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灵妃过,秋风响佩环。骑龙向何处,只在九嶷山。
江上灵妃过,秋风响佩环。骑龙向何处,只在九嶷山。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小阁高栖(qī)老一枝¹,闲吟了不为秋悲。
译文: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
注释:¹老一枝:终老山林。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寒山常带斜阳¹色,新月偏秋落叶时。
译文: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
注释:¹斜阳:夕阳。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烟水极天¹鸿²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译文: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
注释:¹极天:至天,达于天。²鸿:大雁。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二更(gēng)¹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²未拟窥(kuī)
译文: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注释:¹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²北斗低横:秋天夜晚北斗七星到后半夜斗柄会打横向下。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吹箫人去。但桂影¹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piāo)(miǎo),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qiáng),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lù)
译文: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注释:¹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¹、角巾²东路。人间俯仰³,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译文: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欢何时到期限,能像从前一样团圆。
注释:¹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²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³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qí)(fǔ)¹,予王之爪(zhǎo)²。胡转予于恤(xù)³,靡(mǐ)止居?
译文: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注释:¹祈父: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²爪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³恤:忧愁。⁴靡所:没有处所。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予王之爪士¹。胡转予于恤,靡所厎(dǐ)²止?
译文: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注释:¹爪士:即爪牙之士。²厎:停止。一说“至也”。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祈父,亶(dǎn)¹不聪²。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³(yōng)
译文: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¹亶:确实。²聪:听觉灵敏。³尸:借为“失”。一说“主也”。⁴饔:熟食。

  这是一首士兵们抱怨司马将军的诗歌。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重复了这种不满情绪,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其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有注家对最后一句解为哭灵堂,摆祭品,亦通。因为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后也不能见母亲一面,当然只能看见母亲的灵前摆满熟食祭品了。这样理解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4-375

míng xiānqín 

 wángzhīzhǎo zhuǎn suǒzhǐ 
 wángzhīzhǎoshì zhuǎn suǒzhǐ 
 dǎncōng zhuǎn yǒuzhīshīyōng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水面细风¹生,菱(líng)²慢慢³声。
译文:微风轻轻拂过水面,远处传来夜市歌女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注释:江馆:江边客舍。¹细风:微风。 ²菱歌:采菱之歌。³慢慢:舒缓悠长。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客亭¹临小市²,灯火夜妆明。
译文:站在夜市旁边的水亭之中,放眼望去,在夜市的灯火之下,正活动着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
注释:¹客亭,旅馆中的水亭。²小市:小集市。

  客馆临江,所以开头先点出环境特点。“水面细风生”,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但因为是在朦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凭视觉而是凭触觉去感知。“生”字朴素而真切地写出微风新起的动态,透露出在这以前江面的平静,也透露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这江馆夜景的情态。因为只有在静默状态中,才能敏锐地感觉到微风悄然兴起于水面时所带来的凉意和快感。这个开头,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的基调。 

  第二句“菱歌慢慢声”,转从听觉角度来写。菱歌,指夜市中歌女的清唱。她们唱的大概就是江南水乡采菱采莲一类民歌小调。“慢慢声”,写出了歌声的婉曼柔美,舒缓悠扬。在这朦胧的夜色里,这菱歌清唱的婉曼之声,随着阵阵清风的吹送,显得格外清扬悦耳,动人遐想。如果说第一句还只是为江边夜市布置了一个安恬美好的环境,那么这一句就露出了江边夜市温馨旖旎的面影,显示了它特有的风情。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客亭,就是诗人夜宿的江馆中的水亭。它紧靠着“小市”,这才能听到菱歌清唱,看到灯火夜妆,领略水乡夜市的风情。这一句明确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和他所要描绘的对象,在全篇中起着点题的作用。诗人不把它放在开头而特意安排在这里,看来是用过一些心思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本比较简单,缺乏层次与曲折,如果开头用叙述语点醒,接着连用三个描写句,不但使全篇伤于平直和一览无余,而且使后三句略无层递,变成景物的单纯罗列堆砌。现在这样,将叙述语嵌入前后的描写句中间,一则可使开头不过于显露,二则可使中间稍有顿挫,三则可使末句更加引人注目,作用是多方面的。

  末句又转从视觉角度来写。透过朦胧的夜色,可以看到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正活动着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明”字写灯光,也写出在明亮灯光照映下鲜丽的服饰和容颜。诗人写江边夜市,始则在朦胧中感触到“水面细风生”,继则在朦胧中听到“菱歌慢慢声”。就在这夜市刚刚撩开面纱,露出隐约的面影时,却突然插入“客亭临小市”这一句,使文势出现顿挫曲折,也使读者在情绪上稍作间歇和酝酿,跟着诗人一起用视觉去捕捉夜市最动人的一幕。因此当夜市终于展示出它的明丽容颜——“灯火夜妆明”时,景象便显得分外引人注目,而夜市的风姿也就以鲜明的画面美和浓郁的诗意美呈现在面前了。

  旅馆夜宿的题材,往往渗透着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从“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这个传统的相继不衰。王建这首旅宿诗,却怀着悠闲欣喜的感情,领略江边夜市的诗意风情。这里面似乎透露出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新的生活场景,而有关这方面的描绘,在以前的诗歌中是反映得不多的。由此启渐,“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一类描写便时常出现诗人笔下。这恰恰反映出了时代生活的变化,和由这种变化引起的诗人视野的扩大,和审美感情的变化。

参考资料:
1、 李军.唐诗鉴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655页-656页

jiāngguǎn

wángjiàn tángdài 

shuǐmiànfēngshēng língmànmànshēng 
tínglínxiǎoshì dēnghuǒzhuāngmíng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半明半昧(mèi)¹星,三点两点雨。
译文:天上闪烁着半明半暗的星光,空中飘落三点两点小雨。
注释:¹昧:昏暗。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译文:梧桐树儿已经感受到了秋意,叶叶间有说不完的话语。

jiēxià

yuánméi qīngdài 

bànmíngbànmèixīng sāndiǎnliǎngdiǎn 
tóngzhīqiūlái 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