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人谷神子,夜扣天关与天语。玉坛三日走风霆,呼云得云雨得雨。
蓬莱仙人谷神子,夜扣天关与天语。玉坛三日走风霆,呼云得云雨得雨。
问之此是何人功,不归造化归太空。盐官令尹恤民者,方寸默与天心同。
问之此是何人功,不归造化归太空。盐官令尹恤民者,方寸默与天心同。
我田有秋农有饭,但愿今年租早办。龙瓢马上倒天河,喜雨作亭功更多。
我田有秋农有饭,但愿今年租早办。龙瓢马上倒天河,喜雨作亭功更多。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面下而探紫微泉,坐柏子潭上,高皇帝戎衣时,以三矢祈雨而得之者也。王言赫赫,神物在渊,其泉星如,其石标如,此玄泽也。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遂去。
是时辛丑¹(jìn)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xí)²,趣³令视事,风流而阻。癸(guǐ)(mǎo)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qì)(shāng)之。看东坡书记,遒(qiú)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huò)。面下而探紫微泉,坐柏子潭上,高皇帝戎衣时,以三矢(shǐ)祈雨而得之者也。王言赫(hè)赫,神物在渊,其泉星如,其石标如,此玄泽也。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chá),有邃(suì)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而官而亭,而亭而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而解酲(chéng)亭,以效翻驳(bó)之局,腐鄙(bǐ)可厌。还访智仙庵(ān),欲进开化寺,放于琅(láng)(yá),从者暮之,遂去。
译文: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琅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
注释:丰乐亭:在安徽滁县西丰山北麓,宋代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醉翁亭:在安徽滁县西南,宋僧智仙建,欧阳修为滁州太守,曾在此饮宴。因欧阳修自号醉翁,故将亭起名为醉翁亭。欧阳修撰有《醉翁亭记》。¹辛丑: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²檄:公文。³趣:催促。⁴癸卯:1603年(万历三十而年)。⁵曾子固:宋代曾巩,字子固。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州太守往来一秃,是左道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chú)阳诸山,视吾家岩壑(hè),不啻(chì)数坡垞(chá)¹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²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³华胥(xū)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zhé)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yàn)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wù)然之内也。而进士左官,写以为蘧(qú),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huī),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pǔ)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jīn)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¹⁰自立碑也。州太守往来而秃¹¹,是左道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¹²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¹³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¹⁴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¹⁵也哉?子瞻¹⁶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¹⁷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jǐng)然存斯游也。
译文: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
注释:¹垞:土丘。²永叔:欧阳修,字永叔。³灵台:周文王所建之台。⁴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避于华胥氏之国……”后借以喻上古理想之国。⁵茶陵:在今湖南省。⁶谳辞:议罪之辞。⁷左官:降职。⁸蘧舍:旅舍。⁹馆阁:指中央大臣。¹⁰见任官:即现任官。¹¹秃:指智仙和尚。¹²浮躁:指轻浮急躁的议论。¹³崔文敏:即明代崔铣,字子钟,河南安阳人。1505年(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因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刘瑾事败后,召为经筵讲官。嘉靖(1522—1566)初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历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他主张效法程朱,斥王守仁为霸儒。¹⁴莳:栽种。¹⁵颐:下颔。¹⁶子瞻:苏轼字子瞻。¹⁷座主: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钟鸣昼已昏¹,渔梁²渡头争渡喧³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注释:¹昼已昏:天色已黄昏。²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³喧:吵闹。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¹亦乘舟归鹿门。
译文: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注释:¹余:我。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¹,忽到庞公²(qī)隐处。
译文: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注释:¹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²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扉(fēi)¹松径长寂寥(liáo),惟有幽人²自来去。
译文: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注释:¹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²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中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81
2、 余恕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8-29
3、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130-131

guī鹿ménshā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shānzhōngmíngzhòuhūn liángtóuzhēngxuān 
rénsuíshāànxiàngjiāngcūn chéngzhōuguī鹿mén 
鹿ményuèzhàokāiyānshù dàopánggōngyǐnchù 
yánfēisōngjìngchángliáo wéiyǒuyōurénlái 
为问西风因底怨?百转千回,苦要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
为问¹西风因底²怨?百转千回³,苦要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
译文:为我问一问西风,什么它那样怨恨杨柳,百千次地旋绕衰柳狠吹,苦苦地要把系情的柳丝折断。西风把柳叶吹得纷纷坠落,到处飘洒也不顾惜,柳叶被吹得已离开回塘,飘泊到天涯海角去了。
注释: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为问:为我问之意。²底:底事,什么事。³百转千回:形容思虑过重,萦绕不去。⁴苦要:偏要。⁵情丝:指柳条。⁶“叶叶”二句:这两句说,柳叶飘零不知何方,距离生长之地已如天涯般遥远。飘零的柳叶正是明遗民的象征。回塘,池塘,塘旁多植柳,此指柳树生长的地方。
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¹?梦里鹅黄²拖锦线³,春光难借寒蝉唤
译文:寒鸦害怕天黑找不到栖息之处,都仓皇失措的乱飞起来,趁着天没黑有斜阳,谁还肯留恋这衰柳。柳叶初生时的鹅黄秀色,只有在梦里才能找到;寒蝉叫声无力是唤不回春天的。
注释:¹“阵阵”三句:意思是说,柳条柳叶飘零殆尽,栖息在柳上的寒鸦趁着斜阳纷纷飞走。²鹅黄:春天柳芽才吐的色泽。³锦线:春天的柳条。⁴“春光”句:是说初春的柳色只有在梦中才能再见到,美好的春光是寒蝉不能唤回的。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写秋风摧残下衰柳枝条断折、树叶飘零的景象,下片写栖柳寒鸦纷纷离去和柳色春光难再的感叹。作者借咏衰柳,寄寓亡国之痛与复国无望的哀伤。这首词借衰柳象征明王朝无可挽回的失败命运,抒发沉痛的故国之思;物象鲜明,抒情气氛浓郁。

  词的上阙,写衰柳叶落不能归根。开头三句,用拟人手法提出问题:为我问一问西风,因为什么它那样怨恨杨柳,百千次地旋绕衰柳狠吹,苦苦地要把系情的柳丝折断。“情丝”眷恋明朝的土地,“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回塘周围自然种柳,有唐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为证,故回塘也指衰柳所在。既然西风把柳口卜吹尽,四处飘飞,那么早就离生根的土地远如天涯了。叶落归根已不可得,这两句说尽柳树的衰败、叶的飘零的绝境,象征着明朝遗民无所归附的命运。

  词的下阙写衰柳春光不在。先从寒鸦写起,与上片相衔接。李白诗云:“杨柳可栖鸦”。那是春正浓,现在柳已衰落,故阵阵寒鸦无枝可栖。它们都去趁夕阳的温暖,没有谁还留恋衰柳。言外之意是说,明朝大势已去,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多数人自找温暖栖身之地。“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鹅黄”、“锦线”形容垂柳的新生姿态,但这种景象只不过是梦中所想,寒蝉与衰柳都是秋天景物,二者只能在秋天同归于尽,又怎能靠它来唤回春光。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05:990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微官¹易得罪,谪(zhé)去济川²³
译文:官职卑微最容易获罪,我被贬谪到济水之滨。
注释:¹微官:小官。²济川:济水。³阴:水南为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执政¹方持法²,明君³此心。
译文:执政者正坚持以法办事,圣明之君主原无贬斥之心。
注释:¹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²持法:执法。³明君:贤明的君主。⁴照:一作“无”。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闾阎(yán)¹政润²上,井邑(yì)³海云深
译文:村落在黄河浸润的岸边,城镇的上空海云浓深。
注释:¹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²政润:指沿政湿润之地;政流沿岸。³井邑:城镇。⁴海云深:近海云气浓重。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纵有归来¹日,各²愁年鬓(bìn)³侵。
译文:纵然有回到京城的一天,只怕岁月早已染白了双鬓。
注释:¹归来:指回到京城。²各:一作“多”。³年鬓:年龄与鬓发。

  这首诗用曲折委婉的笔法,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怨愤和归期难测的愁情。

  首联“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二句点题,首句写自己官职卑微,动辄得咎,言外之意,执政者为所欲为,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当时的执政者是张说,他和太乐令刘贶的父亲刘知几有矛盾,王维是和刘贶同时遭贬的。

  颔联“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写得怨而不怒,表面上为唐玄宗开脱,也说执政者是执法办事,其实是托讽。钟惺说:“持法二字周旋感慨,立言甚妙。”谭元春也说这两句表现得“极忠厚,极不忠厚”,都认为是委婉地点出了唐玄宗是听了张说之言,至有此行。

  颈联“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作跌宕之气,由眼前的离别悬想济州的风土情况。

  尾联“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则又进一步表示自己负罪不轻,正当年少,却远愁年鬓之改,邈无归期,慨叹转深。

  全诗充分反映了王维对此次获罪被贬的打击心有余悸,然而又并非完全心灰意冷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2、 杨宇宁.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11,06

chūchūzhōubiéchéngzhōngrén--wángwéi

wēiguānzuìzhéchuānyīn

zhízhèngfāngchímíngjūnzhàoxīn

yánrùnshàngjǐnghǎiyúnshēn

zòngyǒuguīláichóuniánbìnqīn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¹依旧绕斜阳。
注释:¹苍江:泛指江。因江水是青苍色而称。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xù)(shà)时狂。清和院宇麦秋¹凉。
注释:¹麦秋:指农历四月,为麦收季节。
燕语鸠鸣,蜂蝶带香,江绕夕阳,水满浮萍,轻絮舞风,一派初夏时的自然风光。末句点出麦熟,使人联想起收获的欢娱。

huànshā··yànmíngjiūbáizhòuzhǎng--liú

yànmíngjiūbáizhòuzhǎnghuángfēngdiécǎohuāxiāngcāngjiāngjiùràoxiéyáng

fànshuǐpíngsuíchùmǎnfēngqīngshàshíkuángqīngyuànmàiqiūli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