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水浴平沙,厓騑鸬鹚满钓槎。
去日翟公犹有客,到来潘岳已无花。
溪鳞呷雨层层浪,山碓舂云处处家。
白石青松如画里,临流乞得惠泉茶。
东风吹水浴平沙,厓騑鸬鹚满钓槎。
去日翟公犹有客,到来潘岳已无花。
溪鳞呷雨层层浪,山碓舂云处处家。
白石青松如画里,临流乞得惠泉茶。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12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终日看山不厌¹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译文:整日里游览于山间,山色美丽,变化万千,毫无厌倦,买下这片山林等待终老山间。
注释:¹厌:不喜欢,憎恶。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译文:山花花开花落,而山一直魏然屹立,山间的溪水空空流淌而山自在清闲。

yóuzhōngshā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zhōngkànshānyànshān mǎishānzhōngdàilǎoshānjiān 
shānhuāluòjìnshānchángzài shānshuǐkōngliúshānxián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
译文:抬头仰望一群黑色的猛禽,狂呼乱叫着从高空中俯冲下来。
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性兮往还。
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性兮往还。
译文:它们聚集在小岛上肆意叼啄鱼虾,然后展翅飞到高空的云层之间,集凭自己的秉性飞来飞去。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译文:我没有什么罪过却要背井离乡,为何无辜的被遣送到遥远的天边。
帆帆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帆帆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译文:像一片落叶被狂风吹往西方,谁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家园?
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译文:心中的忧伤痛苦如同刀割一样,忍不住双眼泪如喷泉。
彼飞鸟兮鸢鸟,已回翔兮翕苏。
彼飞鸟兮鸢鸟,已回翔兮翕苏。
译文:那些凶恶的猛禽,已经飞回原地收拢其翅膀。
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
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
译文:它们一心掠夺那些弱小的白虾,为什么来到这江河湖畔白吃白住。
徊复翔兮游颺,去复返兮于乎。
徊复翔兮游颺,去复返兮于乎。
译文:时时在这里盘旋不去自由游荡,来来去去往返不停的横冲直撞。
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
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
译文:起先是夫君不知为何一去不复返,最终又强迫我前往吴国京都。
终来遇兮何辜,离我国兮去吴。
终来遇兮何辜,离我国兮去吴。
译文:到死我不明白自己何罪之有,为什么让我背离祖国远去吴国。
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
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
译文:我穿着粗布衣裳被降为婢女,丈夫被摘去王冠沦为奴仆。
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
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
译文:苦难的岁月何时才是尽头,国耻冤仇的悲痛时刻压在心头?
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
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
译文:就好象咽下无数疙瘩堵在胸口,心里装满悲哀哪里吃得下饭食?
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
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
译文:我多想变成一只飞鸟,展翅高飞在蓝天自由翱翔。
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
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
译文:心中思念我那遥远的故国家乡,满腔的悲愤与怅恨谁能体味?

  这首诗可谓古代最早的一首抒发亡国之恨的抒情诗,作者就是勾践的妻子,越国战败后沦为吴国奴婢,境遇悲惨,更加显得字字血泪,发人深思。

  其历史背景是: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这首诗的可取之处有三:

  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将入侵的敌军比作凶恶的猛禽,以猛禽的种种动作比喻占领军横征暴敛,肆意掠夺的狂妄气焰,十分贴切形象。

  二是尽情抒发了作为国王和王后亡国,并沦为人臣奴婢的极度悲愤,和对故国家乡的无尽思念,读来催人泪下。

  三是作品的思想性。作者在诗中反复诘问自己何罪之有,到死也想不通一个相夫教子的妇道人家无辜受累的道理。数千年来,亡国奴的境遇都是极为凄惨的,无论是尊贵国王还是不参与政事的王后王妃,形同砧板之肉,集人宰割,甚至成为敌国宴席上名副其实的美餐。这种株连无辜的史实司空见惯,毫无争辩余地,似乎无需深思。而勾践夫人却质问苍天自己何罪之有?为何无辜遭到天谴?为何被逼离乡背井,无辜受尽人间苦难?作者的反复诘问反映出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难能可贵。南唐后主李煜写过很多抒发亡国之恨的名篇词作,汉末女学者蔡文姬也有过类似经历,她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都未显示出勾践夫人如此朦胧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弱女子,即使是贵为王后,对于历史的急剧变化,终究是无能为力的,也不可能提出更为深刻的思想体系,但是勾践夫人的历史悲哀是数千年来亡国女人的悲剧缩影,千古悲愤,呼唤千年,不失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意识,震撼心灵的控诉。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鸟鹊歌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客心愁日暮,徙(xǐ)(yǐ)¹空望归。
译文: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
注释:¹徙倚:徘徊。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译文: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黄昏的江面,放眼四顾,没有比那翻光倒影、绚烂多彩的晚霞,更引人注意了。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独鹤凌空逝,双凫(fú)¹出浪飞。
译文:江面独鹤凌空飞过,成对的野鸭还在浪花中嬉戏。
注释:¹凫:野鸭。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故乡千余里,兹¹夕寒无衣²
译文:傍晚凉意侵袭,我仍站在岸边不想离去,千里之外的故乡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注释:¹兹:现在。²无衣:没有衣着。

  首句“客心愁日暮”,起调平稳,而包笼颇大。诗人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面对如此景象,使人不能不产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的慨叹。是以“客心”一句,实使“山烟”一句不呼自来,所谓因情生景是也。但是,诗人眼前虽不得归,归期却未必无望,所以他的内心,也不尽是悲凉。“山烟”一句色调太暗沉,于是“江水映霞晖”,诗意又振起。黄昏的江面,放眼四顾,没有比那翻光倒影、绚烂多彩的晚霞,更引人注意了。这晚霞一及江面,一江流动着的,便似乎不是水,而是万匹锦绣。这一句色调明丽鲜亮,正是诗人心中希望的象征。“独鹤”二句的两两相对,机杼又与上二句相同。独鹤凌空,形单影只,则使人生一身飘泊之悲;双凫出浪,相亲相近,则使人生夫妇相聚、举家团圆的向往。不过,这二句与上二句对比手法虽同,但笔致一阔大、一灵动,其趣亦不相同,而分别可喜可玩。诗最后以离乡千里,天寒无衣,凄然作结,回应到首句,则全诗成一浑然整体矣。

  这首诗,写景流丽,言情婉转,不作艳词丽句,能以本色见佳。尤其是其中间四句,对仗精切,音调谐婉,缀句连篇,宛如唐律,是全诗最胜之处。即此一斑,亦可知老杜“苦学阴何”之语,实非虚谈,若何逊之诗,真有可学之处。

chūyángkǒulǎnggōngshī--xùn

xīnchóukōngwàngguī

shānyānhánshùjiāngshuǐyìngxiáhuī

língkōngshìshuāngchūlàngfēi

xiāngqiānhán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fān)(róng)¹不敢过临洮(táo)²
译文:秦王朝修筑的长城固若金汤,北方外敌全都无法越过临洮。
注释:¹蕃戎:指当时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²临洮:秦置县名,在今甘肃省临洮县,毗邻国境,是长城防线上的军事重镇。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yáo)¹阶三尺高。
译文:虽然他的长城宏伟浩大,高接云天,政权却是迅速瓦解,还不及尧帝殿前的三尺台阶。
注释:¹尧:帝尧,中国古代的贤君。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偶有所感,认为再强大的军事武力。也远远不如仁义道德的精神力量。空前强盛烜赫一时的秦王朝也不能和上古主修仁德的尧庭舜阶相提并论。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zhǔ)莲花脱锦衣收,风蓼(liǎo)¹青雕红穗(suì)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²城下,西津渡³口,北固山头。
译文:小洲边的野荷,花瓣脱落,粲绿的荷叶也已委靡。风中的秋蓼不再青葱,暗红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杨柳减了翠色,只留下几乎光秃的长条细细。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结在一起。古往今来,离情别恨最是难以摆脱和忘记。镇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一路上我都惆怅不已。
注释:瓜洲:在江苏邗江县南之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隔岸相对,为著名的古渡口。¹蓼:植物名,生水边,开鞭穗状小花。²南徐: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县。³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镇江城西蒜山下的长江边。⁴北固:山名,在镇江市内长江岸上,为著名的古要塞与名胜地。

  长江素称天堑,横渡决无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时,无不心潮澎湃,产生各种各样不可名状的愁情。作者此时是从北岸的瓜洲渡往对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该篇同同类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绪联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选择表现的区段是“近岸”与“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对,分写了洲渚、江滩、堤岸,虽也是由远及近,却已是渡行的结束,且所着笔描绘的,是举目所见的由植物所呈现的萧瑟秋景。这就使该曲有别于以表现大江江面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险豪为目的,而更多了一种冷落衰凉的旅愁情味。

  “堤柳绿减长条瘦”,是“渚莲”、“风蓼”萧索风景的延伸,也是此时距诗人最近的感受对象。作者遂以此为过渡,生发出离情别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从时间着笔,而继后的三处镇江地名则从空间入手,两相综合,便将别离之恨从秋景的细部拓展弥漫开来,有一种触目皆愁、挥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经结束,而“别离情”却紧萦心头,这就写出了“渡瓜洲”的心绪。可见起首三句的景语,虽然局面不大,却有赋中见兴的效果。赵善庆所作散曲多为写景小令,而其笔下景语多近寒瘦,有孟郊、贾岛的风格。这在元散曲中虽不多见,却也别具一种特色。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渡瓜洲

shuǐxiānzi··guāzhōu--zhàoshànqìng

zhǔliánhuātuōjǐnshōufēngliǎoqīngdiāohóngsuìqiūliǔ绿jiǎnzhǎngtiáoshòuxíngrénláichóubiéqíngjīnyōuyōunánchéngxià西jīnkǒuběishān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