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俗上形家,贵贱倚为命。郭璞多于毛,谭者自神圣。
越俗上形家,贵贱倚为命。郭璞多于毛,谭者自神圣。
近来陶石篑,颇不遵先今。独喜令亲章,议论能持正。
近来陶石篑,颇不遵先今。独喜令亲章,议论能持正。
楚人无远谋,相地多任性。不识到头龙,休贪书世盛。
楚人无远谋,相地多任性。不识到头龙,休贪书世盛。
愿得皇如金,不愿砂如印。
愿得皇如金,不愿砂如印。

zèngzhāngzi--yuánhóngdào

yuèshàngxíngjiāguìjiànwèimìngguōduōmáotánzhěshénshèng

jìnláitáoshíkuìzūnxiānjīnlìngqīnzhānglùnnéngchízhèng

chǔrényuǎnmóuxiāngduōrènxìngshídàotóulóngxiūtānshūshìshèng

yuànhuángjīnyuànshāyìn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12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绿池芳草满¹晴波²,春色都从雨里过。
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注释:¹满:指水满。²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qí)¹今日蝶来多。
译文:应该是农人家的花落尽了,所以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格外的多。
注释:¹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chūn西yuán

gāo míngdài 

绿chífāngcǎomǎnqíng chūndōucóngguò 
zhīshìrénjiāhuāluòjìn càijīndiéláiduō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¹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²干戚(qī)³以舞。
译文:刑天与黄帝争夺神位。二者相斗,黄帝斩断刑天的脑袋,并把它埋到常羊山。但刑天魂魄不灭,以双乳作眼睛,以肚脐作嘴,手执干戈,拿着盾和斧向天挥舞不止。
注释:¹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²操:拿。³干戚:干戚。
百年浑似醉 ,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一片云。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百年¹²似醉 ,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³一片云。嗔(chēn),是非拂面尘,消磨(mó)尽,古今无限人。
译文:百年岁月浑浑然好似醉酒,可是心怀仍一片阳春,高高仰卧东山像那悠悠白云。可恨那人间是非像扑面的飞 尘,消磨掉古今多少有志人。
注释:¹百年:一生。²浑:全,都。³高卧东山:用东晋谢安(安石)不仕隐居东山典故。后遂用以比喻隐居或隐居行径。东山,在浙江上虞县 西南。⁴嗔:恼怒,怪怨。

  此曲写作者远离是非的隐逸生活.。

  “百年浑似醉 ,满怀都是春。” 分别浓缩宋苏轼《满庭芳》词“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和宋陈郁《未庵为吴应祥愉赋》“生意满怀都是春”句意。 表达了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社会里,只有整个人生都保持醉态,才能免受气愤烦恼的干扰,醉醺醺地浑身觉得充满春意融融的温暖 。虽忘却尘世,却也抒发了隐居者对人间沧桑的感叹。

  “高卧东山一片云 。”作者说要像东晋谢安那样高卧东山,如一片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无牵无挂地悠闲。表现了隐者的陶然自得、忘却尘世。(谢安在出仕之前曾经隐居会稽东山,朝廷屡征不起,事见《世说新语·排调》及《晋书》本传。)

  “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笔锋突转,以下三句都写愤怒生气的事:隐居就为躲避是非,可是是非之风仍然拂面而来给 作者满脸抹上尘垢,让作者蒙受许多污蔑或屈辱,这种烦恼的纠缠,不知消磨尽古今多少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难言的切身之感自然也隐含其中。

  本首曲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 。末三句坦白直率地道出自己对古今世事沧桑的彻悟,大有看破红尘之意味,但在语气上,作者却将这样一种深沉的感悟以松脱、不屑的方式表现出来。虽题为“乐闲”,但让人感觉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悲欢。作者正是乐得悠闲,乐得百年如醉,但这种人为的“醉”因,正是因为痛苦太多,不堪承受,不得不消极回避的结果.因此作者也冷静的看到,官场上扑面而来的是非尘土,消磨了无数士人的激情和斗志,使他们先先后后走出来,高卧东山去。

参考资料:
1、 尹志英.元曲三百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6.01
2、 赵义山.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柳条搓(cuō)¹线絮(xù)²搓棉,搓够千寻³放纸鸢(yuān)
译文: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
注释: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风鸢:风筝。¹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²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³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消得¹春风多少力,带将²儿辈上青天。
译文: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注释:¹消得:消耗,耗费。²带将:带领。

  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然后读者可从画面看到,这是一个放纸鸢的好日子,风儿吹著,阳光照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由这个画面,诗人兴起了感想: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诗的前半部著力於对小孩子放纸鸢前准备活动的描述。诗人并没有全面描绘各项准备活动,只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他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麼的期待。紧接 的「够」字,写出他们搓的引线一达到足够的长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彷佛一个个立刻就要跳将起来,把自己的纸鸢放上天去。诗人对儿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而又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思绪的飞扬,画面上的无忧无虑的儿童彷佛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著纸鸢,怀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时起,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饱经人世沧桑,但他依然对未来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凭藉春风的助力,飞上青云。对纸鸢而言,「春风」是指把它带上天空的和风;对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师长的栽培,可以「带」著小孩子上青云之端。全诗虚实相生,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丽色彩。

  好的题画诗,有助於理解画的内涵;读者读诗品画,可充分发挥想像。这首诗是诗画相生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

fēngyuānshī

wèi míngdài 

liǔtiáocuōxiàn线cuōmián cuōgòuqiānxúnfàngzhǐyuān 
xiāochūnfēngduōshǎo dàijiāngérbèishàngqīngtiān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
晴丝千尺挽(sháo)¹,百舌²无声燕子忙。
译文:袅娜的晴丝缓缓飘荡,仿佛要系住美好的春光。百舌鸟不再鸣叫,只有燕子在穿梭奔忙。
注释:¹韶光:春光。²百舌:鸟名。以其鸣声反复如百鸟之音,故名。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永日¹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译文:长长的夏日里,屋旁的槐树下一片荫凉,微风吹拂,送来麦花的清香。
注释:¹永日:长日。

chūxià--fànchéng

qíngqiānchǐwǎnsháoguāngbǎishéshēngyànzimáng

yǒngtóuhuáiyǐngànwēifēngshànmàihuā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