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息皆吾侣,鲲鹏固不交。有时冰串释,歘尔泪珠浇。
蠕息皆吾侣,鲲鹏固不交。有时冰串释,歘尔泪珠浇。
酬物唯三径,从天付一瓢。空林桂花发,何有小山招。
酬物唯三径,从天付一瓢。空林桂花发,何有小山招。

báishāshǒu--wángzhī

jiēkūnpéngjiāoyǒushíbīngchuànshìchuāěrlèizhūjiāo

chóuwéisānjìngcóngtiānpiáokōnglínguìhuāyǒuxiǎoshānzhāo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12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qī)鸟还。
译文: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¹
译文:身在异乡内心本已酸楚,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注释:¹木瓜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木瓜铺。木瓜: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其味酸。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早见蒸蒸日出、晚见归鸟还巣的忧伤感怀图,诗人触景生情:见日出,见栖鸟,不见众鸟,不见孤云,表达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正如白居易《夜雨》:“我有所感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的无限向往和百结愁肠。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写诗人客居他乡,内心本已酸楚,再看到木瓜山,想起酸涩的木瓜,心中就更酸了。“客心”、“酸楚”是诗歌中的意境情感,“木瓜山”,是诗歌中的形象事物。这三个诗词,有清晰有模糊,有实体有虚象,有眼里的更有心中感悟的,使得诗歌的语言凝练,渲染氛围,加深诗人客居酸楚之感。

  此诗语极平常,而意甚含蓄,字字辛酸。诗人触景生情:早见蒸蒸日出,而悲自已穷途潦倒,想要过神仙那样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然而真当他处于寂寞境地的时候,又难免生出许多忧伤和悲愁。晚见归鸟还巣,而悲自已去国离乡,看透了现实世界的混沌,想起各种人情世故,更增一份凄楚。木瓜味酸苦,诗人望见木瓜山而感怀身世,感触漂泊生活的孤寂,内心倍感酸楚,流露出李白忧伤悲愁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常秀峰 .李白在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0年09月第1版 :181-182 .

wàngguāshān

bái tángdài 

zǎojiànchū jiànniǎohuán 
xīnsuānchǔ kuàngduìguāshān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¹之多艰²
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难。
注释:¹民生:人民的生活。²艰: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余虽好修姱(kuā)¹以鞿(jī)(jī)兮,謇朝谇(suì)²而夕替³
译文: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直言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注释:¹修姱:洁净而美好。²谇:进谏。³替:废。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¹兮,又申²之以揽茝(chǎi)
译文: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注释:¹纕:佩带。²申:重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¹
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注释:¹悔:怨恨。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灵修¹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注释:¹灵修:指楚怀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¹嫉余之蛾(é)眉兮,谣²(zhuó)³谓余以善淫。
译文:群臣都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诽谤说我妖艳好淫。
注释:¹众女:喻群臣。²谣:诋毁。³诼:诽谤。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¹规矩而改²³
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注释:¹偭:违背。²改:更改。³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背绳墨¹以追曲²兮,竞周容³以为度。
译文: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注释:¹绳墨:正曲直之具。²曲:斜曲。³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tún)郁邑¹余侘(chà)(chì)²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注释:¹邑:同“悒”愁闷不乐。²侘傺:失志貌。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溘(kè)死以流亡¹兮,余不忍为此态²也。
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注释:¹流亡:随水漂流而去。²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zhì)鸟之不群¹兮,自前世²而固然。
译文: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注释:¹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²前世:古代。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shú)异道¹而相安?
译文: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注释:¹异道:不同的道路。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¹心而抑志兮,忍尤²而攘³(gòu)
译文: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注释:¹屈:委屈。²尤:过错。³攘:除去。⁴诟: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¹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²
译文: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注释:¹伏:通“服”,保持,坚守。²厚:厚待。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湖南¹为客动经春²,燕子衔(xián)泥两度新³
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两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注释:¹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²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³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旧入故园¹尝识主,如今社日²远看人³
译文: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两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注释:¹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²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³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可怜处处巢(cháo)居室¹,何异飘飘托此身²
译文: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注释:¹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²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暂语船樯(qiáng)¹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²
译文: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注释:¹樯:船桅。²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新”对“泥”而言。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杜甫很喜欢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盈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绝句》)“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绝句漫兴》)这一切都生动地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看见了燕子,当然会产生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昔日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这里的“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后四句,对燕自伤。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暂语船播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那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燕子来舟中作》是杜集中最后一首七律,可以看作诗人临终的哀鸣。在这首诗里,深沉真挚的人性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这“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形象,经宋代晏殊的点化,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历代唐诗和杜诗的选本都很少选这首诗。其实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低于为人们所称道的《秋兴》、《咏怀古迹》诸篇。传统的欣赏标准是无一字无来处,是一饭之间未尝忘君。而这首诗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无一字有来处,在于把深情厚意寄托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它完全不同于那些从概念出发的、以物喻理的咏物诗。也不同于那些摹拟象貌、堆砌典故的咏物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完全摆脱了机械的比附,不刻意于追求外形的相似,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过内在联系,把人的感情赋于物,使物我达到契合无间的境界,这就是深沉的寄托—杜诗沉郁风格的另一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隐藏着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隐藏着诗人的不幸,燕子与诗人的差别仿佛在诗中消失了,从整个画面中只能发现那倾诉不尽的辛酸、诗人颇倾的形容,以及一颗苦难的心的低语。杜甫之所以为大诗人,正在于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甘苦哀乐感受得深刻而真切,善于敏锐地捕捉那些最感人的形象,并细致人微地再现它们。而善于描绘自然万物的诗人,同时也就是技艺高超的自画像大师,他一草一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参考资料:
1、 杨军.存真斋古诗文鉴赏: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34-137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601-602

yànziláizhōuzhōngzuò--

nánwèidòngjīngchūnyànzixiánliǎngxīn

jiùyuánchángshízhǔjīnshèyuǎnkànrén

liánchùchùcháoshìpiāopiāotuōshēn

zànchuánqiánghái穿chuānhuātiēshuǐzhānjīn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译文:有桩心事久久未能忘怀;一提起来,就要心酸泪零。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此地¹暂胡马²,终身只宋民。
译文:胡人虽然暂时占领此地,我到死了还是宋朝臣民。
注释:¹此地:指苏州。²胡马:指元兵。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读书成底事¹,报国是何人。
译文:读书半世,有甚功名成就?
注释:¹底事:什么事。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chǐ)见干戈(gē)¹里,荒城²梅又春。
译文:世乱如此,报国竟无一人!看到荒城梅花已经开放,使我惭愧白白又过一春!
注释:¹干戈:古代常用的两种兵器,此指战争。²荒城:指经过兵燹后的苏州。

yòuèrniánsuìdàn··èr--zhèngxiào

yǒu怀huáizhǎngshìsuānxīn

zànzhōngshēnzhǐsòngmín

shūchéngshìbàoguóshìrén

chǐjiàngànhuāngchéngméiyòuchūn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绊惹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²轻盈。
译文:垂柳绊惹着春风翩然起舞别有一番情怀,在这个世界上飘逸之美还有什么能与之比肩呢?
注释:¹绊惹:撩逗。惹:将垂柳拟人化。²斗:竞争,比赛。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楚王¹²畔无端种,饿损³纤腰学不成。
译文: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注释:¹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²江:长安附近的曲江。³损:损坏。⁴纤腰:女子的细腰。

  首句“绊惹春风别有情”,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不以实道来,而说是垂柳有意撩逗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不敢吃饭,而白白饿死。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含蓄而深刻。

  全诗中诗人将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直陈时弊,淋漓痛快。诗人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这首诗咏垂柳,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刻画出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是一首具有韵味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垂柳

chuíliǔ

tángyànqiān tángdài 

bànchūnfēngbiéyǒuqíng shìjiānshuígǎndòuqīngyíng 
chǔwángjiāngpànduānzhòng è饿sǔnxiānyāoxué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