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南州古南雄,梅花庾岭当春风。乾坤旁薄毓神秀,乃有文章禢迪功。
我闻南州古南雄,梅花庾岭当春风。乾坤旁薄毓神秀,乃有文章禢迪功。
三载作官东海邑,顽夫能廉懦夫立。胥曹束手戒贪婪,丑类革心俱辟易。
三载作官东海邑,顽夫能廉懦夫立。胥曹束手戒贪婪,丑类革心俱辟易。
杏花二月春雨晴,东风袅袅吹华旌。今年考绩之瑶京,耄倪夹道相送迎。
杏花二月春雨晴,东风袅袅吹华旌。今年考绩之瑶京,耄倪夹道相送迎。
使君此行须奏最,复见疲氓借河内。
使君此行须奏最,复见疲氓借河内。

sòngèrlìngzhìmǎnzhījīng--kuí

wénnánzhōunánxióngméihuālǐngdāngchūnfēnggānkūnpángbáoshénxiùnǎiyǒuwénzhānggōng

sānzàizuòguāndōnghǎiwánnéngliánnuòcáoshùshǒujiètānlánchǒulèixīn

xìnghuāèryuèchūnqíngdōngfēngniǎoniǎochuīhuájīngjīnniánkǎozhīyáojīngmàojiādàoxiāngsòngyíng

使shǐjūnxíngzòuzuìjiànmángjiènèi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湘山¹晴色远微微²,尽日江头独醉归。
译文:晴光下最美的是远处湘山翠微,我整日江头独赏独醉,直到傍晚才缓步而归。
注释:感事:感慨时事,忧虑国家治乱。¹湘山: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²微微:幽静的样子。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不见两关传露(lù)¹,尚闻三殿未垂衣²
译文:一直不见居庸关山海关传来战斗捷报,如今还没有天下太平,国家的命运前途使我忧愧。
注释:¹露布:古代用称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²垂衣:指垂衣而治,天下太平。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边筹(chóu)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²
译文:自古以来边防的政策、谋划没有中下策,如今朝廷内对国家大事仍是意见不统一。
注释:¹边筹:关于边防的政策、谋划。²有是非:对国家大事意见不统一。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译文:眼看暮色苍茫平沙上秋草衰颓,双白鸟躲避行人向远处飞。

  这首诗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抒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之情。

  首联从写景叙事起,但意不在景;诗人整天徜徉山水,沉溺酒乡,显然有满腹心事。此联起笔即微逗诗题“感事”二字,空灵而不粘滞。既然少年科场得意,选官在即,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发生,这里也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通过二联即通过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万历后期,明王朝内外交困,危象毕露。帝王昏庸。阉竖专权,贤良惨遭杀戮,内里已被蛀空,边患四起,倭寇严重骚扰于东南沿海。这一年,日本丰臣秀吉又发动了侵朝战争,游击史儒战死于平壤,副总兵袒承训统兵渡鸭绿江援救失败,仅以身免,中朝震动;宁夏哱承恩等作乱,杀巡抚和兵备副使;朝臣们对一些重大政事议论纷纭,意见尖锐对立,甚至有人因此而获罪。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边关不见战斗捷报,朝廷未闻无为之治。实情是边关告急文书雪片似飞来。败耗频传,朝廷上君昏臣奸,政治腐败黑暗至极。诗句用“不见”“尚闻”,避免直率浅露,写得颇为深婉曲折。这首诗是袁宏道的早期作品,并不能代表他“独抒性灵”,率意而为,任情挥洒的独特风格。颈联写诗人表示对朝堂政事极为不满。边防政策自古以来就不用消极抵御、被动应战、处处挨打的中下之策,而是采取充实国力、加强战备、积极抵御的上策;朝臣们议论国是,提出不同意见,批评执宰大臣本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可是明神宗却反其道而行之:“谕廷臣,国是纷纭,致大臣争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诬蔑者重治!”可是,诗人此时在家乡候选,“居石浦之上,偕外祖父龚容卿及舅惟学,惟长辈,终日以论学为乐”。无权无力来过问政治,所以诗的尾联写他面对着长满秋草的平原,在暮色苍茫中,目送一对白鸟,避人远远飞去。也许“避人飞”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从这形象中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忧心国事的满腔怅恨之情,还使人觉得诗人仿佛又在庆幸自己没有卷入这场政治漩涡,能像这对白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避人远去。此联以景结情,又与首联取得呼应,使结构更为严密。

  这首诗一反向来律诗喜好堆垛典故的习惯,能于平易中见蕴藉,正体现了袁宏道论诗的主张:“性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他的诗能“变极重为轻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454页
2、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415页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zuò)¹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²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³(bì)野兮胡虏(lǔ)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jiā)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译文:我刚出生的时候天下太平无事,长大之后国运急剧衰退。苍天不仁降下灾祸,大地没有仁爱之心,让我遭逢乱世。战争连绵不休,这世道想要生存分外艰难;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痛苦难当啊!狼烟四起,匈奴大肆烧杀抢掠,违背本意苟且偷生,丢失了节操与义心心中有愧啊!匈奴的习俗与我汉族不同难以适应,遭受种种耻辱又应当向谁诉说?胡笳吹一下瑶琴弹一拍,只是满腔悲痛与怨无人能知啊!
注释:¹祚:福,这里指国家运势。²干戈:指战争。³烟尘: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乱。⁴胡虏:秦汉时称匈奴為胡虏,后世用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⁵殊:不同。⁶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戎羯(jié)¹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xiá)²,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huǐ)蛇,控弦³被甲兮为骄奢(shē)。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jiē)
译文:戎羯逼迫我成为其妾室,挟持向西而行就像要去到天涯。高山重重直入云霄,归程怕是遥遥无期;疾风吹过千里,尘沙飞扬。胡人人数众多又残暴凶狠如毒蛇,披甲持弓,一路骄横奢侈。琴弦上高唱两拍,心中悲痛欲绝;心中志气早被摧残殆尽,只有独自悲叹了。
注释:¹戎羯:戎和羯。古族名。泛指西北少数民族。²遐:远。³控弦:拉弓;持弓。⁴悲嗟:伤心叹息。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zhān)(qiú)¹为裳兮骨肉震惊,羯(jié)(shān)²为味兮枉遏(è)我情。鼙(pí)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xián)³畜恨兮何时平。
译文:越过汉朝的国界,进入了胡人城中,家园已破又失清白,这般苟且偷生不如一死解脱。毡裘穿在身上让人心惊肉跳、不寒而栗,羊膻味让人难以忍受,只能逼迫自己勉强吞咽。胡人彻夜敲鼓,喧闹烦人,狂风呼啸,卷着黄沙将那营门堵塞。伤今感惜无穷尽,三拍已制成,心中积蓄的悲愤与仇恨又何时才能平复呢?
注释:¹毡裘: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製成的衣服。²羯羶:羊臊气。³衔悲:心怀悲戚。⁴畜恨:积恨。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bǐng)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shì)¹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²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译文:日日夜夜都如此,叫我怎能不思念故土,世上生存的人啊!还有比我更苦的吗?天降灾祸国家动乱,汉家百姓无所依,只怨我红颜薄命沦落至这胡人之营啊!习俗不同心无所归,怎能与他们生活相处;爱好不同,心中所感又能与谁人说!回想我的经历,几多艰难险阻,四拍制成曲调更显哀怨凄楚。
注释:¹嗜欲:嗜好与欲望。²涉历:经过;经历。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¹。雁飞高兮邈(miǎo)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cuán)²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líng)泠兮意弥深。
译文:大雁南飞时想让它帮我捎去对家乡的思念,北归时为我捎来回信。大雁高飞而去,渐渐不见踪迹;肝肠寸断有能怎样,只能默默苦思。紧锁眉头对月抚琴,五拍的曲调清幽,心中积蓄的愁绪更深。
注释:¹汉音:这里指家乡来的书信。²攒眉:皱眉。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冰霜凛(lǐn)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lào)兮不能餐。夜间陇(lǒng)¹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yǎo)²。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译文:冰霜寒冷刺骨却比不上我的身世苦寒,面对那羊肉和奶酪,就算是饥肠辘辘也没有胃口。夜间听闻那陇河水声呜咽哀怨,晨起遥望万里长城什么时候才能归去啊!回想这一路西行的路程是何等的艰难凄苦,六拍唱完悲从中来,不愿再弹琴!
注释:¹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²杳漫:渺茫旷远。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shù)¹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qì)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译文:黄昏北风呼啸边声四起,不知心中忧愁与谁说!原野景象一片萧条设置的防守哨所遍布万里,匈奴习俗喜好青年崇尚力量,低贱老弱病残。哪里水草丰美就在哪里驻扎安家,牛羊遍地,聚在一起就像那蚁穴跟蜂巢。等到喝光水源吃光丰草再迁徙走,七拍唱尽更是悔恨居住于此。
注释:¹烽戍: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jí)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译文:如果老天有眼为何看不见我独自漂泊?如果天神真的灵验为何让我天南海北凄怆孤苦?我从未辜负苍天,又为何给我匹配一个异族的丈夫?我从未辜负天神为何惩罚我沦落荒州?制出胡笳第八拍,希望借此排解忧愁;谁知制成后心中更是愁苦加倍。
注释:¹殊匹:异族的配偶。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jū)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译文:天无涯地无边,我心中的愁绪也如天地般无边无涯。人生短暂仿如白驹过隙,可是我年华正当却是满怀忧愁,一点都不快乐。怨恨至极欲问天,上天遥遥无路攀登。仰望天幕只余滚滚云烟,九拍曲中满怀深情,可又能向谁传递呢?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¹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译文:城头的烽火未曾熄灭,残酷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止?城门口每天都是杀气腾腾,夜夜总是能听到那呼啸的北风。故乡的消息完全被阻绝,无声哭泣气将绝。一生的辛酸悲苦都来自这无尽别离,十拍饱含深深恨意,行行泪珠如泣血。
注释:¹辛苦:辛酸悲苦。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憋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zǐ)¹,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jū)之育之兮不羞耻,憋之念之兮生长边鄙(bǐ)²。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suǐ)
译文:我并不是贪生怕死才苟活至今,不能为国捐躯是心有期盼。活着就还有希望能回到故乡,死后葬于故土才能心安。来到匈奴已是一年又一年,胡人丈夫宠我爱我已是育有二子。养育他们并不觉得羞耻,只是怜惜孩子生长之地太偏远,苦了他们。十一拍也因此多了骨肉亲情,哀怨缠绵的声调直入心底。
注释:¹桑梓:借指故乡。²边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东风应律¹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qiāng)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jiē)别稚(zhì)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译文:大地回春天气逐渐回暖,可能是知道汉家天子讲和了吧。载歌载舞一起欢唱庆祝,两国交合从此再无战争。突然遇到汉朝所来的使者,带来诏书跟千金专门来赎我身。欣喜有生之年能回去还能上朝面见圣君,可叹要抛弃幼子以后再无相聚之日。十二拍有喜有悲,心中的情绪难以言清。
注释:¹应律:应合历象。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不谓¹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fēi)²,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译文:谁曾想到此生还有机会再回故土,抱着我那可怜的孩儿泪如雨下。汉朝使者带着四马的车架迎接我好不威风,孩儿哭嚎痛碎娘亲的心,只是谁又知道呢?为何偏在此时让我们母子生死离别,心中哀痛顿感日月无光,只希望自己能生出羽翼带他们一起回去。走一步就远一步啊,脚下如有千斤难以移动;孩子的身影已无,伤心欲绝。十三拍的曲调急切悲伤,肝肠寸断又有谁人能知。
注释:¹不谓:不意,不料。²騑騑:马行走不止貌。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译文:我能回归故土却孩儿难相随,心中空悬犹如常常饥饿未进食。天下万物四时兴旺衰败都有期限,只有我的愁苦从未停止。山高地阔相见遥遥无期,夜深人静时梦见孩儿好像就在身边。梦中拉着他的手,一个喜来一个悲,醒来后心痛难当什么时候才会休止。十四拍的曲调啊,一把鼻涕一把泪;那东流的黄河水啊,都是我思念孩子的泪水。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¹,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译文:十五拍曲调急促,满腔愁绪谁能体会?住在帐篷中嫁给胡人做妻子。天随人愿得以归来,心中无限欢欣。心中有所牵挂,所有的快乐又变成了更深的愁绪,太阳和月亮大公无私却对我如此的不公平。母子分离让我心中难以承受,同在一片天空下却要永远隔绝,从此生死不知叫人去何处相寻。
注释:¹商参:参商。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后以“商参”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xuān)¹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lí)²(yāng)
译文:十六拍愁思茫茫,我与孩子天各一方。日日夜夜隔空相望,不能随我回家让我思念断肠。忘忧草难以忘忧,独自弹琴更加忧伤!今日与子分别回故乡,旧怨才平息新怨又悠长!哭泣不止抬头向天哭诉,为何让我活下来却又给我如此多的磨难。
注释:¹萱草: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菜,或供观赏。根可入药。古人以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²罹:遭受苦难或不幸。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¹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hāo)²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bān)。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huī)兮筋力单。岂知³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lán)干。
译文:弹到十七拍时心鼻酸,关山重重阻碍路难行。去时怀念故土心绪杂乱,回家时与孩子分别忧思漫漫。塞上的野草已是干枯一片,沙场尸骨如堆刀痕箭斑仍清晰。春夏季节交替时分的天气比那冬天还要刺骨寒冷,人马饥饿疲惫也已没了力气。哪里会想到还能重回故土,连连叹息眼泪也哭干了。
注释:¹怀土:怀恋故土。²黄蒿:枯黄了的蒿草。亦泛指枯草。³岂知:哪里知道。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¹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²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³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译文:胡笳本就出自匈奴中,换成琴曲音律相同。十八拍琴曲已经到尾声,余音袅袅忧思无穷。能够知道音乐的奥妙共性全是上苍命运的捉弄,忧愁欢乐跟随人心有了改变就能变通。匈奴与汉朝地域风俗不同,就像那天地相隔,孩子在西母在东。可叹我心中怨气太深仿似那被乌云遮蔽的长空,天地虽广也无法将我的哀愁包容!
注释:¹翻出:重新改作。²哀乐:悲伤、快乐。³六合:天地四方;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

  《胡笳十八拍》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两首《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从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为什么“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此诗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出“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见“干戈日寻兮道路危”等三句)。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掳掠西去的。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一拍(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于被掳(即所谓“别离”)。

  她在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生活上与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第三拍),“冰霜凛凛”(第六拍),“原野萧条”(第七拍),流水呜咽(第六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第三拍“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拍“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徒,住在临时用草笺、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第三拍“鼙鼓喧兮从夜达明”)。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和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即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yàn)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zàng),高大其垄(lǒng)¹。”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²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bì)³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suì)罢为垄(lǒng)之役(yì),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jiàn)。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译文: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得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好,因此我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您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住所法制各负其责,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注释:¹垄:坟墓。²具:备办。³蔽:蒙蔽。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¹夫子²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³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做个不休息罢了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注释:¹及:比得上。²夫子:对晏子的尊称。³为:只是。⁴置:放弃。⁵休:停。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guàn)雀楼¹西²百尺樯(qiáng),汀(tīng)³云树共茫茫。
译文: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注释:¹鹳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²西:一作“南”,一作“前”。³汀洲:水中小洲。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汉家箫鼓¹空流水,魏国山河²半夕阳。
译文: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注释:¹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²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事去千年¹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²长。
译文: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注释:¹千年:极言时间久远。²为:一作“知”。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风烟¹并起²思归³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译文: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注释:¹风烟:一作“风尘”。²起:一作“是”。³思归:一作“思乡”。⁴远目:远望。

  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及现实的感慨。人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人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后四句由抚今追昔,转入归思。其前后过渡脉络,为金圣叹所拈出:“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事去千年犹恨速”一句挽结前两句,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北宋词人贺铸名作《小梅花》末云:“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就将其隐括入词。至此,倦游思归之意已水到渠成。“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非春已可伤,何况春至。无怪乎满目风烟,俱是归思。盖“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金圣叹语)。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09-411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夜暗归云绕柁(duò)¹,江涵星影鹭(lù)眠沙。
译文: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注释:¹柁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樯。樯即桅竿。诸本并作“鹭眠”。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行人怅(chàng)¹苏台²柳,曾与吴王³扫落花。
译文: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注释:¹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²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³吴王: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带地方生产凋敝、风物荒凉,曾发出“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诗》)的慨叹,扬州慢、凄凉犯一类词也颇有“禾黍之悲”,而在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杨万里极喜诵之,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但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苏台览古》的窠臼,此诗妙处实在一、二句。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姜夔《诗说》云:“韵度欲其飘逸。”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滞于情,不役于物,饶有远韵。近人缪钺《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云:“白石之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隽澹,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受江西诗派影响者,其末流之弊,为枯涩生硬,而白石之诗独饶风韵。”

  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在诗中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筹。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所以也比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来得空灵、活脱。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柳相当于姜夔诗中“星”、“鹭”,而姜夔诗中的柳则相当于李白诗中的“月”。所以,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构思上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前两句,李白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寄寓感慨,而姜夔则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

  作者将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起句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滋味。怀古伤今之情迂回曲折。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1196-1197页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

huái怀

jiāngkuí sòngdài 

ànguīyúnràoduò jiānghánxīngyǐngmiánshā 
xíngrénchàngwàngtáiliǔ céngwángsǎoluò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