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春深煖气匀,青芜未陨已知春。沙湾散驻张鱼客,苇室时惊射雁人。
湖面春深煖气匀,青芜未陨已知春。沙湾散驻张鱼客,苇室时惊射雁人。

miàn--fànpēng

miànchūnshēnnuǎnyúnqīngwèiyǔnzhīchūnshāwānsànzhùzhāngwěishìshíjīngshèyànrén

范梈

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5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野店残冬。绿酒¹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注释:¹绿酒:美酒。因酒上浮绿色泡沫,故称。
篮舆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篮舆¹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注释:¹篮舆:竹轿。
此词写偕友冬日山行的野趣逸兴。小店暂歇,春酒一杯,沿途的溪山间不时夹带着几枝幽梅、几竿孤竹、几株苍松,清旷疏朗之气宜人。暮宿孤村,又逢寒风飘絮,夜雪扑窗。天明后带上渔具,兴致勃勃地去“独钓寒江雪”,有胸中万虑俱息之感。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mù)¹莲叶小于钱,卧柳²虽多不碍船。
注释:¹穆湖:也叫穆溪,在嘉兴东北。²卧柳:枝干斜卧于水上的柳树。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屋上鸠(jiū)¹谷雨²³,横塘游女荡船回。
注释:¹鸠鸣:预示晴天。²谷雨:清明后一个节气。³开:雨霁天晴。⁴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以分流东出,故名。⁵荡船:摇船。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桃花落后蚕齐浴¹,竹笋抽时燕便来。
注释:¹浴蚕:育蚕选种的一种方法。即将蚕种浸于盐水或以野菜花、韭花、白豆花等制成的液体中,汰弱留强,进行选种。
新生的莲叶小于铜钱,垂柳拂水不碍船行,让诗人倍感新奇;雨后的两岸新苗,夕阳映照下的潺潺沟水让诗人感受到无限生机。诗不仅摹写出一幅绝美的穆湖风景图,也透示出诗人对乡村美景的由衷喜爱。第二首描写苏州横塘地区风情。首句点时节并写天气,谷雨时节,斑鸠欢叫,雨霁天晴,令人心旷神怡。后三句写所见,“横塘游女荡船回”,情景悠闲而活泼,桃花飘落,浴蚕留种,竹笋拔节生长,春归燕子飞翔,既富乡村特色,又显勃勃生机。

yuānyāngzhào··bǎishǒuxuǎnèr--zhūzūn

liánxiǎoqiánliǔsuīduōàichuán

liǎngànxīnmiáocáiguòyánggōushuǐxiǎngtián

shàngjiūmíngkāihéngtángyóudàngchuánhuí

táohuāluòhòucánzhúsǔnchōushíyàn便biànlái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¹,言²师采药去。
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注释:¹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²言:回答,说。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在此山中,云深¹不知处²
译文: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¹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²处:地方。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8

xúnyǐnzhě

jiǎdǎo tángdài 

sōngxiàwèntóng yánshīcǎiyào 
zhǐzàishānzhōng yúnshēnzhīchù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yàn)¹桑。
译文: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
注释:¹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为古塞,地势雄险。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遥见胡地猎,鞴(bèi)¹宿严霜。
译文: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注释:¹鞴马: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鞴,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译文: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译文: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诗歌主旨含有非战之意,作者主观上并没有言反战,而这种情绪通过对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描述流露出来。

sàixià ·qiūfēng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qiūfēng chuīquèyànménsāng 
yáojiànliè bèi宿yánshuāng 
dàofēnbīng jūnbǎizhàncháng 
gōngduōfǎnxià shìdànxīnshāng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tíng)¹无人秋月明,夜霜(shuāng)欲落²气先清³
译文: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霜还未落下秋气已先清冷、萧瑟。
注释:夜坐:夜间月下独坐,在思考人生。¹庭户:庭院。²夜霜欲落: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³清:清冷、萧瑟。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梧桐真¹不甘²衰谢³,数叶迎风尚有声。
译文: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仅剩的几片树叶迎着秋风却仍在飒飒作响。
注释:¹真:一作“直”。²甘:甘心。³衰谢:衰落凋零。⁴尚:还,仍。

  这首七绝是秋夜即景咏怀诗,诗人通过咏不甘凋零的梧桐来寄托自己倔傲的心志。首二句写庭院无人,月色光明,夜霜将降,空气清冷,不但点明了时令,渲染了氛围的沉寂凄清,而且烘托出诗人“夜坐”时孤寂的心境。后两句笔锋振起,赞美庭院中不甘凋败衰谢的梧桐,其中一个“真”字充满了诗人无限钦佩之情。结句具体地描绘出梧桐秋残之叶迎风抖擞的姿态。小诗寄寓了诗人不甘寂寞、积极人世、老而弥坚的自强精神,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味,是一首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好诗。此诗用词浅显平易却寓意深切。

  “庭户无人秋月明”,紧扣诗题“夜坐”二字,交代了环境。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难以成眠,独坐月下,把自己融进了静谧而优美的自然之中。“秋月明”三字,乍看似陶渊明“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明澈淡远之境,可是韵味迥然不同。“庭户无人”四字,将月色衬托得孤冷寒冽,使秋景变得萧瑟清寒。

  “夜霜欲落气先清”,使人惊叹诗人对大自然观察、描绘的细腻与准确。清秋之夜,霜雾并不是骤然降临,它常常是随着月转星移而逐渐显现,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欲”字。气清才显月明,月明益见气清,两者互为因果。此句与上句所构成的境界,使月与人离得更近了。明月近人,才更能逗引诗人心驰神往。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两句是写这时,诗人独坐室内,静听秋声,不免神驰千里,情骛八极。他从稀稀落落的桐叶声中,听出了刚强的抗争精神、强烈的生命力,从而心灵受到震动,被带进了对人生哲理深邃而渺远的思考之中。当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迎风抖动,铮铮有声,多么扣入心弦。“尚”字紧扣上句而来,表明这数片寒叶在寒风中仍不甘心凋零,同时还暗示诗人内心的倔强之态。《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人此时闻声兴感,情怀发于不自觉,正是思与境谐的天然妙合。

  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杜诗纬》也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张耒的这首诗就有意境深远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名诗鉴赏 宋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08:160-161

zuò

zhānglěi sòngdài 

tíngrénqiūyuèmíng shuāngluòxiānqīng 
tóngzhēngānshuāixiè shùyíngfēngshàngyǒu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