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变血火连天,闻道舟行相后先。今世谋身无第一,政缘夫子爱逃禅。
江流变血火连天,闻道舟行相后先。今世谋身无第一,政缘夫子爱逃禅。

huìzhèngyǒugōng--zhàodǐng

jiāngliúbiànxuèhuǒliántiānwéndàozhōuxíngxiānghòuxiānjīnshìmóushēnzhèngyuánziàitáochán

赵鼎

赵鼎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 3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凉冷三秋¹夜,安闲²一老翁(wēng)
译文:秋天的夜晚带着阵阵寒意,只有我一个老头安宁自在的在家。
注释:¹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²安闲:安宁清闲,安宁自在的样子。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译文:熄灯之后迟迟才躺下睡觉,在秋雨声中渐渐进入梦乡。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灰宿(xiǔ)¹温瓶²火,香添暖被笼。
译文: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不得不起床加点火烘烤被子。
注释:¹宿:夜。²瓶:烤火用的烘瓶。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¹晴寒未起,霜叶满阶²红。
译文:早上天空晴朗,但寒气未消不想起床,只看到秋雨把霜叶打落得到处都是。
注释:¹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²阶:台阶。

  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全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

  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1-912

qiūmián

bái tángdài 

liánglěngsānqiū ānxiánlǎowēng 
chídēngmièhòu shuìměishēngzhōng 
huīxiǔ宿wēnpínghuǒ xiāngtiānnuǎnbèilóng 
xiǎoqīnghánwèi shuāngmǎnjiēhóng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
一片春愁待酒浇¹。江上舟摇,楼上帘招²。秋娘渡³与泰娘桥,楼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注释:¹浇:浸灌,消除。²帘招:指酒旗。³秋娘渡:指吴江渡。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渡:一本作“度”。⁴桥:一本作“娇”。⁵萧萧:象声,雨声。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shēng)¹调,心字香²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型的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注释:¹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²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型的香。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上片这五句,用跳动的白描笔墨,具体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这“江”,就是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即吴江。一个“摇”字,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动,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一个“招”字,描写出江岸边酒楼上悬挂的酒招子正在迎风飘摆、招徕顾客,也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这两句都着笔于景物的动态。句中特别点出了吴江的两个引人注目的地名,表现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这个渡口和桥都是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船经此处,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作者偏偏挑出这两个地名,这里透露出他触景生情,急欲思归和闺中人团聚,漂泊思归,偏偏又逢上恼人的天气。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并连用两个“又”字。表示出他对这“不解人意”的风雨的恼意。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这里是白描,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一剪梅》这个词牌,有叶六平韵和逐句叶韵两种写法。作者采用了逐句叶韵的格式,读起来更加铿锵悦耳。他还充分发挥了这种格式中四组排比句式的特点,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节奏感。这都使它更像一支悠扬动听的思归曲,增添了它的余音绕梁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275-2277页
2、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134页

jiǎnméi ·zhōuguòjiāng

jiǎngjié sòngdài 

piànchūnchóudàijiǔjiāo jiāngshàngzhōuyáo lóushàngliánzhāo qiūniángtàiniángqiáo fēngyòupiāopiāo yòuxiāoxiāo  zuò   
guījiāpáo yínshēngtiáo xīnxiāngshāo liúguāngróngrénpāo hóngleyīngtáo 绿lejiāo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¹²腐草出,敢³近太阳飞。
译文:萤火虫侥幸依靠腐草而化出,不敢靠近太阳飞舞。
注释:¹幸:侥幸。²因:依靠,凭借。³敢:岂敢,不敢。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未足¹临书卷,时²能点³客衣。
译文:它的光亮不足以照亮书卷,有时还会玷污衣衫。
注释:¹未足:不足以。²时:有时。³点:玷污。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随风隔幔(màn)¹小,带雨傍林微²
译文:微小的躯体,常在幔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注释:¹幔:帷幔。²微:指萤火虫闪着微光。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十月清霜重¹,飘零(líng)²何处归。
译文:等到十月到来清霜凝重时,不知会飘落在哪里去。
注释:¹重:清霜凝重。²飘零:漂泊。

  唐中宗以后,宦官日益得势。玄宗时,多至三千人,其中有一千多人被抬上五、四、三品高位。以杨思勋、高力士最为显赫一时。比如杨思勋就被授予辅国大将军(正二品)称号,后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再如高力士,曾经手阅处一应进奏文表,文表所奏事项,他甚至有权自行处理,只有遇到大事方才报告皇帝。唐朝有名的将相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是走高力士的后门才爬上去的。

  诗人杜甫看透了“开元盛世”掩盖下的这些腐败现象,在诗中逼真地描摹萤火虫的光影形状,诗人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句写萤火虫本质下贱,不敢在太阳下飞行的阴暗心理。“腐草出”就已经极不体面,作者又巧妙地在句首加上一个“幸”字,则显出即就是那肮脏发霉的腐草,萤火虫也只有遇到侥幸的机会,方能从中出生。另外,古代在皇宫中当宦官的人,入宫前必须接受“腐刑”(也叫“宫刑”,即男子去势)。这第一句中的“腐草”,正足以启人联想到受过腐刑的宦官。

  三、四句以“未足临书卷”否定可以照人读书的传说,写萤火虫成事不足;“时能点客衣”说专以玷污别人为能事,写萤火虫败事有余。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句写萤火虫通常活动情形:它那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随风”有本无根基,借势飘游的意思;“带雨’’有在将死前强作挣扎的意思。“隔慢”“傍林”写它欲潜藏形迹; “小”、“微"二字写形体,也写其本质。

  最后“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两句写萤火虫不久将自行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结束宦官专权制度的强烈愿望。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7-178
北望茫茫渺渺间,鸟飞不尽又飞还。
北望茫茫渺(miǎo)¹间,鸟飞不尽又飞还。
译文:我向北方观望,一片渺茫,鸟儿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
注释:盱眙(xū yí):今在江苏省中西部。¹茫茫渺渺:形容遥远不甚分明的样子。
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
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¹都梁²第一山。
译文:想起失陷于异族的中原,泪水沾满了衣襟,还是不要登上那高高的都梁山向北眺望,以免使我更伤心。
注释:¹莫上:不要上。²都梁: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隋炀帝曾在山上建有都梁宫。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弱柳好花尽拆¹,晴陌²。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shè)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译文:微风轻拂着纤纤细柳,那姣美的簇簇鲜花尽皆迎风绽放,就绽放在在那阳光照着的道路上。小路上有一个温润如玉的白面少年郎,他满身氤氲着扑面而来的兰香和麝香。怎能不令她心头小鹿乱撞?怎能不令她春情颠狂?
注释:¹尽拆:全都开放了。拆:同“坼”,裂开。²晴陌:阳光照着的道路。

  顾敻九首《荷叶杯》,很像是写的一个女子的相思全过程。《栩庄漫记》评曰:“顾敻以艳词擅长,有浓有淡,均极形容之妙。其淋漓真率处,前无古人。如《荷叶杯》九首,已为后代曲中一半儿张本。”

  这首词写女子的春情。首二句写柳绿花红,正是艳阳好天,女子在赏春。“陌上”二句写她看见了路上有个少年,很逗人爱,她仿佛嗅到了少年身上的香味。后用叠句,表现她的感情在激荡,春情欲狂。

bēi··ruòliǔhǎohuājǐnchāi--xiòng

ruòliǔhǎohuājǐnchāiqíngshàngshǎoniánlángmǎnshēnlánshèrénxiāngkuángmekuángkuángmeku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