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秋意长,池馆静而閟。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
苍山秋意长,池馆静而閟。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
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
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后去三十年,直可肩圣知。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后去三十年,直可肩圣知。
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
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
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勿谓仙学难,此道可立致。
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勿谓仙学难,此道可立致。

cāngshāngǎnqiū--fànpēng

cāngshānqiūzhǎngchíguǎnjìngérzhǐxiūzhújiānliúyíngshēnzhì

huángshìyúnyuǎnsòngdiāoshǒuètuíshuíshízuòzhězhì

dōngménshuǐrǎnmèihòusānshíniánzhíjiānshèngzhī

guānfēnghuàshìyuèluòliánzuòmèngtài

yángméichēngjǐnyǎngshēngwèixiānxuénándàozhì

范梈

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5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紫塞¹月明千里,金甲²冷,戍(shù)³寒。梦长安。
译文: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
注释:¹紫塞:长城,亦泛指北方边塞。²金甲:铁恺甲。³戍楼:边塞驻军的营房。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乡思望中天阔,漏(lòu)残星亦残。画角¹数声呜咽,雪漫漫。
译文: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地飘散。
注释:¹画角:古乐器名,出自西羌,口细尾大,形如牛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后来军中多用以报昏晓,振士气。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这首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绝。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1

dìng西fān··sāiyuèmíngqiān--niújiào

sāiyuèmíngqiānjīnjiǎlěngshùlóuhánmèngzhǎngān

xiāngwàngzhōngtiānkuòlòucánxīngcánhuàjiǎoshùshēngyànxuěmànmàn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凭绣槛(jiàn)¹,解罗帷(wéi)。未得君书,断肠²潇湘³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fēi)
译文:倚着雕花的窗栏,掀开锦绣的帐帘,看着潇湘的群雁向北飞去,期盼的书信却仍未到来,相思的人儿愁得肠断。不知出征的人何时才能归来?海棠的花儿已在相思中凋谢了,霏霏的雨好似泪涟涟。
注释: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绣槛:雕绘华美的栏杆。槛,栏杆。²断肠:一作“肠断”。³潇湘:两条水名。⁴霏霏:雨纷飞的样子。

  这首词起二句一“凭”一“解”,连续两个动词,写出女主人公有所思怀而心绪不宁。按照词意,顺序应为“解罗帷,凭绣槛”,这里使用逆挽法,凸显女子凭栏怀念、盼望征人的形象,并且“凭”“解”两个动作,既揭示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也为后面描写她的所见所感张本。接着二句,先写思妇失落,再写潇湘雁飞,以春雁北飞反衬人情。“未得君书”为凭栏解帷之由。“断肠”二字,一气直下,也是凭栏时所见所感:潇湘春雁,按时归去,人不如鸟,归期渺茫。“不知”句一问,把女子的企盼引向无法知晓的茫然,直接抒发其内心的愁苦。末二句又将词意宕开,写暮春时节,海棠花谢,细雨霏霏,构成凄楚迷蒙的境界,以景结情,将女主人公无限遐思织入海棠花谢雨蒙蒙之中,将她伤春感怀、念远思人的痛楚情绪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

  此词不仅勾勒出一幅思妇凭栏远望的图景,而且通过景物描写,十分细腻而含蓄地道出了她无限惆怅的情绪。语句比较朴质,写得饶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1-82

xiáfāngyuàn··píngxiùkǎn--wēntíngyún

píngxiùkǎnjiěluówéiwèijūnshūduànchángxiāoxiāngchūnyànfēizhīzhēngshíguīhǎitánghuāxièfēifēi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江海相逢客恨多¹,秋风叶下²洞庭波。
译文: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注释:¹“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²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酒酣(hān)夜别淮(huái)阴市¹,月照高楼一曲歌。
译文: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注释:¹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这首小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2-1113
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
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
译文:我住在浙江西面,你要去往浙江东面。
注释:婺州:金华古称。隋置婺(wù)州,治金华。
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
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
译文:我俩的心日日相连,不畏惧那江上的风险。

sòngxuēèrshísānlángzhōngzhōu--yáo

zhùzhèjiāng西jūnzhèjiāngdōngxīnláiwǎngwèizhèjiāngfēng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秋窗犹曙(shǔ)¹,落木更天风。
译文: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注释:¹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¹中。
译文: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注释:¹宿雾:早晨的雾。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圣朝(cháo)无弃物¹,老病已成翁。
译文: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注释:¹弃物:被丢弃之物。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多少残生¹事,飘零任转蓬²
译文: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注释:¹残生:犹余生。²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
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