòngchēngānshùtángjiāochéngzhènghuáidēngxiánfēijiǔdìngguīqiěchéngxiánsūnzhǎngkāiróngzūnshèng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十八年¹来堕(duò)世间,吹花嚼蕊(ruǐ)²弄冰弦³。多情情寄阿谁边。
译文: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注释:¹十八年:结婚时候纳兰妻子卢氏刚好十八岁。²吹花嚼蕊:反复推敲声律、词藻。³冰弦:琴弦。据《太真外传》,拘弥国琵琶弦,为冰蚕丝所制。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紫玉钗斜灯影背¹,红绵粉冷枕函(hán)²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译文: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注释:¹“紫玉”句:紫玉钗,辞出蒋防《霍小玉传》。²枕函:古以木或瓷制枕,中空可藏物,因称枕函。

  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一对夫妇的新婚画面。此词首句即告知主人公已十八岁,尘世行走多年。在这里纳兰运用东方朔的典故。此典故足可说明“十八年”弥足珍贵,也暗示主人公之将结束岁星式生活,“堕”人世间,但这是注定的,也只有叹惋吁惜可慰主人公。另外,主人公之素爱“吹花嚼蕊”,甚至“弄冰弦”,也只孤单一人,所以发出“多情情寄阿谁边”也属正常。

  下片,写新婚之夜最是动人。头戴紫玉钗的玉人,愈发诱人。说起紫玉钗,又牵扯出一曲故事。据唐蒋叻《霍小玉传》知,此紫玉钗是昔日霍王小女欲戴之饰,值万钱,却不知何故丢失,令人费解,终被做此紫玉钗的老人识得。在这里,无论紫玉钗怎样丢失,又怎样复得,全无关紧要,关键之处是其“值万钱”,何其珍贵,如此珍贵之物配玉人,可见玉人有多尊贵,有多娇媚。最动人之处,在末句“相看好处却无言”,玉人及“我”皆情至深处,可见一斑。

  纳兰性德这首词,用典较多,是一大特色,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主人公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词中词句工整,第五、六句即是例子。该词上片与下片,情感表达流畅,上片“多情情寄阿谁边”既出,下片即是新婚之夜,中间部分环节虽简略,却刺激读者发挥想象,回味无穷。

  词人运用语句之突出,令人赞叹。首句“堕”字。表现心理状态,第二句中“弄”也如此。下片“冷”,生动地写出端坐之久。“多情情寄阿谁边”的发问在下片中得到了最好的回答。究竟“十八年”来“堕”世间,是福是祸,怕是很难说清,据“相看好处却无言”可知:怕是福更多。由此可看出,主人公的早熟,对人世间尘世作“堕”的看法,也由玉人的到来而竟“无言”,可谓尘世间事事事难料,更何况短暂人生。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主编.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0:第331页

huànshā··shíniánláiduòshìjiān--lánxìng

shíniánláiduòshìjiānchuīhuājuéruǐnòngbīngxiánduōqíngqíngāshuíbiān

chāixiédēngyǐngbèihóngmiánfěnlěngzhěnhánpiānxiāngkànhǎochùquèyán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香刹(chà)¹夜忘归²,松清古殿扉(fēi)
译文: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注释:¹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²忘归:忘返。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灯明方丈室¹,珠系比丘²衣。
译文: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注释:¹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²比丘:和尚。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白日传心¹净,青莲²喻法³微。
译文: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注释:¹心:禅心。²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³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天花¹落不尽,处处鸟衔(xián)飞。
译文: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注释:¹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明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到了对比这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殿内是低低的诵经声,殿外却有山禽自由来去。俗话里常用“门可罗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这里诗人就用“处处鸟衔飞 ”来写照寺内庭园中的清静。佛门之内不得喧哗吵闹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辞来表现其实也显露了诗人的修养,这样写寺庙是很妥当的。当然如果这里把“处处鸟衔飞 ”理解成是与僧人心静之态做对比,更突出了龙兴寺和尚的修为,也是可以的。

  有寺无僧不成灵静,有僧无寺不成雅意。龙兴寺既有古刹的风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侣,所以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宿lóngxīng

qián tángdài 

xiāngchàwàngguī sōngqīngdiàn殿fēi 
dēngmíngfāngzhàngshì zhūqiū 
báichuánxīnjìng qīngliánwēi 
tiānhuāluòjìn chùchùniǎoxián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