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天涯去意浓。客愁春恨两匆匆。绿波初涨桃花浪,画鹢轻随柳絮风。
无笔力,判虚空。关山千里两心同。鱼书雁字都休问,只看啼痕翠袖红。
梦绕天涯去意浓。客愁春恨两匆匆。绿波初涨桃花浪,画鹢轻随柳絮风。
无笔力,判虚空。关山千里两心同。鱼书雁字都休问,只看啼痕翠袖红。
刘学箕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倚剑¹东冥²势独雄,扶桑³今在指挥中。
译文: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雄伟;剑气所指,倭寇受制,胜券在握。
注释:舟师:水军。¹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这里代指俞家水军。²东冥:东海。冥:通“溟”。³扶桑:语出《南史·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古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这里代指倭寇。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岛头云雾须臾(yú)尽,天外旌挥上下翀(chōng)¹
译文:岛头云消雾散,正是作战良机,战船上的旗帜上下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
注释:¹翀:通“冲”,直上飞。这句是说船在海中,船上挥帜上下翻飞。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队火¹光摇河汉²影,歌声气压虬(qiú)龙宫³
译文:舰队所发射的炮火震天动地,摇乱了海面倒映的银河,胜利的凯歌和正义之气压向了倭寇的巢穴。
注释:¹队火:舰队所发射的炮火。²河汉:即银河。³虬龙宫:指倭寇的巢穴。虬龙: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
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夕阳景¹里归篷²近,背水阵³奇战士功。
译文: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此次大获全胜,是运用了精妙奇特的战阵,和战士们的勇武。
注释:¹景:即“影”。²归篷:归帆。³背水阵:谓背水列阵,陷之死地以战胜敌人。这是韩信破赵用兵之法。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奇:杰出。阵:作战列阵。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海上战斗开始,军队严阵以待,中间四句具体描绘了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最后两句写战斗结束后凯旋归来的情景。全诗运用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雪耻报仇、保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抒发胜利的欢乐。

  首联写水军雄伟气势,说明明水军胜券在握:“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倚剑”句实写,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特别雄伟,这是前因。“扶桑”句虚写,剑气所指,扶桑受制,胜券在握,这是结果,其充满必胜的信心和自豪之情。

  颔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战前气氛:“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岛头云雾”,暗点时间是早上。这两句对应:稳,极见功力。进一步渲染了水军的声威和抗敌决胜的信心。

  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喊声阵阵,气势镇住群寇。短短四句,把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

  尾联写傍晚水军战士凯旋,肯定他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功勋。“背水阵”即背水列阵,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将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诸将问背水之故,韩信说:“兵法不日‘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此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诗中“夕阳景里”上应“岛头云雾”,暗点这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前呼后应,构思巧妙。诗人作为主帅,调兵遣将,列阵歼敌,大获全胜,应得头功,但他却将功劳归于战士,表现出一种大将风度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全诗意境雄阔,气势磅礴,展现了水师将士们为国斗争的英雄气概,炽烈的爱国情感充盈其间,十分感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191-192
2、 卢冀宁,汪维懋.边塞诗词赏析: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226-228

zhōushī

yóu míngdài 

jiàndōngmíngshìxióng sāngjīnzàizhǐhuīzhōng 
dǎotóuyúnjìn tiānwàijīngshàngxiàchōng 
duìhuǒguāngyáohànyǐng shēngqiúlónggōng 
yángjǐngguīpéngjìn bèishuǐzhènzhànshìgōng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¹水满堤(dī)
译文:尽管今天下着雨,农民喜欢这样的梅水天气,这样麦苗长得好,水塘里储满了水。
注释:¹梅天:即黄梅天,指春夏之交江淮流域梅子黄熟时期阴雨连绵的天气。
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泥。
知汝(rǔ)使车¹行意速²,但令骢(cōng)³马著(zhāng)
译文:知道你疾驰赶路,但要把马鞯安好以防泥巴沾身。
注释:¹使车:奉使外出的车。²行意速:打算疾驰赶路。³骢:一作“骏”。⁴著:同“着”。⁵鄣泥:即马鞯,一种丝织物之类做成的马具,垫在马鞍下,两旁下垂,用以挡泥。

zōngwǎngguìzhōuyīnzèng--wēn

nóngrénxīn绿miáozhèngàiméitiānshuǐmǎn

zhī使shǐchēxíngdànlìngcōngzhezhāng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¹、总何心?叹路转羊肠²,人营燕垒,霜满蓬簪(zān)³。愁侵。庾(yǔ)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chún)(kuài)玉,忍教菊老松深。
译文:秋云滚滚,密布万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线,所以布下重云劝阻。五峰为了赶赴前线去必须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营垒也简陋得像燕子窝那样狭隘;每天赶路,又事务繁忙,一定会使他凭空添上满头白发。他因为任务重而愁白了头,但他认真监督,并且亲自参加搬运粮草,所以连双袖沾满糠尘也管不得。这种艰苦的军旅生活,即使积军功被封为像韩信那样的淮阴侯,也不会使人羡慕,因为这是劳苦功高理所应得的赏赐啊。宴中摆上来吴地的当令名菜:莼丝羹、鲈鱼脍,以期一醉,并劝五峰说:你难道能忍心抛下这儿傲霜的菊花圃、葱郁的松树林,任其荒芜,不管而去?
注释: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还有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的,系慢调变格。此词为定格。翁五峰:即翁孟寅,字宾旸,号五峰,钱塘(今杭州)人。登临安乡书,曾为贾似道客。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县。唐升荆州为江陵府,宋为荆湖北路治所。贾似道督师湖北,翁为贾之幕客,所以有江陵、鄂渚之游。¹卷:一本作“卷舒”。²羊肠:形容曲折小路。³蓬簪:《韩诗外传》: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 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⁴庾尘:庾,庾亮,字元规。用东晋庾亮与王导争斗之典。《晋书·王导传》:“时(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趋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⁵淮阴:汉淮阴侯韩信。⁶莼丝:莼菜,江南风味菜。
离音。又听西风,金井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
离音。又听西风,金井¹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²,鸿飞渺渺,天色沉沉。沾襟(jīn)。四弦³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zhēn)。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
译文:西风吹落梧桐叶,这簌簌的落叶声,不但在哀伤秋天的无情,也是悲叹五峰即将别离啊。今在江边送别五峰,不觉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时分,见鸿雁飞踪渺渺,想到分别在即,今后天各一方,音讯渺茫,不由得泪沾胸襟。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声声,哀诉似语,用以侑酒。希望五峰能像秦琼、杨延昭一样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两个人谈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贫寒之交的年代。这一次匆匆筹办的送别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岁末在杭州西湖边梅树下的寂静处,大家交盏同饮时那样的自在快乐呢?
注释:¹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古诗词中常指宫庭或园林中之井。²断:一本作“短”。³四弦: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四弦一声如裂帛。”⁴杨琼:中唐著名酒妓。元稹《和乐天示杨琼》自注:“杨琼,本名播,少为江陵酒妓。”⁵静:林逋,林和靖。“静”与“靖”同音。

  这首词叙写词人送别友人翁宾旸时的联想和感叹,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悲伤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在送别友人之时,一面渴望其封侯挂印,一面又劝其挂冠归来,共话别情。此词善用典故,行文流畅,题旨清楚。

  上片首句以秋云起兴,“送秋云万里”,起笔高远。“算舒卷、总何心?”秋云舒卷,算来它们又有何心思。如李白诗所言:“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云卷云舒自然没有什么心思,不过辽阔高远,悠然自在而已。三句勾勒出秋云万里,卷舒自如之景,一为离别做背景,二暗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归隐意,为全词定下基调。接下来以“叹”字领起,一连用了三个短句“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叹簪”来描述翁五峰此去之艰辛。此去之路是羊肠小路,“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曹操《苦寒行》)羊肠小路还要“转”,可见行路之难,道途之艰,亦暗喻翁五峰仕途不畅。此去所为如同燕子垒巢,辛苦经营,翁五峰去贾似道幕中,更如同燕巢危幕,不仅辛苦,而且危险。此去经历风霜,劳苦辛勤,可以想见将来之“尘满面,鬓如霜”。“叹簪”绾合“转叹离本根”与“浑欲不胜簪”,写人如飞叹,发短难簪。这三句将翁五峰此去之辛苦做了极为夸张的描述。顺理成章引出“愁侵”二字。词人替翁五峰愁绪满腹。“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三句做了解释。此去贾氏幕中为官,免不了勾心斗角,官场倾轧,就像东晋时的王导与庾亮互相争斗一般,而就算是争斗赢了,封侯拜爵,又能如何。汉朝淮阴侯韩信,国士无双,功劳盖世,仍然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这不值得羡慕。“庾尘满袖”,再用“满”字,呼应上句之“霜满叹簪”。“霜满叹簪”还只是个人之辛苦,“庾尘满袖”已见官场之险恶,“便”字更进一层,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暂时风光,但遇到狡诈奸险之主,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贾似道擅权专政,《宋史》评曰:“似道既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务以权术驾驭,不爱官爵,牢笼一时名士,又加太学餐钱,宽科场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断绝,威福肆行。”吴文英为朋友忧虑,乃至“愁侵”,用了许多艰险之语来儆戒友人不要贪恋官场。末两句“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更是以莼鲈之思、松菊之赏来劝告友人应当及早归隐。及时归来,还能一醉方休,享受莼丝脍玉之美,不忍心迟迟不归,让松菊等到花谢树深。“忍”在这里是岂忍的意思。“菊“”松”象征隐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处呼应开头的“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

  换头“离音”一句回到送别题面。“又听西风”三句描述离别场景。西风又起,秋树叶落,阵阵秋吟,一片萧飒。“金井树”用“梧桐落金井”之典,泛指秋树。秋吟泛指秋声。昔日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辞官而去,飘然归乡,而友人偏偏在此时踏入官场,辜负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更令词人觉得可惜。“西风”既呼应上 片开头之“秋云”,又照应“莼丝脍玉”之语。“向暮江目断”三句,写沧江日暮,一片凄寂,即使望断江边,也只见到鸿飞渺渺,天色沉沉。友人从水上离去,“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词人感伤离情,不由得泪下沾襟。此时离筵正在奏乐,歌妓琵琶之声在秋风中凄凄夜语,此处用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诗意。杨琼和白居易相熟,是江陵著名歌妓,白居易有《问杨琼》诗。此处用此典,切合“送翁五峰游江陵”题目。送客之人和杨琼之流的歌妓谈说往事,不觉已到深夜,寒砧四起。砧声、琵琶声,凄绝萧瑟,令人肠断。末两句“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重申劝退之意。此去艰辛,不如和三两好友共赏湖山,度此晚岁,在梅树之下静静酌酒赏花。

  吴文英一生未登科第,也不曾仕进,早年在苏州做幕僚,以后游走于达官贵人如丞相吴潜、嗣荣王赵与芮等人之家,做了清客,与官僚贵族们唱和酬酢,但始终未曾做官,最后潦倒以终。从此词中来看,他对于官场深有畏惧,不做官之原因,除了客观因素之外,恐怕也有不愿意、不乐意的主观因素在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吴文英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33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¹降兮北渚,目眇(miǎo)²兮愁予³
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注释:¹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²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³愁予:使我忧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嫋嫋)
(niǎo)¹兮秋风,洞庭波²兮木叶下³。(袅袅 一作:嫋嫋)
译文: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予落降。
注释:¹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²波:生波。³下:落。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登白薠(fán)¹兮骋望²,与佳³兮夕张
译文: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注释:¹薠:一种近水生的秋草。²骋望:纵目而望。³佳:佳人,指湘夫人。⁴期:期约。⁵张:陈设。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cuì)¹兮蘋(pín)中,罾(zēng)²何为兮木上。
译文: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注释:¹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²罾:捕鱼的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yuán)¹有芷(zhǐ)²兮澧(lǐ)³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译文: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注释:¹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²芷:即白芷,一种香草。³澧: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⁴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荒忽¹兮远望,观流水兮潺(chán)(yuán)²
译文: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注释:¹荒忽:不分明的样子。²潺湲:水流的样子。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mí)¹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yì)²
译文: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注释:¹麋:兽名,似鹿。²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不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朝驰余马兮江皋(gāo)¹,夕济兮西澨(shì)²
译文: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注释:¹皋:水边高地。²澨:水边。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¹兮偕逝²
译文: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注释:¹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²偕逝: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筑室兮水中,葺(qì)¹之兮荷盖²
译文: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予啊盖在屋顶上。
注释:¹葺:编草盖房子。²盖:指屋顶。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sūn)¹兮紫²³,播芳椒兮成堂。
译文: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注释:¹荪壁:用荪草饰壁。荪:一种香草。²紫:紫贝。³坛:中庭。⁴椒:一种科香木。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栋¹兮兰橑(lǎo)²,辛夷³兮药房。
译文: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注释:¹栋:屋栋,屋脊柱。²橑:屋椽(chuán)。³辛夷:木名,初春升花。⁴楣:门上横梁。⁵药:白芷。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wǎng)¹薜荔兮为帷(wéi)²,擗(pǐ)³(huì)(mián)兮既张。
译文: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注释:¹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²帷:帷帐。³擗:掰开。⁴蕙:一种香草。⁵櫋:隔扇。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白玉兮为镇¹,疏²石兰³兮为芳。
译文: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注释:¹镇:镇压坐席之物。²疏:分疏,分陈。³石兰:一种香草。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zhǐ)(qì)兮荷屋,缭(liáo)¹之兮杜衡²
译文: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注释:¹缭:缠绕。²杜衡:一种香草。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¹百草²兮实³庭,建芳馨兮庑(wǔ)门。
译文: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注释:¹合:合聚。²百草:指众芳草。³实:充实。⁴馨:能够远闻的香。⁵庑:走廊。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yí)¹²兮并迎,灵³之来兮如云
译文: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注释:¹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²缤:盛多的样子。³灵:神。⁴如云:形容众多。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捐余袂(mèi)¹兮江中,遗(yí)余褋(dié)²兮澧(lǐ)浦。
译文: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注释:¹袂:衣袖。²褋:《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qiān)(tīng)¹洲兮杜若²,将以遗(wèi)兮远者³
译文: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注释:¹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²杜若:一种香草。³远者:指湘夫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时不可兮骤得¹,聊逍遥²兮容与³
译文: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遥尽情享受欢乐。
注释:¹骤得:数得,屡得。²逍遥:游玩。³容与:悠闲的样子。

  《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综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当他们在耐心平静的相互等待之后终于相见时,这场因先来后到而产生的误会和烦恼必然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迎接他们的将是湘君在幻觉中所感受的那种欢乐和幸福。

  这两篇作品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内核,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让历代的读者和作者都能从中不断获取不畏艰难、不息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巨大动力。这可以从无数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响的历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参考资料:
1、 曹明纲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64-768

jiǔ ·xiāngrén

yuán xiānqín 

jiàngběizhǔ miǎomiǎochóu 
niǎoniǎoqiūfēng dòngtíngxià  (niǎoniǎozuò niǎoniǎo )
dēngbáifánchěngwàng jiāzhāng 
niǎocuìpínzhōng zēngwèishàng 

yuányǒuzhǐyǒulán gōngwèigǎnyán 
huāngyuǎnwàng guānliúshuǐchányuán 

shítíngzhōng jiāowèishuǐ 
zhāochíjiānggāo 西shì 
wénjiārénzhào jiāngténgjiàxiéshì 
zhùshìshuǐzhōng zhīgài 
sūntán fāngjiāochéngtáng 
guìdònglánlǎo xīnméiyǎofáng 
wǎngwèiwéi huìmiánzhāng 
báiwèizhèn shūshílánwèifāng 
zhǐ liáozhīhéng 
bǎicǎoshítíng jiànfāngxīnmén 
jiǔbīnbìngyíng língzhīláiyún 

juānmèijiāngzhōng dié 
qiāntīngzhōuruò jiāngwèiyuǎnzhě 
shízhòu liáoxiāoyáoróng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¹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xiè)²,芦叶溪深没马鞍(ān)³
译文: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人的都没过了马鞍。
注释:¹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²鹰绁:拴鹰的绳索。³马鞍: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¹高宴簇(cù)²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diāo)(qiú)³怨早寒。
译文: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注释:¹黄羊:一种野羊。²簇:众人围聚。³貂裘: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上片描绘塞上自然风光,前二句说阴山道上并非“行路难”,而是别有一番情趣滋味。显然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接着二句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绘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二句转而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这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95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65页

zhōnghǎo··shuídàoyīnshānxíngnán--lánxìng

shuídàoyīnshānxíngnánfēngmáoxuèwànrénhuānsōngshāodiǎnzhānyīngxièshēnméiān

shùxiēyìnglínkànhuángyánggāoyànjīnpánxiāoxiāoshuāngfēngjǐnquèyōngdiāoqiúyuànzǎo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