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青石堤,袅娜千垂杨。十许种名花,红紫白成行。
一段青石堤,袅娜千垂杨。十许种名花,红紫白成行。
借问此谁种,云是监中郎。纱纹织作浪,文玉砌为堂。
借问此谁种,云是监中郎。纱纹织作浪,文玉砌为堂。
安得冢子山,吹来置此傍。醉中发狂思,醒后益周张。
安得冢子山,吹来置此傍。醉中发狂思,醒后益周张。
吾身自可移,何必移吾乡。
吾身自可移,何必移吾乡。

shàngbiétóngfāngzigōngsān--yuánhóngdào

duànqīngshíniǎoqiānchuíyángshízhǒngmínghuāhóngbáichéngxíng

jièwènshuízhǒngyúnshìjiānzhōnglángshāwénzhīzuòlàngwénwèitáng

ānzhǒngzishānchuīláizhìbàngzuìzhōngkuángxǐnghòuzhōuzhāng

shēnxiāng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12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译文:去年离别正是北雁南飞,今夜灯下衣已不见流萤踪迹。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译文:远征的丈夫近来没有消息,棉衣做好了不知该寄向哪儿?
这是一首很优美的小诗。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征边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唐初边地战火不断,诗人有所感而作此诗。开头两句借雁和萤说明女主人公和丈夫分别已经有一年了。更让人担心的是“近来”没有消息。尽管如此,女主人公夜中还在赶忙缝制寒衣,思念、忧虑、关切之情和离别的痛苦都融在其中了。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guīyuàn--zhānghóng

niánbiéyànchūguījīncáifèngyíngfēi

zhēngjìnláiyīnxìnduànzhīchùhán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浮云在空碧¹,来往议阴晴。
译文:浮云在万里澄碧的晴空上来往飘荡,似乎在把天气的阴晴酝酿。
注释:¹空碧:即“碧空”。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荷雨¹洒衣湿,蘋(pín)²吹袖清。
译文:微雨轻敲着荷叶,发出细碎急促的声响,不一会也洒湿了衣裳;从水面浮萍间飘来的和风吹拂着衣袖,带来一阵清凉。
注释:¹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指沿途有荷花,下的雨不大。²蘋风: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鹊声喧¹日出,鸥性狎(xiá)²波平。
译文:忽而雨过天晴,喜鹊喳喳喧闹,迎接朝阳;鸥鸟也在风平浪静的水面尽情游翔。
注释:¹喧:声音大而嘈杂。是说喜鹊对日出的喜悦。²狎:亲热、玩乐的意思。是说水鸥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尽情地玩乐。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chéng)¹
译文:经过风吹雨洗之后,山色更加明净秀丽,它虽然不言不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
注释:¹酲:酒醒后的困惫状态。这里指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极精采。两句诗应连起来读、连起来讲:飘浮的云朵在碧空里你来我往,忙于“议”,“议”什么?“议”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和感受:“荷雨酒衣湿”,下起雨来了;“鹊声喧日出”,太阳又出来了。浮云议论不定,故阴晴也不定。宋人诗词中往往用拟人化手法写天气,姜夔《点绛唇》中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尤有名。但比较而言,王质以浮云“议阴晴”涵盖全篇,更具匠心。

  “荷雨”一联承“阴”。先说“荷雨”,后说“酒衣湿”,见得先听见雨打荷叶声而后才意识到下雨,才感觉到“衣湿”。这雨当然比“沽衣欲湿杏花雨”大一点,但大得也有限。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酒湿,反而凉爽些。“蘋风”是从浮萍之间吹来的风,说它“吹袖清”,见得那风也并不狂。雨已湿衣,再加风吹,其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表明如果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鹊声”一联承“晴”。喜鹊喜干厌湿,所以叫“干鹊”。雨过天晴,喜鹊“喧”叫,这表现了鹊的喜悦,也传达了人的喜悦。试想:荷雨湿衣,虽然暂时带来爽意,但如果继续下,没完没了,“山行”者就不会很愉快;所以诗人写鹊“喧”,也正是为了传达自己的心声。“喧”后接“日出”,造句生新:“喜鹊喧叫:‘太阳出来了!’多么传神!“鹊声喧日出“,引人向上看,由“鹊”及“日”;“鸥性狎波平”引人向下看,由“鸥”及“波”。鸥,生性爱水,但如果风急浪涌,它也受不了。如今雨霁风和,“波平”如镜,鸥自然尽情玩乐。“狎”字也像“喧”字一样用得很精彩,“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这里都适用。

  像首联一样,尾联也用拟人化手法,其区别在于前者正用,后者反用。有正才有反,从反面说,“山色不言语”,从正面说,自然是“山色能言语”。惟其能言语,所以下句用了个“唤”字。刚经过雨洗的“山色”忽受阳光照耀,明净秀丽,“不言语”已能“唤醒三日醒”;对于并未喝酒烂醉的人来说,自然更加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出“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往来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全诗写得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56页

shānxíngshì--wángzhì

yúnzàikōngláiwǎngyīnqíng

湿shīpíngfēngchuīxiùqīng

quèshēngxuānchūōuxìngxiápíng

shānyánhuànxǐngsānchéng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红叶醉秋色,碧溪¹弹夜弦。
译文:片片红叶让人沉醉于这动人的秋色中,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注释:¹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佳期¹不可再,风雨杳(yǎo)²如年。
译文: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注释:¹佳期:美好的时光。²杳: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此诗前两句写景,首句用重彩描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的秋景图,次句渲染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后两句抒情,表现女主人公对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遗憾,写尽了她未来日子的苦难。全诗措词委婉,造语清丽,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模声绘色,形象鲜明,艺术概括力很强。

  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夜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
2、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6-1387

quán

xiāng驿 tángdài 

hóngzuìqiū tánxián 
jiāzài fēngyǎonián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zhù)¹长堤,淡荡²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³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tiáo)(dì)
译文:久久的站立在长堤之上,轻柔的晚风吹拂着,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千万株柳树种在堤坝上,遮掩着奔腾不息的江河。人们都争相着往这里来,不管是什么途径,只是为了追名逐利。想到旅途之人终日不停的漂泊,这些追名逐利的人又怎么会察觉到在终日驱驰中已经渐渐远离了家乡。
注释:定风波,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¹伫立:长时间站立。²淡荡:舒缓,恬静。多用来形容春天景色。³箭波:水波迅速,有如飞箭。⁴走舟车:水路旱程并进。⁵念荡子、终日驱驱:想到旅途之人不停地漂泊。⁶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¹旅迹,厌厌病绪,迩(ěr)²(ān)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jiān)³,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译文:轻率的离开绣阁(代指女方),很难收到妻子的来信,随便度过了一年,无奈的到处旅行,厌烦的情绪,近来尝遍了在外流动做小官的滋味,这些想法,我就是写成书信,又能寄给谁呢?即使孟光一样贤惠的女子,又怎么能知道我一天比一天愁苦,增添憔悴呢。
注释:¹泛泛:飘流浮行的样子。²迩来: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³香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⁴孟光:东汉贤士梁鸿妻。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词的上片先写“伫立长堤”,纵目远眺,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开篇几句对萧条的边地风光的描绘,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而随着词作的逐步展开,这种悲凉之感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滔滔滚滚,联翩直下。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边地如此荒凉,人们却争相“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却为追名逐利。一可悲。

  荡子“终日驱驱”,不觉之间已然离故乡越来越远。词句由“念”领起,“争觉”一转,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想来荡子终日奔走,舟车劳顿,哪里还觉得家乡渐远!行行重行行,连家乡越来越远反也不觉得了。二可悲。

  过片“何意”二字,似将上片的内容化作一声悲叹,又在这声悲叹中继续抒写自己的思归之情:“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没想到自己为了蜗角功名、蝇头微利竟付出了抛家别妻、温情不再、虚度光阴的沉重代价。三可悲。

  “奈”字一转,贯串以下四句:无奈受尽了羁旅漂泊之苦,尝够了辗转宦游的滋味,却也再无法摆脱名利的束缚。四可悲。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词意再转:自己的种种情怀,纵然写在“香笺”上,又能寄给谁呢?孤寂、痛苦,却无一人可以倾诉。五可悲。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语意更进一层:就算有孟光这样的贤妻,也未必能理解我,未必能理解我内心的苦衷。六可悲。

  这首词是柳永失意人生的咏叹,以悲情贯穿全篇,一步紧似一步、一层深似一层地写尽了下层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01:121-122

dìngfēng··zhùzhǎng--liǔyǒng

zhùzhǎngdàndàngwǎnfēngzhòuxiēxiāoshūsāiliǔwànzhūyǎnyìngjiànqiānzǒuzhōuchēxiàngrénrénbēnmíngjìngniàndàngzizhōngzhēngjuéxiāngguānzhuǎntiáo

xiùqīngpāojǐnnánféngděngxiánsuìnàifànfànyànyànbìngěrláiānjǐnhuànyóuwèiqíng怀huáizòngxiěxiāngjiānpíngshuísuànmèngguāngzhēngzhītiānqiáocuì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画屏天畔(pàn),梦回依约¹,十洲²云水。手捻(niǎn)³红笺(jiān)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译文:从梦中刚刚醒来,隐约恍惚。画面上面的十洲云水,宛如罩着迷雾,就象在天边。我坐起来展开红色的信笺,给我的心上人写情书。我只有把所有伤心的心情,告诉你。
注释:¹依约:依稀,隐约。²十洲:道教所传在海中十处仙境。³捻:拈取。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别浦¹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²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译文:在我们作别的那河边的高楼上,我曾阿多次去老地方徘徊,面对江南的千里山水,我更加凄楚。楼下分流的水声之中,就有我当日凭栏时流下的思念的相思泪珠,我如何消愁。
注释:¹别浦:送别的水边。²分流水:以水的分流喻人的离别。

  起首三句,想象奇特而瑰丽,落笔颇为不俗: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十洲”,是仙人所居、人迹罕至之地。托名为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载,在八方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词中例以美人为仙,美人所居为仙境,暗指所思念的人的居处。十洲是仙灵境界,凡人无法到达,只有在梦中才能前往。梦醒后,看到屏风上画着的山山水水,犹疑是梦中所历,更写出梦境的虚幻和醒后的怅惘,真是妙有远神,令人掩抑低徊不已。歇拍两句写美人手执着写有无限水春心事的红笺准备寄给情人书信,此二句把寄人的红笺与十洲的残梦联系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表现了词人苦恋的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片是对往事的回忆,写抒情主人公曾无聊地独倚高楼—— 正在两人分别的水边,面对着辽阔的千里江南之地。这里所写的不是昔时相聚的欢娱,而是别后的思念,脱出词家惯常用的上下片对比的手法,感情便越觉沉厚。结拍两句,进一步写倚楼时的怀思。此处着意在“分流”二字。古乐府《白头吟》:“蝶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以水东西分流,喻人们一别之后不再相见。人倚高楼,念远之泪却滴向楼下分流的水中,将离愁别绪与怀人立情抒写得深婉曲折而又缠绵悱恻,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liúchūnlìng ·huàpíngtiānpàn

yàndào sòngdài 

huàpíngtiānpàn mènghuíyuē shízhōuyúnshuǐ shǒuniǎnhóngjiānrénshū xiěxiànshāngchūnshì 
biégāolōucéngmàn duìjiāngnánqiān lóuxiàfēnliúshuǐshēngzhōng yǒudāngpínggāol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